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穩定糧食生產,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下達2013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的通知》要求,現將2013年全市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分解下達(見附件),并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抓好落實。
一、完善糧食生產責任制。各級要充分認識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糧食生產的領導,進一步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和優質率。要完善糧食生產責任考核制度,明確目標,細化任務,把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鄉、到村、到戶,堅決制止耕地拋荒,確保全年16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的完成。
二、強化惠農政策落實。各級要認真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糧食生產加強糧食安全工作的意見》(閩政[2012]34號),強化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水稻種植(制種)保險、種糧大戶補貼、再生稻催芽肥補貼、訂單糧食收購直補、農機具購機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對種糧大戶和糧食專業合作組織,要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對承包耕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給予每畝30元以上的獎勵。要加大監管力度,嚴禁以任何借口和形式降低補貼標準、改變補貼用途,真正做到政策不走樣、不縮水、見成效,保證種糧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千方百計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三、著力提高糧食單產。要以糧食高產創建為抓手,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水平。要擴大創建規模,推進機制創新,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高產創建,推進高產創建示范片與龍頭企業、種糧大戶、種子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相結合,促進高產創建向更高層次發展。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整合資源,集中資金,在集中連片區域推進整建制高產創建。要大力推動“五新”技術進村入戶,加大優質高產良種、超級稻高產栽培、再生稻高產栽培、脫毒種薯、馬鈴薯稻草包芯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增產技術推廣,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種糧大戶,提高糧食生產的規模效益。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嚴格執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要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完善節水灌溉、道路等設施,建設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規范化農田。要大力實施沃土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增施有機肥,擴大綠肥種植面積,實施秸稈還田,不斷提高土壤的肥力。
五、著力提升服務水平。要健全和創新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構建“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分工協作、高效運轉”的技術服務機制。農技干部要深入基層,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節本增效的農業生產新技術,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充分發揮農機化隊伍的作用和優勢,重點為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搞好服務。要保障農用物資供應,確保種子、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貨源足、質量優、價格穩。工商、質監、農業等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等坑農害農行為。
六、抓好防災減災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防災減災預案和應急響應制度,強化氣象、農業、水利等部門協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出有效應對措施,做到預警早、反應快、措施實。要指導農民科學抗災,落實好抗災資金、技術和物資,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救災水平,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附件:福州市2013年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分解表(原網站不顯示)
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