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處于新的發展階段,在此形勢下,發展優質無公害農產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是消費者健康的需要,也是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還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加快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請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由于環境污染和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監控不力等原因,我市部分農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超標問題十分突出,影響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農產品的對外貿易困難重重,世界貿易由過去的價格壁壘轉向綠色壁壘,我市農產品雖然很少涉足對外貿易,但隨著國內大中城市對農產品逐漸實行準入制,如不加大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力度,盡快實現農產品的無公害化,我市農產品不僅無法走出瀘州市場,本地市場也將喪失。加強農產品安全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是當前我市農業發展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因此,要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作為新階段農業工作的切入點抓緊、抓好。
為抓好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工作,市里成立了“無公害農產品及標準化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領導和協調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工作。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落實專人,認真負責地抓好這項工作。
二、調整思路,明確目標
我市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的思路是:圍繞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這個核心,加速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以“菜藍子”產品為突破口,從產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入手,對農產品實行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控,創出品牌,拓展市場,提高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主要目標是:在“十五”期間,以產地環境檢測結果為依據,全面啟動無公害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產品生產,擇重建設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用5年時間基本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無公害化,并逐步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
三、突出重點,抓好建設
(一)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目前,部分無公害農產品(含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食用 林產品等)質量標準已由國家或省制定出臺,我們必須按標準發展我市無公害農產品,對尚未出臺的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各部門要加緊收集和制定。
(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離不開質量檢驗檢測,為確保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正常開展,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市農業局已經率先啟動瀘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建設,為避免重復投資,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檢測中心的功能,今后農產品(含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食用林產品及農業投入品)的產地環境、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任務由瀘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承擔。為適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發展,瀘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力爭在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要轉變觀念,創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積極探索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要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探索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各縣、區要確定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以帶動本地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實行無公害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從我市實際出發,當前市場建設的工作重點應放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專銷點上,首先要完善農業部定點的紅星農貿市場和藍田果蔬批發市場建設,再逐步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質量安全檢測監控,配備快速檢測儀器設備和信息發布設施。其次要在城區內的主要農產品市場建立無公害蔬菜專銷點。第三要創新機制,扶持業主經營無公害農產品。總之,要從批發市場和建立專銷點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全面推行市場準入制創造條件。
四、明確職責,密切配合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市發展無公害農產品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一是要擔負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規劃,做好基地生產條件的監測評估和認證工作,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以及對農業生產投入品的安全監管;二是負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執行農產品質量標準,搞好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認證工作,并對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專用標識、質量認證進行管理;三是搞好試驗示范,建立農產品安全示范基地,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并對生產者進行技能培訓;四是發布市場信息,其中包括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和農產品質量信息。經貿部門要對無公害農產品的加工、流通進行指導和管理,加強技術改造。衛生部門要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對衛生條件的要求,對市場上銷售的無公害農產品衛生安全進行抽檢和執法,審核發放無公害農產品加工、經營方面的衛生許可證。質監部門要參照國際標準,發布行業和地方標準,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市場規范管理和監督,查處假冒偽劣行為。環保部門要對影響產品質量的污染源進行防治和查處。財政部門要加大生產、流通和檢測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的監督管理。金融、稅務部門要完善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流通、進出口的政策措施。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將這項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大事來抓,以此推動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已經處于新的發展階段,在此形勢下,發展優質無公害農產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僅是消費者健康的需要,也是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還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加快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請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由于環境污染和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監控不力等原因,我市部分農產品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超標問題十分突出,影響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農產品的對外貿易困難重重,世界貿易由過去的價格壁壘轉向綠色壁壘,我市農產品雖然很少涉足對外貿易,但隨著國內大中城市對農產品逐漸實行準入制,如不加大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力度,盡快實現農產品的無公害化,我市農產品不僅無法走出瀘州市場,本地市場也將喪失。加強農產品安全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是當前我市農業發展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因此,要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作為新階段農業工作的切入點抓緊、抓好。
為抓好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工作,市里成立了“無公害農產品及標準化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領導和協調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工作。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落實專人,認真負責地抓好這項工作。
二、調整思路,明確目標
我市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的思路是:圍繞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這個核心,加速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以“菜藍子”產品為突破口,從產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入手,對農產品實行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控,創出品牌,拓展市場,提高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主要目標是:在“十五”期間,以產地環境檢測結果為依據,全面啟動無公害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產品生產,擇重建設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用5年時間基本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無公害化,并逐步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
三、突出重點,抓好建設
(一)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目前,部分無公害農產品(含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食用 林產品等)質量標準已由國家或省制定出臺,我們必須按標準發展我市無公害農產品,對尚未出臺的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各部門要加緊收集和制定。
(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離不開質量檢驗檢測,為確保我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正常開展,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市農業局已經率先啟動瀘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建設,為避免重復投資,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檢測中心的功能,今后農產品(含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食用林產品及農業投入品)的產地環境、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任務由瀘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承擔。為適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發展,瀘州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力爭在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各級農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要轉變觀念,創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積極探索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要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探索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各縣、區要確定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以帶動本地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實行無公害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從我市實際出發,當前市場建設的工作重點應放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專銷點上,首先要完善農業部定點的紅星農貿市場和藍田果蔬批發市場建設,再逐步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產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質量安全檢測監控,配備快速檢測儀器設備和信息發布設施。其次要在城區內的主要農產品市場建立無公害蔬菜專銷點。第三要創新機制,扶持業主經營無公害農產品。總之,要從批發市場和建立專銷點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全面推行市場準入制創造條件。
四、明確職責,密切配合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部門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市發展無公害農產品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一是要擔負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規劃,做好基地生產條件的監測評估和認證工作,負責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以及對農業生產投入品的安全監管;二是負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執行農產品質量標準,搞好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檢測認證工作,并對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專用標識、質量認證進行管理;三是搞好試驗示范,建立農產品安全示范基地,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并對生產者進行技能培訓;四是發布市場信息,其中包括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和農產品質量信息。經貿部門要對無公害農產品的加工、流通進行指導和管理,加強技術改造。衛生部門要按照無公害農產品對衛生條件的要求,對市場上銷售的無公害農產品衛生安全進行抽檢和執法,審核發放無公害農產品加工、經營方面的衛生許可證。質監部門要參照國際標準,發布行業和地方標準,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管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市場規范管理和監督,查處假冒偽劣行為。環保部門要對影響產品質量的污染源進行防治和查處。財政部門要加大生產、流通和檢測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的監督管理。金融、稅務部門要完善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流通、進出口的政策措施。
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將這項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大事來抓,以此推動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