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朔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及駐朔各單位:
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是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是發展現代農業、壯大農業實力、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對實現農業持續增產增效、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深入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意見》(晉政發〔2009〕32號)精神,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結合我市產業發展特點,現就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四個發展”的要求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采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強化龍頭企業方陣建設,強化優勢產業開發,強化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推進企業品牌打造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步伐,使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
(二)發展目標。到2013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加工轉化率達50%以上,其中: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家。
按照分類規劃、分級推進、重點扶持的原則,努力打造乳品、畜產品、玉米、小雜糧、馬鈴薯、蔬菜、油料、飼料飼草、沙棘、甜菜等十大加工門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集群,重點建設三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方陣,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第一方陣:從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中選擇10個規模較大、發展前景好、競爭力較強的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我市農產品加工骨干龍頭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各級支持,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培育和指導,其規模和實力進一步擴張壯大,成為在省內或全國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龍頭企業,到2013年,每個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第二方陣:選擇10個規模適中、成長性好、帶動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市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使這些企業成為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13年,每個企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第三方陣:選擇30個有一定規模、管理規范、有發展潛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縣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進行培育和指導,使這些企業成為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體力量,到2013年,每個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 萬元以上。
二、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
根據我市農業區域布局資源分布,重點抓好乳品、畜產品、玉米、小雜糧、馬鈴薯、蔬菜、油料、飼料飼草、沙棘、甜菜十大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構建規模更大、帶動能力更強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一)乳品加工企業。以山陰縣、懷仁縣、應縣乳品生產優勢區域為依托,重點培育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山西雁門乳業有限公司、山陰康喜奶業有限公司等乳制品加工企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爭取與國際先進水平盡快接軌;突出“綠色、自然、營養、健康”特色,鼓勵企業開發附加值較高的新產品,重點發展鮮奶、純牛奶、酸奶、含乳飲料等液體奶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依靠精品擴大市場份額,形成以古城、伊利、蒙牛、雅士利為主的市內自主品牌和引進品牌共同發展的乳業格局;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在競爭中進一步整合資源,組建集團,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我市乳制品加工企業的規模和水平。到2013年,全市乳制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
(二)畜產品加工企業。以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為依托,要穩步推進牛、羊肉加工,積極發展豬、雞加工,適度發展特種動物加工。重點培育山西天鵬農牧有限公司、右玉玉羊畜產品有限公司、懷仁縣三利肉業有限公司、右玉鴻利農牧機構有限責任公司、應縣森泰皮革有限公司、平魯皮革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等畜產品加工企業。鼓勵企業走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現有龍頭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加強技改,實施并轉,組建集團,精心打造知名品牌,以品牌整合加工資源,快速擴張,增加轉化增值效應。加工龍頭企業要向養殖和銷售兩頭延伸,形成以市場為導向,養殖、屠宰、精深加工、批發、零售一體化發展的生產經營體系,實現全市畜產品加工企業產銷組織規模化和現代化。到2013年,畜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
(三)玉米加工企業。繼續搞好以玉米的深加工和甜糯玉米等系列產品的開發。以發展玉米淀粉加工業為重點,積極推動變性淀粉、玉米糖漿、L乳酸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重點培育和扶持山西玉雄淀粉糖品有限公司、山西維創浩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朔州渝源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等玉米加工企業。以山西嘉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甜玉米加工項目為依托,穩步發展真空、速凍等鮮食玉米產品,積極拓展玉米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加工,形成玉米全方位開發的格局。到2013年,玉米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玉米的加工轉化率達到45%以上。
(四)小雜糧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鑫邦燕麥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玉龍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朔州市佳維糧油加工有限公司、山西六味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小雜糧加工企業。要按照“初加工做精、精加工做特”的原則,大力開發苦蕎、燕麥、豆類等地域特色產品,加快小雜糧基礎產品的功效研究,著重發展小雜糧分解開發、功能成分提取及新產品研發,提升終端產品的檔次和科技含量,實現工業化、規模化生產,重點開發功能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改善企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擴大生產規模,打好綠色牌,提升小雜糧深加工水平,提高小雜糧的加工轉化率及副產品的利用率。到2013年,全市小雜糧加工量達到1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加工轉化率提高到50%以上。
(五)馬鈴薯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嘉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朔州金鈴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馬鈴薯加工企業。通過扶持規范,提高加工能力,開發多元化產品。以淀粉深加工為主體,在發展精淀粉、粉絲、粉皮等傳統加工的基礎上,重點開發保健食品、顆粒全粉、雪花全粉等高附加值產品。到2013年,全市薯類加工量達到3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45%以上。
(六)蔬菜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輩輩龍蔬菜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右玉圖遠實業有限公司、朔州晉北風神蔬菜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業。抓好朔城區的辣椒、蔥頭,山陰縣的胡蘿卜,應縣的大蒜、青椒、胡蘿卜,懷仁縣的大蔥,右玉縣的小香蔥等特色蔬菜產區建設,抓好反季節、無公害及精細蔬菜發展,大力發展貯藏、保鮮、精選、包裝及速凍菜、脫水菜、蔬菜汁、蔬菜糖果等蔬菜精深加工,提高蔬菜產后商品化處理能力,擴大蔬菜加工產品市場占有率。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量達到6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
(七)油料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中大科技有限公司、朔州市綠源糧油有限公司、朔州市晉北糧油加工有限公司等油料加工企業。加快對優質胡麻油特色產品精深加工的研究,積極開發新的特色胡麻油產品,形成我市的優質特色油料加工業。引領全市特色胡麻油的發展。到2013年,全市油料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
(八)飼料飼草加工企業。圍繞規模健康養殖業的發展,重點培育懷仁新威科飼料公司、山陰黑白花飼料有限公司、朔州旺發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格瑞偉業牧草有限公司等飼料飼草加工企業,重點開發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濃縮飼料、蛋白飼料、配合飼料和以飼草加工為主的草粉、顆粒飼料等系列產品。扶持和引導飼料飼草加工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產品品質,以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到2013年,全市飼料加工企業年產量達到10萬噸以上。
(九)沙棘加工企業。以右玉、平魯野生沙棘資源豐富為依托,重點培育山西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右玉綠都沙棘有限公司等沙棘加工企業,在擴大初加工產品的基礎上,積極研發沙棘的醫藥、保健、美容等系列產品,重點發展沙棘功能飲料、沙棘黃酮、沙棘油、沙棘油膠囊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我市沙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到2013年,全市沙棘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億元以上。
(十)甜菜加工企業。以朔州中糧糖業有限公司為依托,重點抓好甜菜基地建設,積極引進和培育甜菜高產抗病新品種,提高甜菜種植效益。企業要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為重點,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到2013年,全市甜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水平。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的著力點和主要抓手,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水平。抓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新建、技改和擴建,提升企業生產能力和競爭力。農產品加工管理部門要幫助企業開發新項目,充實項目庫,為企業發展提供項目支持和服務。要積極引導和鼓勵資源型企業特別是已退出煤炭領域的企業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資源型企業轉產中的項目選擇、項目審批、項目建設等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協調解決好立項、用地和環評等實際問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吸引市外、境外大型企業通過獨資、參股等形式來我市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凡資源型企業轉產和市外資本來我省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繼續執行《朔州市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
商引資實施辦法》(朔政發〔2006〕35號)中規定的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
(二)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創新經營體制機制,調整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重點引導家族式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加快推進企業資本社會化、管理專業化和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化,提升其適應現代化生產與管理的水平。要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企業,采取控股、參股、兼并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組建現代企業集團,實現規模擴張。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引進人才,提升企業家素質。定期組織龍頭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培訓,促使其更新經營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龍頭企業管理團隊。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中要列入專項培訓費用,用于對龍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培訓,逐步使我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企業上檔升級。
(三)加快科技創新,提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支持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組建科研和新產品研發機構,建立健全科技研發推廣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通過農科教、產學研的協作,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圍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求,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重大關鍵加工技術研究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無污染、低能耗、符合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要求的優勢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好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發展科技型龍頭企業和項目,搞好新產品開發。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科技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專業技術、高新技術培訓。“攻關計劃”、“星火計劃”的實施要向農產品加工企業傾斜。有計劃地組織龍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展示展銷會或參加省內外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和進步。對龍頭企業引進、采用和開發的新技術、新項目和新產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財政投入和銀行貸款方面優先給以支持。對在農產品加工中科技投入、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企業和個人要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實施名牌戰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把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與實施名牌戰略相結合,要以優勢企業為依托,積極開發打造名牌產品。要加大廣告投入和宣傳力度,擴大我市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從整體上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支持龍頭企業積極開展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品牌的申報工作。對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和國家、省級名牌產品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市政府分別獎勵30萬元和10萬元。要幫助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疏通銷售渠道,鼓勵優勢品牌企業建立和完善市場營銷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有計劃地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經貿洽談活動,參與國內外農業資源開發和市場競爭,著力培育一批帶動力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五)加快基地建設步伐,增加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原料供給。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的原則,圍繞龍頭企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區、產業帶、基地縣。重點抓好玉米、小雜糧、馬鈴薯、蔬菜、胡麻、甜菜六大種植基地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提升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和穩定的原料來源。鼓勵龍頭企業建設核心基地和參與興辦標準化種植、養殖園區。對龍頭企業創辦、領辦的核心示范基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從專項資金中給予優先支持。
(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建立完善委托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收益,促進企業和農戶共同發展。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指導和政策扶持,鼓勵龍頭企業興辦和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龍頭企業聯結農戶的組織化程度。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市政府每年拿出1500萬元,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獎金。主要用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新上項目補助、基地建設、品牌建設、企業人才培訓以及農產品加工、包裝、儲藏和保鮮技術的開發、引進、推廣。綜合開發資金、扶貧資金、技改資金、科技支農資金等其他有關部門的支農資金,在不改變資金管理權限的前提下,按照統一規劃、協調分工、職責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各縣區政府要根據財力狀況,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少于500萬元,并隨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增加。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積極協調企業與有關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建立政府、企業、銀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銀企合作洽談會,加強銀企項目對接。各金融機構要把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信貸支農重點,對具備條件的重點龍頭企業,在授信額度內的信貸業務要簡化辦理流程,執行優惠利率。各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要根據自身實際,每年從信貸總規模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項用于農產品銷售和加工項目。對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所需的農產品原料收購資金,依據企業提供的出口產品訂單適時安排放貸。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所需的季節性農副產品收購資金,采取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多種形式,解決抵押難的問題。鼓勵企業和民間組織組建形式多樣的貸款擔保公司,為龍頭企業項目融資提供擔保。要扶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并發行企業債券。
(三)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從事的農產品初加工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免征企業所得稅。對煤焦鐵等民間資本投資新辦和擴建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項目,新增稅收解繳地方留成部分,執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我省鼓勵類投資領域的意見的通知》(晉政辦發〔2009〕98號)相關規定。
(四)實行優惠的土地供應政策。列入農產品加工企業方陣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所需非農建設用地,可按土地出讓現行政策,優先安排,優先審批,其征用土地各項費用按有關規定的最低標準執行或者免除。也可采取作價入股、聯營、租賃等方式使用集體存量建設用地。對于農村建設用地,允許村集體以合作入股等形式參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允許龍頭企業通過非耕地開發置換的方式獲得建設用地。引導農戶通過土地轉包、出租、委托流轉、入股等流轉形式,依法有序參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經營。龍頭企業、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戶建設農產品收購場所用地和興辦畜禽飼養場、水產養殖場及其配套的簡易交易場地,用地未永久性固化的,均視同農業生產用地。龍頭企業在農業用地范圍內的農具房、化糞池、水池等視同農業用地。
(五)實行電價和行政性收費優惠政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用電,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執行大工業電價,315千伏安以下執行普通工業電價。龍頭企業創辦的種植、養殖業生產基地以及貧困縣內興辦的農村糧食加工業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用地免繳建設規劃配套費。工商、質監、衛生、國土、稅務、環保、交通等各有關部門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收取的行政性費用一律按最低標準執行或者免除。交通運輸部門要簡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運輸車輛審批手續,支持和引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運輸企業構建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物流網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五、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
(一)健全機構,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各縣、區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領導組織機構。領導組辦公室設在農委,具體職能由農業產業化領導組辦公室承擔。其主要職責是提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總體思路、戰略重點和目標任務,制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督促目標責任制的具體實施,確保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明確職責,建立分級扶持責任制。為保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順利進行,市政府決定對10個農產品加工骨干龍頭企業、10個市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在爭取國家和省支持的同時,由市級各有關部門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對30個縣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在爭取國家和省、市支持的同時,由縣、區組織各有關部門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
建立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動態監測管理和考核獎勵制度,對縣以上各級農產品加工骨干和重點龍頭企業實施動態管理。市農業產業化領導組辦公室要對列入龍頭企業方陣范圍的企業建立數據庫,實時監測每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優勝劣汰,做到有進有出,始終保持骨干、重點龍頭企業的活力。
(三)完善服務體系。根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和各類中介組織,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建立體系完備、功能健全、服務完善的產品檢測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及技術推廣、職業培訓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從質量監管、技術服務、技術創新、信息咨詢、市場開拓、人才培訓等方面,為龍頭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
二○一○年二月二日
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是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是發展現代農業、壯大農業實力、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對實現農業持續增產增效、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深入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意見》(晉政發〔2009〕32號)精神,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結合我市產業發展特點,現就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四個發展”的要求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逐步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采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強化龍頭企業方陣建設,強化優勢產業開發,強化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推進企業品牌打造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步伐,使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
(二)發展目標。到2013年,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加工轉化率達50%以上,其中: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家。
按照分類規劃、分級推進、重點扶持的原則,努力打造乳品、畜產品、玉米、小雜糧、馬鈴薯、蔬菜、油料、飼料飼草、沙棘、甜菜等十大加工門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集群,重點建設三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方陣,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第一方陣:從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中選擇10個規模較大、發展前景好、競爭力較強的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我市農產品加工骨干龍頭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各級支持,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培育和指導,其規模和實力進一步擴張壯大,成為在省內或全國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龍頭企業,到2013年,每個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第二方陣:選擇10個規模適中、成長性好、帶動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市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使這些企業成為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到2013年,每個企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第三方陣:選擇30個有一定規模、管理規范、有發展潛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縣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進行培育和指導,使這些企業成為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體力量,到2013年,每個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 萬元以上。
二、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
根據我市農業區域布局資源分布,重點抓好乳品、畜產品、玉米、小雜糧、馬鈴薯、蔬菜、油料、飼料飼草、沙棘、甜菜十大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構建規模更大、帶動能力更強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一)乳品加工企業。以山陰縣、懷仁縣、應縣乳品生產優勢區域為依托,重點培育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山西雁門乳業有限公司、山陰康喜奶業有限公司等乳制品加工企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爭取與國際先進水平盡快接軌;突出“綠色、自然、營養、健康”特色,鼓勵企業開發附加值較高的新產品,重點發展鮮奶、純牛奶、酸奶、含乳飲料等液體奶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依靠精品擴大市場份額,形成以古城、伊利、蒙牛、雅士利為主的市內自主品牌和引進品牌共同發展的乳業格局;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在競爭中進一步整合資源,組建集團,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我市乳制品加工企業的規模和水平。到2013年,全市乳制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
(二)畜產品加工企業。以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為依托,要穩步推進牛、羊肉加工,積極發展豬、雞加工,適度發展特種動物加工。重點培育山西天鵬農牧有限公司、右玉玉羊畜產品有限公司、懷仁縣三利肉業有限公司、右玉鴻利農牧機構有限責任公司、應縣森泰皮革有限公司、平魯皮革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等畜產品加工企業。鼓勵企業走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現有龍頭企業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加強技改,實施并轉,組建集團,精心打造知名品牌,以品牌整合加工資源,快速擴張,增加轉化增值效應。加工龍頭企業要向養殖和銷售兩頭延伸,形成以市場為導向,養殖、屠宰、精深加工、批發、零售一體化發展的生產經營體系,實現全市畜產品加工企業產銷組織規模化和現代化。到2013年,畜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
(三)玉米加工企業。繼續搞好以玉米的深加工和甜糯玉米等系列產品的開發。以發展玉米淀粉加工業為重點,積極推動變性淀粉、玉米糖漿、L乳酸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重點培育和扶持山西玉雄淀粉糖品有限公司、山西維創浩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朔州渝源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等玉米加工企業。以山西嘉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甜玉米加工項目為依托,穩步發展真空、速凍等鮮食玉米產品,積極拓展玉米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加工,形成玉米全方位開發的格局。到2013年,玉米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玉米的加工轉化率達到45%以上。
(四)小雜糧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鑫邦燕麥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玉龍土特產開發有限公司、朔州市佳維糧油加工有限公司、山西六味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小雜糧加工企業。要按照“初加工做精、精加工做特”的原則,大力開發苦蕎、燕麥、豆類等地域特色產品,加快小雜糧基礎產品的功效研究,著重發展小雜糧分解開發、功能成分提取及新產品研發,提升終端產品的檔次和科技含量,實現工業化、規模化生產,重點開發功能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改善企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擴大生產規模,打好綠色牌,提升小雜糧深加工水平,提高小雜糧的加工轉化率及副產品的利用率。到2013年,全市小雜糧加工量達到1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加工轉化率提高到50%以上。
(五)馬鈴薯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嘉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朔州金鈴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馬鈴薯加工企業。通過扶持規范,提高加工能力,開發多元化產品。以淀粉深加工為主體,在發展精淀粉、粉絲、粉皮等傳統加工的基礎上,重點開發保健食品、顆粒全粉、雪花全粉等高附加值產品。到2013年,全市薯類加工量達到3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45%以上。
(六)蔬菜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輩輩龍蔬菜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右玉圖遠實業有限公司、朔州晉北風神蔬菜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業。抓好朔城區的辣椒、蔥頭,山陰縣的胡蘿卜,應縣的大蒜、青椒、胡蘿卜,懷仁縣的大蔥,右玉縣的小香蔥等特色蔬菜產區建設,抓好反季節、無公害及精細蔬菜發展,大力發展貯藏、保鮮、精選、包裝及速凍菜、脫水菜、蔬菜汁、蔬菜糖果等蔬菜精深加工,提高蔬菜產后商品化處理能力,擴大蔬菜加工產品市場占有率。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量達到60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
(七)油料加工企業。重點培育山西中大科技有限公司、朔州市綠源糧油有限公司、朔州市晉北糧油加工有限公司等油料加工企業。加快對優質胡麻油特色產品精深加工的研究,積極開發新的特色胡麻油產品,形成我市的優質特色油料加工業。引領全市特色胡麻油的發展。到2013年,全市油料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以上。
(八)飼料飼草加工企業。圍繞規模健康養殖業的發展,重點培育懷仁新威科飼料公司、山陰黑白花飼料有限公司、朔州旺發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格瑞偉業牧草有限公司等飼料飼草加工企業,重點開發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濃縮飼料、蛋白飼料、配合飼料和以飼草加工為主的草粉、顆粒飼料等系列產品。扶持和引導飼料飼草加工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產品品質,以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到2013年,全市飼料加工企業年產量達到10萬噸以上。
(九)沙棘加工企業。以右玉、平魯野生沙棘資源豐富為依托,重點培育山西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右玉綠都沙棘有限公司等沙棘加工企業,在擴大初加工產品的基礎上,積極研發沙棘的醫藥、保健、美容等系列產品,重點發展沙棘功能飲料、沙棘黃酮、沙棘油、沙棘油膠囊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我市沙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到2013年,全市沙棘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億元以上。
(十)甜菜加工企業。以朔州中糧糖業有限公司為依托,重點抓好甜菜基地建設,積極引進和培育甜菜高產抗病新品種,提高甜菜種植效益。企業要以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為重點,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到2013年,全市甜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水平。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的著力點和主要抓手,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水平。抓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新建、技改和擴建,提升企業生產能力和競爭力。農產品加工管理部門要幫助企業開發新項目,充實項目庫,為企業發展提供項目支持和服務。要積極引導和鼓勵資源型企業特別是已退出煤炭領域的企業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資源型企業轉產中的項目選擇、項目審批、項目建設等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協調解決好立項、用地和環評等實際問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吸引市外、境外大型企業通過獨資、參股等形式來我市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凡資源型企業轉產和市外資本來我省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繼續執行《朔州市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
商引資實施辦法》(朔政發〔2006〕35號)中規定的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
(二)創新經營體制機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創新經營體制機制,調整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重點引導家族式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加快推進企業資本社會化、管理專業化和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化,提升其適應現代化生產與管理的水平。要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企業,采取控股、參股、兼并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組建現代企業集團,實現規模擴張。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引進人才,提升企業家素質。定期組織龍頭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培訓,促使其更新經營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龍頭企業管理團隊。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中要列入專項培訓費用,用于對龍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培訓,逐步使我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現企業上檔升級。
(三)加快科技創新,提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支持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組建科研和新產品研發機構,建立健全科技研發推廣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成果產業化。通過農科教、產學研的協作,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圍繞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求,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重大關鍵加工技術研究攻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無污染、低能耗、符合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要求的優勢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好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發展科技型龍頭企業和項目,搞好新產品開發。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科技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專業技術、高新技術培訓。“攻關計劃”、“星火計劃”的實施要向農產品加工企業傾斜。有計劃地組織龍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展示展銷會或參加省內外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和進步。對龍頭企業引進、采用和開發的新技術、新項目和新產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財政投入和銀行貸款方面優先給以支持。對在農產品加工中科技投入、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企業和個人要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實施名牌戰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把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與實施名牌戰略相結合,要以優勢企業為依托,積極開發打造名牌產品。要加大廣告投入和宣傳力度,擴大我市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從整體上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支持龍頭企業積極開展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品牌的申報工作。對獲得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和國家、省級名牌產品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市政府分別獎勵30萬元和10萬元。要幫助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疏通銷售渠道,鼓勵優勢品牌企業建立和完善市場營銷體系,開拓國內外市場。有計劃地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經貿洽談活動,參與國內外農業資源開發和市場競爭,著力培育一批帶動力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五)加快基地建設步伐,增加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原料供給。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的原則,圍繞龍頭企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區、產業帶、基地縣。重點抓好玉米、小雜糧、馬鈴薯、蔬菜、胡麻、甜菜六大種植基地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提升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和穩定的原料來源。鼓勵龍頭企業建設核心基地和參與興辦標準化種植、養殖園區。對龍頭企業創辦、領辦的核心示范基地,政府有關部門要從專項資金中給予優先支持。
(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建立完善委托生產、訂單農業、入股分紅、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收益,促進企業和農戶共同發展。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指導和政策扶持,鼓勵龍頭企業興辦和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龍頭企業聯結農戶的組織化程度。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市政府每年拿出1500萬元,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獎金。主要用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新上項目補助、基地建設、品牌建設、企業人才培訓以及農產品加工、包裝、儲藏和保鮮技術的開發、引進、推廣。綜合開發資金、扶貧資金、技改資金、科技支農資金等其他有關部門的支農資金,在不改變資金管理權限的前提下,按照統一規劃、協調分工、職責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各縣區政府要根據財力狀況,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不得少于500萬元,并隨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增加。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積極協調企業與有關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建立政府、企業、銀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銀企合作洽談會,加強銀企項目對接。各金融機構要把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信貸支農重點,對具備條件的重點龍頭企業,在授信額度內的信貸業務要簡化辦理流程,執行優惠利率。各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要根據自身實際,每年從信貸總規模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專項用于農產品銷售和加工項目。對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所需的農產品原料收購資金,依據企業提供的出口產品訂單適時安排放貸。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所需的季節性農副產品收購資金,采取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多種形式,解決抵押難的問題。鼓勵企業和民間組織組建形式多樣的貸款擔保公司,為龍頭企業項目融資提供擔保。要扶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并發行企業債券。
(三)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從事的農產品初加工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的,免征企業所得稅。對煤焦鐵等民間資本投資新辦和擴建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項目,新增稅收解繳地方留成部分,執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民間資本進入我省鼓勵類投資領域的意見的通知》(晉政辦發〔2009〕98號)相關規定。
(四)實行優惠的土地供應政策。列入農產品加工企業方陣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所需非農建設用地,可按土地出讓現行政策,優先安排,優先審批,其征用土地各項費用按有關規定的最低標準執行或者免除。也可采取作價入股、聯營、租賃等方式使用集體存量建設用地。對于農村建設用地,允許村集體以合作入股等形式參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允許龍頭企業通過非耕地開發置換的方式獲得建設用地。引導農戶通過土地轉包、出租、委托流轉、入股等流轉形式,依法有序參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經營。龍頭企業、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戶建設農產品收購場所用地和興辦畜禽飼養場、水產養殖場及其配套的簡易交易場地,用地未永久性固化的,均視同農業生產用地。龍頭企業在農業用地范圍內的農具房、化糞池、水池等視同農業用地。
(五)實行電價和行政性收費優惠政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用電,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執行大工業電價,315千伏安以下執行普通工業電價。龍頭企業創辦的種植、養殖業生產基地以及貧困縣內興辦的農村糧食加工業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用地免繳建設規劃配套費。工商、質監、衛生、國土、稅務、環保、交通等各有關部門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收取的行政性費用一律按最低標準執行或者免除。交通運輸部門要簡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運輸車輛審批手續,支持和引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運輸企業構建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物流網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五、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
(一)健全機構,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各縣、區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領導組織機構。領導組辦公室設在農委,具體職能由農業產業化領導組辦公室承擔。其主要職責是提出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總體思路、戰略重點和目標任務,制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督促目標責任制的具體實施,確保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明確職責,建立分級扶持責任制。為保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工作的順利進行,市政府決定對10個農產品加工骨干龍頭企業、10個市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在爭取國家和省支持的同時,由市級各有關部門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對30個縣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在爭取國家和省、市支持的同時,由縣、區組織各有關部門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
建立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動態監測管理和考核獎勵制度,對縣以上各級農產品加工骨干和重點龍頭企業實施動態管理。市農業產業化領導組辦公室要對列入龍頭企業方陣范圍的企業建立數據庫,實時監測每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優勝劣汰,做到有進有出,始終保持骨干、重點龍頭企業的活力。
(三)完善服務體系。根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和各類中介組織,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建立體系完備、功能健全、服務完善的產品檢測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及技術推廣、職業培訓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從質量監管、技術服務、技術創新、信息咨詢、市場開拓、人才培訓等方面,為龍頭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
二○一○年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