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替代蛋白產業是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的重要舉措,對保障糧食安全、培育綠色經濟新動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按照《關于北京市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意見》(京辦發〔2024〕7號)部署安排,結合平谷區替代蛋白產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平谷區替代蛋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突破底層關鍵技術、平臺賦能成果轉化、場景驅動示范推廣、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協同推進區域發展”的創新生態和產業體系,力爭將平谷區打造為國內領先的替代蛋白產業創新策源高地、示范引領高地、產業集聚高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前瞻布局。以解決替代蛋白產業需求為目標,加快構建與之發展相匹配的科技創新體系,聚焦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替代蛋白顛覆性技術研發,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產業規劃、完善政策支持、提升科創服務,激發創新活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公平高效的創新創業環境,賦能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加速轉向“生產線”。
堅持系統推進、協同發展。推動替代蛋白產業規模化、特色化發展,搭建協同創新平臺,集成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多方創新要素,形成協同推進合力,開拓新型食品資源,延伸相關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互補的替代蛋白產業生態。
堅持綠色發展、合作共贏。開發綠色低碳技術和工藝,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強化跨領域跨組織協同創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高效融合,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促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7年,平谷區替代蛋白產業的創新資源集聚力、先進技術驅動力、示范應用引領力得到全面提升。形成引領全球的替代蛋白顛覆性技術2-3項,開發不少于8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蛋白專利菌株(藻種),布局不少于3個替代蛋白研發創新平臺、2個噸級中試放大工藝平臺,新增獲批新食品原料1-2項、替代蛋白創新產品10個。落地企業12家以上,建設替代蛋白創新產業綜合園區1個,替代蛋白產值達10億左右,建立國際化替代蛋白產業交流平臺,培育具有北京特點的替代蛋白國際品牌。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引領力的替代蛋白創新應用高地,打造國內領先的替代蛋白產業集群。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核心科技攻關研發
1.布局一批戰略科技力量。加速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國家級項目建設,引培戰略科學家謀劃產業發展,引進國內外專家學者組建科研團隊,深化與優質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關系,提升聯合攻關能力。圍繞多元化食物供給、國民營養健康提升等重大需求,重點聚焦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細胞培育蛋白等領域,承接國家級、市級戰略科技任務,開展替代蛋白領域基礎研究,進一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鼓勵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替代蛋白領域創新主體開放共享。
2.開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植物蛋白結構重塑與功能性成分生物合成等關鍵技術攻關,開發雞肉、牛肉、海鮮等風味的替代蛋白產品體系。推進絲狀真菌、酵母、微藻等微生物蛋白菌株資源庫建設,開展菌種資源挖掘與產業化應用。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構建高效細胞工廠,系統提升目標蛋白合成效率。結合高通量篩選與自適應進化策略優化蛋白合成路徑,開發智能連續培養工藝與動態調控的發酵體系,突破生物制造關鍵技術,建立工業級生產質量控制標準。支持細胞培育蛋白底盤技術研究,突破細胞培養核心技術。深化替代蛋白與營養健康等方面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研究,全面推動替代蛋白產業創新發展。
3.搭建替代蛋白創新研發平臺。以關鍵技術為驅動力,以替代蛋白產業化為發力點,以科技型企業為建設主體,著力構建集研發、孵化、成果轉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平臺。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匯聚國內外頂尖的科研資源和技術力量協同創新,加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示范應用,逐步樹立平谷區在替代蛋白領域的競爭優勢。
(二)加速前沿科技成果轉化
4.成立替代蛋白科研成果轉化中心。搭建1—2個國內領先的產學研一體化成果轉化中心,構建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橋梁,加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應用。通過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政策激勵等方式,推動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細胞培育蛋白等領域的研發成果應用于相關產業。聯合高校、企業和行業協會,成立替代蛋白產業聯盟,集聚行業頭部企業8家以上,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開展人才交流、技術轉讓和產業合作,推動替代蛋白產業的創新升級。
5.成立替代蛋白產業協同促進中心。集聚替代蛋白上中下游的產業鏈企業、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聯合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建立技術開放平臺,推動前沿技術的應用,提高生產質量與效率。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研發資源、生產資源、銷售資源的共享發展。優化供應鏈管理,確保原料供應穩定,增強產業韌性水平。推動前沿技術在替代蛋白領域的應用。
6.建設國內領先的替代蛋白產業鏈園區。按照綠色低碳標準,圍繞替代蛋白產品管線的規模化生產需求,打造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等替代蛋白產業鏈園區。加速實現從研發創新、生產加工、市場推廣的產業鏈協同發展。深化國際科技創新交流,開拓多元化合作渠道,推動園區從“學習借鑒”到“品牌輸出”,從“先行先試”到“示范引領”的轉變。
(三)構建替代蛋白(3+X)產業體系
著眼全球前沿替代蛋白技術和未來食品產業需求,布局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產業體系,帶動細胞培育蛋白、昆蟲蛋白、合成蛋白等其他產業方向,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高地,構建替代蛋白創新產業生態。
7.植物蛋白產業。瞄準全球植物基替代蛋白產業的發展前沿,加速植物基肉類替代品和奶類替代品的技術升級與規模化發展。推動植物蛋白結構與營養的底層技術創新,重點包括植物蛋白分離、可持續加工工藝、蛋白修飾剪裁、結構重塑、蛋白營養和蛋白代謝等方面的創新攻關。研發自動化生產技術,優化工藝流程,提升能耗管理,降低生產成本。針對個性化人群需求,設計矩陣式營養新產品并制定相關質量標準,滿足過敏人群、青少年群體、老年人群和健身人群等特殊群體的營養需求,與國際營養團隊合作,開展針對慢性疾病的植物基飲食產品方案推廣。
8.微生物蛋白產業。圍繞微生物蛋白產業創新發展,重點攻克絲狀真菌、酵母蛋白和微藻蛋白等生物制造關鍵核心技術。利用高通量篩選、等離子體誘變等技術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菌株。開展菌種的遺傳性和穩定性等研究,優化核心菌株發酵工藝、開發精準控制與自動化生產技術。解析發酵過程參數動態變化規律,實現生物過程在線分析和智能控制,建立核心菌株從實驗室到中試發酵、工業規模生產的技術體系。開展微生物蛋白改性、風味調控、蛋白營養和功能特性研究。建立微生物蛋白相關評估體系,推動微生物蛋白新食品原料申報。
9.細胞培育蛋白產業。支持細胞培育蛋白底盤技術研究,突破細胞高效增殖分化技術、開發無血清培養基,降低生產成本并確保安全性;研發支架材料,以支撐細胞的三維生長和組織化重構;創新培養工藝技術,提升細胞生產效率;優化生物反應器功能,實現細胞大規模高效穩定生長;開發細胞收獲與后處理技術,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可食性。
10.其他替代蛋白產業。培育昆蟲蛋白和合成蛋白等產業,重點研究昆蟲高效養殖、加工及蛋白提取技術,通過優化飼養環境、選育高產種群及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打造可持續、高效的生產體系;開發創新工藝提高昆蟲蛋白的風味和質構表現,增強其在食品中的適用性,推動其在飼料、功能性食品等領域的應用。
(四)提升創新發展支撐能力
11.打造一流的替代蛋白生物制造平臺。建設集研發、生產、測試和推廣于一體且具備生產資質的替代蛋白綜合性產業平臺。搭建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微生物蛋白發酵中試線標準廠房,提高蛋白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充分利用農業中關村替代蛋白研究中心資源和技術優勢,建設國內領先的替代蛋白產業生物制造平臺。
12.搭建替代蛋白營養安全評估平臺。建立替代蛋白的營養安全研究平臺,全面評估替代蛋白的營養安全特性,及其在慢性病預防中的潛力。推進微生物蛋白、細胞培育蛋白等新食品原料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開展技術安全和質量評估。
13.搭建新食品原料申報服務平臺。建立新食品原料申報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與國家級評估單位及具備相關檢測資質的實驗室建立戰略合作,在農業中關村引進專業的新食品原料申報服務機構,提供高效、合規的申報服務,助力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14.建設替代蛋白產業推廣平臺。加強替代蛋白產業宣傳推廣力度,逐步培育替代蛋白知名品牌。舉辦“替代蛋白未來食品展”,與在京餐飲和食品制造企業合作,推出替代蛋白產品及菜單選項。積極推動可持續飲食文化的發展,助力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創新與實踐。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協調配合
積極爭取國家和本市相關部門指導支持,強化資源對接、人才服務、空間保障等政策支持,加強產業規劃布局、重大項目落地、科研設施開放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市區聯動、部門協作、政企協同,加強跨平臺、跨園區、跨部門的組織聯動,以項目化、任務化方式推動落實,推動平谷區替代蛋白產業創新發展。
(二)強化集約共享
創新集約用地方式,合理配置資源,堅持需求導向和場景牽引,建設中試線標準化廠房,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壯大產業集群。深化交流合作,建立產學研用聯合體,協同開展技術安全和品質評估。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科研資源、中試車間、生產銷售的共享發展。
(三)強化政策支撐
加大政策創新和財政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級、市級有關支持政策落地平谷區,加快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實施平谷區替代蛋白專項計劃,探索在替代蛋白產業的研發、生產、審批、推廣等各環節的試點政策。
(四)強化資金投入
強化支持資金有效聯動與銜接,持續做好重大科研攻關、重大項目落地、重大平臺搭建等方面的資金保障。優化全區產業發展資金投入機制,以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支撐平谷區替代蛋白產業可持續發展。設立區級未來食品產業基金,支持孵化替代蛋白領域科創型企業,促進替代蛋白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成果轉化、上下游企業聚集和市場推廣。
(五)強化人才培養
加大國際高端人才和高層次團隊的引進培育力度。組建國內外替代蛋白產業專家智庫,深入研究未來食品發展趨勢、路徑和舉措。著力引育復合型、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大力培養應用型、交叉型和緊缺人才。加強生物安全、倫理監管、標準執行、市場準入、企業管理等方面培訓,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團隊,支持企業、高校聯合建設科研基地,共同培養專業人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