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盟市農牧業局、廳屬各有關單位: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農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和農牧業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培育我區農業發展新動能,規劃種植業結構新布局,加快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確保農民穩定增收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廳制定了《內蒙古2017年種植業工作要點》?,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農業生產實際,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
2017年2月21日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辦公室 2016年2月 21 日印發
內蒙古2017年種植業工作要點
2016年,全區農牧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有關精神,主動應對農產品市場變化,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了種植業生產中不利因素影響,較好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糧食生產仍然獲得較好收成,總產達到556億斤,連續4年穩定在550億斤以上。主要農作物優勢區域布局更加明顯,為養而種、為加而種的發展思路更加明確,種植結構實現重大調整,超額完成了農業部下達我區籽粒玉米年度調減任務。綠色發展理念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生產正由資源消耗型向重質綠色型轉變。
2017年是十分關鍵的一年,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和自治區七十年大慶,深化農村體制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精準扶貧工作都到了攻堅克難的決勝階段,農業生產需要繼續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2017年種植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農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和農牧業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舉綠色旗、打特色牌、走品牌路,以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工作主線,以穩定提升糧食產能為基礎,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重點,鞏固提升主產區產能,打造優勢特色產業,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力爭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努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穩定增收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目標任務:農作物總播面積保持在1億畝以上,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8000萬畝以上,在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產量穩定在550億斤左右。非優勢區玉米面積再調減200萬畝,其中壓減100萬畝,轉青貯100萬畝。繼續在全區范圍內深入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動”,綠色高效增產技術推廣面積保持在3500萬畝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化肥利用率達到32%,化肥使用量增幅控制在0.6%以內;病蟲害統防統治面積保持在4000萬畝以上,綠色防控面積達到4500萬畝,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主要作物農藥利用率提高到37%;新增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萬畝,畝節水達到50%;主要糧油作物地膜覆蓋面積控制在1500萬畝以下。
各級農牧業部門要緊緊圍繞發展綠色農牧業、節水農牧業、效益農牧業,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導向作用。
積極配合推進惠農政策改革,根據農業生產實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對政策調整提出合理建議,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內容,用好留給基層的自主空間,合理確定補貼區域、補貼依據和補貼標準,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優勢區、非優勢區要體現有保有壓。要兼顧政策之間的關系,協調配合實施,實現各項政策意圖。充分利用農閑時機,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宣傳冊以及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培訓等方式,做好政策的宣傳解讀,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引導農民主動調整種植結構,增強持續增收信心。
二、深入開展“四大行動”,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2016年我區開展的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動”與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綠色化深度契合,是守住綠色、保護綠色的有效措施,這項工作還要作為重點繼續全面深入推進,要在實施內容和發揮示范帶動上下功夫??胤试鲂希瑢崿F“三個減量”,即實現調優施肥結構減量: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重點在智能配肥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廣緩控釋肥、生物肥和水溶性肥料;實現改進施肥方式減量:重點在機械深施、精準施肥、水肥一體化上有新突破;實現有機替代無機減量:充分利用土地整理、黑土地保護、旱作農業等項目,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提升耕地地力水平,減少化肥用量。同時,積極開展“耕地質量建設年”活動,鼓勵創建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控藥減害上,強化“四個重點”,即強化監測預警,及時準確監測病蟲害發生發展變化,在防治節點通過信息平臺,將用藥名稱、數量、方法發送廣大農戶,引導農民開展綠色防控;強化精準施藥,鼓勵和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和農民升級藥械,提高科學施藥水平,控制過度用藥,嚴格管控禁限用農藥;強化統防統治,重點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村組聯防聯控,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強化技術培訓,采用多種方式培訓農民和經銷商業主,堅持科學植保理念,普及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態防控技術,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厮岛纳希浜纤块T落實好控制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的“雙控”行動,重點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突出抓好品種節水、結構節水、農藝節水、設施節水工作,協同推進機制節水,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啬ぬ嵝?,重點在無膜栽培技術研究、集成、宣傳、引導和控制地膜使用上下功夫。同時在地膜覆蓋效益十分顯著的干旱冷涼區,大力推廣厚地膜、降解膜,加大殘膜回收力度,努力減少面源污染,守住生態底線。
三、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供給體系質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但必須以穩定糧食產能為前提,這是基礎也是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繼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和《農業部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精神,參照自治區玉米、馬鈴薯、大豆三大作物的發展指導意見,繼續在糧改飼、糧改雜、糧改經、糧改特上下功夫。玉米重點在提升優勢區產能與品質、壓減非優勢區面積上做文章,種養結合轉青貯,種加結合提產能,要確保調得下、穩得住,防止調減區種植面積出現反彈;大力發展小麥、水稻等口糧作物,這是我區糧食結構中的短板,穩定發展東西部優勢區強筋和中筋小麥,在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區積極發展水稻產業,嚴格控制利用地下水擴大水稻種植;雜糧雜豆堅持舉綠色旗、打特色牌、走品牌路,把資源優勢、綠色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經濟作物要因地制宜發展觀賞旅游、休閑養生、科普教育、農事體驗等產業,賦予農業更多功能,積極開發農民增收新渠道??傊鞯貤l件不同、資源不同、作物不同,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仔細研究、細化方案,因地制宜推進結構調整。
四、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農牧業循環發展。
重點在農區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通過過腹轉化增加有機肥還田量、減少化肥施用量、增強作物抗性、提升農產品品質,促進農牧業良性循環發展;在半農半牧區,大力推進“飼料進牧區、肥料入農田”,擴大有機肥來源;在農牧交錯帶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聯合發展,探索進行“以肥換草、以肥換料”,降低新型經營主體運營成本的同時,實現農區牧區資源循環利用。
五、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培育現代農牧業發展新動能。
適應調結構轉方式和綠色發展的新要求,抓緊調整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努力在品種創新、技術創新和方法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加快修訂主要農作物審定標準,突出生育期適中、抗病抗旱抗倒伏、脫水快、宜機收等適應現代種植業發展的性狀指標;在提高化學防治的有效性、低耗性、精準性、安全性的同時,積極研究推廣利用輪作倒茬、錯期播種、天敵、誘捕等生態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實現減藥控害質量安全;積極開展標準化、集約化、輕簡化栽培技術研究,大力推廣玉米“1+6模式”,即在適度規模經營基礎上的精量播種、無膜滴灌、水肥一體、綠色防控、機械粒收、秸稈還田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積極開展旱作農業技術研究,發展旱作有機精品農業,形成天地人禾和諧發展的格局;積極推進設施蔬菜工廠化育苗和標準化生產進程,不斷提高設施蔬菜種植效益和質量安全控制水平。
六、深入開展三級聯創蹲點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三級聯創蹲點示范活動是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不僅能夠在技術上形成合力,而且能夠增強科技人員的實踐能力,在當地形成影響力,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成為指導農業生產的指揮陣地。各級業務單位,要依托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本部門項目,逐級建設示范點,示范推廣綠色技術、節本降耗技術,把秸稈還田、水溶性肥料、玉米機械粒收、綠色防控、統防統治、重點技術集成、淺埋滴灌等立竿見影的技術作為今年工作重點,力爭在示范規模上要有新突破。同時要積極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互聯網+”服務的探索,新品種、新農藥、新肥料的推廣,玉米紙筒育秧機械栽培等技術的試驗研究。
七、大力扶持新型經營主體,提升現代化生產水平。
充分利用土地確權成果,積極引導農民采取折抵、調換以及農戶間的小規模流轉等方式,解決農戶經營土地細碎化的問題,實現按戶連片耕種,為土地規模流轉創造條件;大力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在政策補貼和技術服務上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重點項目建設,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實現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并建立全面質量控制體系,整體提升種植水平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八、強化農資市場監管,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根據農業執法制度改革和營銷方式變化,積極制定新的應對措施,強化農資監管,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是理清職能。各級農牧業部門進一步明確綜合執法大隊和業務管理部門的職能職責,避免職能不清、關系不順、溝通不好、工作扯皮,出現執法空白區。二是積極應對營銷變化。積極應對定點銷售、直銷、代銷、網絡銷售、走村入戶送貨上門、新型經營主體自主聯系等新的銷售方式,重點加強宣傳培訓,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和識別能力。同時還要設立有效的咨詢渠道,回應農民關切。建立企業抽檢、市場檢查、田間檢驗、入戶倒查機制,有效打擊非法經營。三是加強新產品監管。重點針對有機肥抗生素超標、化肥有效成分不足、農藥隱性成分非法添加、品種含有轉基因成分、換名套牌等問題,加大對新產品的抽檢力度,盡快與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管理辦法,規范產品名稱和成分標識,確保農資管理規范,成分安全。積極開展全區新型肥料遴選薦優管控助農行動,為農民推薦投入安全、產出高效、環境友好的新型肥料提供參考依據。四是高度重視轉基因品種管理。轉基因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民眾關注的熱點,是一個敏感問題,要高度重視轉基因品種管理,嚴厲查處非法轉基因農作物品種流入市場,發現一起,根除一起。種子管理部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還要加強品種試驗、審定及制種環節的管理,不但要監管外面進來的,還要控制出去的,要發現一起打擊一起,以零容忍的態度管控違規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