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基因編輯團隊近日獲得7項基因編輯技術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2021-08-18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680
核心提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基因編輯團隊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在Molecular Plan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9篇高水平SCI論文,其中僅Molecular Plant就有3篇。在專利方面,也系統性申請了30多項基因編輯技術專利。近日,所申請的DisSUGs系統等7項基因編輯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基因編輯團隊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在Molecular Plan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9篇高水平SCI論文,其中僅Molecular Plant就有3篇。在專利方面,也系統性申請了30多項基因編輯技術專利。近日,所申請的DisSUGs系統等7項基因編輯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玉米基因編輯團隊一直致力于更高效、更廣泛、更自由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應用,目前已申請的30多項發明專利,涉及全方位的基因編輯技術,包括基因敲除、堿基編輯、引導編輯、定點插入、精確替換技術;而且涵蓋了多種PAM拓展和增效方式;同時兼顧了配套的商業化自交系玉米和水稻高效轉化技術。近日獲得授權的七項基因編輯技術專利,其中一項為高保真的堿基編輯系統,一項為高效的精確替換技術,五項為代理篩選方式提高堿基編輯效率相關,可以將堿基編輯的效率從不到20%提升到70%~80%,填補了我國在高效堿基編輯和精確替換工具領域的空白。并成功將該新型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應用于生物育種領域,為實現農作物的精準育種、農作物產量及品質性狀改良、抗逆性增強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申請的水稻香味玉米材料創制的專利202110510545.7也已經公開。該專利公開了一種利用CRISPR/Cas9技術高效創制香味玉米的方法。對玉米ZmBADH2?1基因和ZmBADH2?2基因的外顯子區域設計靶點并構建CRISPR/Cas9基因編輯載體,通過遺傳轉化獲得雙基因敲除突變體。通過實驗證明:4個T1代雙基因敲除突變體的籽粒中,2?AP含量最高為438.29μg·kg?1、最低為161.82μg·kg?1,而未經過編輯的京724中未檢測到2-AP。
 
  目前,世界種業已進入“常規育種[+]生物技術[+]智能化”的育種“4.0時代”,迎來以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玉米研究中心在常規育種方面成果豐碩,如國內推廣面積前三名的京科968,鮮食玉米領域推廣面積最大的京科糯2000系列,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農科糯336等多種甜加糯玉米品種。目前,玉米基因編輯團隊結合玉米產業需求和種質基礎、功能基因組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分析、基因編輯與人工進化技術最新前沿進展,正在開展甜糯、富硒、高鐵、高油、產量、高直鏈淀粉、除草劑抗性等高品質、營養強化、簡易種植的新型玉米種質資源的創制工作。



日期:2021-08-18
 
地區: 北京
標簽: 玉米 基因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