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各檢驗檢測機構:
現將《關于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服務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財政廳
2024年11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提升檢驗檢測能力服務重點產業鏈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檢驗檢測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技術基礎。為發揮檢驗檢測對產業升級的賦能作用,服務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質量強省,進一步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發揮檢驗檢測賦能產業升級作用,助力改造升級六大傳統產業、鞏固提升九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七大未來產業,解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以檢驗檢測協同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高效發展。
二、加強檢驗檢測供需對接
(一)建立重點產業檢驗檢測需求清單。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全省重點產業鏈檢驗檢測供需服務調研,深入了解“鏈主”企業、核心配套企業檢驗檢測需求,建立重點產業檢驗檢測“需求清單”。重點了解鏈主企業、骨干企業、核心配套企業以及產業園區等的檢驗檢測需求,剖析企業在產品研發、型式試驗、質量控制等環節存在的“檢不了、檢不全、檢不準”等問題,梳理現有檢驗檢測能力短板及“卡脖子”關鍵技術,完善檢驗檢測“需求清單”。(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依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相關部門參照執行,下同)
(二)系統梳理檢驗檢測能力清單。以現有檢驗檢測機構、國家和省質檢中心等平臺為基礎,從檢驗檢測機構(CMA)資質認定和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體系兩個方面,以產品、項目/參數、檢測方法三個維度,梳理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原材料、零配件、產品等檢驗檢測能力,分類形成服務全省重點產業檢驗檢測能力清單。(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三)引導完善檢企對接服務機制。組織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檢企對接、技術幫扶等活動,引導檢驗檢測機構與產業鏈企業同題共答、機遇共享、要素共用、發展共進。加強頭部檢驗檢測機構與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對接協作,形成一批檢企對接標志性合作項目,建立業務互聯、資源互享、質量互促協作機制。針對企業在產品檢測上遇到的“找不到”“測不了”“測不全”等困難,在市場監管門戶網站設立檢驗檢測供需信息公示專欄,促進檢企充分對接。(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三、促進產業鏈提質增效
(四)強化關鍵技術和設備攻關。聚焦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標志性產業鏈,同時兼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鼓勵支持檢驗檢測骨干單位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橫向檢驗檢測機構協同合作,開展檢驗檢測關鍵共性技術和儀器設備協同攻關,破解“卡脖子”難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檢驗檢測技術規范的研究、制定和試驗驗證工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檢驗檢測能力。(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依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化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檢驗檢測機構與制造業企業形成嵌入化、協同化的融合發展模式,加快提升專業化、社會化、綜合化服務能力。加快布局建設國家質檢中心和省質檢中心,將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6997”現代化工業體系相匹配,將未匹配的有關產業空白確定為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方向。推進濟、青、煙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建設,完善各檢驗檢測園區布局,引導檢驗檢測產業集約化發展。推進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開放共享科研儀器設備,支持科研院所、骨干企業、從業機構組建檢驗檢測創新聯盟、行業性公共服務平臺。(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依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產品質量提升。以食品、醫療器械、兒童用品、家具家電、交通工具等與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產品為重點,支持檢驗檢測機構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提供覆蓋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質量可靠性整體解決方案。引導檢驗檢測機構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中積極發揮質量保障作用,加強產業鏈供應鏈質量一致性管控。(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依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能級
(七)促進檢驗檢測水平提升。進一步強化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質量、食品、生態環境、機動車等方面的檢驗檢測能力保障;進一步完善冶金、石化、輕工、建材、紡織服裝、機械等傳統產業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高端化工、汽車、智能家電、工業母機、軌道交通、海工裝備、農機裝備、高端鋁材、現代食品等優勢產業檢驗檢測能力水平;進一步擴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醫藥、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安全應急裝備、磁懸浮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檢驗檢測能力體系;進一步填補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等未來產業檢驗檢測能力空白。穩步提升產業集中地區的檢驗檢測規模和能力,定期組織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及行業技能大比武活動,在全省選樹一批檢驗檢測優秀技能人才。(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建立閩魯粵桂瓊五省(區)區域協作機制,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源共享、平臺共用、結果互認、監管互助。共享檢驗檢測監管技術專家資源、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及監管信息,實現檢驗檢測監管資源互補,共享。組織檢驗檢測機構開展走訪、研討和業務交流,促進檢驗檢測機構開展業務合作,推動檢驗檢測機構跨區域發展。(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將發展檢驗檢測服務業作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加強政策研究和密切協作,全面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要搞好項目規劃,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謀劃和培育優質檢驗檢測項目,細化“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充分發揮檢驗檢測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等激勵政策的帶動作用,將一批優質檢驗檢測機構納入省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庫。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行動,打造示范引領作用突出的檢驗檢測領軍企業,推動檢驗檢測機構升規納統、發展壯大。要加大宣傳推廣,舉辦形式多樣的檢企需求對接活動,積極引導檢驗檢測機構和相關企業參與,選樹一批檢驗檢測服務重點產業發展的典型案例,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