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00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使用金銀花,在《名醫別錄》中被列為上品。三月花開,一朵如霜一朵黃,金銀仙,富麗滿庭芳,白如銀霜,黃似赤金。金銀相映絢爛多姿,所以又被稱為金銀花。金銀花定于《本草綱目》,其中描述金銀花“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而藤左纏,故有金銀、鴛鴦以下諸名。”金銀花也叫忍冬,入冬后金銀花老葉雖敗新葉茁生,毫無凋零衰敗之狀,故又人稱“忍冬”。尤為奇特的是,其蔓藤性堅韌,專向左纏,又被稱之為“左纏藤”。金銀花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金銀花是多年生半常綠木質藤本。老莖棕褐色,幼枝綠色,密被柔毛。葉對生,卵形。花成對腋生;花冠初開時白色,后變黃色,外被柔毛和腺毛,花冠筒細長,上唇4淺裂,下唇狹而不裂;雄蕊5枚,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漿果球形,熟時黑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于丘陵、林邊、籬旁;多有栽培。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金銀花是多年生半常綠木質藤本。老莖棕褐色,幼枝綠色,密被柔毛。葉對生,卵形。花成對腋生;花冠初開時白色,后變黃色,外被柔毛和腺毛,花冠筒細長,上唇4淺裂,下唇狹而不裂;雄蕊5枚,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漿果球形,熟時黑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于丘陵、林邊、籬旁;多有栽培。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