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西藏自治區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5年) (藏政辦發〔2015〕69號)

   2018-11-28 802
核心提示:前 言西藏自治區天然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開發利用價值高,發展天然飲用水產業前景廣闊。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尤其是十二五以來,
     前  言 
    西藏自治區天然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開發利用價值高,發展天然飲用水產業前景廣闊。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尤其是“十二五”以來,西藏自治區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產品內涵日趨豐富,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在拉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西藏要“加快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重要精神,“加快建設高原特色生物和綠色食(飲)品生產基地”,盡快將水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形成產業大文章,把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成為西藏支柱產業之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西藏自治區“十二五”工業經濟總體規劃》、《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高原生物和綠色食(飲)品產業發展規劃》及西藏自治區“十三五”規劃思路,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5-2025年。
 
    一、產業發展背景與現狀
 
    (一)國際包裝飲用水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1.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環保型包裝的大規模應用,全球包裝飲用水產業規模快速擴張,包裝飲用水已經真正成為全球性的飲料和飲料行業中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門類。2014年,全球包裝飲用水產量為2829.1億升,占整個飲料總產量比為45.6%,2008年以來年均增速為6.2%。預計,2015-2020年間全球包裝飲用水產量年均增速將超過6%。
 
    2.生產格局高度集中
 
    消費習慣、收入水平和水資源稟賦差異以及產業資本的大規模擴張決定了全球包裝飲用水產業高度集中的生產格局。國家層面上,2014年前10大生產國包裝飲用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比為74.1%,前兩大生產國包裝飲用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比高達29.2%3。企業層面上,雀巢、達能、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等四大食品和飲料巨頭占全球市場份額已經超過30%。
 
    3.市場格局變化調整
 
    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全球包裝飲用水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以中國、印度、泰國、印尼、日本等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包裝飲用水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并逐漸取代北美和歐洲成為全球包裝飲用水的主導市場。2014年,亞太地區包裝飲用水市場需求占全球比為33%,領先歐洲市場4.2個百分點,位居第一。未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包裝飲用水市場。
 
    4.資源環境約束加劇
 
    包裝飲用水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水資源開發加劇,包裝材料消耗持續快速增長,水資源開發及包裝材料回收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顯現,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出現“抵制瓶裝水”的現象。如何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成為未來包裝飲用水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國內包裝飲用水產業的發展概況與特點
 
    1.優質水源資源短缺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國內一半以上省、區、市嚴重缺水或極度缺水,一些地區水資源污染問題突出。2013年,全國地表淡水總體輕度污染,重點湖泊(水庫)中39.3%呈輕(中、重)度污染狀態,800個國家級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中較差和極差的監測點占比59.6%。隨著地表淡水和地下水資源污染的加劇,總量有限、但質量相對較好的西南地區成為未來包裝飲用水開發利用的重點領域。2013年,全國礦化度≤2g/L的地下水資源量為8081.1億m3,地下水資源開采比例約為14%。其中,包括西藏在內的西南地區地下水資源量占全國地下水資源總量比為16.0%,但開采比例僅為0.4%4、5。
 
    2.產業規模快速擴張
 
    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和需求潛力的釋放推動包裝飲用水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包裝飲用水企業570家,產量為781.6億升,實現銷售收入11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2%、17.5%、11.6%。相比于2011年,全國包裝飲用水產量增速提高了4.8個百分點,廣東、四川、河南等主要產區的包裝飲用水產量增速分別提高了14.0、11.0、18.8個百分點。
 
    3.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全國包裝飲用水產業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區域結構上,東部地區產業地位不斷下降,中西部地區包裝飲用水產業的資源優勢正加速轉變成產業優勢,包裝飲用水產業布局與水資源優勢的關聯度不斷提高。2010-2014年期間,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包裝飲用水產量占比分別由47.6%、14.7%、25.0%和12.6%變為37.8%、18.9%、30.7%和12.5%。行業結構上,大企業的行業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集中度不斷提高。2014年,前10大包裝飲用水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為46.6%,前5大領軍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比達39.0%6。渠道業態上,傳統的代理+零售模式的地位不斷下降,定制化銷售、網絡銷售等新業態快速發展。
 
    4.標準體系不斷完善
 
    資源與環境壓力的持續加大、食品安全問題的凸顯和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快速提高倒逼包裝飲用水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現代化發展。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形成了包括食品安全、生產與流通規范、行業自律等方面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廣東、浙江等地方政府以及重點企業也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各自的標準,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逐漸接軌。
 
    5.市場需求增長強勁
 
    我國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包裝飲用水消費大國7,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年均需求增速超過15%,遠高于發達國家,但人均消費量不高。2014年,我國人均包裝飲用水消費量約為38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7升尚低于發達經濟體人均100升左右的水平8、9。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生活節奏的加快、健康意識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人們對包裝飲用水、尤其是高品質包裝飲用水的消費需求明顯增加。
 
    (三)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現狀與主要問題
 
    1.發展現狀
 
    優質水資源豐富。西藏是我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達4394億立方米,占全國比為16.5%,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全國第一10。同時西藏也是世界上罕有的待開發、無污染之地,水中富含多種天然的常量及微量元素,是世界公認的最好淡水資源地之一,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自西藏“十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高原特色食(飲)品業以來、特別是近年自治區提出做大做強天然飲用水產業,天然飲用水產業呈現出較好發展勢頭。目前全區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天然飲用水生產企業有28家,建成生產線30余條,設計產能達到230萬噸,行業整體技術及工藝標準達到國內中上水平。2014年,全區天然飲用水銷量為15.3萬噸,較2009年的7.2萬噸增長113.0%。實現工業總產值5.3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比為3.5%,天然飲用水產業已經成長為全區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
 
    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在“一點三線四區11”、“4小時經濟圈12”、“一江三河13”總體布局導向下,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逐步形成了以藏中為核心,藏東南、藏西北協調發展的格局。其中,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五地集中了25家企業,綜合條件最好的拉薩市集中了15家企業,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產品內涵不斷豐富。近年來,西藏各地立足自身特色與水質特性,增加天然飲用水產業的產品類別,豐富產品檔次。目前既有大宗的飲用純凈水、飲用天然礦泉水,也有飲用天然泉水、飲用天然水等其他飲用水。既有西藏5100、珠峰冰川等高端消費礦泉水品牌14,又有圣地、神水等大眾消費品牌,還有面向醫療、美容等領域以及母嬰等特殊群體的消費用水。
 
    品牌影響力逐步顯現。憑借獨特地緣特征、優質的水源優勢和對品牌建設的重視,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的品牌效應逐步顯現。截至2014年,全區天然飲用水產業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自治區著名商標2個,西藏冰川5100先后獲得了“中國優質礦泉水水源”、“世界最佳礦泉水獎”等稱號。珠峰冰川自涌天然活水榮獲第二屆好水中國品茶鑒水大賽“梅花雪獎”。卓瑪泉奪得2014年德國紐倫堡國際啤酒飲料設備展“最佳PET瓶獎”、“最佳生產(工藝)創新獎”、“最佳科技創新獎”三項入圍獎。
 
    2.主要問題
 
    經濟規模優勢缺乏。天然飲用水產業經濟規模小,引領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正在培育壯大過程中,產業發展與優質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了顯著反差。2014年,西藏全區天然飲用水占全國包裝飲用水產量比僅為0.2%。規模以上企業僅為4戶,年產量過萬噸的企業僅2戶。
 
    產業發展層次不高。產業體系不健全,現有企業集中于天然飲用水資源的開發生產上,資源競爭特征明顯,產品系列標準、生產作業規范等基礎支撐條件待健全,設計、包裝、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品牌推廣等現代產業服務配套體系發育水平低。創新主體與創新平臺缺乏,創新投入有限,人力資本匱乏。
 
    產業特色尚未真正體現。產業發展起步晚,優質豐富的水資源尚未實現與現代生產技術與工藝的真正融合,重水資源開發生產、輕品牌建設的現象較為突出。產業的協同發展水平不高,飲用水原產地保護制度不完善,對西藏元素的挖掘利用明顯不足,既未能突出西藏水資源的特質,也未能充分利用和結合西藏享譽世界的旅游資源、獨特的文化宗教資源和高原農林產品資源。
 
    資源勘查評價工作滯后。目前僅完成了交通條件相對較好的拉薩、那曲、林芝、山南等局部地區有限水資源的初步調查評價,絕大多數礦泉水源水、地表泉水等水體的系統性調查評價工作尚未開展,對水資源的分布狀況、整體開發利用條件、潛在規模、開發的經濟價值、環境影響和可行性等缺乏系統分析,影響了整體開發布局設計和產業規模化。
 
    (四)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發展機遇
 
    政策優勢進一步凸顯。新時期國家對西藏“兩屏四地15”的戰略定位和藏中地區在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地位16為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贏得了優惠的財政、稅收、投資、金融、土地、價格等政策支持,中央關于西藏要“加快建設高原特色生物和綠色食(飲)品生產基地”、“加快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重要精神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將天然飲用水產業培育打造成西藏支柱產業的重要決定,極大提升了天然飲用水產業在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17,對口援藏機制有助于緩解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面臨的資金、人才、技術瓶頸和改善產業配套條件,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國家培育壯大陸路邊境口岸城鎮的重大舉措將提升西藏的城鎮化水平和對外開放層次18。
 
    市場前景持續向好。目前我國包裝飲用水人均消費量較低,國內有22個省區市嚴重缺水或極度缺水,包裝飲用水需求增長潛力巨大。加之近年來飲用水安全問題屢有發生,消費者對安全飲水更加關注,安全、綠色飲品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西藏天然飲用水具有安全高品質、清潔無污染的獨特競爭優勢,必將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和接受。
 
    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成立,健全了產業發展的領導組織體系,形成了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合力,有助于促進天然飲用水資源的有序開發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改進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服務。豐富獨特的旅游及文化資源開發加快和藏博會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提升了西藏的國內外影響力和吸引力,有助于“西藏好水”的宣傳和產業品牌體系建設。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助于促進與新疆、青海等周邊省區和印度、尼泊爾、緬甸、不丹等南亞諸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
 
    交通運輸條件極大改善。在國家的高度重視、持續高投入和對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西藏已經形成了以 “三縱、兩橫,六個通道”19為主骨架、基本輻射藏中、東、西三個經濟區的公路網,以青藏鐵路為核心通達國內大中城市的鐵路網絡,以拉薩為主核心直達國內主要地區的航空運輸網絡。未來,隨著拉日、拉林鐵路建成運營和青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完成,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面臨的運輸問題將得到明顯改善。
 
    2.面臨挑戰
 
    要素瓶頸突出。西藏地處西南邊陲,交通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產品外運運距長、生產和運輸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市場競爭力;電網通達程度有限,部分地區電力輸送不穩定,制約了企業的持續穩定生產;金融市場發育程度低,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問題突出;人口規模小,人才培養能力弱,加之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造成人才集聚效應弱化,產業發展面臨著用工與人才瓶頸。
 
    經營管理粗放。西藏各地同打資源牌,有限的產業發展資源分散于多個中小微企業,利用效率低,多數企業市場適應和開拓能力弱;現有企業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傾向,缺乏做大做強意識,駕馭現代管理與營銷理念、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弱,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低。
 
    市場開拓能力不足。多數企業對市場走勢和目標客戶群的把握和判斷不準確,目標市場、產品定位不明確,市場宣傳不到位,營銷、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尚未形成整體合力和宣傳效應。品牌建設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滯后,影響力和知名度高的品牌產品少。
 
    頂層設計不完善。產業發展初期缺少規劃引導、政策扶持,沒有統籌設定明確的發展方向、目標,未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水源有序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呈現“一業多地多牌”特征,企業之間同質化競爭突出。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自治區關于“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立足豐富優質的水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要素整合、品牌打造為重點,以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天然泉水等為主要發展方向,優化頂層設計,加快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和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著力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環境友好、品牌引領、創新驅動、質量安全、效益顯著、西藏元素突出的天然飲用水產業體系,推動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現代化發展,把天然飲用水產業打造成綠色、富民、興藏的支柱產業和全國知名、國際知曉的優勢產業。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履職。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活力,鼓勵區內外各類資本采取多種方式投資天然飲用水產業。更好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作用,借力援藏機制,強化政府在政策扶持、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引導、質量監管、信息公開等方面的職責。發揮行業協會完善標準,強化行業自律等功能,加強市場分析,規范市場行為。
 
    有序開發,環境友好。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科學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天然飲用水資源開發的關系,強化行業準入和水源地保護,規范天然飲用水資源開發行為,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天然飲用水產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質量為本,品牌引領。堅持依法治企,以德立企,質量興企,強化企業產品質量安全和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綠色、天然、無污染”的質量管控和追溯機制,培育壯大企業品牌,合力打造“西藏好水”區域品牌。
 
    規范發展,創新驅動。加強天然飲用水產業準入條件、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強化標準體系對產業發展的規范作用。依托骨干企業和內外部科技資源,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推進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運用,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兩化融合”。
 
    整體推進,協同發展。立足西藏各地天然飲用水資源分布及相關配套條件,加大基礎設施及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能力建設力度,推進天然飲用水產業與西藏其它特色優勢產業、藏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
 
    (三)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
 
    戰略布局西藏天然飲用水產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天然飲用水骨干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建立集約型、質量型、特色與創新驅動型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天然飲用水產業體系,形成大規模、高品質、多系列、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格局,使西藏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天然飲用水產業強區,天然飲用水產業成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
 
    2.具體目標
 
    到2020年,全區天然飲用水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力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就業過萬人,培育8-10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天然飲用水骨干企業,爭創自治區知名名牌4-6個,全國知名品牌1-2個,建設1-2家企業技術中心,搭建1個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及1-2個倉儲物流基地。到2025年,西藏天然飲用水設計產能達到1000萬噸,形成400-800億的產值規模,培育5家左右年生產能力100萬噸以上、生產管理先進、質量控制優良、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影響力大的企業集團,自治區知名品牌8-10個,全國知名品牌3-5個,倉儲物流基地達到4-6個。
 
    三、發展方向與產業布局
 
    (一)總體發展方向
 
    順應國內外飲用水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趨勢,立足水源豐裕情況及水質特性、交通及其他配套條件,加快發展面向中高端市場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和飲用天然泉水、飲用天然水等其他飲用水20、21,適度開展面向醫療、美容、宗教禮拜等特殊領域以及母嬰等特殊群體消費用水的研發生產。充分利用高品質天然飲用水資源和西藏獨特的高原農林及生物資源,開展特色飲品的研發生產。根據現有產業鏈體系發展現狀,加快發展天然飲用水配套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包裝、印刷等配套產業和現代倉儲物流、質量檢驗檢測、人力資源培訓、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交易、電子商務、營銷策劃、廣告宣傳等現代服務業。
 
    (二)產業布局
 
    1.天然飲用水生產
 
    以水資源空間分布為點,交通運輸網絡為線,以線串點、以點帶面,重點在量大質優的重點水源點、物流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好的產業集聚區和中心城市、重點交通沿線附近布局天然飲用水產業。
 
    2.配套產業及現代服務業
 
    以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為中心,大力發展包裝、印刷等配套產業以及質量檢驗檢測、人力資源培訓、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交易服務、電子商務、營銷策劃、廣告宣傳等現代服務業,并逐步向其他地區延伸發展。沿青藏鐵路、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等交通樞紐,布局發展現代倉儲物流產業,加快建設面向內地及周邊國家的物流大通道,完善沿邊(邊境口岸、城鎮)地區銷售網絡建設。

    專欄1  天然飲用水產品與技術發展重點
 
    一、產品
 
    中高端消費飲用水:引進國內外先進天然飲用水生產線,積極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的高品質包裝飲用水,重點開發生產富含偏硅酸、鍶、鋰、鈣、鈉等礦物質元素的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天然泉水、飲用天然水等。特殊領域及特殊群體消費用水:立足高品質水源,引導和支持企業適度開展面向特殊領域、特殊群體消費用水的研發生產,逐步改變以天然飲用水為主的單一產品局面。
 
    特色飲品:依托當地青稞、核桃、梨、桃、蟲草、紅景天、野葡萄等高原生物資源和優質水資源,開發生產具有高原生態資源優勢的特色飲品。
 
    二、技術
 
    殺菌技術:重點發展高壓脈沖電場殺菌技術、“干法殺菌”工藝,替代傳統臭氧殺菌技術,避免溴酸鹽的產生。
 
    新型包裝技術:重點研發環保型一次性包裝材料以及袋裝水的全程密封技術、取液分流技術、盒袋一體化技術等,解決桶裝水二次污染問題。
 
    節水降耗技術:改善源水加工過程中的處理工藝,根據水源水質確定水處理工藝,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提高生產過程在線監測和質量控制水平,建立對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微生物、污染物等的定性定量分析關鍵指標的監測和控制方法。
 
    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提高生產過程在線監測和質量控制水平,建立對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微生物、污染物、雜質等定性定量分析關鍵指標的監測和控制方法。
 
    專欄2  天然飲用水配套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重點
 
    一、配套產業
 
    包裝產業:密切跟蹤國內外包裝技術、裝備及材料發展動態,引進先進技術及裝備,適度發展現代包裝產業。
 
    印刷產業:以環保、綠色、輕便化和特色化為方向,大力發展精美彩色包裝印刷、綠色包裝印刷等產品,為天然飲用水生產提供配套服務。
 
    二、現代服務業
 
    倉儲物流:協調推進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建立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的物流信息共享平臺。
 
    質量檢驗檢測:完善全區天然飲用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構建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監測控制信息系統,全面提高天然飲用水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重點提高重金屬、微生物、化學危害物質等涉及飲用水安全的關鍵性控制項目檢測檢出限、檢測準確度和檢測速度。
 
    其他服務業:重點發展人力資源培訓、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交易、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為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法律保障。



 
地區: 西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