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推動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大考之年。做好今年糧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國家局黨組“兩決定一意見”要求,以落實糧食收購政策,加強地方儲備糧管理為核心,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健全體制機制提升地方儲備糧管理水平;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助力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為重點,加強自身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著力提升糧食流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一、壓緊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完成2019年度市州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根據省糧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的部署要求,發揮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完善保障糧食安全的工作機制。開展“大清查”發現重點問題整改“回頭看”,鞏固“大清查”成果。
二、扎實做好糧食收購工作。發揮市場化收購的主渠道作用,積極組織協調糧食收購工作。推動市場化收購信用擔保基金推廣擴面,爭取多種方式緩解市場化收購資金籌措難的問題。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落實糧食收儲政策,精準啟動托市收購。
三、著力強化地方儲備糧管理。出臺我省《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修訂《湖北省地方儲備糧油管理辦法》,完善儲備輪換管理規范性文件。推進省級儲備糧集中管理,切實防范和化解儲備糧安全風險。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管理,落實超標糧食收購處置辦法,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突出抓好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落實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常態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提升倉儲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四、抓緊補齊糧食應急短板。抓住國家一攬子支持政策機遇,統籌謀劃特殊情況下的糧食儲備、應急加工、物流運輸、配送供應,大力推動糧食應急儲備項目實施,理順運行管理機制。探索推進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建設,推動應急供應、軍糧供應、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融合發展。修訂完善糧食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推進軍民融合軍糧供應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落實軍糧供應管理工作18條措施,提升軍糧供應保障能力。
五、大力創新糧食流通監管。開展政策性糧食銷售出庫、地方儲備糧管理、糧食收購政策執行情況抽查。完善 “雙隨機一公開”糧食流通監管平臺,健全 “一單兩庫一細則”, 并同國家局“糧食行業雙隨機抽查應用平臺”、省市場監管局“互聯網+監管”平臺有效對接。加強糧食企業信用建設,督促糧食企業信用承諾制度、信用評級制度、“黑名單”制度落地見效。推進糧食立法修規,開展《湖北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立法調研,為依法管糧提供支撐。
六、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規劃統籌。持續推進準低溫(低溫)糧庫建設,完成2018-2020年度20億斤倉容建設改造計劃,研究謀劃2021-2023年度新一輪建設改造方案。加快武漢陽邏糧食物流應急保障基地等重要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沿江和區域性重點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提升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完成“一整兩通”工作任務,推動糧情動態監測、庫存動態監管、安全風險預警、應急調度指揮等應用的開發推廣。啟動編制《湖北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強糧食流通項目謀劃,建立項目儲備、推進服務、調度管理長效機制。
七、持續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高質量完成“三年實施方案”。對接國家“百千萬”示范創建,發現和樹立一批典型。開展項目摸底,謀劃和實施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落實糧食產業龍頭企業“三年培植計劃”。修訂完善《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提高項目資金管理質效。精準發力推進“科技興糧”“人才興糧”,探索“懸賞揭榜”方式實施糧食行業重點領域科技項目。
八、創新實施湖北糧油“走出去”行動。加強全省放心糧油市場體系建設和管理,指導推動“放心糧油”頂層設計落地落實。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創建“放心糧油”示范店,支持建設面向中、高端銷售群體的旗艦店。探索開展線上糧油產銷對接活動,創新開展“荊楚大地+”公共糧油品牌宣傳。開展“荊楚大地”好糧油感恩回饋援鄂人員活動,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加強對湖北糧油的推介展示。
九、統籌推進重要工作落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疫后重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展走訪服務糧食企業專項行動,建立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做好糧油市場信息服務,強化糧食市場價格監測,提升糧情監測預警分析能力,拓展信息發布受眾面。推進綜治、國安、保密、信訪、檔案、普法、目標管理、政務公開等重要工作落實。
十、全面加強部門自身建設。以政治機關建設為統領,推動機關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持續實施干部能力素質提升計劃,切實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大力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加強作風建設,持之以恒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開展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專項整治行動,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一、壓緊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完成2019年度市州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根據省糧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的部署要求,發揮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完善保障糧食安全的工作機制。開展“大清查”發現重點問題整改“回頭看”,鞏固“大清查”成果。
二、扎實做好糧食收購工作。發揮市場化收購的主渠道作用,積極組織協調糧食收購工作。推動市場化收購信用擔保基金推廣擴面,爭取多種方式緩解市場化收購資金籌措難的問題。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落實糧食收儲政策,精準啟動托市收購。
三、著力強化地方儲備糧管理。出臺我省《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修訂《湖北省地方儲備糧油管理辦法》,完善儲備輪換管理規范性文件。推進省級儲備糧集中管理,切實防范和化解儲備糧安全風險。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管理,落實超標糧食收購處置辦法,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突出抓好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落實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常態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提升倉儲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
四、抓緊補齊糧食應急短板。抓住國家一攬子支持政策機遇,統籌謀劃特殊情況下的糧食儲備、應急加工、物流運輸、配送供應,大力推動糧食應急儲備項目實施,理順運行管理機制。探索推進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建設,推動應急供應、軍糧供應、成品糧儲備、放心糧油、主食產業化融合發展。修訂完善糧食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推進軍民融合軍糧供應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落實軍糧供應管理工作18條措施,提升軍糧供應保障能力。
五、大力創新糧食流通監管。開展政策性糧食銷售出庫、地方儲備糧管理、糧食收購政策執行情況抽查。完善 “雙隨機一公開”糧食流通監管平臺,健全 “一單兩庫一細則”, 并同國家局“糧食行業雙隨機抽查應用平臺”、省市場監管局“互聯網+監管”平臺有效對接。加強糧食企業信用建設,督促糧食企業信用承諾制度、信用評級制度、“黑名單”制度落地見效。推進糧食立法修規,開展《湖北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立法調研,為依法管糧提供支撐。
六、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規劃統籌。持續推進準低溫(低溫)糧庫建設,完成2018-2020年度20億斤倉容建設改造計劃,研究謀劃2021-2023年度新一輪建設改造方案。加快武漢陽邏糧食物流應急保障基地等重要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沿江和區域性重點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提升糧食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完成“一整兩通”工作任務,推動糧情動態監測、庫存動態監管、安全風險預警、應急調度指揮等應用的開發推廣。啟動編制《湖北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強糧食流通項目謀劃,建立項目儲備、推進服務、調度管理長效機制。
七、持續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高質量完成“三年實施方案”。對接國家“百千萬”示范創建,發現和樹立一批典型。開展項目摸底,謀劃和實施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落實糧食產業龍頭企業“三年培植計劃”。修訂完善《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提高項目資金管理質效。精準發力推進“科技興糧”“人才興糧”,探索“懸賞揭榜”方式實施糧食行業重點領域科技項目。
八、創新實施湖北糧油“走出去”行動。加強全省放心糧油市場體系建設和管理,指導推動“放心糧油”頂層設計落地落實。推進“互聯網+糧食”行動,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創建“放心糧油”示范店,支持建設面向中、高端銷售群體的旗艦店。探索開展線上糧油產銷對接活動,創新開展“荊楚大地+”公共糧油品牌宣傳。開展“荊楚大地”好糧油感恩回饋援鄂人員活動,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加強對湖北糧油的推介展示。
九、統籌推進重要工作落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實省委省政府促進“疫后重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展走訪服務糧食企業專項行動,建立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做好糧油市場信息服務,強化糧食市場價格監測,提升糧情監測預警分析能力,拓展信息發布受眾面。推進綜治、國安、保密、信訪、檔案、普法、目標管理、政務公開等重要工作落實。
十、全面加強部門自身建設。以政治機關建設為統領,推動機關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持續實施干部能力素質提升計劃,切實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大力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加強作風建設,持之以恒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開展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專項整治行動,提升政務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