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從容應對入世后我州農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人民健康消費,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和省"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總體安排和部署,經州人民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的目標,實施品牌戰略,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降低市場風險、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工作目標
從2003年起,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州主要農產品的產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初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和保障體系,主要農產品中的農(獸)藥、激素殘留、亞硝酸鹽和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力爭大多數農產品達到國家、行業及地方標準,符合國內外貿易地的相關要求。逐步建立20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培育發展一批無公害農產品加工及商貿龍頭企業和種養、營銷大戶。主要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達到200萬畝,力爭每年全州創建和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品牌3個以上。
三、主要內容與工作重點
(一)開展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與環境質量監測 1、產地評價內容 主要有農產品產地自然資源概況、社會經濟情況、工業"三廢"及農業投入品對產地環境影響、農業生產基本情況和生態農業建設情況。同時對產地的土壤、大氣、水質和農業投入品通過布點進行監測。 2、產地評價對象與范圍 重點是全州范圍內當地具有較好基礎規模和有龍頭企業帶動的蔬菜、椪柑、茶葉、水稻、油料、獼猴桃、百合、畜禽水產品等大宗農作物及產品。
(二)建立無公害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 重點建設州本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扶持永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8個縣市均要建立速測網點,在大型集貿市場、超市設立檢測窗口。檢測網點布局遵循合理效益原則,既要避免重復建設,又要能對農產品安全質量實施有效監控。
(三)加快建立九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1、以永順縣松柏、鳳凰縣臘爾山、花垣縣吉衛片為基礎,在全州商品糧基地鄉鎮建立50萬畝無公害綠色稻米基地。 2、以瀘溪縣、鳳凰縣、吉首市為重點建立30萬畝無公害綠色椪柑基地。 3、以永順縣、鳳凰縣、花垣縣為重點建立10萬畝無公害綠色獼猴桃基地。 4、以龍山縣、永順縣、瀘溪縣為重點建立30萬畝無公害綠色植物油料生產基地。 5、以古丈縣、保靖縣為重點建立5萬畝無公害綠色茶葉基地。 6、以8縣市的城市郊區為重點,沿209、319、1828國省道和八面山、臘爾山、白云山、羊峰山建立30萬畝無公害綠色蔬菜、時鮮瓜果和山野菜基地。 7、以龍山縣為重點建立5萬畝無公害百合基地。 8、以花垣縣、龍山縣為重點建立20萬畝無公害綠色旱雜糧生產基地。 9、以永順縣、古丈縣、鳳凰縣、吉首市為重點,面向全州邊遠、高寒山區建立"湘西黃牛"、"湘西山羊"等草食性牲畜和生豬家禽基地,全州無公害綠色飼草面積20萬畝以上。
(四)培育一批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開發、加工和商貿龍頭企業 進一步扶持我州現有的老爹有限公司、喜陽食品集團、聞得福集團、武陵牧業、萬寶山乳業、龍山百合公司、古丈茶葉、瀘溪椪柑等農產品龍頭企業,大力開發和培育一批農產品生產、加工民營企業,積極扶持培育一批商貿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逐步引導其生產、加工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提高企業知名度,爭創名優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州縣兩級城市、大型鄉鎮要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批發零售網點,重點建設吉首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批發大市場,在農貿市場、農村集市、有關超市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營銷窗口,確保安全質量,實行健康消費。
(五)加快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認證創牌工作 積極動員各地全面開展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調查和評價,認真搞好當地農產品產地認定的組織申報工作,力爭2003年全州產地認定面積50萬畝以上,至2005年達到200萬畝。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認證工作,組織有關企業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創建市場品牌,全州力爭每年創建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品牌3個以上。
(六)抓好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的抽查和監管,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社會公示制度 按照國家有關"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和"湖南省農業環保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進入市場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抽查和監測,并對其結果向社會公示。嚴格禁用和限用高毒劇毒農藥以及部分畜用、漁用藥物,督促生產經營者改進品質、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對違法經營者,依法給予查處。
四、工作時間安排
1、2003年5月下旬,召開會議,傳達省里會議精神,部署我州"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的有關工作。
2、5月底以前,州、縣(市)農業局制定規劃及實施方案報州、縣市政府審定。
3、6-9月,開始進行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評價及認定,完成布點、取樣、調查、檢測、匯總及其資料上報評審認證工作。同時著手開展農產品市場安全質量速測工作。
4、10-12月,各縣市開展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品牌工作。
5、每年針對不同的農事季節開展相應的產地環境治理行動,在5-8月和年節前后對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抽查、檢測和專項治理。
6、2004-2005年,進一步擴大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椪柑、獼猴桃、茶葉、蔬菜、優質稻、畜禽水產基地;培育一批無公害綠色食品開發、加工、貿易龍頭企業。到2005年底,力爭認定主要農產品產地面積150萬畝,認證品牌10個以上。加強我州農產品質量標準監測及檢驗體系建設,使我州農產品的質量標準、監測及檢驗體系進一步完善。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涉及的部門較多、學科復雜、工作量大,州、縣市政府要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由主要領導負責,分管領導親自抓,成立"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農業、畜牧、扶貧開發、計劃、財政、環保、工商、質監、衛生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下設辦公室,由農業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州、縣要加大資金投入,專項用于檢驗檢測、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及基地建設等。
2、明確任務責任。按照省分配給我州任務和本方案目標,結合各縣市實際,明確任務,細化措施,責任到人,分項落實。
3、大力宣傳發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有關政策、法規、標準、技術的宣傳,提高全州質量安全意識。在《團結報》及縣市報刊定期和不定期開設專欄,在州縣兩級電視臺開辟窗口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公眾消費認證農產品,督促生產經營者改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龍頭企業開發經營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積極性和申報認證名優品牌的熱情,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氛圍。
4、加強督查督辦。為了推動我州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州政府將每半年組織一次力量進行督促檢查。
二00三年五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