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三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4年糧食生產工作的意見(明政文〔2014〕1號)

   2014-03-20 686
核心提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全省、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落實糧食生產行政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全省、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穩定全市糧食生產,現將2014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20.5萬畝指導性計劃分解下達(見附件),并結合糧食生產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強化糧食生產責任,確保播種面積落實
 
  糧食是安天下的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大行政推動力度,把糧食生產任務分解落實到鄉、到村、到戶,確保全年完成320.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市政府將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工作考核獎懲制度,加強對糧食生產責任落實情況和糧食生產工作的檢查督導,對發展糧食生產貢獻突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到位,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有力,糧食產量增加較多的產糧大鄉(鎮)、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和有突出貢獻的糧食生產科技工作者給予表彰。
 
  二、落實惠農扶糧政策,提高種糧補貼收入
 
  強化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機補貼、再生稻催芽肥補貼、訂單糧食收購直補、稻谷最低收購價、水稻種植(制種)保險等各項惠農扶糧政策的落實,進一步提高稻農政策性補貼部分占現金收益的比重。各縣(市、區)要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發展糧食生產加強糧食安全工作的意見》(閩政〔2012〕34號),從下達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增量中安排種糧大戶獎勵資金,對承包耕地30畝以上種糧大戶每畝給予30元以上的獎勵。要安排資金,對撂荒地復耕的種糧大戶給予適當補貼。加大惠農扶糧政策的監管力度,確保各項補貼資金及時兌付到農民手中。
 
  三、培育新型種糧主體,引導適度規模生產
 
  按照“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和“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原則,積極引導耕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要采取財政扶持等政策措施,培育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種糧主體。對產能區內流轉100畝以上從事水稻種植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給予每畝100元的一次性補助;對新增受讓連片耕地500畝以上,流轉期限10年以上、流轉合同規范的農業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給予每畝100元的一次性獎勵。加強對新型種糧主體的指導和服務,大力發展“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積極引導扶持社會力量創辦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農資供應、工廠育苗、農機作業、統防統治、糧食烘干等“訂單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務,形成育、耕、種、管、收、銷等一體化新型糧食生產經營方式。
 
  四、深化糧食高產創建,推動種糧“五新”應用
 
  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全市建立11個萬畝示范區,推進寧化曹坊、尤溪新陽整鎮制的高產創建工作,開展超級稻、再生稻“萬千百高產競賽”活動,集成推廣超級稻、再生稻、脫毒馬鈴薯和甘薯,集中育秧、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糧食作物關鍵增產技術,示范帶動糧食均衡增產。突出建設糧食產能區,在9個糧食主產縣建設200個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糧食產能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與推廣,集成推廣糧食“五新”,推動良種良法良機配套,實現良種覆蓋率、主推技術應用覆蓋率、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五個100%”。推進糧食機械化耕作,開展水稻機械化育秧插秧作業補貼試點,對購置大型農機具、水稻育插秧機械、稻谷及其它農產品烘干機械設備等優先實行累加補貼,支持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提高主要糧食作物及關鍵環節的生產機械化水平,力爭水稻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50%以上。
 
  五、強化防災減災工作,確保防控措施到位
 
  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防災減災預案和應急響應制度,強化氣象、農業、水利等部門的協作,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加強分類指導,提出有效應對措施,切實做到預警要早、反應要快、措施要實、指導到位。各級要建立糧食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種子貯備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強對種子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強化監督管理,市、縣兩級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種子檢測機構購置儀器設備等,確保檢測工作正常開展,保障糧食生產用種安全。要切實抓好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加強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工作,高度重視水稻“三寒”的防御,重點防控螟蟲、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及馬鈴薯晚疫病等主要病蟲害,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六、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強化優質高效服務
 
  各級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穩定基層農技人員的有關政策,健全鄉鎮農技推廣體系公共服務機構,增強鄉鎮農技推廣體系公共服務機構隊伍力量,保障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所需的工作經費。各涉農部門要圍繞糧食生產全過程的各項工作重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面對面地為農民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供銷、農業等部門要及早做好種子、農藥、農膜等農用物資儲備;農業部門要積極廣泛開展育、耕、插、收等農技農機技術服務;農業、物價、質監、工商、公安等部門,要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聯合行動,整頓農資市場,規范經營秩序,堅決打擊坑農害農行為;金融、保險部門要加強對涉農、涉糧生產的支持力度,深入開展水稻生產抗災保險服務;新聞媒體要做好糧食生產宣傳工作,開辟專欄對惠農扶糧政策和先進典型進行專題報道,營造糧食生產良好氛圍,確保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的完成。
 
  附件:2014年三明市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分解表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3日

附件:2014年三明市糧食生產指導性計劃分解表

  面積:萬畝

  項目

  糧食面積

  其 中

  水稻面積

  旱雜糧面積

  全   市

  320.50

  219.00

  101.50

  梅列區

  2.35

  1.40

  0.95

  三元區

  6.25

  4.10

  2.15

  永安市

  25.00

  20.00

  5.00

  明溪縣

  27.25

  15.65

  11.60

  清流縣

  25.85

  17.20

  8.65

  寧化縣

  55.45

  37.00

  18.45

  大田縣

  37.60

  19.45

  18.15

  尤溪縣

  53.00

  31.85

  21.15

  沙   縣

  23.30

  17.80

  5.50

  將樂縣

  21.30

  17.10

  4.20

  泰寧縣

  18.50

  14.35

  4.15

  建寧縣

  24.65

  23.10

  1.55 




 
地區: 福建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