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5〕10號)精神,深入開展我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現將《2015年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3月23日
2015年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5〕10號)精神,深入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制定2015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福建省建設“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14-2016)》,持續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持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目標任務
?。ㄒ唬┬笄萆a環節
治理指標:養殖場和屠宰場生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陽性檢出率控制在0.5%以內,本地產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控制在1%以內,生鮮乳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100%。
工作任務:
1.加強牲畜定點屠宰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執法檢查,監督企業嚴格執行生豬進場查驗、生豬來源和生豬產品流向登記、肉品品質檢驗、問題產品召回、病害豬及不合格生豬產品無害化處理等管理制度,查處不法行為。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嚴格執行動物檢疫員進駐定點屠宰廠(場)制度,把好檢疫關。(省農業廳)
2.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建設。創建100個國家級和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加大推廣示范力度,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工作(省農業廳)。開展城市副食品(畜禽)基地規范化建設,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生產源頭質量安全管控,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省商務廳)
3.開展畜禽養殖非法用藥專項整治。加大畜禽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問題企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懲重處畜禽養殖使用禁用藥物和違禁物質的違法行為;組織開展飼料生產企業專項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查處飼料生產非法添加的違法行為。(省農業廳)
4.開展病死畜禽治理整頓。加強養殖源頭管理,推進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監督養殖戶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建立健全病死畜禽舉報制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制度和非法處置病死畜禽養殖場黑名單制度,開展執法檢查,依法查處非法銷售病死及死因不明生豬的養殖場(戶)(省農業廳)。開展打擊生產銷售病死豬違法犯罪行動,搗毀非法經營網絡,嚴厲查處違法犯罪活動。(省公安廳)
5.強化生豬“瘦肉精”管控。加強生豬養殖場和屠宰場“瘦肉精”日常管理,對全省23個城市牲畜定點屠宰場、年出欄生豬萬頭以上規模的養殖場100%實施“瘦肉精”監測,開展生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監督抽檢,實行“檢打聯動”機制,一旦檢測發現不合格樣品立即啟動執法程序,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瘦肉精”的犯罪行為。(省農業廳)
6.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大力推廣漏縫地面、干清糞、免沖洗等生態養殖技術,指導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型、能源環保型及微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等生態養殖方式,督促指導各地改造可養區內存欄1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174個。(省農業廳)
?。ǘ┓N植環節
治理指標:蔬菜農藥殘留抽檢超標率控制在5%以內,主要水果和主產區茶葉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穩定在3%以內,原糧衛生抽檢合格率90%以上。
工作任務:
1.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按照主要農產品品種、區域分布和土地利用類型,建立3000個長期農產品產地環境定位監測點,開展產地環境監測,掌握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及變化趨勢,加強修復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改善產地環境質量。(省農業廳)
2.推廣科學用藥用肥技術。積極推廣生態控制、理化控制、生物防治等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建立10個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以30個糧食產能縣核心示范區為重點,帶動全省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300萬畝;推廣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片500個。(省農業廳)
3.加強農藥監督管理。重點針對蔬菜、水果、茶葉等品種,集中力量開展農藥及農藥使用整治,全面排查農藥殘留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禁用農藥的行為;嚴格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加大農藥市場巡查力度,打擊違法銷售使用禁用農藥,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省農業廳)
4.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創建4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100個國家級省級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等園藝作物標準園,指導園區加強生產過程標準化管理,按照標準開展生產活動;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為重點,示范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組織制定主要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規范,促進農業標準的轉化應用。(省農業廳)
5.推進農藥監管平臺建設。在完善去年現代茶業項目縣農藥監管平臺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在設區市和涉農縣(市、區)建設農藥監管平臺,創新監管手段,通過建立健全農資經營誠信檔案、購銷臺賬制度和實名購銷制度,對主要農作物所使用的農藥實行統一管理。(省農業廳)
6.加強質量安全監測預警。組織對8個設區市的蔬菜、蘑菇、水果、茶葉進行質量安全監測,省級每個季度至少對各設區市抽檢1次,各設區市每個季度至少對轄區各縣(市、區)抽檢1次,縣(市、區)每個月至少快速檢測抽檢1次,實行“檢打聯動”機制,一旦檢測發現不合格樣品,立即啟動執法程序調查處理。(省農業廳)
7.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定期對糧食收購、儲存活動和政策用糧購銷中的糧食質量和原糧衛生進行抽查與監測,組織開展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省糧食局)
(三)水產養殖業
治理指標:主要水產品養殖環節藥物殘留抽檢合格率達95%以上。
主要工作:
1.開展違法添加禁用物質專項整治。針對我省主產的大黃魚、羅非魚、對蝦和鰻鱺等品種,以水產養殖企業、獲“三品一標”認證的水產養殖場、健康養殖示范場、出口水產品原料備案場為重點,加大監督抽查、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力度,督促養殖生產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對違法用藥的育苗、養殖單位開展治理整頓,嚴厲打擊使用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孔雀石綠、氯霉素等禁用藥物的違法行為。(省海洋漁業廳)
2.加強產地水產品和水產苗種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安排部省級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700個樣品以上、水產苗種樣品120個,檢測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甲基睪酮、己烯雌酚等藥物,對藥物殘留抽檢超標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省海洋漁業廳)
3.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對沿海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捕撈水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測樣品160個,監測重金屬、微生物、有機污染物等指標,重點掌握鯛科魚類、藍圓鲹、帶魚、鯧魚、對蝦、梭子蟹等大宗海捕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繼續在沿海各設區市開展海水貝類衛生風險監測,安排海水貝類產品衛生監測樣品510個,監測腹瀉性貝類毒素(DSP)、麻痹性貝類毒素(PSP)、大腸桿菌(N)、菌落總數、鉛、鎘、多氯聯苯等指標。(省海洋漁業廳)
4.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強化檢打聯動、聯合執法和案件督辦機制,組織各設區市開展水產養殖執法專項行動,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違法案件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杜絕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確保水產品藥殘超標案件100%依法查處。(省海洋漁業廳)
5.開展快速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推廣水產品快速檢測設備的應用,全年為25個縣(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配備一套高效、便捷的水產品快速檢測設備,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4000批次。(省海洋漁業廳)
6.推進漁業標準化工作。開展漁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力爭制修訂漁業標準6個以上。全年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1萬畝,加強無公害水產品管理,提高無公害漁業產品認知度。(省海洋漁業廳)
7.開展宣傳培訓工作。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進漁村”活動,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組織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和養殖技術培訓,指導養殖生產者科學養殖、合理用藥,提高水產養殖戶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健康養殖技術;舉辦無公害檢查員培訓班和無公害水產品內檢員培訓班。(省海洋漁業廳)
?。ㄋ模╋嬘盟?br>
治理指標:市、縣市政供水管網末梢水水質抽檢合格率達95%以上,瓶(桶)裝水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控制在9%以下。
工作任務:
1.加強市政供水安全管理。繼續推進市政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全年新(改)建供水管道300公里以上;加快改造老舊自來水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開展供水企業運行評估考核工作,組織對全省所有市縣公共水廠出廠水、管網水水質進行抽檢;組織指導各地處理水源突發應急事件,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省住建廳)
2.開展全省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制定全省生活飲用水監測方案,組織開展城鄉集中式供水、管網末梢水、二次供水等水質衛生監測,及時通報水質監測結果(省衛計委);開展縣城以上城區二次供水設施衛生狀況檢查,督促物業管理單位定期清洗、消毒二次供水設施,保障二次供水水質安全衛生。(省住建廳)
3.加強學校飲用水衛生監管。組織開展學校、托幼機構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督促指導學校、托幼機構開展供水設施的清洗和消毒;開展學校飲用水監督抽檢,保障學生飲用水安全衛生。(省衛計委、省教育廳)
4.加強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監管。組織開展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專項檢查,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公布產品抽檢結果,嚴厲查處違法行為,提高瓶(桶)裝飲用水安全衛生水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ㄎ澹┦称飞a環節
治理指標:成品糧、食用油、肉制品、蛋制品、酒類、乳制品、腐竹等產品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控制在3%以下。
工作任務:
1.健全食品生產許可準入制度。積極推進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繼續下放部分食品的生產許可審批權限;建立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督查機制,加強許可工作質量的監督考評,重點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切實把好企業生產準入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2.開展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在食品生產環節開展“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徹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采取針對性措施深入開展治理,嚴厲打擊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防范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強化重點產品監管和整治。繼續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豆制品、瓶(桶)裝飲用水等高風險食品和蜜餞、糕點、炒貨、調味品等抽檢合格率偏低食品的監督管理,重點整治“兩超一非”、塑化劑、摻雜摻假、致病菌、標簽標識等問題,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整頓。集中開展摸底排查,全面摸清數量,掌握狀況,健全檔案;開展分類整治,按照分步推進、分類處理原則進行治理整頓;探索簡化準入審核程序,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和日常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生產主體安全責任;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建設工作,在年底前每個縣至少建成1個小作坊示范點,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傳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創牌發展。(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開展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制定年度食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重點抽查植物油、乳制品、飲料、肉制品、水產加工品、豆制品、調味品等品種,定期公布抽檢結果,監督企業主動召回不合格產品,監督不合格產品的生產企業整改到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6.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檢查。定期開展對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執法檢查,開展重點產品抽查,整治夸大和虛假宣傳保健功能的違法行為;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年底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量化分級管理等級評定“C級”以上的比例達到85%。(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称妨魍ōh節
治理目標:食品經營單位全面執行進貨查驗制度,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
工作任務:
1.開展食品流通設施升級改造工作。抓好城鄉菜市場標準化建設,推動60個城鄉菜市場(含農貿市場、生鮮超市)建設改造。(省商務廳)
2.全面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強化食品經營者誠信自律建設,監督和指導經營者食品批發企業、超市、商場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經營臺賬、如實記錄查驗情況、質量承諾等食品安全制度,誠信經營;加強臨過期食品和不安全食品退市監管,監督食品經營企業對不合格食品實行退市,指導建立食品消費提示制度;組織開展執法檢查,打擊銷售無合法來源食品、過期食品更換包裝和日期再行銷售的違法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開展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制定實施《福建省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工作管理辦法》,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工作;開展市縣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專題培訓;組織開展一次市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創建食品質量可追溯管理示范點。全年創建100個省級流通環節食品質量可追溯管理示范點,組織指導食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連鎖經營便利店、專賣店全面建立預包裝食品電子臺賬管理制度,年末覆蓋率達到90%以上。(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開展食品市場專項整治。重點針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重點食品、消費者舉報投訴多的食品,組織開展清理整治,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嚴厲查處銷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的違法行為;開展對大型商場、超市、洋餐飲店和進口食品專賣店的專項檢查,打擊食品非法進口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6.深化農村食品市場治理整頓。以輻射農村食品批發市場、鄉鎮集貿市場、小超市、食雜店為重點場所,以群眾日常消費食品、兒童食品為重點品種,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查辦一批食品違法案件,規范農村食品市場秩序。(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7.加強食品倉儲冷庫管理。制定冷凍冷藏食品生產經營者管理規范,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開展冷凍庫及冷凍冷藏食品專項整治,督促食品倉儲冷庫嚴格執行進貨臺賬登記、證明查驗等管理制度,嚴厲打擊儲藏非法食品特別是病死豬肉和非法入境肉類產品的違法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ㄆ撸┎惋嫹諛I
治理指標:各類餐飲服務單位的經營條件達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加工過程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規定,餐具抽檢衛生指標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工作任務:
1.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強化對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食堂的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定期培訓食堂管理人員,督促學校改善餐飲服務設施、嚴格執行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食堂食品安全水平;制定“加強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指導意見”,指導各級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專項整治,打擊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單位的違法經營行為,堅決防范學校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教育廳)
2.開展餐飲業綜合治理整頓。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對餐飲服務單位,重點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對學校食堂、農家樂旅游點、小餐飲,重點打擊使用病死肉、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和工業用鹽的行為;對洋快餐連鎖企業和中央廚房,重點打擊不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的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開展節假日餐飲業執法檢查。在元旦、春節等節日和重大活動期間,重點對接待賓館、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和旅游景點餐飲單位,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加強對農村自辦宴席等集體聚餐活動的指導,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開展餐飲服務溯源體系建設。加快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智能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平臺,年底前實現對全省特大型餐館、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和城區學校食堂的主要原輔料(大米、豬肉、食用油、調味品、酒類等)進貨使用過程食品安全信息的跟蹤追溯,提高監管效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開展餐飲服務標準化建設。繼續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年底大型以上餐飲服務單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餐飲服務連鎖企業、重大活動接待單位、縣以上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動態等級評定“良好”以上的比例達到50%,等級公示率達70%;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建設,每個縣創建1條餐飲食品安全示范街和10家示范店;在餐飲服務企業推行“明廚亮灶”。(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6.開展餐飲業食品監督抽檢。加大對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的問題產品、可疑產品和社會關注熱點產品的抽檢力度,及時公布抽檢結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餐飲具集中式消毒單位餐飲具抽檢,對抽檢不合格產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違規單位(省衛計委)。
7.開展首屆青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實施《第一屆全國青運會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工作總體方案》,組織開展保障工作,做到首屆青運會舉辦期間不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不發生一起食源性和藥源性運動員興奮劑檢測超標事件。(第一屆青運會組委會食品藥品安全保障部成員單位)
?。ò耍┦称钒踩勺匪蒹w系建設
1.省商務廳負責對8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肉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2.省農業廳負責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覆蓋面,逐步將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列入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名錄的合作社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納入省級可追溯平臺管理;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將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生產環節,落實主體追溯標識管理制度,方便消費者查詢可追溯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主體相關信息。
3.省海洋漁業廳負責加強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的日常管理與監督檢查,改進追溯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擴大追溯企業和品種,新增追溯企業40家以上。推動更多的可追溯水產品進入超市,方便市民選購。
4.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推進食品生產環節追溯體系建設,指導督促企業規范落實可追溯臺賬記錄制度,推動部分具備條件的大中型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可追溯制度的電子化改造。
?。ň牛┢渌嘘P工作
1.加強農業基層監管能力建設。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專職化,爭取做到每個鄉鎮配備2名以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職人員;采取“分級培訓、分級管理”的辦法,積極開展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基層監管人員的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省農業廳)
2.開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試點。在全省選取社會綜合治理較為成熟、食品產業聚集程度較高、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較好的地區,用兩年時間試點創建一批以縣(市、區)行政區域為載體的省級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示范縣(市、區),發揮引領帶動輻射作用,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省食安辦、省財政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縣級人民政府)
3.開展打擊食品犯罪專項行動。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打擊肉制品、豆面制品、調味品、酒類、火鍋食品、泡發食品六類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集中偵辦一批食品安全重點案件,取締“黑窩點”“黑作坊”和“黑工廠”,強化刑事責任追究,嚴懲重處違法犯罪分子。(省公安廳)
4.加強進口食品監督管理。加強進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準入管理,強化進出口食品監管和風險管控,嚴格進口食品準入和回顧性檢查,嚴格實施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重點加強對進口肉類、水果、食用油、乳制品、水產品、水生動物和酒類等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和檢驗,打擊非法進口食品行為,保證進口食品安全衛生。(福建檢驗檢疫局、廈門檢驗檢疫局)
5.開展食品違法犯罪專項監督活動。各監管部門研究確定工作重點,組織開展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協作配合,建立食品藥品領域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制度,完善重大疑難案件協商協查、聯查聯動、情況通報等長效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開展司法監督,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依法懲處。(省檢察院,省公安廳、食安辦、農業廳、海洋漁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
6.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開展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擴大監測覆蓋面,監測范圍擴大到全省85%以上縣(市、區);增加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數量,監測覆蓋到全部縣(市),對暴發性食源性疾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開展監測評估和風險交流;加強核電站所在地市縣兩級放射性物質監測能力建設,開展放射性污染物監測;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及時通報風險監測情況和重要風險。(省衛計委、農業廳、海洋漁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福建檢驗檢疫局、廈門檢驗檢疫局)
三、保障措施
?。ㄒ唬┲苊芙M織部署。各市、縣(區)政府、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年度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實施方案,實化細化目標任務,嚴格落實責任,科學安排工作進度,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
(二)加大資金投入。省級財政要加大資金投入,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檢驗檢測、風險防控、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風險監測等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調整預算支出結構,列出專項經費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各市、縣(區)政府要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加大投入,保障食品安全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ㄈ┘訌妳f調配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地區聯動的工作格局,提高監管合力。各級食安辦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及時協調明確監管職責分工,消除監管盲區死角,防止推諉扯皮。
(四)加強監督檢查。各級政府要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堅決查處監管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ㄎ澹┘訌娦麄饕龑?。各級有關部門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消費提示和風險警示,曝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與媒體溝通,妥善做好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輿情應對,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和科學常識。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5〕10號)精神,深入開展我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現將《2015年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3月23日
2015年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5〕10號)精神,深入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制定2015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福建省建設“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14-2016)》,持續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持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目標任務
?。ㄒ唬┬笄萆a環節
治理指標:養殖場和屠宰場生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陽性檢出率控制在0.5%以內,本地產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控制在1%以內,生鮮乳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100%。
工作任務:
1.加強牲畜定點屠宰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執法檢查,監督企業嚴格執行生豬進場查驗、生豬來源和生豬產品流向登記、肉品品質檢驗、問題產品召回、病害豬及不合格生豬產品無害化處理等管理制度,查處不法行為。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嚴格執行動物檢疫員進駐定點屠宰廠(場)制度,把好檢疫關。(省農業廳)
2.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建設。創建100個國家級和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加大推廣示范力度,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工作(省農業廳)。開展城市副食品(畜禽)基地規范化建設,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生產源頭質量安全管控,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省商務廳)
3.開展畜禽養殖非法用藥專項整治。加大畜禽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問題企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懲重處畜禽養殖使用禁用藥物和違禁物質的違法行為;組織開展飼料生產企業專項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查處飼料生產非法添加的違法行為。(省農業廳)
4.開展病死畜禽治理整頓。加強養殖源頭管理,推進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監督養殖戶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建立健全病死畜禽舉報制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制度和非法處置病死畜禽養殖場黑名單制度,開展執法檢查,依法查處非法銷售病死及死因不明生豬的養殖場(戶)(省農業廳)。開展打擊生產銷售病死豬違法犯罪行動,搗毀非法經營網絡,嚴厲查處違法犯罪活動。(省公安廳)
5.強化生豬“瘦肉精”管控。加強生豬養殖場和屠宰場“瘦肉精”日常管理,對全省23個城市牲畜定點屠宰場、年出欄生豬萬頭以上規模的養殖場100%實施“瘦肉精”監測,開展生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監督抽檢,實行“檢打聯動”機制,一旦檢測發現不合格樣品立即啟動執法程序,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瘦肉精”的犯罪行為。(省農業廳)
6.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大力推廣漏縫地面、干清糞、免沖洗等生態養殖技術,指導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型、能源環保型及微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等生態養殖方式,督促指導各地改造可養區內存欄1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174個。(省農業廳)
?。ǘ┓N植環節
治理指標:蔬菜農藥殘留抽檢超標率控制在5%以內,主要水果和主產區茶葉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穩定在3%以內,原糧衛生抽檢合格率90%以上。
工作任務:
1.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按照主要農產品品種、區域分布和土地利用類型,建立3000個長期農產品產地環境定位監測點,開展產地環境監測,掌握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及變化趨勢,加強修復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改善產地環境質量。(省農業廳)
2.推廣科學用藥用肥技術。積極推廣生態控制、理化控制、生物防治等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建立10個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以30個糧食產能縣核心示范區為重點,帶動全省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300萬畝;推廣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片500個。(省農業廳)
3.加強農藥監督管理。重點針對蔬菜、水果、茶葉等品種,集中力量開展農藥及農藥使用整治,全面排查農藥殘留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違法使用禁用農藥的行為;嚴格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加大農藥市場巡查力度,打擊違法銷售使用禁用農藥,規范生產經營行為。(省農業廳)
4.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創建4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100個國家級省級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等園藝作物標準園,指導園區加強生產過程標準化管理,按照標準開展生產活動;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為重點,示范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組織制定主要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規范,促進農業標準的轉化應用。(省農業廳)
5.推進農藥監管平臺建設。在完善去年現代茶業項目縣農藥監管平臺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在設區市和涉農縣(市、區)建設農藥監管平臺,創新監管手段,通過建立健全農資經營誠信檔案、購銷臺賬制度和實名購銷制度,對主要農作物所使用的農藥實行統一管理。(省農業廳)
6.加強質量安全監測預警。組織對8個設區市的蔬菜、蘑菇、水果、茶葉進行質量安全監測,省級每個季度至少對各設區市抽檢1次,各設區市每個季度至少對轄區各縣(市、區)抽檢1次,縣(市、區)每個月至少快速檢測抽檢1次,實行“檢打聯動”機制,一旦檢測發現不合格樣品,立即啟動執法程序調查處理。(省農業廳)
7.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定期對糧食收購、儲存活動和政策用糧購銷中的糧食質量和原糧衛生進行抽查與監測,組織開展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省糧食局)
(三)水產養殖業
治理指標:主要水產品養殖環節藥物殘留抽檢合格率達95%以上。
主要工作:
1.開展違法添加禁用物質專項整治。針對我省主產的大黃魚、羅非魚、對蝦和鰻鱺等品種,以水產養殖企業、獲“三品一標”認證的水產養殖場、健康養殖示范場、出口水產品原料備案場為重點,加大監督抽查、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力度,督促養殖生產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對違法用藥的育苗、養殖單位開展治理整頓,嚴厲打擊使用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孔雀石綠、氯霉素等禁用藥物的違法行為。(省海洋漁業廳)
2.加強產地水產品和水產苗種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安排部省級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700個樣品以上、水產苗種樣品120個,檢測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甲基睪酮、己烯雌酚等藥物,對藥物殘留抽檢超標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省海洋漁業廳)
3.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對沿海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捕撈水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監測樣品160個,監測重金屬、微生物、有機污染物等指標,重點掌握鯛科魚類、藍圓鲹、帶魚、鯧魚、對蝦、梭子蟹等大宗海捕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繼續在沿海各設區市開展海水貝類衛生風險監測,安排海水貝類產品衛生監測樣品510個,監測腹瀉性貝類毒素(DSP)、麻痹性貝類毒素(PSP)、大腸桿菌(N)、菌落總數、鉛、鎘、多氯聯苯等指標。(省海洋漁業廳)
4.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加大執法力度,強化檢打聯動、聯合執法和案件督辦機制,組織各設區市開展水產養殖執法專項行動,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違法案件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杜絕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確保水產品藥殘超標案件100%依法查處。(省海洋漁業廳)
5.開展快速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推廣水產品快速檢測設備的應用,全年為25個縣(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配備一套高效、便捷的水產品快速檢測設備,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4000批次。(省海洋漁業廳)
6.推進漁業標準化工作。開展漁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力爭制修訂漁業標準6個以上。全年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1萬畝,加強無公害水產品管理,提高無公害漁業產品認知度。(省海洋漁業廳)
7.開展宣傳培訓工作。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進漁村”活動,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組織開展法律法規宣傳和養殖技術培訓,指導養殖生產者科學養殖、合理用藥,提高水產養殖戶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健康養殖技術;舉辦無公害檢查員培訓班和無公害水產品內檢員培訓班。(省海洋漁業廳)
?。ㄋ模╋嬘盟?br>
治理指標:市、縣市政供水管網末梢水水質抽檢合格率達95%以上,瓶(桶)裝水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控制在9%以下。
工作任務:
1.加強市政供水安全管理。繼續推進市政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全年新(改)建供水管道300公里以上;加快改造老舊自來水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開展供水企業運行評估考核工作,組織對全省所有市縣公共水廠出廠水、管網水水質進行抽檢;組織指導各地處理水源突發應急事件,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省住建廳)
2.開展全省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制定全省生活飲用水監測方案,組織開展城鄉集中式供水、管網末梢水、二次供水等水質衛生監測,及時通報水質監測結果(省衛計委);開展縣城以上城區二次供水設施衛生狀況檢查,督促物業管理單位定期清洗、消毒二次供水設施,保障二次供水水質安全衛生。(省住建廳)
3.加強學校飲用水衛生監管。組織開展學校、托幼機構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督促指導學校、托幼機構開展供水設施的清洗和消毒;開展學校飲用水監督抽檢,保障學生飲用水安全衛生。(省衛計委、省教育廳)
4.加強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監管。組織開展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專項檢查,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公布產品抽檢結果,嚴厲查處違法行為,提高瓶(桶)裝飲用水安全衛生水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ㄎ澹┦称飞a環節
治理指標:成品糧、食用油、肉制品、蛋制品、酒類、乳制品、腐竹等產品質量安全抽查問題樣品檢出率控制在3%以下。
工作任務:
1.健全食品生產許可準入制度。積極推進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繼續下放部分食品的生產許可審批權限;建立食品生產許可工作督查機制,加強許可工作質量的監督考評,重點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切實把好企業生產準入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2.開展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在食品生產環節開展“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徹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采取針對性措施深入開展治理,嚴厲打擊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防范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強化重點產品監管和整治。繼續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豆制品、瓶(桶)裝飲用水等高風險食品和蜜餞、糕點、炒貨、調味品等抽檢合格率偏低食品的監督管理,重點整治“兩超一非”、塑化劑、摻雜摻假、致病菌、標簽標識等問題,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整頓。集中開展摸底排查,全面摸清數量,掌握狀況,健全檔案;開展分類整治,按照分步推進、分類處理原則進行治理整頓;探索簡化準入審核程序,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和日常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生產主體安全責任;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建設工作,在年底前每個縣至少建成1個小作坊示范點,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傳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創牌發展。(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開展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制定年度食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重點抽查植物油、乳制品、飲料、肉制品、水產加工品、豆制品、調味品等品種,定期公布抽檢結果,監督企業主動召回不合格產品,監督不合格產品的生產企業整改到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6.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檢查。定期開展對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執法檢查,開展重點產品抽查,整治夸大和虛假宣傳保健功能的違法行為;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年底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量化分級管理等級評定“C級”以上的比例達到85%。(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称妨魍ōh節
治理目標:食品經營單位全面執行進貨查驗制度,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
工作任務:
1.開展食品流通設施升級改造工作。抓好城鄉菜市場標準化建設,推動60個城鄉菜市場(含農貿市場、生鮮超市)建設改造。(省商務廳)
2.全面加強食品市場監管。強化食品經營者誠信自律建設,監督和指導經營者食品批發企業、超市、商場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經營臺賬、如實記錄查驗情況、質量承諾等食品安全制度,誠信經營;加強臨過期食品和不安全食品退市監管,監督食品經營企業對不合格食品實行退市,指導建立食品消費提示制度;組織開展執法檢查,打擊銷售無合法來源食品、過期食品更換包裝和日期再行銷售的違法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開展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制定實施《福建省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工作管理辦法》,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工作;開展市縣食用農產品入市監管專題培訓;組織開展一次市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創建食品質量可追溯管理示范點。全年創建100個省級流通環節食品質量可追溯管理示范點,組織指導食品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連鎖經營便利店、專賣店全面建立預包裝食品電子臺賬管理制度,年末覆蓋率達到90%以上。(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開展食品市場專項整治。重點針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重點食品、消費者舉報投訴多的食品,組織開展清理整治,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嚴厲查處銷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的違法行為;開展對大型商場、超市、洋餐飲店和進口食品專賣店的專項檢查,打擊食品非法進口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6.深化農村食品市場治理整頓。以輻射農村食品批發市場、鄉鎮集貿市場、小超市、食雜店為重點場所,以群眾日常消費食品、兒童食品為重點品種,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查辦一批食品違法案件,規范農村食品市場秩序。(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7.加強食品倉儲冷庫管理。制定冷凍冷藏食品生產經營者管理規范,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開展冷凍庫及冷凍冷藏食品專項整治,督促食品倉儲冷庫嚴格執行進貨臺賬登記、證明查驗等管理制度,嚴厲打擊儲藏非法食品特別是病死豬肉和非法入境肉類產品的違法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ㄆ撸┎惋嫹諛I
治理指標:各類餐飲服務單位的經營條件達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加工過程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規定,餐具抽檢衛生指標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工作任務:
1.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強化對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食堂的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定期培訓食堂管理人員,督促學校改善餐飲服務設施、嚴格執行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食堂食品安全水平;制定“加強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工作指導意見”,指導各級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專項整治,打擊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單位的違法經營行為,堅決防范學校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教育廳)
2.開展餐飲業綜合治理整頓。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對餐飲服務單位,重點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對學校食堂、農家樂旅游點、小餐飲,重點打擊使用病死肉、劣質食用油、不合格調味品和工業用鹽的行為;對洋快餐連鎖企業和中央廚房,重點打擊不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的行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3.開展節假日餐飲業執法檢查。在元旦、春節等節日和重大活動期間,重點對接待賓館、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和旅游景點餐飲單位,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加強對農村自辦宴席等集體聚餐活動的指導,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4.開展餐飲服務溯源體系建設。加快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智能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平臺,年底前實現對全省特大型餐館、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和城區學校食堂的主要原輔料(大米、豬肉、食用油、調味品、酒類等)進貨使用過程食品安全信息的跟蹤追溯,提高監管效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5.開展餐飲服務標準化建設。繼續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年底大型以上餐飲服務單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餐飲服務連鎖企業、重大活動接待單位、縣以上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動態等級評定“良好”以上的比例達到50%,等級公示率達70%;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建設,每個縣創建1條餐飲食品安全示范街和10家示范店;在餐飲服務企業推行“明廚亮灶”。(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6.開展餐飲業食品監督抽檢。加大對日常監督管理中發現的問題產品、可疑產品和社會關注熱點產品的抽檢力度,及時公布抽檢結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餐飲具集中式消毒單位餐飲具抽檢,對抽檢不合格產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違規單位(省衛計委)。
7.開展首屆青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實施《第一屆全國青運會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工作總體方案》,組織開展保障工作,做到首屆青運會舉辦期間不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不發生一起食源性和藥源性運動員興奮劑檢測超標事件。(第一屆青運會組委會食品藥品安全保障部成員單位)
?。ò耍┦称钒踩勺匪蒹w系建設
1.省商務廳負責對8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肉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2.省農業廳負責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覆蓋面,逐步將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列入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名錄的合作社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納入省級可追溯平臺管理;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將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生產環節,落實主體追溯標識管理制度,方便消費者查詢可追溯農產品的生產經營主體相關信息。
3.省海洋漁業廳負責加強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企業的日常管理與監督檢查,改進追溯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擴大追溯企業和品種,新增追溯企業40家以上。推動更多的可追溯水產品進入超市,方便市民選購。
4.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推進食品生產環節追溯體系建設,指導督促企業規范落實可追溯臺賬記錄制度,推動部分具備條件的大中型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可追溯制度的電子化改造。
?。ň牛┢渌嘘P工作
1.加強農業基層監管能力建設。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專職化,爭取做到每個鄉鎮配備2名以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職人員;采取“分級培訓、分級管理”的辦法,積極開展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基層監管人員的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省農業廳)
2.開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建設試點。在全省選取社會綜合治理較為成熟、食品產業聚集程度較高、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較好的地區,用兩年時間試點創建一批以縣(市、區)行政區域為載體的省級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示范縣(市、區),發揮引領帶動輻射作用,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省食安辦、省財政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縣級人民政府)
3.開展打擊食品犯罪專項行動。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打擊肉制品、豆面制品、調味品、酒類、火鍋食品、泡發食品六類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集中偵辦一批食品安全重點案件,取締“黑窩點”“黑作坊”和“黑工廠”,強化刑事責任追究,嚴懲重處違法犯罪分子。(省公安廳)
4.加強進口食品監督管理。加強進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準入管理,強化進出口食品監管和風險管控,嚴格進口食品準入和回顧性檢查,嚴格實施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重點加強對進口肉類、水果、食用油、乳制品、水產品、水生動物和酒類等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和檢驗,打擊非法進口食品行為,保證進口食品安全衛生。(福建檢驗檢疫局、廈門檢驗檢疫局)
5.開展食品違法犯罪專項監督活動。各監管部門研究確定工作重點,組織開展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協作配合,建立食品藥品領域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制度,完善重大疑難案件協商協查、聯查聯動、情況通報等長效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開展司法監督,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依法懲處。(省檢察院,省公安廳、食安辦、農業廳、海洋漁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
6.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開展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擴大監測覆蓋面,監測范圍擴大到全省85%以上縣(市、區);增加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數量,監測覆蓋到全部縣(市),對暴發性食源性疾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開展監測評估和風險交流;加強核電站所在地市縣兩級放射性物質監測能力建設,開展放射性污染物監測;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及時通報風險監測情況和重要風險。(省衛計委、農業廳、海洋漁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福建檢驗檢疫局、廈門檢驗檢疫局)
三、保障措施
?。ㄒ唬┲苊芙M織部署。各市、縣(區)政府、省直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年度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實施方案,實化細化目標任務,嚴格落實責任,科學安排工作進度,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
(二)加大資金投入。省級財政要加大資金投入,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檢驗檢測、風險防控、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風險監測等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調整預算支出結構,列出專項經費開展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各市、縣(區)政府要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加大投入,保障食品安全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ㄈ┘訌妳f調配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部門聯動、地區聯動的工作格局,提高監管合力。各級食安辦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及時協調明確監管職責分工,消除監管盲區死角,防止推諉扯皮。
(四)加強監督檢查。各級政府要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堅決查處監管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ㄎ澹┘訌娦麄饕龑?。各級有關部門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消費提示和風險警示,曝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與媒體溝通,妥善做好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輿情應對,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和科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