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5號發布 根據1997年1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號修正 根據2007年1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7號修正 根據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農機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等148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2年2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1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內河港口管理辦法>等15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發布 根據2015年5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0號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修改<上海市鹽業管理若干規定>等19件市政府規章的決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切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和《上海市水產養殖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對水域應當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利用,鼓勵全民、集體單位和個人發展水產養殖業。
第三條本市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根據《規定》和本細則,遵循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加強監督管理,保護和促進本市漁業生產的發展。
本市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財政、環境保護、土地、農業、水利、港航監督等部門,應當協同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實施本細則。
第二章漁業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本市對漁業的監督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一)本市范圍內的長江、黃浦江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市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二)縣(區)范圍內的江河、湖泊、灘涂及精養魚塘等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三)鄉(鎮)范圍內的園溝宅河、池塘等小型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所屬鄉(鎮)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四)本市范圍內跨縣(區)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有關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協商制定管理辦法;跨省市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市(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與有關省(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協商制定管理辦法。
第五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規定》,確定漁業水域養殖使用權,發給養殖使用證:
(一)凡在縣(區)范圍內的江河、湖泊、灘涂和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養殖單位或者個人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同意后交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審核,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發給養殖使用證。
(二)凡在鄉(鎮)范圍內的園溝宅河、池塘等小型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養殖單位或者個人向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鄉(鎮)人民政府發給養殖使用證。
(三)凡利用跨縣(區)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養殖單位或者個人向有關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分別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有關縣(區)人民政府聯合簽發養殖使用證。
(四)凡在市屬國有水產養殖場的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使用單位向所在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發給養殖使用證。
《漁業法》對全民所有水域的養殖許可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養殖使用證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制。
第六條填沒屬市管商品魚生產基地的精養魚塘,由填沒單位向所在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后,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填沒其他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由填沒單位向所在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批準填沒精養魚塘的文書,由批準單位同時抄送縣(區)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填沒精養魚塘應當一次性支付各項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魚塘開發費用。
征收屬市管商品魚生產基地的精養魚塘,須經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征收其他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須經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
征收精養魚塘的,應當依照國家《土地管理法》和本市征收土地的有關規定支付稅、費,并一次性支付各項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魚塘開發費用。
回收的魚塘開發費用,應當納入國家預算管理,作為專項資金,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用于今后的商品魚生產基地建設。
第七條在本市范圍內的江河、湖泊、灘涂等漁業水域(自己的養殖水域外)從事捕撈作業,由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捕撈許可證;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捕撈許可證:
(一)使用海洋大中型捕撈漁船的;
(二)捕撈重點保護的漁業資源品種的;
(三)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使用船挑網以外作業方式捕撈鰻苗、蟹苗資源的除外),或者禁捕的懷卵親體的。
第八條非漁業生產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捕撈作業。科研、教學等部門因工作需要從事捕撈作業的,需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九條凡在本市漁業水域內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依照《上海市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征收使用實施辦法》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上海市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征收使用實施辦法》征收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并按規定管理、使用、上繳。
第十條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核發捕撈許可證時,應當注明作業類型、場所、時限和漁具數量。
第十一條養殖使用證和捕撈許可證不得涂改、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第十二條未經許可,不得在增殖漁業水域和他人的養殖漁業水域內垂釣。
第十三條在河道或者航道等漁業水域內進行養殖生產和捕撈作業的,還必須遵守水利和航道管理的有關規定。
第三章漁業資源保護
第十四條市、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魚、蝦、蟹、貝類等重要的產卵場、越冬場、幼體成育場及其主要洄游通道,可以視不同情況,制定禁漁區、禁漁期、各類網具的最小網目尺寸以及其他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
為保護漁業資源,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縣(區)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會同同級水利部門在河口、江海交匯處、灘涂和重要水利工程所在水域劃定禁漁區。
第十五條不得在禁漁區、禁漁期進行捕撈作業。
不得在通潮河道(包括閘口)敷設張網。經特許在水閘口敷設張網捕撈的,囊網網目尺寸不得小于4厘米,作業期為每年8月1日至31日和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
第十六條對鰻苗、蟹苗資源應當實行限時限額捕撈,合理利用。捕撈期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年季節、氣候等情況制定發布。鰻苗、蟹苗的生產應當首先滿足本市養殖的需要。
第十七條取締魚鷹。禁止使用毒藥(包括含毒農藥)、爆炸物、石灰水等進行捕撈。對龍口網等作業方式應當嚴格限制。
第十八條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起捕標準,捕大留小,保護漁業資源。起捕標準為:青魚、草魚700克以上;鰱魚、鳙魚300克以上;鯉魚250克以上;鳊魚150克以上;鯽魚50克以上;河蟹50克以上。
第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收購、代銷在禁漁期、禁漁區捕撈的和不符合起捕標準的違禁漁獲物。發現違禁漁獲物時,應當及時報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第四章漁業水域的污染防治
第二十條對排放污水(包括農田施用農藥后的排水)、污染物,污染漁業水域而造成漁業損失的單位和個人,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一條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協同環保部門對漁業水域污染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漁業環境監測站應當對漁業水域的水質進行監測,并將結果及時向同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報告,為處理污染漁業水域事故提供監測數據。
漁業環境監測站應當納入本市環境監測網絡。
第五章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第二十二條市、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重要漁業水域、漁港和漁業鄉(鎮)可以設置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或者派駐漁政檢查員。
各縣(區)群眾性護漁組織,應當在當地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領導下,依法進行護漁管理工作。群眾性護漁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不得行使行政處罰權。
上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有權對下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在漁政監督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或者作出決定。
第二十三條漁政檢查員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培訓、考核。
市漁政檢查員經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后報國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縣(區)漁政檢查員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漁政檢查員由負責審批的機關發給漁業行政執法證。
第二十四條漁政檢查員在執行任務時,應當著裝整齊,佩戴國家規定的統一標志,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群眾性護漁人員在執勤時,應當佩戴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制定的標志。
第六章獎勵和處罰
第二十五條對保護水產資源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檢舉、制止破壞水產資源行為的有功人員,縣(區)人民政府或者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六條違反《規定》及本細則,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進行處理:
(一)違反《規定》第十三條及本細則第六條,擅自填沒、征收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的,責令其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二)違反《規定》第十四條第二款,捕殺魚、蝦、蟹、貝類等的苗種、幼體的,應當賠償損失,沒收其漁獲物及捕撈工具,已出售的,追繳非法所得,并處以500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規定》第二十三條及本細則第十二條,未經許可,進入養殖經營者的水域垂釣的,應當賠償損失,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追回漁獲物;不聽勸阻的,處以50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規定的其他行為,按照法律、法規和其他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對違反本細則第九條第一款,未按規定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責令其限期補繳,并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
第二十八條凡違反法律、法規而受到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行政處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履行處罰決定。
第二十九條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對沒收的漁獲物和漁具、違法所得以及罰款等,均應當開具經市財政局批準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制的憑證,并進行登記,歸入漁政檔案。
對沒收的漁獲物,個人不得擅自處理,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部門收購。
罰沒收入按規定上繳國庫。
第三十條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對正在進行的違反漁業法律、法規的行為,應當立即予以制止。
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作出處罰決定后,應當將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執行。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滿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細則所稱“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
第三十三條本細則由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細則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1987年5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上海市水產養殖保護規定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切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和《上海市水產養殖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對水域應當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利用,鼓勵全民、集體單位和個人發展水產養殖業。
第三條本市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根據《規定》和本細則,遵循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加強監督管理,保護和促進本市漁業生產的發展。
本市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財政、環境保護、土地、農業、水利、港航監督等部門,應當協同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實施本細則。
第二章漁業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本市對漁業的監督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一)本市范圍內的長江、黃浦江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市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二)縣(區)范圍內的江河、湖泊、灘涂及精養魚塘等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三)鄉(鎮)范圍內的園溝宅河、池塘等小型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所屬鄉(鎮)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負責。
(四)本市范圍內跨縣(區)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有關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協商制定管理辦法;跨省市水域的漁業監督管理,由市(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與有關省(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協商制定管理辦法。
第五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規定》,確定漁業水域養殖使用權,發給養殖使用證:
(一)凡在縣(區)范圍內的江河、湖泊、灘涂和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養殖單位或者個人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同意后交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審核,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發給養殖使用證。
(二)凡在鄉(鎮)范圍內的園溝宅河、池塘等小型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養殖單位或者個人向鄉(鎮)人民政府或者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鄉(鎮)人民政府發給養殖使用證。
(三)凡利用跨縣(區)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養殖單位或者個人向有關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分別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有關縣(區)人民政府聯合簽發養殖使用證。
(四)凡在市屬國有水產養殖場的漁業水域進行養殖生產的,由使用單位向所在縣(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所在縣(區)人民政府發給養殖使用證。
《漁業法》對全民所有水域的養殖許可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養殖使用證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制。
第六條填沒屬市管商品魚生產基地的精養魚塘,由填沒單位向所在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后,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填沒其他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由填沒單位向所在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批準填沒精養魚塘的文書,由批準單位同時抄送縣(區)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填沒精養魚塘應當一次性支付各項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魚塘開發費用。
征收屬市管商品魚生產基地的精養魚塘,須經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征收其他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須經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報縣(區)人民政府批準。
征收精養魚塘的,應當依照國家《土地管理法》和本市征收土地的有關規定支付稅、費,并一次性支付各項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魚塘開發費用。
回收的魚塘開發費用,應當納入國家預算管理,作為專項資金,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用于今后的商品魚生產基地建設。
第七條在本市范圍內的江河、湖泊、灘涂等漁業水域(自己的養殖水域外)從事捕撈作業,由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捕撈許可證;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捕撈許可證:
(一)使用海洋大中型捕撈漁船的;
(二)捕撈重點保護的漁業資源品種的;
(三)捕撈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使用船挑網以外作業方式捕撈鰻苗、蟹苗資源的除外),或者禁捕的懷卵親體的。
第八條非漁業生產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捕撈作業。科研、教學等部門因工作需要從事捕撈作業的,需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第九條凡在本市漁業水域內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依照《上海市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征收使用實施辦法》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
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上海市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征收使用實施辦法》征收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并按規定管理、使用、上繳。
第十條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核發捕撈許可證時,應當注明作業類型、場所、時限和漁具數量。
第十一條養殖使用證和捕撈許可證不得涂改、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第十二條未經許可,不得在增殖漁業水域和他人的養殖漁業水域內垂釣。
第十三條在河道或者航道等漁業水域內進行養殖生產和捕撈作業的,還必須遵守水利和航道管理的有關規定。
第三章漁業資源保護
第十四條市、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魚、蝦、蟹、貝類等重要的產卵場、越冬場、幼體成育場及其主要洄游通道,可以視不同情況,制定禁漁區、禁漁期、各類網具的最小網目尺寸以及其他保護漁業資源的措施。
為保護漁業資源,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縣(區)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會同同級水利部門在河口、江海交匯處、灘涂和重要水利工程所在水域劃定禁漁區。
第十五條不得在禁漁區、禁漁期進行捕撈作業。
不得在通潮河道(包括閘口)敷設張網。經特許在水閘口敷設張網捕撈的,囊網網目尺寸不得小于4厘米,作業期為每年8月1日至31日和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
第十六條對鰻苗、蟹苗資源應當實行限時限額捕撈,合理利用。捕撈期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當年季節、氣候等情況制定發布。鰻苗、蟹苗的生產應當首先滿足本市養殖的需要。
第十七條取締魚鷹。禁止使用毒藥(包括含毒農藥)、爆炸物、石灰水等進行捕撈。對龍口網等作業方式應當嚴格限制。
第十八條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起捕標準,捕大留小,保護漁業資源。起捕標準為:青魚、草魚700克以上;鰱魚、鳙魚300克以上;鯉魚250克以上;鳊魚150克以上;鯽魚50克以上;河蟹50克以上。
第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收購、代銷在禁漁期、禁漁區捕撈的和不符合起捕標準的違禁漁獲物。發現違禁漁獲物時,應當及時報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第四章漁業水域的污染防治
第二十條對排放污水(包括農田施用農藥后的排水)、污染物,污染漁業水域而造成漁業損失的單位和個人,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一條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協同環保部門對漁業水域污染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漁業環境監測站應當對漁業水域的水質進行監測,并將結果及時向同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報告,為處理污染漁業水域事故提供監測數據。
漁業環境監測站應當納入本市環境監測網絡。
第五章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第二十二條市、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在重要漁業水域、漁港和漁業鄉(鎮)可以設置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或者派駐漁政檢查員。
各縣(區)群眾性護漁組織,應當在當地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領導下,依法進行護漁管理工作。群眾性護漁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不得行使行政處罰權。
上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有權對下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在漁政監督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或者作出決定。
第二十三條漁政檢查員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培訓、考核。
市漁政檢查員經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后報國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縣(區)漁政檢查員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漁政檢查員由負責審批的機關發給漁業行政執法證。
第二十四條漁政檢查員在執行任務時,應當著裝整齊,佩戴國家規定的統一標志,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群眾性護漁人員在執勤時,應當佩戴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制定的標志。
第六章獎勵和處罰
第二十五條對保護水產資源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以及檢舉、制止破壞水產資源行為的有功人員,縣(區)人民政府或者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十六條違反《規定》及本細則,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進行處理:
(一)違反《規定》第十三條及本細則第六條,擅自填沒、征收精養魚塘等漁業水域的,責令其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二)違反《規定》第十四條第二款,捕殺魚、蝦、蟹、貝類等的苗種、幼體的,應當賠償損失,沒收其漁獲物及捕撈工具,已出售的,追繳非法所得,并處以500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規定》第二十三條及本細則第十二條,未經許可,進入養殖經營者的水域垂釣的,應當賠償損失,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追回漁獲物;不聽勸阻的,處以50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規定的其他行為,按照法律、法規和其他規章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對違反本細則第九條第一款,未按規定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責令其限期補繳,并按日加收0.5%的滯納金。
第二十八條凡違反法律、法規而受到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行政處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履行處罰決定。
第二十九條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對沒收的漁獲物和漁具、違法所得以及罰款等,均應當開具經市財政局批準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制的憑證,并進行登記,歸入漁政檔案。
對沒收的漁獲物,個人不得擅自處理,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部門收購。
罰沒收入按規定上繳國庫。
第三十條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對正在進行的違反漁業法律、法規的行為,應當立即予以制止。
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作出處罰決定后,應當將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執行。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漁政監督管理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期滿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細則所稱“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數。
第三十三條本細則由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四條本細則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1987年5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上海市水產養殖保護規定實施細則》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