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經濟委:
貴委提出的《關于推動美食產業發展 促進廣州經濟增長的提案》(第1098號)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國資委等部門認真研究辦理。經與貴委溝通并綜合各會辦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餐飲是文化底蘊的顯示器,是關聯產業的助推劑,是城市流量的吸鐵石,是城鄉就業的蓄水池。廣州推動高質量發展,餐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也亟待轉型升級,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一、當前廣州餐飲行業基本情況
當前,廣州餐飲業呈現四大特點:一是規?;?。2023年,登記餐飲市場主體超23萬家,餐飲收入944.7億元,同比增長23.3%。在這片不到全國千分之一的土地上,產生了全國近1/50的餐飲消費總量。二是品質化。廣州共有5家餐飲中華老字號,擁有19家米其林星級餐廳,19家黑珍珠鉆級餐廳。各類優質餐廳星羅棋布。三是數字化。全市超60%餐飲商戶通過美團、餓了么等平臺開展線上經營,外賣收入約占餐費總收入20%。四是多元化。除粵菜之外,廣州美食匯聚全球,包容多元,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地、國內餐飲企業搶灘市場的橋頭堡。來自全國、全世界的餐廳超14萬家。從高端到平民、從國際到本土,廣州餐飲豐儉由人、生猛鮮活,為廣州增添無窮魅力。
二、有關工作情況
(一)開展飲食文化傳承與保護。
挖掘餐飲行業非遺元素,開展粵菜文化保護活動,推薦共138個美食類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省、市、區級非遺項目,包括市級餐飲類非遺代表性項目34項,粵菜烹飪技藝、廣式盆菜制作技藝、粵式羊肉煲制作技藝、廣式白切雞制作技藝等7項省級項目,沙河粉傳統制作技藝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在粵菜烹飪技藝項目的保護單位廣州酒家設立市級非遺工作站,成立粵菜傳承創新基地、成立非遺食品研發中心,傳承保護“粵菜烹飪技藝”及“廣府飲茶習俗”等廣東省非遺代表,每年培訓粵菜師傅超過 1500人次,并積極開展粵菜扶貧、研發創新等工作。組織拍攝制作非遺美食系列宣傳短片,指導廣州酒家拍攝《粵菜大師》十集粵菜專題記錄片。
(二)加強餐飲業人才培養。
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依托職業(技工)院校、餐飲企業兩個主體作用,相繼建成6個省級、14個市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6個省級、19個市級“粵菜師傅”培訓室,在14所市屬院校開設粵菜烹飪專業,累計培訓認定“粵菜師傅”7.9萬人次,組隊參加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連續5屆獲一等獎數、獎牌數雙第一。認定10條“廣州粵菜師傅名村”,培育100家鄉村粵菜門店、100名鄉村粵菜師傅。2021年開始開展星級“粵菜師傅”認定活動,3年來廣州市33人獲評“五星名廚”(全省90人)、43人獲評“四星名廚”(全省239人)。推薦1名“粵菜師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評選8名“粵菜師傅”為勞動模范,在“粵菜師傅”中評聘4名首席技師、4名特級技師,為打破“粵菜師傅”發展桎梏進行有效嘗試。
(三)豐富餐飲活動品牌矩陣。
圍繞春節、五一、暑假、中秋國慶等消費熱點,發動金融機構、餐飲平臺等市場資源為餐飲企業賦能。在夜間消費節期間聯合銀聯廣東發放1萬套“Young城Yeah市”美食卡,聯合廣州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賞味盛夏、食惠廣州”活動,全城派發超30萬美食消費券。支持米其林、美團、攜程、鳳凰網等平臺發布廣州餐廳榜單,強化城市美食推介;支持紅餐網在廣州舉辦餐飲品牌大會等。與中烹協合作,連續多年舉辦廣州國際美食節。創新舉辦廣州精品美食周,國內首次以“市場運作、政府支持”方式,舉辦的精品化、年輕化、市場化餐飲行業活動?;顒右悦灼淞?、黑珍珠、必吃榜及星級酒店等品牌為主體,由星廚技藝展示、精品美食展銷、創新菜品首發、國際餐飲紀錄片展播、抖音城市風味榜發榜典禮等環節組成,是國內品牌最集中、活動層次最高、參與城市最多的美食活動。通過政府牽頭或支持美食機構舉辦各類活動,不斷提升餐飲對城市消費的流量牽引效能。
(四)完善餐飲產業發展體系。
一是促進餐飲投資便利化。舉辦首屆中國(廣州)餐飲產業招商大會暨投融資合作交流展,現場突出餐飲企業與商業載體對接、與投資機構對接、與金融機構對接,共有113家餐飲企業提出941個意向投資項目,預計投資金額超30億元,吸引全國多家重點餐飲品牌落戶首店,以高品質招商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舉辦“首屆全國餐飲業50人論壇”,邀請全國50家頭部連鎖餐飲企業負責人齊聚廣州,共商行業發展大計,并以此為契機推介廣州餐飲環境。推動出臺市一級連鎖餐飲企業食品經營許可“告知承諾制”政策,推動出臺餐飲企業以餐車、快閃店等方式開展臨時外擺報備流程,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創新經營形態,優化餐飲行業營商環境。二是加強住宿餐飲行業發展政策支撐。精準支持企業升規納統、擴大經營規模,以及數字化運營、供應鏈建設等轉型升級發展,2023年共撥付專項扶持資金4440萬元,惠及企業近500家次。推出餐飲高質量發展規劃,依托國際消費中心城市“5+2+4+N”商圈建設總體部署,以珠江為軸,規劃“一江兩岸”美食長廊,明確11個區餐飲布局;依托27個成熟的餐飲集聚區,419個大型商業網點,打造餐飲核心承載區。支持省餐協在廣州連續舉辦十三屆中國(廣州)酒店餐飲業博覽會,打通餐飲上下游產業鏈條。
(五)推動粵菜標準體系建設。
研發“廣府風味菜烹飪、廣式點心制作、廣東燒味制作”3個專項能力,認定31家粵菜師傅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確定21個粵菜烹飪工種專項能力定點考場,構建共商共建共評的“粵菜師傅”職業技能評價體系;開發廣式糕點、廣式月餅等5個培訓課程標準,編印5冊“粵菜師傅”工程精品教材,重塑新廣州“十大名雞”,編制并發布14個特色小吃菜品標準,發布《集體用餐配送膳食管理規范》《增城遲菜心生產技術規范》《增城絲苗米水稻生產技術規范》廣州地方標準;遴選3個項目申報廣東省預制菜標準試點,推動《粵菜餐廳西關風情特色服務規范》,編制《康養粵菜》,倡導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營養的粵菜飲食文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結合貴委建議,下一步廣州市將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繼續推動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促進廣州經濟增長。
(一)全力推動餐飲轉型升級。推動餐飲企業與商業載體對接、與投資機構對接、與金融機構對接,鼓勵餐飲企業引入社會資本,開展連鎖門店、中央廚房及供應鏈等建設。開拓“餐飲+食品”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通餐飲產品工業化、規?;a渠道,推動餐飲傳統技藝與現代化食品工業相結合,延伸餐飲企業零售化、數字化產品。聯合美團、阿里本地生活、抖音等電商平臺,引導企業開展線上經營,開展餐飲數字賦能培訓,支持餐飲企業在產品標準化、成本集約化、營銷智能化等方面實現數字化升級。引導企業培育著名商標和品牌,支持參加中華老字號、國家鉆級酒家、米其林、黑珍珠、餐飲“百強”等行業評選。
(二)豐富餐飲消費場景。一是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立足歷史底蘊、區域特色和產業優勢,優先培育建設越秀北京路美食區、海珠廣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區、天河珠江新城東南核心區3個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打造一江兩岸美食長廊。同時,結合需要因地制宜在荔灣、番禺等區培育更多美食集聚區。二是結合“Young城Yeah市”先行區建設,引導餐飲與文化、旅游、游戲等互動融合,推動“美食+工業”“美食+游船”“美食+巴士”等場景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情緒價值。
(三)強化餐飲行業發展動能。創新主題活動,以“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精品導向、跨界融合”為思路,培育精品美食薈等活動,打造城市宣傳營銷的載體和國內外品牌進入廣州市場的窗口平臺。創新宣介招商,加強本地門店異地納統的總部拜訪。結合服務本地品牌走出去,做好重點城市招商路演。爭取更多國際級、國家級餐飲行業活動落戶廣州,以活動助招商。創新品牌管理,唱響老字號品牌,引導餐飲企業加強整體形象策劃和企業文化建設,提升餐飲業的文化品位和產品的附加值。實現廣州老字號的優化提升和動態調整,推動“老店煥新”。
(四)擴大“美食之都”國內外影響。支持米其林餐廳發布會、紅餐網全國餐飲品牌大會等在廣州舉辦,提升廣州餐飲行業美譽度。用好駐穗領事館渠道,以及世界美食城市聯盟平臺,加強與國內外城市在美食上互動。用好城市宣傳窗口,大力宣傳廣州美食文化和宜商宜居的城市形象。
非常感謝貴委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希望繼續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工作。
廣州市商務局
202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