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與保護工作的意見(浙政辦發〔2010〕7號)

   2010-12-08 389
核心提示:  我省人多地少,糧食供需缺口較大。為了認真貫徹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經濟

  我省人多地少,糧食供需缺口較大。為了認真貫徹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和保護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這個總目標,以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建設噸糧田為核心,選擇集中連片的標準農田,按照建設良田、應用良種、推廣良法、配套良機、推行良制的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設施,長久保護,強化管理,使之成為糧食穩產高產高效模式示范區、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區、解決季節性拋荒的帶動區、統一服務的先行區,為穩定糧食生產、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夯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

  結合實施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計劃通過8—10年努力,力爭全省建成8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整體達到畝產噸糧的生產能力。其中,到2010年底計劃建成100萬畝,到2014年底建成500萬畝左右。具體建設目標是:

  (一)農田設施完善。耕地集中連片面積100畝以上,周邊水系通暢,農田格式化,田面平整;區內排、灌分系,具有較高的防洪與排澇能力;田間道路成網,布局合理,能適應大中型農機下田作業要求;農電輸電線路、變壓器等設施能滿足農業生產安全用電需求。

  (二)農田質量提升。通過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改善標準農田地力狀況,達到土壤有機質含量與酸堿度適宜、耕作層厚度適中、理化性狀優化、農田養分平衡的土壤培肥要求,農田總體地力水平良好。

  (三)生產技術先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內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基本普及,復種指數200%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季種植糧食作物。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千斤糧萬元錢”、水旱輪作、稻田養魚、稻鴨共育等高效生態栽培模式逐步得到廣泛應用。

  (四)服務體系健全。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減少季節性拋荒,培育發展種糧大戶、規范性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健全糧食生產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推行統一機械作業、育供秧、植保、烘干等服務,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三、科學規劃糧食生產功能區

  各市、縣(市、區)政府要按照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要求和省下達的計劃任務,組織編制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并與全省新增5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實施規劃、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道路建設規劃、農業綜合開發規劃、水利建設規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規劃等相銜接,確保在較長時期內不被建設征占用。糧食生產功能區應根據國土資源部門提供的標準農田檔案資料,選擇適宜種植水稻、地勢平坦、田面平整、相對集中連片面積100畝(山區50畝)以上的標準農田進行建設。各市、縣(市、區)應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規劃編制,并隨同電子地圖、數據庫報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備案。同時,各市、縣(市、區)應制訂分年度實施計劃。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編制導則由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四、完善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建設機制

  糧食生產功能區由縣級政府負責建設,每個項目區應確定責任單位,由鄉鎮政府行使項目業主職責。省里重點扶持建設一批集中連片面積1000畝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由市、縣(市、區)政府以項目形式分年度向省里申報。凡已列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的農田,原則上不再申報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項目。糧食生產功能區嚴格實行驗收認定制度,項目計劃完成后,市縣政府根據項目建設要求申報驗收。每年省里將統一組織開展項目分級驗收認定工作。目前各地已建成并達到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要求的,可向省里申請驗收認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具體標準、項目管理和驗收認定辦法由省農業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五、努力增加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投入

  各地要動員農民群眾和村級組織,積極投入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各市、縣財政要切實增加資金投入,整合相關資金投入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確保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各地制定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要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省里將統籌相關資金,集中投入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同時引導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標準農田地力提升等項目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實施,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農戶優先享受農機補貼等扶持政策。

  六、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管理和保護

  糧食生產功能區驗收認定后實行統一編號命名,并建立電子地圖和數據庫檔案。糧食生產功能區要嚴格實行項目化管理保護,每個糧食生產功能區要明確鄉鎮行政負責人為管理保護責任人,并明確相應的責任農技員。路、渠、泵站、防護林等基礎配套設施要落實專人管護。基礎設施破損、缺失的要及時修復,對因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造成設施嚴重損毀的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落實修復措施。要嚴格保護糧食生產功能區耕地,原則上不得占用,對因重大建設項目征占糧食生產功能區耕地的,必須嚴格按“先補后占、占補平衡”的要求執行,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耕地數量不減、質量有提高。

  七、加強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加強組織領導。省里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列入新農村建設和糧食安全責任制的考核內容,實行嚴格考核。各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發展改革部門要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農業部門牽頭組織和具體協調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各項工作,具體負責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實施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三新技術”配套和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等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糧食生產功能區耕地的占用審批和管護。財政部門負責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資金的籌措和使用管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要優先安排在符合立項條件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內。水利部門要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農田水利、周邊河道疏浚和水閘、機埠等設施的配套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交通部門要指導糧食生產功能區周邊公路網的規劃建設、維護。電力部門要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農電網建設,包括輸電線路架設、變壓器配置以及日常維護等,確保農業用電安全。糧食部門要確保優先與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種糧農民簽訂糧食訂單。其他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

  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地區: 浙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