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反式脂肪酸:健康影響與管理措施”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2-10-18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973
核心提示:  為了交流反式脂肪酸研究的最新科學信息,探討降低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的措施,加強與各界的風險交流,2012年10月14日,

  為了交流反式脂肪酸研究的最新科學信息,探討降低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的措施,加強與各界的風險交流,2012年10月14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聯合國際生命科學學會(ILSI)中國辦事處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反式脂肪酸:健康影響與管理措施”研討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主持大會。來自政府有關部門、科技界、工業界、學會和協會以及媒體的100余名管理者、專家、學者和記者參加了會議。

  會議包括專題報告和專家討論兩個主要環節。來自美國Alberta大學的Ye Wang博士、卡夫食品公司的Richard Black博士、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院江孟燦教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韓軍花博士、瑞士雀巢研發中心的Frederic Destaillats博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李建文博士、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杏芬教授和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王興國教授做了專題報告,詳細介紹了反式脂肪酸的基本概況、健康危害、國內外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和膳食攝入量、法規管理以及降低油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工藝措施等。隨后,演講專家和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張堅研究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劉兆平研究員共同參加了專家討論環節,與其他與會者就參會感受、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措施、風險評估、風險交流,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和探討。

  據國內外專家介紹,反式脂肪酸分為加工來源和天然來源,兩者對健康的影響具有明顯不同,目前研究表明加工來源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要遠大于天然反式脂肪酸,人體攝入的加工來源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加工食品。近年來,通過有效的標簽標示等管理措施和工業界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努力,很多國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我國初步完成的風險評估結果表明,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攝入量限值,在國際上也處于較低水平。本次會議澄清了一些對反式脂肪酸危害的模糊認識,既為各界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反式脂肪酸學術交流的平臺,也是一次成功的風險交流活動。

  大會主持陳君石院士在會議總結中指出:雖然我國初步的反式脂肪酸的風險評估結果表明中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的水平較低,并不等于“天下太平”要有“憂患意識”。因為我國居民膳食結構越來越西化,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業界還是要和這種膳食結構的變化速度“競賽”,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膳食營養標簽是消費者了解食品營養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徑,通過膳食營養標簽上含量的規定等措施,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身體健康。



日期:2012-10-18
 
地區: 北京
行業: 食品檢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