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推進我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現將《江津區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2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江津區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是助力鄉村振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產業,是全市升級打造的3個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之一,為大力度推進江津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渝府發〔2023〕15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抓,按照“初加工在鄉村、精深加工進園區”的思路,統籌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做優做強主導產業,實施食品安全、種養基地建設、品牌建設、平臺建設、園區建設、“頭羊計劃”、招商引資、企業服務八大專項行動,構建完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將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打造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二)基本原則。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支持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堅持“立足本地”與“兩頭在外”相結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堅持改革創新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技術裝備改造,提升生產管理現代化水平。堅持集聚發展與融合發展相結合,引導加工產能集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營造產業發展環境與厚植產業發展優勢相結合,構建完善科技研發推廣體系、生產要素保障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消費市場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建立產業生態聯盟。
二、主要目標
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全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跨上新的臺階,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實現以下目標: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糧油、火鍋食材及調味品、酒水、預制菜、休閑及富硒功能食品和其他特色產業(果蔬茶、肉蛋奶、中藥材)等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到2027年,全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產值達到600億元以上。
表1:2023-2027年產業集群發展目標
產業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糧油 | 150 | 180 | 200 | 225 | 250 |
火鍋食材及調味品 | 40 | 50 | 65 | 85 | 100 |
酒水 | 40 | 50 | 65 | 85 | 100 |
預制菜 | 10 | 14 | 25 | 35 | 50 |
休閑及富硒功能食品 | 6 | 9 | 20 | 35 | 50 |
其他產業 | 14 | 17 | 25 | 35 | 50 |
合計 | 260 | 320 | 400 | 500 | 600 |
——結構布局不斷優化。德感工業園、白沙工業園、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等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園區產業集中度和企業聚集度明顯提高,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產值實現新突破。到2027年,力爭德感工業園產值達380億元、白沙工業園產值達150億元、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產值達50億元。
表2:2023-2027年各園區發展目標
園區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德感工業園 | 205 | 245 | 290 | 337 | 380 |
白沙工業園 | 45 | 60 | 85 | 120 | 150 |
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 | 0 | 3 | 10 | 25 | 50 |
其他 | 10 | 12 | 15 | 18 | 20 |
合計 | 260 | 320 | 400 | 500 | 600 |
——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策支撐和要素保障,大力抓好招商引資,繼續培育壯大億元級企業群體,到2027年,力爭協議引資400億元,培育百億級企業1家、五十億級企業1家、十億級企業7家、億級企業25家以上。
表3:各園區年度招商引資目標
單位名稱 | 簽約項目數(個) | 合同引資額(億元) |
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 | 12 | 28 |
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 | 10 | 22 |
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開發辦 | 8 | 12 |
臨港產業城管委會 | 3 | 6 |
科學城江津管委會(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 | 3 | 6 |
區農業農村委(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中心) | 4 | 6 |
合計 | 40 | 80 |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開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攻關,推進產品和產業結構升級。到2027年,力爭規模以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1%,有效期內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新技術企業8家。
——質量品牌明顯提升。打造出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知名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品牌,高附加值產品供給比重顯著增加。到2027年,力爭培育1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培育1個以上年銷售額10億元的“爆品”。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1.建設標準化原料基地。深入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以推進酸化土壤治理、農機“三化”為抓手,大力推動花椒、糧油、柑橘、茶葉、枳殼、畜禽等“一主兩輔多特”產業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到2027年,完成8萬畝酸化土壤治理,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50萬畝,建成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0萬畝,爭創全產業鏈標準化集成應用基地1個,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花椒、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新增生豬產能調控基地10家、大型肉牛養殖基地1家,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1家。(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委;責任單位:區畜牧獸醫發展中心)
2.壯大加工產業集群。糧油產業,以益海嘉里、中糧糧油等為核心,推動國家新型工業化糧油食品示范基地建設,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糧油加工基地。火鍋食材及調味品,以橋頭火鍋、帥克食品、韓氏瓦缸等為龍頭,建設西南火鍋食材及調味品加工示范基地。酒水產業,以江記酒莊、江津酒廠等為重點,打造西南最大清香型白酒示范基地。預制菜產業,以豐廚中央廚房、美味佳食品等為牽引,建設川味預制菜產業高地。休閑及富硒功能食品,以桃李面包、富硒功能農業科創園等為引領,打造休閑及富硒功能食品產業集群。其他產業,以太極中藥二廠、騰馳食品、旺發茶葉為重點,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商務委、區農業農村委)
(二)高水平建設加工集聚區。
1.強化用地用電保障。按照“計劃跟著項目走”和“消化存量確定增量”的原則,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建立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用地項目庫,對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倉儲流通設施建設用地應保盡保。支持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企業供配電設施建設,保障用電需求。〔牽頭單位: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臨港產業城管委會、科學城江津管委會(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開發辦〕
2.推動園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落實中國(重慶)國際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規劃,重點統籌德感工業園、白沙工業園、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構建優勢互補、多園互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德感工業園以糧油為主導產業,擴大火鍋食材及調味品產業優勢,抓好預制菜和休閑及富硒功能食品發展;白沙工業園以酒水為主導產業,不斷豐富酒水品類,推動預制菜等產業發展;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依托國際花椒產業城,做大火鍋食材及調味品產業;臨港產業城依托通道優勢,強化保障能力,發展保稅加工;雙福工業園依托商貿優勢,推動休閑食品批發市場建設,開展富硒功能食品研發、銷售。〔牽頭單位:區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臨港產業城管委會、科學城江津管委會(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開發辦〕
3.完善園區功能配套。持續完善德感工業園、白沙工業園、臨港產業城、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等園區功能配套,完成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園區基礎設施綜合提升、白沙工業園區三期等項目建設。加快中國(重慶)中試城江津產業基地、中國花椒SGS認證中心、富硒功能農業科創園、重慶西部食谷創新創業園冷鏈物流中心等科研、物流、服務平臺建設。〔牽頭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農業農村委;責任單位: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臨港產業城管委會、科學城江津管委會(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開發辦〕
4.建設小型產業集聚區。探索在現代農業園區、吳灘鎮等產業基礎良好的區域建設小型食品加工園。鼓勵社會資本投建“園中園”,持續完善豐廚中央廚房、西部食谷、友鼎、坤煌食品產業園等“園中園”建設。發展產地初加工,以糧食、果蔬、肉類、花椒、中藥材等為重點,加快補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烘烤加工等基礎設施短板。到2027年,力爭建設村級初加工社會化服務點20個、新增貯藏20萬立方以上,累計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400個,肉類、果蔬、水產品等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達到85%、30%、85%。(牽頭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農業農村委;責任單位: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開發辦、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中心)
(三)培育壯大龍頭和頭部企業。
1.著力招大引強。實施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補鏈、強鏈、延鏈”工程,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工作思路,制定招商圖譜,緊盯符合我區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定位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頭部企業、上市公司等,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產出強度大的生產加工型項目,持續跟進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橫店集團、信良記食品、優傳供應鏈等企業和協會,推動項目落地。力爭每年引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企業40家,協議引資80億元。〔牽頭單位:區招商投資局;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白沙工業園發展中心、臨港產業城管委會、科學城江津管委會(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先鋒食品特色產業園開發辦、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中心〕
2.實施“頭羊計劃”。堅持大中小企業一體培育,到2027年,累計培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規上企業達100家,“小巨人”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25家。實施“頭羊計劃”,力爭市級農產品加工百戶領軍企業、百戶高成長性企業達20家,培育上市后備企業2家以上。發展壯大“鏈主”企業,把益海嘉里培育為百億級頭部企業,把江記酒莊培育為五十億級的支柱企業,把中糧糧油、橋頭食品、廣州雙橋、魯花食用油等7家企業培育為十億級龍頭企業。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聯盟或產業聯合體,壯大花椒、茶葉、高粱等3個產業化聯合體,力爭新培育水稻、枳殼等產業化聯合體。(牽頭單位:區農業農村委;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商務委、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四)突出科技創新支撐。
1.加快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提高企業綠色發展水平。到2027年,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領域累計創建國家綠色工廠5個,建成智能化工廠7個、數字化車間20個。(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
2.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開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攻關。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江南大學等院校機構加強技術合作,發揮國家糧食行業(功能稻米)技術創新中心江津分中心的科技創新作用,深入打造中國(重慶)花椒產業研發中心,開展富硒功能食品、花椒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全力打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推動江小白高粱研究所等科研平臺建設。到2027年,累計建成科研平臺2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家。(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經濟信息委、區農業農村委)
3.實施人才培養工程。落實好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制度,持續推廣“1+X+Y”科技特派員服務體系,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建設。協助企業引進國內外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領域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一支具有遠大戰略眼光、創業創新精神、先進管理經驗的企業家隊伍。(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區科技局、區人力社保局)
(五)重視市場培育品牌。
1.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推動完善花椒、富硒等產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推動修訂《花椒》國家推薦標準1項、制定花椒相關標準10項以上,制定花椒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10項以上,完善花椒、富硒等地方特色加工技術標準體系。引導企業制定高水平的技術標準、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江津區市場監管局)
2.塑造優勢特色品牌。推動“玫瑰米花糖”“邁進醬油”“江津白酒”等“中華老字號”煥發活力,把“橋頭”“江小白”“韓氏瓦缸”等一批本地品牌打造成叫得響、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品牌。用好產銷對接會、品牌推介會、各類網絡媒體等宣介渠道,加大品牌宣傳營銷力度。打造“爆品”“爆款”“爆點”產品,建立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產品清單,五大重點產業各培育1-2個區級“爆品”,把“梅見”等產品打造為年銷售超10億元的市級“爆品”。到2027年,打造市級“爆品”1個、區級“爆品”5個,力爭新增“中華老字號”1個、“重慶老字號”5個。(責任單位:區商務委、區經濟信息委、江津區市場監管局)
3.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主樞紐作用,推進蘭家沱港進境糧食(大豆)中轉碼頭、重慶東盟農副產品分撥中心建設與運營,持續加強與東盟地區的經貿往來,深化東盟水果及水產交易中心等方面的合作,探索開通木薯專列,推動東盟農產品在江津集散分撥,打造內陸國際冷鏈物流分撥基地。辦好花椒貿洽會、富硒美食文化節等展會。依托江津區消費品工業源產地平臺、津選津品等平臺,通過開設自熱食品、火鍋、農產品、糧油等專區,為企業搭建線上銷售平臺,推動企業“觸網”。(牽頭任單位:區商務委;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
(六)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1.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企業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鼓勵企業落實良好生產規范要求,支持企業開展先進的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體系認證。引導支持企業建設電子溯源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范,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責任單位:江津區市場監管局)
2.加強公共檢測追溯服務。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對我區12個重要農產品進行原產地信息錄入追溯平臺,構建我區重要農產品“一張圖”。支持民營經濟搭建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中小微企業共同建設共享檢驗室,建成西部食谷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動中國花椒SGS認證中心建設,構建以花椒及其制品質量等級檢測、判定、限量標準為支撐的SGS花椒認證質量體系,為全國花椒產品提供權威、專業的檢驗、測試和認證服務。(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江津區市場監管局)
(七)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
1.加大政策支持。統籌區級高質量發展激勵政策專項資金、農業產業發展資金、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工業及冷鏈物流相關資金等,向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傾斜。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發展改革委、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
2.創新金融服務。設立3億元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生態子基金,積極引導產業項目落地。搭建政銀企交流平臺,落實雙百企業貸款貼息政策,推動區級融資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加工企業在降低擔保費、減少反擔保措施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強化數字金融創新運用,擴大產權抵押融資范圍,創新各類應收款、預付款、倉單質押融資等供應鏈金融。(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委、區國資委、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中國人民銀行江津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津監管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作用,構建完善信息報送、臺賬管理、服務企業、工作調度、考核問效等工作機制。落實區級有關部門、園區(平臺)、鎮(街)責任,加強政策協同,強化要素支持,細化工作舉措,定期開展賽馬比拼,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和整體合力。(牽頭單位:工作專班綜合協調組;責任單位:工作專班成員單位)
(二)強化企業服務。依托企業服務專項工作組,落實好“一對一”聯系服務、政銀企對接等服務機制,推廣應用“農品惠”平臺,提升產銷對接、代開發票、農產品溯源和金融保險等服務水平,打造便利的市場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抓好政策宣傳解讀,全面落實惠企政策,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責任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農業農村委、區商務委)
(三)強化氛圍營造。加強宣傳引導,發揮好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及時總結宣傳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和各類展銷會、節會等活動,大力宣傳促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支持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區政府新聞辦、工作專班綜合協調組)
文件下載:
關于印發江津區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