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全市現代生豬產業發展,增強畜牧業這一支柱產業對農村經濟的支撐作用,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畜牧業生產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生豬產業發展速度較快。2007年,全市生豬發展到375萬頭,其中存欄146萬頭;生豬飼養實現產值30億元以上,占畜牧業總產值近60%,生豬產業已成為畜牧業經濟乃至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全市生豬發展也存在著養殖總量偏小,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偏低,產業鏈條短等問題。尤其是吉林高金春源同力食品有限公司等生豬加工企業在我市建成投產后,全市生豬供應明顯不足,為大力發展生豬產業提供了難得契機。
二、指導思想
全市現代生豬產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牧業增效和財政增長為目標,以規模生產為基礎,加強良種繁育和疫病防治,發揮肉食品加工、飼料加工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按照產業化思路、國際化標準、工業化管理、一體化模式,采取政府扶持、民眾經營、市場運作、部門服務的運行方式,打造松原生豬品牌,做大做強我市生豬產業,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小康社會和我市新農村建設。
三、發展目標
到2012年,全市現代生豬產業發展要實現三個目標。
(一)現代生豬產業覆蓋指標。經過努力,2008年年末,全市生豬飼養量要達到438萬頭,其中出欄260萬頭。到2012年,全市生豬飼養量要達到1000萬頭,其中出欄650萬頭。去掉自食和銷往省外部分,用于我市現代生豬產業化經營的飼養量要占總飼養量的65%以上;通過養豬產業帶動農戶12萬戶,占農戶總數的25%以上。
(二)現代生豬產業經濟總量指標。到2012年,我市兩大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吉林高金春源同力食品有限公司和扶余聯潤食品有限公司實現滿負荷生產。全市生豬產業帶動飼料加工、獸藥生產等相關產業實現產值32億元以上。
(三)現代生豬產業的效益指標。經過未來5年的全市現代生豬產業大發展,實現財政收入要比“十五”末增加1.2億元,農民通過發展養豬同比增收22億元。同時,通過相關產業吸納就業3500人,增收10億元。
在此基礎上,全市現代生豬產業要實現更大的發展,真正形成規模化飼養、產業化經營、區域化布局的現代生豬產業發展格局,盡快打造和培育出更多具有松原特色的名優特生豬產品,努力把我市建成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最大的生豬飼養加工基地和生豬產品出口基地。
四、工作重點
(一)加強龍頭企業建設。一是加強吉林高金春源同力食品有限公司、扶余聯潤食品有限公司等生豬加工企業建設,促進其實現滿負荷生產運營。二是加強吉林興和飼料公司等飼料企業建設,保證全市生豬養殖有充足的優質、高效飼料供應。三是加強吉林鯨象獸藥有限公司建設,實現全市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與生豬養殖相關的產業。
(二)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按照現代生豬養殖生產經營理念,促進生豬生產由分散型向集約化轉變,粗放型向科學化轉變,提高生豬養殖規模效益。2012年年末,全市生豬規模養殖要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大力發展養豬小區。全市建成年飼養量1萬頭以上的養豬小區80個,其中扶余縣21個、前郭縣20個、長嶺縣20個、乾安縣11個、寧江區6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在養殖小區建設上,做到小區選址科學,布局合理,組織化程度強,建設標準高。二是發展規模養豬鄉鎮。全市重點建設46個養豬鄉鎮,其中扶余縣12個(三岔河鎮、弓棚子鎮、大林子鎮、蔡家溝鎮、陶賴昭鎮、新源鎮、三井子鎮、新萬發鎮、肖家鄉、長春嶺鎮、五家站鎮、永平鄉)、前郭縣13個(長山鎮、八郎鎮、平風鄉、蒙古艾里鄉、吉拉吐鄉、王府站鎮、哈拉毛都鎮、洪泉鄉、大山鄉、長龍鄉、海勃日戈鎮、烏蘭塔拉鄉、烏蘭圖嘎鎮)、乾安縣5個(水字鎮、所字鎮、安字鎮、讓字鎮、贊字鄉)、長嶺縣10個(大興鎮、前七號鎮、長嶺鎮、流水鎮、利發盛鎮、巨寶山鎮、三縣堡鄉、前進鄉、光明鄉、集體鄉)、寧江區5個(大洼鎮、善友鎮、毛都站鎮、新城鄉、伯都鄉)、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興原鄉)。三是建設良種生豬繁育基地。全市至少建成12個存欄1000頭以上的良種繁育基地。其中扶余縣、前郭縣、長嶺縣要至少分別建3個,乾安縣2個、寧江區1個。四是加強規模飼養場(戶)建設。全市建成年出欄2000頭以上的規模飼養場(戶)600戶,其中扶余縣160戶、前郭縣140戶、長嶺縣140戶、乾安縣100戶、寧江區60戶。
(三)扶持發展養豬經濟組織。按照政府扶持、民眾經營、市場運作的原則,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帶農戶、養豬經濟組織聯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龍頭企業、經濟組織、養豬戶形成利益共同體,真正將養豬經濟組織建成養殖戶與政府、養殖戶與龍頭企業、養殖戶與市場、養殖戶與銀信部門之間的橋梁,幫助解決良種、技術、銷售、資金等方面的困難,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強化品種品質品牌工作。加大生豬品種改良力度,提升生豬及其產品質量檔次。通過精深加工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松原特色的名優特產品,提高我市生豬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一是做好生豬改良站(點)建設工作,不斷提高良種豬比重。二是做好產地認證和產品認證工作,推廣無公害、標準化養殖技術,提高生豬質量,創立質量安全品牌。三是加強市場監控。逐步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全面實施“放心肉”工程,嚴厲打擊生產、經營、使用違禁藥物行為,嚴禁病害肉及其產品進入市場。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保障體系。一是切實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把加快現代生豬產業發展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科學制訂發展規劃,落實具體相關措施,各級領導、各部門要積極主動扶持龍頭企業、養豬小區、規模飼養場(戶)等建設,幫助協調解決資金、土地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二是建立目標考核制度。根據規劃要求,把年度目標和重點項目分解到責任單位和個人,實行目標管理考核。三是營造發展氛圍。新聞宣傳部門要開辟專欄,加強對生豬生產及其相關產業的宣傳報道工作,在全市上下營造實施生豬產業發展氛圍。
(二)建立政策支持體系。一是做好發展規劃。各縣(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科學制定本地生豬發展規劃,促進生豬產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運行發展。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重點扶持品種改良、動物防疫、母豬保護、質量安全、龍頭企業、養殖小區建設。三是加大項目資金的支持力度。農業綜合開發、財政支農、扶貧、科技興農等項目資金要支持生豬養殖小區、種豬場、加工企業的建設。四是加大銀信部門對生豬產業及相關龍頭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
(三)建立科技服務體系。一是加快養殖業科技進步步伐。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力爭在生豬良種繁育、疫病防治、肉食加工技術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二是建立開放式科技服務體系。吸引高科技人才,引進高科技項目,力爭養豬科技水平有新的突破。三是加強市場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推行網上交易,及時掌握科技動態、市場行情,為養豬企業和農戶提供信息服務。四是加強科技培訓,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學養豬水平。
(四)建立質量安全體系。進一步強化生豬疫病防控工作,對重大疫病實行強制免疫,確保生豬疫病免疫密度、免疫標準達到要求,確保生豬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