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1998年以來,我省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率先在主產省放開糧食收購和價格,糧食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市場價格機制初步建立;糧農直補積累了成功經驗;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糧食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有所加強。國務院決定,從2004年起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積極穩妥地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按照國務院“放開購銷市場,直接補貼糧農,轉換企業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宏觀調控”的基本思路和“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別決策,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完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健全糧食市場體系
?。ㄒ唬┻m應全國全面放開糧食市場的新形勢,進一步推進我省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發展和規范多種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
?。ǘ┩晟萍Z食價格形成機制。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化時,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指定糧食經營企業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格收購。
?。ㄈ┙⒔y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以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加快建設功能完善的省、市、縣三級糧食批發市場體系。穩步發展糧食期貨市場,規范糧食期貨交易行為。繼續辦好農村集市糧食貿易。加快電子商務建設,構建糧食流通快速通道,降低糧食物流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取消糧食運輸憑證制度和糧食準運證制度,嚴禁各種形式的區域性封鎖,形成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糧食市場。
二、建立直接補貼機制,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ㄋ模┙Y合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建立對糧農直接補貼的有效機制。2004年,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40%即4.34億元,補貼標準為每畝11元。2005年,按計稅面積的100%和每畝11元的補貼標準包干使用糧食直補資金。2006年,再適當提高補貼標準,使用于直補的資金達到糧食風險基金規模的50%。
(五)直接補貼資金要真正補到種糧農戶,確實起到促進糧食生產和增加糧農收入的作用。補貼款可以抵扣農民應繳的農業稅,也可以直接補給農民。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計算依據、補貼標準、補貼金額逐級落實到每個農戶,并張榜公布,接受農民監督。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補貼資金的監管,嚴禁截留、挪用。
三、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屑Z食企業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實行政企分開,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消化歷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主渠道作用。全省力爭2005年底前完成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
?。ㄆ撸┥罨瘒屑Z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采取獨資、絕對或相對控股方式,整合糧食儲備、軍供、購銷、加工、批發、產業化龍頭企業、連鎖經營企業等優質資產。以現有倉儲設施為依托,每個縣市按經濟區域改造或重組1-2家國有獨資或控股的糧食企業,作為政府實行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承擔儲備和軍供任務的糧食企業,原則上實行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其他類型的糧食企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改組改造和兼并,或租賃、出售、轉制。對地處偏僻、無發展潛力的國有糧食企業予以撤銷關閉。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附營企業依法破產。改制后的糧食企業要形成各負其責、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充分利用和整合企業現有的糧食倉儲、加工、運輸設施等資源,發展社會化糧食儲運體系、糧油精深加工和糧食產業化經營,推廣訂單糧食,推進糧食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
?。ò耍┩ㄟ^轉讓國有產權、資產重組等方式,鼓勵民營資本和其他投資者參與國有糧食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將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為國有獨資、控股、參股以及民營等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市場主體。
?。ň牛└母飮屑Z食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制度。企業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實行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改革企業經營者的收入分配辦法,建立規范的企業經營考核體系,有條件的可推行經營者年薪制。鼓勵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經營管理層和技術骨干持股總額可占內部員工股額的50%以上。按規定需支付職工的經濟補償金,在征得職工同意后可轉為企業股份。
?。ㄊ└魇兄?、縣市區政府要將國有糧食企業職工和分流人員統一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和再就業規劃,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扶持國有糧食企業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指導國有糧食企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業富余人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分流安置職工、依法解除勞動關系等所需資金,由縣市區政府統籌考慮,采取多渠道解決。
(十一)以2000年糧食企業職工人數為基數,在中央批準的額度內,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資金用于職工分流安置補助。
?。ㄊ┟魑髽I產權,妥善處理債權債務。按“誰投資,誰所有”和“誰積累,誰所有”的原則,界定擬進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產權,明確資產和債務、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在不逃廢、懸空銀行債務、不擠占挪用收購資金貸款的前提下,用好核呆、打捆還債、債轉股、土地轉讓變現、上市、兼并、解困等政策,做好改制企業資產損失核銷、資產剝離和新老切斷、債務重組工作,實現增資減債。在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的基礎上,按照產權主體多元化和股本結構合理化的要求進行股權設置。
四、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ㄊ┱J真處理“老人”問題。按照減員分流、合理補償,政策扶持、適當補助,依法依規處置資產、籌措改革成本的原則,2004年全省糧食企業按政策完成職工分流安置工作。
?。ㄊ模┥髦靥幚?ldquo;老帳”問題。按照“分清責任、分類處理”的原則,對1998年5月底以前發生、并已審計核實的政策性掛帳,除爭取中央再延長消化期限外,應由地方財政負擔的50%掛帳利息,仍按原規定和原比例分級負擔,由財政預算安排,不擠占糧食風險基金。對1998年6月1日以后發生的財務掛帳,按國家統一政策組織清理,政策性掛帳清理期限為1998年6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但按保護價收購的已銷和未銷高價位“老糧”所發生的價差虧損和費用支出、陳化糧價差虧損、糧食合理損失損耗、政府因災借糧損失、符合規定的改革改制成本支出以及上述各項利息支出的清理至2004年6月30日。本次財務掛帳清理由省財政廳牽頭,省審計廳、省糧食局、省農發行參加,制定統一的清理辦法,具體清理工作按照糧食市州長責任制的要求,由市州政府組織實施,省政府組織督查。清理認定的政策性財務掛帳,按照國務院規定從企業剝離,由縣市區糧食局集中管理,利息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本金實行掛帳,統籌消化本金的具體辦法將按國家要求另定。企業自行消化的經營性虧損掛帳占用貸款,按照“債隨資產走、資產與負債相統一”的原則劃轉到新組建的糧食購銷企業,限期消化掛帳本金和利息。
?。ㄊ澹┓e極處理“老糧”問題。要按照新老劃斷、鎖定庫存,明確政策、限期銷售,價差掛帳、逐步消化的原則,將全省糧食購銷企業現有的庫存老糧在2004年底前全部銷售完畢。銷售計劃和有關具體規定按省財政廳、省糧食局、省工商局等部門下發的文件執行。價差掛帳納入本次統一清理。糧食、財政、農發行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糧食銷售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管。
五、改善糧食收購資金供應辦法
(十六)農發行要保證糧食儲備和政府調控糧食的信貸資金需要。對中央和地方儲備糧所需資金,要按計劃保證供應糧食儲備貸款。對政府為調控當地糧食市場和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委托糧食企業承擔退耕還林、救災、軍供等政策性任務所需資金,在落實有關費用、利息及價差補貼的前提下,按照地方政府委托糧食企業收購或調入糧食的有關文件和計劃,要及時、足額提供糧食調控貸款。對在農發行開戶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包括改制后落實原有貸款債務、具備貸款條件、繼續從事糧食經營的企業自主經營收購和調入糧食所需資金,要按照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擇優發放糧食流轉貸款。
糧食收購資金貸款方式由農發行按照風險控制的要求和不同的貸款種類確定。糧食儲備貸款和糧食調控貸款一般采用信用貸款方式。糧食流轉貸款一般采用擔保貸款方式,對資信狀況較好、風險承受力較強的企業,也可采用信用貸款方式。
?。ㄊ撸邆浼Z食收儲資格的省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地方糧食加工骨干企業,農發行根據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提供加工企業收購資金貸款支持。對糧食企業所需大型糧食倉儲設施和批發市場建設資金,堅持以效益為前提,根據項目法人的還款能力發放糧食倉儲設施貸款。
?。ㄊ耍└魃虡I銀行也要積極支持糧食生產和經營,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各類糧食企業和經營者,應給予貸款支持。
六、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維護糧食正常流通秩序
?。ㄊ牛├^續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增強政府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在堅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前提下,要積極做好糧食購銷工作,帶頭執行國家糧食政策,盡可能多地掌握糧源,增加市場供應,絕不允許逆向操作。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糧食購銷業務所需的資金,農發行要積極給予貸款支持。
?。ǘ﹪栏袷袌鰷嗜胫贫龋矎氖录Z食收購的企業,須經縣級或縣級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入市資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后,方可從事糧食經營活動。要嚴把陳化糧購買資格準入關,陳化糧食購買資格由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省政府將規定糧食收購企業在經營資金、倉儲設施、經營規模和檢驗儲存技術等方面應具備的條件,以及應承擔的義務。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的企業要進行定期審核。
(二十一)強化糧食批發、零售市場管理。從事糧食批發和零售的企業要承擔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糧價的義務。必要時,省政府將根據糧食供求狀況,規定轄區內糧食收購者、糧食批發商、成品糧加工企業、連鎖超市等經營企業正常情況下的最高庫存或最低庫存數量。在市場糧價出現不合理上漲時,由物價部門采取控制批發企業的進銷差率和零售企業的批零差率等措施,穩定糧價。
(二十二)加大糧食市場監管和調控力度。所有糧食經營企業,包括收購、批發、零售企業都要建立糧食經營臺帳制度,定期如實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告糧食收購、銷售和庫存數量。糧食經營者必須服從政府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不得囤積居奇、牟取暴利、哄抬物價、擾亂市場。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糧食市場管理,依法取締違法經營,嚴格查處摻雜使假、合同欺詐、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切實加強對陳化糧食的監管,嚴禁倒賣和流入口糧市場,確保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質監、衛生部門要加強對糧食加工和銷售質量、衛生的檢驗監督,保護糧食消費者合法權益。
?。ǘ┘訌妼Ψ菄屑Z食購銷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各級政府要依法保障非國有糧食企業權益,充分發揮其搞活流通、保證市場供應的作用,同時也要依法規范其經營活動,引導他們合法經營,維護市場正常流通秩序。
(二十四)糧食行政部門負責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依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辦法對糧食經營者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和政策性糧食的購銷活動,以及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ǘ澹┱J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格實行耕地保護制度。不得擅自將耕地改為非農業用地,嚴禁違法違規占用、毀壞農田。國土管理部門和農業部門要依法加強對農用地和農村承包用地的管理。要穩定基本農田面積,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確保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到村組、農戶和地塊。嚴禁在基本農田種樹、挖魚塘,禁止將基本農田用于非農業種植用途。要加大扶持力度,擴大糧食播種面積,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優化糧食區域布局。增強糧食生產科技儲備,改善糧食生產和流通條件。
(二十六)健全市州、縣市區糧食儲備制度和調控機制。全省確定地方儲備糧總規模20億斤,其中省、市縣級儲備糧各10億斤。省級儲備糧2004年到位8億斤,2005年再到位2億斤。市縣級儲備在2005年全部到位。按照相對集中、有利調控、保障安全原則,合理布局儲備網點。對省級儲備糧購進、增儲和輪換,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逐步通過糧食批發市場運作。嚴格按照《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和《湖南省省級儲備糧管理辦法》,加強對代儲的中央儲備糧、省市儲備糧的庫存管理,確保庫存真實、帳實相符。
?。ǘ撸├^續實行糧食風險基金包干政策。實行對農民直接補貼和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后,糧食風險基金使用范圍調整為: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省級儲備糧油的利息費用補貼;對政策性掛帳的利息補貼,即陳化糧掛帳利息支出、按保護價購進糧食發生價差虧損掛帳的利息支出、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虧損掛帳的利息支出;按保護價收購的老庫存糧食在未銷售之前的利息費用補貼;對國有糧食企業分流人員給予的適當補助;省級財政部門按財政部批準額度下達的糧食直補工作經費。包干的糧食風險基金由市州按照規定的用途統籌安排使用,不得用于規定用途之外的其他開支。節余的糧食風險基金,要用于陳化糧差價虧損補貼、消化糧食財務掛帳等糧食方面的支出。包干的糧食風險基金不足以支付使用范圍內的開支時,由市州政府申請借款,經省政府審核后,從中央下達我省的借款資金中解決,并由市州政府承諾,3年后負責歸還。
?。ǘ耍┙⒅虚L期糧食供應關系總量平衡機制和市場監測預警機制。市州、縣市區政府要建立糧食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保障預案。同時監測糧食生產、消費、庫存、價格、儲備、進出口及國際局勢等變動情況,實行相關信息的定期發布制度。當出現糧食供求緊張狀況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糧食供應保障應急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保證市場供應。完善糧食質量標準體系,改進檢測技術和手段,加強對糧食產品的檢驗檢測,保證糧食產品的質量安全。建立、健全和實施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優質糧食產品的認證和轉基因糧油產品標識制度。
(二十九)加快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逐步實現依法管糧。認真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湖南省省級儲備糧管理辦法》,抓緊制定《湖南省實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辦法》,依法規范糧食市場。
八、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穩步實施
?。ㄈ┣袑嵓訌妼Z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領導。各市州、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政府要在國家和省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按照糧食市州、縣市區長責任制的要求,對本地區糧食生產、流通和安全全面負責。
?。ㄈ唬嵭惺兄蓍L責任制。市州長在糧食工作方面的責任:一是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主產市要穩定并逐步增加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主銷市州要保證糧食播種面積,保證必要的糧食自給率;產銷平衡地區要繼續穩定糧食產需平衡局面。二是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機制,確保直接補貼資金落實到農戶手中。三是搞好糧食總量平衡。省內主銷區和主產區要按照互利互惠原則搞好余缺調劑。發展跨省貿易,主動與主銷省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合作機制。四是建立和管好市州、縣市區儲備,達到省政府規定的規模,保證儲備糧品質好、調得動、用得上。五是規范糧食市場秩序。禁止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規范糧食經營者行為。六是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切實轉換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妥善解決歷史包袱,化解各種矛盾,維護社會安定。七是積極支持農發行履行好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職能,及時協調解決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確保收購資金貸款安全。各市州長應切實負起責任,對工作不力造成本地區糧食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場和社會動蕩的,要追究領導責任。
(三十二)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合力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整體方案的組織實施。財政部門要做好糧食風險基金的足額到位和使用監管。工商、質監、衛生、商務等部門要按職能分工,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導企業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對糧食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應優先留給企業用于繳納社會保險費和安置職工。對有困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和土地,可減征或免征3年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歷史財務掛帳,經審計認定后,政策性掛帳全部從企業剝離,由縣以上(含縣級)糧食行政部門集中管理。對企業已經剝離政策性掛帳相應占用的農發行貸款,已辦理資產抵押的,應當及時解除抵押關系,幫助企業恢復生存和發展能力。要妥善落實銀行貸款債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十三)穩定和加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機構和人員,調整和充實監督檢查力量,切實履行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的職責,做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協調、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繼續做好軍糧和貧困地區、水庫移民、災民口糧等的供應工作,確保供應及時,質量合格。
(三十四)各市州要按照本意見制定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并報省政府備案。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周密部署,精心組織這項改革,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確保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進行。
(三十五)本實施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凡此前發布的有關文件、規定與本實施意見不符的,均以本實施意見的規定為準。
湖南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七月八日
1998年以來,我省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率先在主產省放開糧食收購和價格,糧食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市場價格機制初步建立;糧農直補積累了成功經驗;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糧食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有所加強。國務院決定,從2004年起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積極穩妥地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按照國務院“放開購銷市場,直接補貼糧農,轉換企業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宏觀調控”的基本思路和“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別決策,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完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健全糧食市場體系
?。ㄒ唬┻m應全國全面放開糧食市場的新形勢,進一步推進我省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發展和規范多種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
?。ǘ┩晟萍Z食價格形成機制。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化時,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指定糧食經營企業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格收購。
?。ㄈ┙⒔y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以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加快建設功能完善的省、市、縣三級糧食批發市場體系。穩步發展糧食期貨市場,規范糧食期貨交易行為。繼續辦好農村集市糧食貿易。加快電子商務建設,構建糧食流通快速通道,降低糧食物流成本,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取消糧食運輸憑證制度和糧食準運證制度,嚴禁各種形式的區域性封鎖,形成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糧食市場。
二、建立直接補貼機制,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ㄋ模┙Y合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建立對糧農直接補貼的有效機制。2004年,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40%即4.34億元,補貼標準為每畝11元。2005年,按計稅面積的100%和每畝11元的補貼標準包干使用糧食直補資金。2006年,再適當提高補貼標準,使用于直補的資金達到糧食風險基金規模的50%。
(五)直接補貼資金要真正補到種糧農戶,確實起到促進糧食生產和增加糧農收入的作用。補貼款可以抵扣農民應繳的農業稅,也可以直接補給農民。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計算依據、補貼標準、補貼金額逐級落實到每個農戶,并張榜公布,接受農民監督。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補貼資金的監管,嚴禁截留、挪用。
三、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屑Z食企業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實行政企分開,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消化歷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提高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主渠道作用。全省力爭2005年底前完成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
?。ㄆ撸┥罨瘒屑Z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采取獨資、絕對或相對控股方式,整合糧食儲備、軍供、購銷、加工、批發、產業化龍頭企業、連鎖經營企業等優質資產。以現有倉儲設施為依托,每個縣市按經濟區域改造或重組1-2家國有獨資或控股的糧食企業,作為政府實行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承擔儲備和軍供任務的糧食企業,原則上實行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其他類型的糧食企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改組改造和兼并,或租賃、出售、轉制。對地處偏僻、無發展潛力的國有糧食企業予以撤銷關閉。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附營企業依法破產。改制后的糧食企業要形成各負其責、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充分利用和整合企業現有的糧食倉儲、加工、運輸設施等資源,發展社會化糧食儲運體系、糧油精深加工和糧食產業化經營,推廣訂單糧食,推進糧食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
?。ò耍┩ㄟ^轉讓國有產權、資產重組等方式,鼓勵民營資本和其他投資者參與國有糧食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將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為國有獨資、控股、參股以及民營等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市場主體。
?。ň牛└母飮屑Z食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制度。企業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實行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改革企業經營者的收入分配辦法,建立規范的企業經營考核體系,有條件的可推行經營者年薪制。鼓勵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經營管理層和技術骨干持股總額可占內部員工股額的50%以上。按規定需支付職工的經濟補償金,在征得職工同意后可轉為企業股份。
?。ㄊ└魇兄?、縣市區政府要將國有糧食企業職工和分流人員統一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和再就業規劃,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扶持國有糧食企業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指導國有糧食企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妥善分流安置企業富余人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分流安置職工、依法解除勞動關系等所需資金,由縣市區政府統籌考慮,采取多渠道解決。
(十一)以2000年糧食企業職工人數為基數,在中央批準的額度內,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資金用于職工分流安置補助。
?。ㄊ┟魑髽I產權,妥善處理債權債務。按“誰投資,誰所有”和“誰積累,誰所有”的原則,界定擬進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產權,明確資產和債務、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在不逃廢、懸空銀行債務、不擠占挪用收購資金貸款的前提下,用好核呆、打捆還債、債轉股、土地轉讓變現、上市、兼并、解困等政策,做好改制企業資產損失核銷、資產剝離和新老切斷、債務重組工作,實現增資減債。在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的基礎上,按照產權主體多元化和股本結構合理化的要求進行股權設置。
四、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ㄊ┱J真處理“老人”問題。按照減員分流、合理補償,政策扶持、適當補助,依法依規處置資產、籌措改革成本的原則,2004年全省糧食企業按政策完成職工分流安置工作。
?。ㄊ模┥髦靥幚?ldquo;老帳”問題。按照“分清責任、分類處理”的原則,對1998年5月底以前發生、并已審計核實的政策性掛帳,除爭取中央再延長消化期限外,應由地方財政負擔的50%掛帳利息,仍按原規定和原比例分級負擔,由財政預算安排,不擠占糧食風險基金。對1998年6月1日以后發生的財務掛帳,按國家統一政策組織清理,政策性掛帳清理期限為1998年6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但按保護價收購的已銷和未銷高價位“老糧”所發生的價差虧損和費用支出、陳化糧價差虧損、糧食合理損失損耗、政府因災借糧損失、符合規定的改革改制成本支出以及上述各項利息支出的清理至2004年6月30日。本次財務掛帳清理由省財政廳牽頭,省審計廳、省糧食局、省農發行參加,制定統一的清理辦法,具體清理工作按照糧食市州長責任制的要求,由市州政府組織實施,省政府組織督查。清理認定的政策性財務掛帳,按照國務院規定從企業剝離,由縣市區糧食局集中管理,利息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本金實行掛帳,統籌消化本金的具體辦法將按國家要求另定。企業自行消化的經營性虧損掛帳占用貸款,按照“債隨資產走、資產與負債相統一”的原則劃轉到新組建的糧食購銷企業,限期消化掛帳本金和利息。
?。ㄊ澹┓e極處理“老糧”問題。要按照新老劃斷、鎖定庫存,明確政策、限期銷售,價差掛帳、逐步消化的原則,將全省糧食購銷企業現有的庫存老糧在2004年底前全部銷售完畢。銷售計劃和有關具體規定按省財政廳、省糧食局、省工商局等部門下發的文件執行。價差掛帳納入本次統一清理。糧食、財政、農發行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糧食銷售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管。
五、改善糧食收購資金供應辦法
(十六)農發行要保證糧食儲備和政府調控糧食的信貸資金需要。對中央和地方儲備糧所需資金,要按計劃保證供應糧食儲備貸款。對政府為調控當地糧食市場和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委托糧食企業承擔退耕還林、救災、軍供等政策性任務所需資金,在落實有關費用、利息及價差補貼的前提下,按照地方政府委托糧食企業收購或調入糧食的有關文件和計劃,要及時、足額提供糧食調控貸款。對在農發行開戶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包括改制后落實原有貸款債務、具備貸款條件、繼續從事糧食經營的企業自主經營收購和調入糧食所需資金,要按照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擇優發放糧食流轉貸款。
糧食收購資金貸款方式由農發行按照風險控制的要求和不同的貸款種類確定。糧食儲備貸款和糧食調控貸款一般采用信用貸款方式。糧食流轉貸款一般采用擔保貸款方式,對資信狀況較好、風險承受力較強的企業,也可采用信用貸款方式。
?。ㄊ撸邆浼Z食收儲資格的省級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地方糧食加工骨干企業,農發行根據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提供加工企業收購資金貸款支持。對糧食企業所需大型糧食倉儲設施和批發市場建設資金,堅持以效益為前提,根據項目法人的還款能力發放糧食倉儲設施貸款。
?。ㄊ耍└魃虡I銀行也要積極支持糧食生產和經營,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各類糧食企業和經營者,應給予貸款支持。
六、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維護糧食正常流通秩序
?。ㄊ牛├^續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增強政府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在堅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前提下,要積極做好糧食購銷工作,帶頭執行國家糧食政策,盡可能多地掌握糧源,增加市場供應,絕不允許逆向操作。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糧食購銷業務所需的資金,農發行要積極給予貸款支持。
?。ǘ﹪栏袷袌鰷嗜胫贫龋矎氖录Z食收購的企業,須經縣級或縣級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入市資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后,方可從事糧食經營活動。要嚴把陳化糧購買資格準入關,陳化糧食購買資格由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省政府將規定糧食收購企業在經營資金、倉儲設施、經營規模和檢驗儲存技術等方面應具備的條件,以及應承擔的義務。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的企業要進行定期審核。
(二十一)強化糧食批發、零售市場管理。從事糧食批發和零售的企業要承擔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糧價的義務。必要時,省政府將根據糧食供求狀況,規定轄區內糧食收購者、糧食批發商、成品糧加工企業、連鎖超市等經營企業正常情況下的最高庫存或最低庫存數量。在市場糧價出現不合理上漲時,由物價部門采取控制批發企業的進銷差率和零售企業的批零差率等措施,穩定糧價。
(二十二)加大糧食市場監管和調控力度。所有糧食經營企業,包括收購、批發、零售企業都要建立糧食經營臺帳制度,定期如實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告糧食收購、銷售和庫存數量。糧食經營者必須服從政府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不得囤積居奇、牟取暴利、哄抬物價、擾亂市場。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糧食市場管理,依法取締違法經營,嚴格查處摻雜使假、合同欺詐、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切實加強對陳化糧食的監管,嚴禁倒賣和流入口糧市場,確保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質監、衛生部門要加強對糧食加工和銷售質量、衛生的檢驗監督,保護糧食消費者合法權益。
?。ǘ┘訌妼Ψ菄屑Z食購銷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各級政府要依法保障非國有糧食企業權益,充分發揮其搞活流通、保證市場供應的作用,同時也要依法規范其經營活動,引導他們合法經營,維護市場正常流通秩序。
(二十四)糧食行政部門負責全社會糧食流通管理,依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辦法對糧食經營者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和政策性糧食的購銷活動,以及執行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七、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ǘ澹┱J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格實行耕地保護制度。不得擅自將耕地改為非農業用地,嚴禁違法違規占用、毀壞農田。國土管理部門和農業部門要依法加強對農用地和農村承包用地的管理。要穩定基本農田面積,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確保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到村組、農戶和地塊。嚴禁在基本農田種樹、挖魚塘,禁止將基本農田用于非農業種植用途。要加大扶持力度,擴大糧食播種面積,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優化糧食區域布局。增強糧食生產科技儲備,改善糧食生產和流通條件。
(二十六)健全市州、縣市區糧食儲備制度和調控機制。全省確定地方儲備糧總規模20億斤,其中省、市縣級儲備糧各10億斤。省級儲備糧2004年到位8億斤,2005年再到位2億斤。市縣級儲備在2005年全部到位。按照相對集中、有利調控、保障安全原則,合理布局儲備網點。對省級儲備糧購進、增儲和輪換,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逐步通過糧食批發市場運作。嚴格按照《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和《湖南省省級儲備糧管理辦法》,加強對代儲的中央儲備糧、省市儲備糧的庫存管理,確保庫存真實、帳實相符。
?。ǘ撸├^續實行糧食風險基金包干政策。實行對農民直接補貼和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后,糧食風險基金使用范圍調整為: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省級儲備糧油的利息費用補貼;對政策性掛帳的利息補貼,即陳化糧掛帳利息支出、按保護價購進糧食發生價差虧損掛帳的利息支出、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虧損掛帳的利息支出;按保護價收購的老庫存糧食在未銷售之前的利息費用補貼;對國有糧食企業分流人員給予的適當補助;省級財政部門按財政部批準額度下達的糧食直補工作經費。包干的糧食風險基金由市州按照規定的用途統籌安排使用,不得用于規定用途之外的其他開支。節余的糧食風險基金,要用于陳化糧差價虧損補貼、消化糧食財務掛帳等糧食方面的支出。包干的糧食風險基金不足以支付使用范圍內的開支時,由市州政府申請借款,經省政府審核后,從中央下達我省的借款資金中解決,并由市州政府承諾,3年后負責歸還。
?。ǘ耍┙⒅虚L期糧食供應關系總量平衡機制和市場監測預警機制。市州、縣市區政府要建立糧食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保障預案。同時監測糧食生產、消費、庫存、價格、儲備、進出口及國際局勢等變動情況,實行相關信息的定期發布制度。當出現糧食供求緊張狀況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糧食供應保障應急預案的規定履行職責,保證市場供應。完善糧食質量標準體系,改進檢測技術和手段,加強對糧食產品的檢驗檢測,保證糧食產品的質量安全。建立、健全和實施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優質糧食產品的認證和轉基因糧油產品標識制度。
(二十九)加快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逐步實現依法管糧。認真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湖南省省級儲備糧管理辦法》,抓緊制定《湖南省實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辦法》,依法規范糧食市場。
八、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穩步實施
?。ㄈ┣袑嵓訌妼Z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領導。各市州、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政府要在國家和省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按照糧食市州、縣市區長責任制的要求,對本地區糧食生產、流通和安全全面負責。
?。ㄈ唬嵭惺兄蓍L責任制。市州長在糧食工作方面的責任:一是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主產市要穩定并逐步增加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主銷市州要保證糧食播種面積,保證必要的糧食自給率;產銷平衡地區要繼續穩定糧食產需平衡局面。二是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機制,確保直接補貼資金落實到農戶手中。三是搞好糧食總量平衡。省內主銷區和主產區要按照互利互惠原則搞好余缺調劑。發展跨省貿易,主動與主銷省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合作機制。四是建立和管好市州、縣市區儲備,達到省政府規定的規模,保證儲備糧品質好、調得動、用得上。五是規范糧食市場秩序。禁止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規范糧食經營者行為。六是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切實轉換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妥善解決歷史包袱,化解各種矛盾,維護社會安定。七是積極支持農發行履行好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職能,及時協調解決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確保收購資金貸款安全。各市州長應切實負起責任,對工作不力造成本地區糧食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場和社會動蕩的,要追究領導責任。
(三十二)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合力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整體方案的組織實施。財政部門要做好糧食風險基金的足額到位和使用監管。工商、質監、衛生、商務等部門要按職能分工,加強糧食市場監管。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導企業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對糧食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應優先留給企業用于繳納社會保險費和安置職工。對有困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和土地,可減征或免征3年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歷史財務掛帳,經審計認定后,政策性掛帳全部從企業剝離,由縣以上(含縣級)糧食行政部門集中管理。對企業已經剝離政策性掛帳相應占用的農發行貸款,已辦理資產抵押的,應當及時解除抵押關系,幫助企業恢復生存和發展能力。要妥善落實銀行貸款債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十三)穩定和加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機構和人員,調整和充實監督檢查力量,切實履行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的職責,做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協調、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繼續做好軍糧和貧困地區、水庫移民、災民口糧等的供應工作,確保供應及時,質量合格。
(三十四)各市州要按照本意見制定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并報省政府備案。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周密部署,精心組織這項改革,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確保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進行。
(三十五)本實施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凡此前發布的有關文件、規定與本實施意見不符的,均以本實施意見的規定為準。
湖南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