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力爭今后五年全省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680萬畝(其中水產品產地180萬畝),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400萬畝(含水產品基地400萬畝)、綠色食品基地250萬畝、有機農產品基地25萬畝,建設2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市),每年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30個(其中水產品30個)、綠色食品獲證單位150個、有機農產品獲證單位60個。大宗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達到無公害要求,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綜合合格率達到或超過95%,主要名特優產品、出口產品98%達到國際標準或國外同類產品質量標準。
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按照生產基地規模化、產地環境無害化、生產加工規范化、產品流通標識化、質量管理制度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的要求,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提升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水平。加強水產品健康生態示范基地建設,加快養殖水質改良技術、疫病防治技術、安全高效漁藥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實施檔案漁業。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各地農產品品種特性和農業生態環境狀況,加快適宜生產區、禁止生產區的劃定,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標準化生產綜合區、示范農場、養殖小區和無規定動植物疫病區建設。加大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對一些化工企業比較密集、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要加快控制和治理步伐,逐步實施退耕還草或者種植非食用農產品;對一些輕微污染地區,要科學治理,防止發生新的污染;對農業生態環境較好、基本沒有污染的地區,要實行嚴格的保護,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對已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實行淘汰管理,確保產地質量安全水平。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建設,探索農產品質量建設的發展模式、管理機制和成功經驗,以點帶面,提升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加強例行監測,建立農產品月檢月報例行監測制度。在各省轄市確立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點(含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每月分別對蔬菜農藥殘留、畜產品"瘦肉精"殘留和水產品藥物殘留等開展定量定點的例行監測工作。在蔬菜用藥高峰期,對蔬菜農藥殘留實行半月檢半月報制度。強化季節性專項監督抽檢工作,根據農產品上市季節,對茶葉、水果、大米、水產品等幾種主要食用農產品開展專項監測。大力推行農產品準出速測,每年在重點產地、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建設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速測站(點),健全檢測網絡,提高產地上市以及進入市場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速測能力。繼續探索 "場地掛鉤"和"場廠掛鉤",實現"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機結合,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同時,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或行業協會牽頭組織開展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試點工作。加強對已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及產地認定整體推進縣(市)生產環境的監督管理,開展質量抽檢,檢測結果向社會公布。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加大對農業尤其是漁業生產環節使用的農(漁)用物資質量安全的監測力度。
四、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
對全省現有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整體規劃,整合資源、合理布局,進一步完善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省、區域性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機構以完善提高為主,重點加強農產品農藥、獸藥殘留定量定性分析能力和前處理能力建設,提高批量檢測速度。加強縣級農產品質量綜合監測站建設,以開展農產品快速檢測和生物檢測為重點,加強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定性速測能力和農產品及環境采樣、農產品前處理等能力建設。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建設,重點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預警中心,對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建立監測點電子地圖,形成信息預警系統。在全省不同農區設立一批固定監測點,開展主要農產品田頭、塘口準出性預警檢測,在集中收獲或上市前抽檢,重點檢測農獸藥殘留、重金屬及其他可疑性污染物質。進一步強化漁業病防網絡建設,完善水產病害測報定期信息發布制度,積極推進水生動物檢驗檢疫工作,大力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隊伍建設,對省、市、縣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人員,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農業標準化、農產品市場準入、安全優質農產品認證認定等方面知識培訓;對市、縣質檢機構檢測人員進行儀器操作技能與實驗室管理知識培訓;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企業內部質量管理人員開展內檢培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隊伍素質。積極開展檢測機構能力驗證考核工作,全面提高檢測機構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五、切實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領導
農產品質量建設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加強領導,統籌協調。要盡快理順關系,打破條塊、行業和部門分割,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推進,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要適應農業形勢發展需要,認真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轉變工作職能,改進工作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責任制,明確任務,強化考核,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根據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內容,結合本地實際,及早制定本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規劃及相應實施計劃,明確目標和工作重點,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的實施。
主題詞:農業 農產品△ 質量 意見 通知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6年8月29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