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安徽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解讀

   2022-03-23 397
核心提示:近日,《安徽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經省政府同意,以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名義聯合印發。為便于理解《規劃》內容,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規劃解讀如下

近日,《安徽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經省政府同意,以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名義聯合印發。為便于理解《規劃》內容,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規劃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有效防范和應對各類災害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法律法規和文件,著眼全省應急管理事業發展全局,立足解決應急管理領域關鍵和難點問題,注重與長三角有關規劃,發改、財政、氣象、水利、自然資源、地震、林業、交通、消防、住建等相關行業規劃的協調與銜接,制定本《規劃》。

二、總體考慮

(一)規劃思想堅持“四個一”。秉持一個理念,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守一個主題,即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貫穿一條主線,即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主線;瞄準一個目標,即以“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規劃重點突出“四個兩”?!兑巹潯肪劢箖纱箢I域,即自然災害防治和安全生產兩大領域;緊扣兩個環節,即“防”和“救”兩大環節;發揮好兩方作用,即政府和社會兩方作用;實現兩個階段性目標,即推動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形勢2025年實現趨穩向好、2035年實現穩定可控,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三)規劃布局強化“四個三”?!兑巹潯穲猿秩齻€導向,即堅持目標、問題、結果導向相結合;把握三個統一,即生產安穩、生活安定、生命安全相統一;突出三個重大,即謀劃好重大任務、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著力解決當前應急管理最現實、最緊迫的突出問題及短板;圍繞三個方面,即體系短板、機制不足、能力弱項,進行頂層規劃設計,補齊短板弱項,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三、“十四五”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全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應急科技賦能支撐更加有力,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形勢趨穩向好,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明顯提高,全社會防范應對處置災害事故的能力顯著增強。

(二)主要目標。綜合考慮社會各界關注度、數據來源可靠性、以往指標可比性、反映情況整體性等因素,按照約束性與預期性、結果性與結構性相結合原則,設置了6項主要指標。即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5%,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0%,年均每百萬人口因自然災害死亡率<1,年均每十萬人受災人次<15000,年均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1%。

(三)分項目標?!兑巹潯吩O置5個分項目標。一是應急管理體系趨于健全,指揮體制、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協同機制更趨合理,應急管理法規標準體系、監管執法體系、應急預案體系、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完善。二是風險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能力顯著增強,城鄉防災能力、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水平大幅提升。三是應急救援水平顯著提高,應急預案、應急通信、應急裝備、應急物資、應急廣播、緊急運輸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強,區域聯動、軍地協同、社會動員等應急救援統籌協調機制不斷完善。四是應急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科技資源、人才資源、信息資源、產業資源配置更加優化。五是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實現,社會公眾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顯著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化水平持續提升。

四、主要任務

《規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強化“兩個堅持”、全力實現“兩個更大”,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緊扣“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總體和分項目標,重點圍繞九大體系提出了9大任務32項子任務。將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共享發展的思想貫穿《規劃》全篇,注重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精準治理,致力于為新時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尋找新思路,解決新難題,打開新局面。一是建立權威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應急協同機制。二是強化權責分明的應急責任體系。壓實黨政領導責任,明確行業部門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責任追究制度。三是健全規范完備的法規標準體系。推進應急管理法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標準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四是構建綜合立體的風險防控體系。加強風險源頭防范管控,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能力,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推進自然災害綜合治理。五是完善精準規范的監管執法體系。推進精準執法,推進規范執法,推進嚴格執法。六是建設反應靈敏的應急救援體系。強化應急力量建設,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保障。七是夯實創新驅動的科技支撐體系。健全科技發展保障機制,培育發展壯大應急產業,加強先進技術裝備應用,大力培養應急管理人才。八是構筑高效運轉的基層應急體系。推進基層應急機構規范化建設,構建基層專業化應急隊伍體系,加強基層應急管理網格化建設。九是打造共建共享的社會共治體系。推進長三角應急管理一體化發展,加強應急文化建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完善風險分擔機制。

五、重點工程

重點工程是規劃實施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規劃目標的重要手段。《規劃》按照打基礎、管長遠的總思路,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重點實施20項工程。即智慧監測預警建設,智慧指揮調度建設,智慧搶險救援建設,安全生產預防能力建設工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應用工程,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工程,城鄉防災基礎設施建設,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工程,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專業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立體化航空救援能力建設,搶險救援能力提升工程,應急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程,公眾科普宣教能力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智慧應急能力、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應急救援能力、支撐保障能力、社會應急能力、長三角一體化應急能力等7大能力,奮力開創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新局面。

六、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建立健全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確保規劃實施有序推進、重大舉措有效落地、規劃目標如期完成。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充分發揮重點工程項目的引導帶動作用,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完善財政和金融政策,分級對規劃實施予以合理保障。三是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規劃實施在投資、產業、金融、人才等領域的配套政策,加強政策間的統籌協調,為規劃實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四是嚴格考核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評估考核機制,組織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分析實施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