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拐進順路的超市,拎上購物籃,我徑直走向右手角落里的「臨期貨柜」。挑挑揀揀,很快鎖定目標——
還有兩天到期的960ml牛奶,喝得完,買!
保質期還剩一個多月的餅干買一贈一,可囤辦公室,買!
柜子里還散著幾大包方便面。包裝似乎有點破皺了,無人問津。
一個阿姨靠了過來,瞥了一眼我懷中的“戰利品”,繼而也轉向“戰場”。四路眼神交匯,我早已沒有當初掃蕩臨期貨柜的羞澀,甚至還略存竊喜。
據某購物平臺稱每年有210萬人搜索臨期食品,身邊的臨期食品專賣店、超市臨期食品柜臺也越來越多。
手機振動,是母親來電。
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妒称钒踩ā芬幎A包裝食品應標示產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反食品浪費法》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
關于臨期食品可能損害健康的傳言時有耳聞,如“臨期食品存在質量問題”,“長期食用臨期食品會有害健康”等,讓人對其心存抗拒。
但大家仔細看看這些消息,廠家借著臨期食品的名頭銷售過期食品被罰,隨意更改臨期食品保質期、包裝破損、山寨產品等等,這些與食品本身是否臨期沒有關系,而分明是不符合要求的食品。
挑的時候自己要看看清楚的呀,別買太多。
身邊的阿姨一邊和同伴交流經驗,一邊將手中的餅干翻來覆去地端詳。要說我剛挑選時嫻熟果斷的手法,其實也是來自她們的“傳授”。
【購買臨期食品小貼士】
1
正規途徑購買,注意“驗貨”
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盡量選擇正規超市或商店。購買時檢查食品包裝,確保無破損、無脹袋、漏氣等現象。同時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關鍵信息,確保在保質期內。
2
合理適量購買,避免浪費
不要因為價格實惠就一次性購買太多,計算好在保質期內實際會消費的食品的量,如果來不及吃掉,反而容易造成浪費。另外,很多在售的臨期食品都是零食類,雖然易于保存,但熱量較高,吃多了容易“長肉”。
3
關注食品屬性,適當保存
有一些食品保質期較短,如鮮牛奶、肉類等,需要冷鏈保存,如果購買此類臨期食品,建議消費者在關注保質期的同時,也要按照食品的保存要求進行存放,以免提前發生變質等情況。
我跟你說哦,這個小蛋糕蠻好的。你看,剛剛到臨界期,我們新鮮拿出來的,買回去還可以吃蠻長一段時間的。
真的諾,這個不錯,我拿兩包。
耳邊飄過的“內部信息”讓我也心動了。我瞟了一眼,又折返回去,將手里原來揣著的餅干換成了這款小蛋糕。
【關于臨界期】
各地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對臨期食品有消費提示,如原北京市工商局公布過“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給大家作參考:
1
標注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干等。
2
標注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
3
標注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真空包裝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之類。
4
標注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
5
標注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點心等。
6
標注保質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品、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制品等。
抱著這堆臨期食品,盤算著省下的銀子,我心滿意足地轉身去結賬了。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21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2021年)。
日期:2023-05-09
還有兩天到期的960ml牛奶,喝得完,買!
保質期還剩一個多月的餅干買一贈一,可囤辦公室,買!
柜子里還散著幾大包方便面。包裝似乎有點破皺了,無人問津。
一個阿姨靠了過來,瞥了一眼我懷中的“戰利品”,繼而也轉向“戰場”。四路眼神交匯,我早已沒有當初掃蕩臨期貨柜的羞澀,甚至還略存竊喜。
據某購物平臺稱每年有210萬人搜索臨期食品,身邊的臨期食品專賣店、超市臨期食品柜臺也越來越多。
手機振動,是母親來電。
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妒称钒踩ā芬幎A包裝食品應標示產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反食品浪費法》規定: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
關于臨期食品可能損害健康的傳言時有耳聞,如“臨期食品存在質量問題”,“長期食用臨期食品會有害健康”等,讓人對其心存抗拒。
但大家仔細看看這些消息,廠家借著臨期食品的名頭銷售過期食品被罰,隨意更改臨期食品保質期、包裝破損、山寨產品等等,這些與食品本身是否臨期沒有關系,而分明是不符合要求的食品。
挑的時候自己要看看清楚的呀,別買太多。
身邊的阿姨一邊和同伴交流經驗,一邊將手中的餅干翻來覆去地端詳。要說我剛挑選時嫻熟果斷的手法,其實也是來自她們的“傳授”。
【購買臨期食品小貼士】
1
正規途徑購買,注意“驗貨”
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盡量選擇正規超市或商店。購買時檢查食品包裝,確保無破損、無脹袋、漏氣等現象。同時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關鍵信息,確保在保質期內。
2
合理適量購買,避免浪費
不要因為價格實惠就一次性購買太多,計算好在保質期內實際會消費的食品的量,如果來不及吃掉,反而容易造成浪費。另外,很多在售的臨期食品都是零食類,雖然易于保存,但熱量較高,吃多了容易“長肉”。
3
關注食品屬性,適當保存
有一些食品保質期較短,如鮮牛奶、肉類等,需要冷鏈保存,如果購買此類臨期食品,建議消費者在關注保質期的同時,也要按照食品的保存要求進行存放,以免提前發生變質等情況。
我跟你說哦,這個小蛋糕蠻好的。你看,剛剛到臨界期,我們新鮮拿出來的,買回去還可以吃蠻長一段時間的。
真的諾,這個不錯,我拿兩包。
耳邊飄過的“內部信息”讓我也心動了。我瞟了一眼,又折返回去,將手里原來揣著的餅干換成了這款小蛋糕。
【關于臨界期】
各地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對臨期食品有消費提示,如原北京市工商局公布過“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準,給大家作參考:
1
標注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干等。
2
標注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
3
標注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真空包裝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之類。
4
標注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
5
標注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點心等。
6
標注保質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品、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制品等。
抱著這堆臨期食品,盤算著省下的銀子,我心滿意足地轉身去結賬了。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21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2021年)。
日期: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