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蚌埠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14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4-02-17 232
核心提示:各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機關各科室、各分局,各直屬單位:  2014年,是我市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后的開局之年,也是食品藥品
各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機關各科室、各分局,各直屬單位:
 
  2014年,是我市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后的開局之年,也是食品藥品監管新機構打基礎、保穩定、謀發展的關鍵之年。全市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的要求,以保障全市人民飲食用藥安全為目標,創新機制,落實責任,全面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一)聯系工作實際開展實踐活動。要切實將思想認識統一到黨的十八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實際,在科學監管、保障安全等方面謀劃新思路,邁出新步伐。在破解監管難題上取得新突破,實現新進展,按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密切聯系工作實際,學以致用。
 
  二、建立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新機制
 
  (二)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理順監管職能定位,明確責權。一是制定對縣區食品藥品監管考核評價機制,出臺相應的工作配套制度和考核評價辦法,定期采取飛行檢查等方式對縣區實施考評,將考評結果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健全長效的分級管理責任機制。二是落實企業首負責任制和監管問責制,食品藥品安全企業是責任主體,建立嚴格執法監管體系和監管問責制度。
 
  (三)加強基層執法和技術支撐機構建設,創新監管機制。樹立全市食品藥品監管“一盤棋”的理念,大力推行食品藥品網格化監管工作新機制。一是配強監管人員,筑牢基層監管“網底”,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四員”制度,確保有足夠的力量履行監管職責。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實現點面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做到監管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二是充實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技術人員力量,增加設備投入,加快能力建設,加強ADR監測工作,為食品藥品監管提供技術支撐。三是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實現審、批、查相分離,審批和監管并重、質量和效率并重的新機制。
 
  三、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四)抓好食品日常監管。加大食品日常監督檢查力度,排查安全隱患,突出跟蹤檢查和飛行檢查,形成大檢查的工作機制。食品生產環節:一是對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全覆蓋。嚴格食品生產企業原輔料采購質量、生產質量控制和成品出廠檢驗等全過程質量管理。強化乳制品、食用油和食品添加劑等重點品種的監管。二是嚴格執行食品生產許可制度,督促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質量追溯、召回、封存報告和依法銷毀等制度。食品流通環節:一是加大轄區內商場、超市、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和農村邊遠地區食品店的檢查力度,尤其加強酒類、肉及肉制品和學校周邊的監督檢查。二是加強外地輸入食品的監管,建立產銷對接機制,落實索票索證制度、去向可追溯制度和市場巡查制度。三是嚴格執行食品市場準入制度。餐飲服務環節:對轄區內餐飲服務單位監督檢查全覆蓋。一是繼續加大學校食堂等高風險餐飲服務單位監管力度,強力推進各項安全制度的落實。二是全面推進餐飲服務單位完成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制定操作性較強的大、中、小餐飲量化分級動態等級評分表,執行動態等級評定和年度等級公示制度,推進餐飲服務單位誠信體系建設。三是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農村大廚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抓好農村群體性聚餐的備案工作,有效預防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五)抓好藥械和化妝品日常監管。加大藥械和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覆蓋面,加大巡查頻次,強化大檢查意識。藥械生產環節:一是推進新版藥品GMP實施,強化高風險藥品、重點監管藥品以及特殊藥品的日常監管。二是開展藥械生產質量安全評估,查找質量風險點,繼續開展對藥品生產企業人員培訓和關鍵崗位技能比武。推進無菌和植入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三是創新開展藥品生產企業關鍵生產環節參數監測,探索風險控制指標量化監管。四是對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基本藥物品種全覆蓋抽檢。五是強化化妝品生產企業監管,完善化妝品生產企業長效監管機制。藥械經營環節:一是推進新版GSP實施,落實《蚌埠市藥品零售企業退市管理辦法》,在推進藥品連鎖經營上有實質性進展,加大藥品經營企業監督檢查和GSP認證跟蹤檢查力度,對問題藥械經營企業采取重點檢查和風險排查,規范藥品市場經營行為。二是開展零售藥店電子監管藥品的核注核銷工作。三是對基本藥物配送企業購進、儲存、銷售等重點環節加大檢查力度。
 
  (六)突出專項整治。圍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突出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重拳出擊、重典治亂。一是對食品小作坊、小餐飲以及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重點區域開展集中整治。二是對“三無”食品、兒童食品、食品添加劑、散裝食品、食用油、肉類和火鍋底料等重點品種開展專項整治。三是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擴大宣傳和化妝品非法使用禁限物質等進行集中整治。四是對基本藥物、高風險藥品、互聯網非法銷售藥品等進行專項整治,認真開展醫療器械“五整治”(注冊、生產、經營、使用環節、違法廣告)專項行動,逐個進行規范,逐個進行解決,集小勝為大勝,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七)從嚴稽查辦案。夯實食品藥品打假治劣基礎,切實加大案件查辦力度,構建從嚴打假治劣的工作機制,豐富打假治劣的手段。一是采取專項整治與稽查辦案相結合、食品藥品隨機式抽檢與稽查辦案相結合等手段,加大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二是構建部門聯動、市縣合作、監檢結合的執法機制,對縣區稽查辦案情況進行單獨考核,完善大案要案督辦制度,形成打假合力,有效震懾制假售假行為。三是發揮12331投訴舉報作用,落實投訴舉報獎勵制度。
 
  四、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格局
 
  (八)推進社會共治。一是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對誠信缺失企業的治理力度。二是全面推進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開,加強科普宣傳,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大宣傳系列活動,與媒體有效互動,正確引導輿論,傳播食品藥品安全正能量;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社會監督員隊伍建設;發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監督,積極推進社會共治。三是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加強輿情監測和研判能力,準確、客觀地發布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注熱點,完善新聞發布機制。
 
  (九)加強綜合協調。建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發揮市縣區食安辦“牽頭抓總”作用,建立健全部門間、區域間協調聯動機制。
 
  五、全面提升隊伍能力
 
  (十)加大培訓力度。履行新職能后,監管隊伍得到擴大,要科學制定培訓計劃,按照監管具體任務,分層次開展培訓工作,實現培訓常態化、制度化。一是對行政管理,執法稽查人員重點抓好法律法規,監管能力的培訓。對檢驗檢測人員加強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能力的培訓。對基層“管理員、協管員、宣傳員、信息員”開展假劣食品藥品一般識別,隱患排查和宣傳引導等方面的培訓。二是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開展能力提升“大家談、大家評”活動,全面提升隊伍整體素質。
 
  (十一)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積極適應機構改革后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完善廉政內部監督機制。一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省、市對作風建設的各項規定,加大對機關效能“十不準”的執行和追責力度,規范監管權力行使和干部行為,完善監管責任制和問責制度。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形成人人有壓力、處處爭先進的工作氛圍。完善行政執法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效率。二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一崗雙責”要求,開展警示教育,增強干部隊伍履職盡責和拒腐防變能力,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開展重點崗位的風險分級管理排查,嚴肅查處違紀案件,實施行政相對人執法回訪,杜絕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確保食品藥品監管隊伍“兩個安全”。
 
  2014年2月10日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