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浙江大學生工食品學院何勇教授、都柏林大學孫大文教授等在國際食品頂級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2020-10-20 浙江大學560
核心提示:  2020年8月13日,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工程學院何勇教授、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孫大文教授等在國際食品頂級期刊《Compr



  2020年8月13日,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工程學院何勇教授、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孫大文教授等在國際食品頂級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在線發表了題為“Emerging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ea products: A review”的綜述論文,何勇教授為通訊作者,Xiao‐Lan Yu為第一作者。


  類似于其他食品,茶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茶葉產品的兩個主要方面,包括物理參數(例如新鮮茶葉的顏色、質地和嫩度)、化學參數(例如兒茶素、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分類參數(例如等級、產地來源、品種和類別)、無機污染物(例如鉛鉻綠)和有機污染物(例如西布曲明)。目前,大部分參數都有標準檢測方法,然而這些方法費時費力且需要操作技能,特別是茶的感官品評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這些局限性促使研究人員聚焦新技術,從而開發出能夠快速、高效且當場檢測茶產品質量和安全的方法。


  目前,光譜技術、電化學方法、納米模擬酶、計算機視覺、改進色譜技術是目前能夠有效檢測茶產品(例如新鮮茶葉、商品茶、茶飲料、茶粉和茶烘培產品)質量和安全的5種新興技術。通過簡化樣品制備、加快檢測過程、減少樣品中其他物質的干擾以及提升現有標準方法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上述技術可以實現對茶產品的快速、成本效益高、無損或輕微損傷檢測,而且有些技術能夠提供實時檢測結果。這些新興技術在整個茶產品加工過程(從新鮮茶葉的采摘、茶葉的發酵到商品茶的感官品評)中的應用以及開發的便攜式設備對茶產品分類和安全參數的實時和現場檢測不僅能夠消除對專業人員的強烈依賴,而且能夠有助于茶產品的機械化生產。



日期:2020-10-20
 
地區: 浙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