世界食品網

江門市食品生產加工業專項整頓工作實施方案(江府辦[2005]88號)

   2011-03-10 459
核心提示:為進一步提高我市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衛生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


    為進一步提高我市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衛生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和省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05]82號)的要求,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食品生產加工業專項整頓工作。為確保整頓工作扎實有效進行,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集中整治與制度建設、嚴格執法與科學管理、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失信懲戒與正面引導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各方聯合行動、社會廣泛支持"的工作機制,邊整治邊規范,努力提高我市食品生產加工業的質量安全水平,促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廣大群眾的健康安全。

    二、工作目標

    實現動態掌握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現狀;基本完成食品企業標準清理工作;加快完成肉制品等10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市場準入工作,全面啟動糖果制品等13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市場準入工作;基本完成區域性、行業性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整治工作;嚴厲打擊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違法犯罪行為;培育和提升一批食品生產加工名牌企業;清理、取締無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和不符合衛生許可條件的食品生產加工點。通過整頓,食品生產加工秩序得到明顯好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責任意識明顯增強,產品質量持續穩定,食品企業和行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三、工作內容

    (一)整頓內容:著力整頓沒有基本質量衛生控制措施,產品標準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篡改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食品中摻雜摻假以及產品質量衛生低劣等問題。

    (二)整頓范圍:主要是《食品衛生法》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生產加工企業。

    (三)整頓重點:重點區域是城鄉結合部和農村;重點對象是作坊式加工點、有制假記錄和質量衛生不穩定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以及無證照黑窩點;重點內容是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違法行為、食品制假售假行為、無證無照生產加工行為;重點品種是糧、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飲料、酒、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類食品。

    (四)整頓方法:通過全面排查,根據企業的生產條件、質量管理能力、檢測能力、誠信記錄和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劃分為一般企業、重點規范企業、重點監管企業、打擊取締企業四種類型,進行動態監管,分類處理。

    四、實施方案

    (一)摸清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狀況,全面建立食品生產企業質量衛生檔案,實現以信息化管理為主要手段的食品企業動態監管。通過全面普查建檔掌握食品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安全狀況,核實企業的各項注冊登記資料,建立完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衛生檔案,掌握企業數量、質量狀況、人員素質、生產場地設施、證照情況、產品流向。

    (二)基本完成食品企業標準清理工作。各級質監部門要會同衛生、農業等部門盡快清理地方食品標準和企業備案標準,加強標準執行情況的檢查,嚴格要求企業標準必須符合國家、行業、地方強制性標準以及企業明示的質量要求。對企業產品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檢驗方法低于或不同于國家、行業、地方推薦性標準的,由技術委員會專家審查組審核其科學合理性。沒有通過專家審查組審核的企業產品標準,質監部門不得予以備案,企業不得據此組織生產。

    (三)加快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市場準入工作。嚴把審查發證關,加強發證后的監管工作,查處無生產許可證生產的違法行為。全面啟動糖果制品、茶葉、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黃酒、醬腌菜、蜜餞、炒貨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產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市場準入工作。

    (四)基本完成區域性、行業性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整治工作。整治重點區域是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市場;重點對象是作坊式加工點、有制假記錄和質量衛生不穩定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以及無證照黑窩點;重點內容是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食品制假售假行為、無證無照生產加工行為;重點品種是糧、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飲料、酒、兒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類食品。我市實施重點整治的區域、行業是:禮樂臘味、荷塘魚翅、荷塘沖菜、鶴城腐竹、廣海咸魚、雙水臘鴨、崖門咸魚、開平醬油、開平糖果(巧克力).

    (五)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衛生監督檢驗覆蓋面達95%以上,全年累計抽查品種覆蓋面達到90%以上,重點整頓的食品企業生產條件達標率在80%以上,產品質量衛生抽查合格率在80%以上。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企業要加大監督檢查后處理力度,后處理的到位率要達100%.對生產不合格產品的生產企業采取責令整改、公開曝光、行政處罰等整改措施,對質量問題嚴重的食品實行強制召回、退出市場的制度。

    (六)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違法生產行為的查處、打擊和整頓。嚴厲打擊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食品的違法行為;打擊在食品加工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的行為;查處篡改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假冒質量標識、短斤欠量等違法行為。通過整頓,有效遏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違法犯罪行為。

    (七)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加強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重點整治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要求的企業,嚴格保健食品標準備案工作。

    (八)培養和提升一批食品生產加工業名牌企業,樹立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整體形象。

    五、工作步驟

    (一)組織部署階段(2005年11月5日前).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及本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確定整頓范圍和目標要求,明確職責分工,統一組織部署。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實施方案于11月7日前報市質監局備案。

    (二)清理整頓階段(至2006年2月15日前).各地要根據整頓方案的要求,通過"進村入廠"的辦法,對轄區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全面的清查整頓,動態掌握企業檔案信息,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實施分類監管。對重點規范企業、重點監管企業要限期整改,對重點打擊取締企業要依法打擊取締。

    對證照齊全、內部質量管理與質量監控手段比較完善、產品質量較為穩定的一般企業,要積極支持其上規模、上水平;對證照齊全,但生產條件、衛生條件下降達不到相關許可證發放條件或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的重點規范企業,要限期整改;對生產條件較差,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低,隱患多、質量問題突出和超許可范圍生產加工食品的重點監管企業,要重點監管,限期整改;對無證無照無標生產,限期整改后仍不具備生產合格產品條件,或內部管理混亂、曾被有關部門查處且拒不改正的企業,要依法予以關閉或打擊取締。

    (三)總結驗收階段(2006年3月1日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市的要求,組織對本轄區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進行驗收,并將整頓工作情況和驗收結果逐級上報。市政府將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抽查。全市整頓工作情況由市質監局匯總上報市政府。

    (四)鞏固提高階段(至2006年底).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整頓工作基礎上,從健全制度和完善機制上著手,鞏固和深化整頓活動成效。通過落實普查建檔、監督抽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食品企業巡查、轄區政府回訪、及時查處食品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等六項制度的落實以及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形成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衛生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全省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由政府統一組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協調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各級經貿、公安、農業、工商、衛生、海洋漁業、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建立部門工作聯系制度,構建信息平臺,及時通報情況;要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分片分區,責任到人。要切實落實食品加工企業的主體責任,督促各有關企業落實食品質量衛生安全各項管理制度,并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食品質量衛生安全情況。

    (二)聯合行動,嚴肅執法。各級政府要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形成整頓合力,加大執法力度,全面開展食品加工企業情況的排查,依法查處各類食品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擊取締無證無照的黑窩點。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嚴肅依法查處。同時,要實行責任倒查制度,對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及有關工作人員因監管不力,失職瀆職導致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抓好宣傳,加強監督。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宣傳食品質量衛生安全方面的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辨別能力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食品質量衛生安全監管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預警制度、快速反應機制、獎勵舉報制度,廣泛發動群眾積極投訴舉報食品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或提供相關線索,營造有利于打擊食品生產違法違規行為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依法監管,改進服務。各級食品質量衛生安全監管部門要通過巡查、回訪、年審、監督抽查、強制檢驗等方式強化日常監管。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業發展的指導,積極推行食品生產加工安全管理技術,大力推行技術標準戰略和名牌戰略,積極培育大型食品生產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規模、良好社會信譽的品牌企業。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中介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區域性或行業性等技術服務機構,加快發展專業性行業協會,促進我市食品加工企業技術、管理、經營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地區: 廣東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