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銀川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2022年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 (銀農函〔2022〕73號)

   2022-04-27 926
核心提示: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和“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等重要指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和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精神和2022年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結合自治區《2022年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我局制定了《2022年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抓好落實。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局屬有關科室、中心: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和“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等重要指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和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精神和2022年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結合自治區《2022年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我局制定了《2022年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抓好落實。

附件:2022年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銀川市農業農村局

2022年4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2年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要點

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守底線”“拉高線”同步推,“保安全”“提品質”一起抓,確保治違禁、控藥殘取得更明顯成效,農產品“三品一標”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持續鞏固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穩中向好的態勢。

一、深入開展“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行動。

(一)持續嚴打禁限用藥物使用。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鞏固近三年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問題持續減少的良好勢頭。種植業產品以韭菜、芹菜、白菜種植違法使用毒死蜱和市場流通的豇豆中違法使用克百威、氧樂果為重點,畜禽產品以產蛋期蛋雞違法使用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氟苯尼考和烏雞養殖中違法使用氧氟沙星、氯霉素、金剛烷胺為重點,水產品以流通環節加州鱸、烏鱧、鳊魚、大黃魚違法使用孔雀石綠、氯霉素為重點,切實加強基地、市場日常檢查,扎實開展監督抽查、飛行檢查、暗查暗訪,適時組織專項監督檢查。對于使用違禁藥物的生產主體,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刑銜接要求,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確保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各縣(市)區均值達到2”的考核任務。嚴格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及時公布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產品信息。廣泛開展禁限用藥物違法警示教育,聯合市級有關部門舉辦“以案說法”活動,公布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典型案件。

(二)嚴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堅持強化監管與指導服務并舉,深入推進常規藥物殘留超標問題治理,其中種植業產品聚焦韭菜中阿維菌素、啶蟲脒、腐霉利,芹菜中噻蟲嗪、阿維菌素,白菜中吡蟲啉、啶蟲脒、阿維菌素,市場流通環節豇豆中甲維鹽、滅蠅胺、噻蟲嗪,草莓中烯酰嗎啉;畜禽產品中,聚焦豬肉中磺胺二甲嘧啶、強力霉素,牛肉中土霉素,雞肉中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水產品中,聚焦市場流通環節加州鱸、烏鱧、鳊魚、大黃魚中氧氟沙星、恩諾沙星等。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嚴格督促種植養殖者落實生產記錄制度、投入品使用記錄制度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對拒不落實的生產主體,執法部門要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依法依規處置。各縣(市)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壓實“管產業必管安全”責任,分產業、分品種督促行業部門開展常規藥物控藥殘行動,強化安全用藥宣傳,全面推動種植養殖者落實“三年行動”中11個重點品種的質量安全管控技術性指導意見,讓種植養殖者牢固樹立“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識。加快農獸藥殘留速測技術推廣應用,推動重點產品主要殘留參數速測全覆蓋。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協調配合,推動形成監管合力,共同加強暫養池、運輸車輛等農產品收貯運薄弱環節監管。

(三)扎實開展農資打假。要立足保障農業生產和“米袋子”“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抓住春耕、三夏、秋冬種等關鍵時節,重點防范農資“忽悠團”和網絡銷售假劣農資兩大隱患。組織開展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質量抽查,依法及時公布抽檢結果。完善農資購銷臺賬制度,推進種子、農藥、獸藥的包裝、標簽二維碼標識和電子追溯制度。加強農資打假宣傳教育,持續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普及識假辨假、科學種養和依法維權知識,引導放心農資消費。

(四)加強輿情監測和應急處置。做好重要節慶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值班值守和輿情監測,加大巡查檢查和專項抽查力度,及時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線索。進一步完善銀川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明確各行業、各單位責任和措施,構建反應迅速、信息暢通、上下協同的應急機制。督促指導各縣(市)區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在銀川市舉辦一次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演練,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實施每月輿情監測,加強重點輿情跟蹤研判,科學合理制定應對策略。

二、加強風險監測評估

(五)科學有效實施風險監測。配合做好國家、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實施全市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項目,構建實現國家、區、市、縣四級任務合理分工、相互融合、互相補充、不重不漏的監測機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實現農產品抽樣、數據直報信息化。建立農產品風險預警交流協作機制,會同行業部門全年召開兩次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分析會商會。實施信息會商和定期監測通報制度,及時通報風險信息,壓實“管行業必管安全”“管產業必管安全”責任。各縣(市)區要落實屬地責任,確保完成全年定量檢測3000個任務。

(六)提高監督抽查效能。以國家和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市場監管部門食用農產品抽檢、衛生健康部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為基礎,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各縣(市)區要依據當地主導農產品和質量安全隱患,開展專項監督抽查,嚴格按照全市基層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要求,確保必檢項目全覆蓋,全年完成監督抽查數量不少于農產品監測任務量的40%。各縣(市)區要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隨機確定承擔抽樣任務的執法人員、隨機選擇抽樣對象,并建立不合格樣品定期公布機制。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機制,確保抽檢程序規范化,發現的問題產品一律追根溯源、立案處置。

(七)加強檢測機構能力建設。組織開展檢測機構能力提升活動,加快推進興慶區檢測中心建設,支持市級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擴項關鍵獸藥殘留和魚用獸藥殘留參數。加大檢測人員培訓力度,參加全區農產品檢測人員培訓班,組織開展全市農產品檢測技術骨干內訓,強化人員檢測技術專業能力。規范檢測機構運行管理,組織對市級農產品質檢機構“雙認證”進行復審擴項,積極參加全區第四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技能大比武,遴選技術能手參加全國第五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大賽,進一步提升檢測機構技能水平,保障監測工作質量。

三、提升標準化應用服務能力

(八)加快農業地方標準體系建設。按照“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根據產業發展及行業需求,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15項以上。開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圍繞灘羊、肉牛、奶產業和綠色食品產業,構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共同支撐的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促進團體標準優質發展,重點圍繞品質挖掘、分等分級、質量溯源等領域,支持“寧夏菜心”、“銀川鯉魚”等地理標志農產品建立團體標準體系。清理復審與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交叉重復矛盾、與當前產業發展要求不匹配的現行農業地方標準,全年清理復審300個以上。

(九)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制定農業標準化基地等級劃分與評定規范,以產業模式先進、標準體系健全、標準實施高效、產品質量優良、綜合效益顯著為標準,創建農業現代全產業鏈標準生產示范基地10個。對標農產品出口標準,創建2個農產品出口標準化基地。結合種養品種和生產模式,建成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表,指導推動將標準體系表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確保生產經營和管理者識標、懂標、用標。構建全產業鏈標準實施機制,針對每個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指導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織一次觀摩培訓活動,培育一個綠色優質農產品。

(十)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繼續支持相關認證費用減免,實施認證補貼,年新培育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良好農業規范等認證數量達25個以上。開展“春風萬里,綠食有你”綠色食品宣傳月活動。強化證后監管,組織開展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和規范授權、綠色食品年檢、綠色食品標志規范使用行動、綠色食品市場監察等,加大認證產品對標抽檢力度,確保產品質量水平持續穩定。

(十一)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以深化標準化實施為目標,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2個,強化產品質量控制和特色品質保持,加強傳統農耕文化挖掘,講好地理標志農產品人文故事。建立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渠道,支持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采取直供式訂單、“圳品”認證等新型營銷模式,進駐北京、深圳高端消費市場。組織參加寧夏地理標志農產品推介會(北京站)活動,參加地標農品中國行、公益性廣告宣傳、農交會地標專展。

四、夯實基層監管基礎

(十二)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全面推進電子合格證管理,打造集成合格證、檢測、追溯于一體的智慧監管模式,建成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結合智慧監管示范點60個。強化帶證產品的監督管理,督促生產者落實自控自檢要求、做到產地直銷農產品應開盡開、批批開具、帶證銷售,推動形成生產者自覺開具、市場主動查驗、社會共同監督的有利格局。強化帶證農產品抽檢,對生產主體承諾合格而抽檢不合格、虛假開具等情況依法依規處置,并納入重點監管名錄,實行項目一票否決。

(十三)推進基層網格化監管。實施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化提升行動,做到監管對象明確、監管人員職責明晰,評定星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9個,建立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實驗室規范,按照監管有人員、有經費、有手段、有制度的要求,對星級監管站給予資金扶持,支持完善裝備配置,激發基層工作活力。今年市級、縣(市)區要舉辦多層次、多形式質量監管法規制度培訓、監管能力提升培訓、標準化知識培訓、采樣和監測技術培訓等活動,確保要培訓基層監管人員至少30人次以上,每人每年培訓時長不少于40小時。

(十四)強化質量安全縣示范。鞏固永寧縣、靈武市、2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開展動態核查和跟蹤評價,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指導賀蘭縣完成第三批國家農安縣創建,做好銀川市整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前期準備工作。持續開展國家農安縣“響亮”行動,5月組織參加全區國家農安縣交叉考核和指導交流活動,不斷促進國家農安縣監管水平。加大國家農安縣優質農產品宣傳推介力度。

(十五)強化責任落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要求,成立銀川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壓實“管產業必管安全”責任,與各縣(市)區、相關科室、中心簽訂202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督促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地方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統籌運用各類考核,對全產業標準化基地創建、鄉鎮網格化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刑銜接工作中亮點突出的單位,予以加分,對案件查處不利、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中連續抽檢不合格、承諾達標合格證產品抽檢不合格、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予以扣分。

(十六)強化政策扶持。積極爭取發改、財政部門支持,推動落實農產品檢測人員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支持建立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等財政獎補政策。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探索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投入機制。

(十七)推進農安信用。研究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基本規范和信用評價準則。健全完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加強日常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組織部分地區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監測和動態評價。拓寬“信用+監管”“信用+金融”等服務場景應用,提高生產經營主體立信、守信、用信的積極性。



 
地區: 寧夏 銀川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