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聊到一種食品,有網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這種問法很常見。
但,這是個“錯誤的問題”。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很多人對“保質期”存在很大的誤解。
簡單地說一下為什么“這問得有問題”:
1、保質期是對廠家的約束。就是:國家要求廠家標一個保質期,產品在保質期內變質了廠家要負責。所以,保質期是針對具體廠家具體產品的,而不針對“某類”或“某種”產品。比如,只能說某某品牌的某款牛奶保質期是多少,而不能說“牛奶保質期是多少”。雖然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往往標注一樣的保質期(比如巴氏奶標7天),但這并非國家標準而只是行業“慣例”,某個品牌某款產品想要標4天或者8天,也完全可以。
2、商家不能把過了保質期的產品賣給你,這跟產品壞沒壞無關。
3、你買回家的東西,保質期的意義只在于:如果“沒開封”并且“按標簽上要求的條件保存”,保質期內變質了可以要求退賠。
4、你買回家以后,如果開封了或(注意是“或”而不是“且”)未按要求保存,保質期就失效了,對廠家也不再有約束力,變質了也是你自己承擔。
5、你在保質期內買回家后放到過期了,只是廠家不再負責,并不是就變質了——是否還能吃,你自己判斷、自己負責。
6、非預包裝食品(比如散裝大米)、開封的食品(比如你開封的醬油)、餐飲食品(比如打包回家的食物以及外賣)、自己制作的食品(比如你自己做的紅燒肉),都不存在“保質期”。所以不要問“親戚送我的新米保質期多長”“我做的XX食品,保質期有多長”之類的問題。
7、很多食品不開封的時候并不知道壞了,所以除非錄下開封視頻,否則“保質期內變質”是很難證明的,維權很難成功。
日期:2022-05-02
這種問法很常見。
但,這是個“錯誤的問題”。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很多人對“保質期”存在很大的誤解。
簡單地說一下為什么“這問得有問題”:
1、保質期是對廠家的約束。就是:國家要求廠家標一個保質期,產品在保質期內變質了廠家要負責。所以,保質期是針對具體廠家具體產品的,而不針對“某類”或“某種”產品。比如,只能說某某品牌的某款牛奶保質期是多少,而不能說“牛奶保質期是多少”。雖然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往往標注一樣的保質期(比如巴氏奶標7天),但這并非國家標準而只是行業“慣例”,某個品牌某款產品想要標4天或者8天,也完全可以。
2、商家不能把過了保質期的產品賣給你,這跟產品壞沒壞無關。
3、你買回家的東西,保質期的意義只在于:如果“沒開封”并且“按標簽上要求的條件保存”,保質期內變質了可以要求退賠。
4、你買回家以后,如果開封了或(注意是“或”而不是“且”)未按要求保存,保質期就失效了,對廠家也不再有約束力,變質了也是你自己承擔。
5、你在保質期內買回家后放到過期了,只是廠家不再負責,并不是就變質了——是否還能吃,你自己判斷、自己負責。
6、非預包裝食品(比如散裝大米)、開封的食品(比如你開封的醬油)、餐飲食品(比如打包回家的食物以及外賣)、自己制作的食品(比如你自己做的紅燒肉),都不存在“保質期”。所以不要問“親戚送我的新米保質期多長”“我做的XX食品,保質期有多長”之類的問題。
7、很多食品不開封的時候并不知道壞了,所以除非錄下開封視頻,否則“保質期內變質”是很難證明的,維權很難成功。
日期: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