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5年全國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05〕20號)以及《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遼政發〔2005〕3號)文件精神,扎扎實實做好對食品生產加工業的整頓工作,切實提高食品工業水平,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認真履行人民政府的職責,不斷加強對生產加工源頭的監管力度,通過大力整頓食品生產加工業,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利益。
二、工作目標
通過整頓,扶持一批優質產品、優秀企業、優良品牌的“三優”企業,樹立一批重質量、講誠信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典型,關閉一批不具備產品質量安全條件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堅決取締一批生產加工劣質、有毒有害食品的黑窩點,嚴厲懲處一批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分子,實現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扶優治劣的規范化管理,使全市食品生產加工秩序得到明顯好轉,無證(照)違法生產行為、生產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大力配合、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食品生產加工業長效監管機制得到初步建立,強制檢驗等監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三、整頓重點
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品種的整頓。
(一)重點區域:著力打擊農村、城鄉結合部等監管薄弱地帶長期存在的食品制假售假行為。首批列為重點區域的主要有:連山區的錦郊街道、興工街道、渤海街道、連山街道、金星鎮、虹螺峴鎮、高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城市的寧遠街道、城東街道、沙后所鎮、紅崖子滿
族鄉、大寨滿族鄉。各縣(市)區政府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本地區的重點區域,及時列為整頓對象。
(二)重點企業:以中小企業、非法加工點、小作坊為重點對象,嚴查無證(照)生產加工食品違法行為,堅決取締造假窩點;重點檢查有過生產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記錄的企業。
(三)重點品種:嚴厲查處大米、小麥粉、醬油、食醋、奶制品、豆制品、肉制品、水產品、酒、飲料、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12類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
原料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和白酒、醬油和肉制品等17類食品無證生產行為。
四、主要任務
(一)加大對區域性食品生產加工違法活動的整頓力度。年底前,集中對城鄉結合部、農村等監管薄弱地區的區域性食品質量問題開展安全整頓行動。一是查找主要問題。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進行全面檢查。檢查重點是兩證一照、質量保證條件、關鍵加工環節及
原料倉庫,看是否存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假冒包裝標識等食品制假違法行為。二是對存在嚴重問題企業進行處理。對無證照生產且產品質量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和制假售假的,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予以關閉、取締,同時納入“黑名單”公開曝光。對已實施市場
準入制度監管的食品,企業有衛生許可和營業執照、未申領生產許可證的,堅決責令停產,限期取證,到期未取證的,予以取締;已獲證企業產品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責令停產整頓,凡是整頓仍達不到要求的,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并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依法取締。
(二)加大查處無證生產行為的力度。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實施進度要求,開展無證查處工作,既要加大力度查處無證生產,又要嚴格監管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傳統食品的生產小作坊。年底前,重點加大對嬰兒配方乳粉、白酒、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7類食品的無證查處工作力度。對未申請領取生產許可證和經審查不合格的企業,責令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并由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凡發現存在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的,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嚴重違法行為的,依法責令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從重處罰;對已獲證企業應當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已申請但暫未獲證企業一律不予核發生產許可證,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并予以取締。從今年7月1日開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已部署組織開展了肉制品等10類食品無證查處工作,7月1日以前生產的、未加貼(印)QS標志的合格肉制品等10類食品不列入無證查處范圍,允許其在保質期內繼續銷售。
(三)加大對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一是以小作坊、小企業、城鄉結合部食品加工者為重點,采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檢查加工現場等關鍵部位,查找已知常見的違禁物質,對存在問題的,依法嚴厲懲處;二是組織質檢機構,對苗頭性使用違禁物質制假勢頭進行監測,及早發現制假源頭,主動應對;三是繼續追查含蘇丹紅食品,徹查添加源頭,徹底銷毀含有蘇丹紅的食品及原料,防止含蘇丹紅食品進入流通環節。
五、主要措施
(一)調查摸底,建立企業檔案。組織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專職協管員,采取進村、入企、進戶的調查方式,進行逐戶的調查登記,建立企業檔案,并編制調查登記軟件,全面掌握食品生產加工業的現狀,為做好監管工作打下基礎。
(二)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一是縣、鄉(鎮、街道)兩級政府要按照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區域監管責任制。以縣為區域監管責任單位,以縣所轄鄉(鎮、街道)為基本監管責任區,每個監管責任區實行“三員”、“四定”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制。
“三員”即質監部門指定的監管人員、鄉(鎮、街道)的專職協管員、企業檢驗人員或質檢機構檢驗人員。“四定”即定人、定責、定區域、定企業。二是市、縣、鄉三級政府和市、縣兩級質監部門通過繪制“四圖”、簽訂“三書”,建立區域監管責任制。“四圖”即根據企業調查摸底情況繪制企業變化動態圖、食品行業分布圖,根據落實區域監管情況繪制監管責任落實圖,根據分類監管、突出重點而確定的預警區域繪制食品安全警示圖。“三書”即各級政府層層簽訂責任書和各級質監部門層層簽訂責任書,以及企業與質監部門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
(三)嚴格市場準入,加快準入進度。各級質監部門要嚴格生產許可制度,保證發證質量,加快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拓寬準入范圍。一是加快肉制品等10類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進度。督促未申請的企業盡快申請,督促不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
改進,在堅持許可準入標準和嚴格條件審查的基礎上,幫助具備準入條件的企業盡早獲得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資格。二是加快開展糖果制品等13類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培訓宣貫工作,全面受理企業申請,鼓勵大中型企業率先取得準入資格。
(四)落實有關制度,確保整頓工作的有效性。一是落實監督抽查制度,各級質監部門要集中力量開展食品監督抽查工作,并在監督抽查中,突出重點產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四個重點,提高監督抽查的有效性。二是落實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備案制度,從20
05年7月起,生產復合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都要向當地質監部門進行備案。三是落實巡查、年審、回訪、強制檢驗等四項監管制度,強化日常監管,不留死角,確保監管的有效性。四是落實預警制度、快速反應機制、獎勵舉報制度、行政轄區打假責任
制、制假“黑名單”等五項執法打假制度,使我市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五是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增強責任感。
(五)加強宣傳報道力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制訂專門的宣傳報道方案,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加大對整頓期間重要行動的報道力度。一是宣傳鑒別假冒偽劣食品的知識、方法,提高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二要宣傳國家關于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引導
企業守法經營;三要加大宣傳我市優良品牌、優秀企業和名優特產、特色優質食品的力度,提高我市食品知名度。同時,堅決曝光制假制劣的違法企業和窩點。四要跟蹤宣傳報導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的階段性進展情況,以及大案要案跟蹤報道。同時,組織開展好“3·15”、“質量月”等宣傳活動。
六、組織領導
(一)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決定成立葫蘆島市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杜公驥 副市長
副組長:包宏科 市政府副秘書長?
薛秀艷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王恩杰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成 員:李樹軍 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劉漢陽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陳文明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李 焰 市衛生局副局長?
劉永杰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黨組成員?
王景新 市監察局副局長?
于廷伍 市公安局副局長?
劉艷華 市財政局副局長?
王喜國 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張貴昌 葫蘆島日報社副總編輯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具體負責整頓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薛秀艷兼任。
各縣(市)區政府、鄉鎮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領導擔任組長,負責本地區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的落實。
(二)有關部門職責
1、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統一協調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依法查處食品質量等違法行為,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區域性質量整頓工作,嚴格實施生產許可、強制檢驗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并將生產許可證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衛生、工商部門。
2、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主要負責食品安全事故組織查處工作。
3、經委部門會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關停并轉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小企業、小作坊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督各部門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的情況。
4、衛生部門主要負責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發放與監督,對已不符合衛生許可條件的企業,根據其他部門所提出吊銷衛生許可證的建議,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履行吊銷衛生許可的職能,并將衛生許可證的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質監和工商部門。
5、工商部門主要負責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營業執照發放與監督,取締無照(證)生產經營食品行為,根據其他部門所提出取締或吊銷營業執照的建議,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履行取締或吊銷營業執照的職能,并將營業執照發放、吊銷、注銷和取締無照(證)食品企業的情況及時通報質監、衛生部門。
6、監察部門主要負責對政府及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行政行為尤其是執法行為的監察。
7、公安部門主要負責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刑事案件和對拒絕、阻礙依法執行公務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處理。
8、財政部門主要負責對食品安全監管中各部門所用交通工具、通信工具、檢驗檢測設備的考察并提出改善建議,作為政府加大投入的依據。
9、日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主要負責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中的新聞報道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時間與步驟。9月底前,為調查摸底,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階段。各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摸清本轄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基本情況,建立企業質量檔案,確定整頓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食品制定出整頓工作方案,明確監管責任,建立區域監管責任制,并將整頓工作方案和建立區域監管責任制有關內容報市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05年10月至2006年底全面開展整頓工作。市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領導小組實行會議調度制度和檢查督辦制度,定期溝通和檢查整頓工作進展情況。并于2005年10月,2006年6月、12月對各縣(市)區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各縣(市)區政府也要實行此項制度,督促檢查
本轄區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情況。
(二)強化政府對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各級政府對當地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協調本地區的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管和整頓工作。為此,從今年起,市政府將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之中,并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責任狀。各縣(市)區政府也要建立食品生產加工業質量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并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簽訂年度目標管理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同時,要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投入,切實解決
缺乏監管交通工具,產品檢驗設備陳舊老化、不全,檢驗場所不足等實際問題。并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制定投入計劃,確保監管工作正常進行。
(三)密切配合,整體協作。各部門在整頓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依法行政,又要著力建設信息共享、協作配合的食品生產加工業監管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聯合執法和整頓的整體職能,避免出現死角和漏洞,加強協作配合,提高工作的整體效能。對因工作
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究有關部門領導及責任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