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快發展蔬菜生產的意見(德政辦字〔2008〕60號)

   2011-01-26 436
核心提示: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加快發展蔬菜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加快發展蔬菜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蔬菜業作為農業種植業中的一項高效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經,對保障“菜籃子”的有效供給,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在保證糧食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蔬菜生產,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對增加農業種植效益,提高有限資源的產出效益,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蔬菜生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規劃部署,努力推進我市蔬菜生產又好又快發展。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加快蔬菜生產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產品安全質量為核心,以擴大市場份額、增加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建設優勢蔬菜基地為重點,在保證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情況下,逐步增加100萬畝以蔬菜為主的高效經濟作物,使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到2010年達到300萬畝。其中,高標準日光溫室面積達到40萬畝,總產900萬噸,總產值110億元;食用菌栽培總產達到25萬噸,總收入10億元。
 
  (一)擴大種植規模。各縣(市、區)要根據本地實際種植情況,以現有蔬菜集中產區為主,逐步向周邊擴散發展,實施“大戶帶強村,強村帶強鄉,強鄉帶強縣,強縣帶周邊”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結合“南融北接”,以建設京津濟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重點,擴大高標準溫室大棚菜生產規模;以滿足市場需求,為龍頭企業定單配套為重點,擴大西瓜、辣椒、韭菜、大蒜等露地特色蔬菜生產規模;以“林菌間作”“標準化菇房生產”“工廠化栽培”為重點,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
 
  (二)突出區域特色。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栽培,進一步擴大以平原縣、臨邑縣、齊河縣、陵縣、禹城市、寧津縣為重點的棚區種植規模,形成區域優勢,力爭3年內使我市日光溫室蔬菜面積達到40萬畝;大拱棚栽培以平原縣、臨邑縣、齊河縣、禹城市為重點,成方邊片發展,形成特色優勢;以陵縣為重點,大力發展冬季農業;以齊河縣、德城區、德州經濟開發區、運河經濟開發區為重點,大力發展以高標準設施栽培為主的城郊型蔬菜生產。
 
  (三)提高科技含量和標準化生產水平。一是優化種植品種。在引進推廣國內外新品種的同時,改良和開發地方特色品種;根據季節和蔬菜生長習性抓好反季栽培和錯季栽培。二是推廣現代化生產技術。大力推廣遮陽網生產技術,搞好越夏栽培,推廣防蟲網的使用,搞好有機、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大力推廣配方施肥、CO2施肥、微灌、噴灌、滴灌技術、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蟲害、工廠化育苗、無土栽培等農業高新技術,確保技術推廣到戶率達80%。三是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以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行政執法、技術服務和檢驗檢測“三大體系”建設為重點,提高蔬菜生產全過程的監測監控水平和蔬菜質量。健全管理和銷售機制,搭建產品溯源網絡信息平臺,提高管理水平。同時,引導加工企業、市場和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定單農業和出口創匯蔬菜,搞好凈菜包裝,實現無公害凈菜直接進入超市。到2010年,全市蔬菜要全部實現無公害生產,其中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有機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打造出10個以上的蔬菜知名品牌。
 
  三、搞好服務,加強領導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及時調度、督查和通報蔬菜情況,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制,切實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考核、有獎懲。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吸引社會資金和外資向蔬菜產業聚集,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各級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發揮優勢,加大信貸資金投入,把農業綜合開發、農機具補貼等政策性資金整合、捆綁使用,集中扶持蔬菜生產的發展。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建立蔬菜信息平臺,健全完善信息收集、整理、發布制度,做好市場分析、預測和研究,為企業經營、農民生產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在不違背土地承包政策和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搞好土地流轉,充分保障農民合法權益,通過調、換、租等方式,科學引導土地向企業、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流轉。組建市蔬菜專家顧問團,科學謀劃全市蔬菜發展規劃,進一步做好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與指導。
 
  附件:德州市蔬菜專家顧問團成員名單(略)
 
  二○○八年八月十五日


 
地區: 山東
標簽: 蔬菜生產 農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