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與東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舉辦2024年東莞克服晚熟優質荔枝大小年技術交流和低效果園改造觀摩會,交流探討在今年晚熟優質荔枝品種的“特小年”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增產增收,并對我校荔枝團隊創建的隔年交替結果技術模式的實踐應用情況進行考察。
現場專家隨機選取了50棵隔年交替結果樹和50棵常規生產樹,并進行了現場測產和品質鑒評:隔年交替結果樹單株產量35.4 kg,折合畝產為495.6 kg;常規結果樹單株產量4.40 kg,折合畝產61.6 kg。隔年交替結果樹畝產比常規結果樹畝產提高704.5%。專家組一致認為隔年交替結果新技術是克服優質晚熟荔枝‘大小年’的創新性技術,對推動我國荔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建議加快示范推廣力度。
團隊負責人、園藝學院教授李建國表示,針對優質晚熟荔枝大小年結果嚴重和管理費工費力等產業技術瓶頸問題,我校荔枝團隊經過近10年的努力,創建了隔年交替結果技術模式。2024年是優質晚熟荔枝近40年不遇的特小年,全國“仙進奉”荔枝成花率不足10%,而東莞市塘廈鎮韋記果園采用了隔年交替結果模式后,2024年成花枝率達到85%以上。該技術的核心是將果園一分為二,形成結果園區和休養園區,研發了當年結果樹采收后不施肥不修剪,直至花芽生理分化期(12月下旬-1月中旬)進行重度回縮修剪,抑制其花芽分化,培養高光效樹形,保證樹體休養一年,休養樹重回縮后培養4-5次梢,末次秋梢在10月底之前老熟,老熟后采用螺旋環剝控梢促花等關鍵技術。
東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科室和下屬單位負責人、東莞市厚街、樟木頭等8個荔枝主產鎮農林水務局負責人和荔枝種植大戶,李建國研究員課題組部分師生等50多人參加了現場觀摩和技術交流。
日期:2024-07-18
現場專家隨機選取了50棵隔年交替結果樹和50棵常規生產樹,并進行了現場測產和品質鑒評:隔年交替結果樹單株產量35.4 kg,折合畝產為495.6 kg;常規結果樹單株產量4.40 kg,折合畝產61.6 kg。隔年交替結果樹畝產比常規結果樹畝產提高704.5%。專家組一致認為隔年交替結果新技術是克服優質晚熟荔枝‘大小年’的創新性技術,對推動我國荔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建議加快示范推廣力度。
團隊負責人、園藝學院教授李建國表示,針對優質晚熟荔枝大小年結果嚴重和管理費工費力等產業技術瓶頸問題,我校荔枝團隊經過近10年的努力,創建了隔年交替結果技術模式。2024年是優質晚熟荔枝近40年不遇的特小年,全國“仙進奉”荔枝成花率不足10%,而東莞市塘廈鎮韋記果園采用了隔年交替結果模式后,2024年成花枝率達到85%以上。該技術的核心是將果園一分為二,形成結果園區和休養園區,研發了當年結果樹采收后不施肥不修剪,直至花芽生理分化期(12月下旬-1月中旬)進行重度回縮修剪,抑制其花芽分化,培養高光效樹形,保證樹體休養一年,休養樹重回縮后培養4-5次梢,末次秋梢在10月底之前老熟,老熟后采用螺旋環剝控梢促花等關鍵技術。
東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科室和下屬單位負責人、東莞市厚街、樟木頭等8個荔枝主產鎮農林水務局負責人和荔枝種植大戶,李建國研究員課題組部分師生等50多人參加了現場觀摩和技術交流。
日期: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