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衛生健康委(局)、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委屬委管醫療衛生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保障實施優化生育政策,進一步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促進兒童健康,我委制定了《河北省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河北省衛生健康委
2021年12月3日
河北省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實施方案
( 2021—2025年)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兒童健康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生優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落實《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健康河北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河北行動(2021-2030年)》,進一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一、基本原則
堅持兒童優先,均衡發展。遵循兒童優先發展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保障兒童健康,助力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地區之間差距,推動兒童健康服務均等化。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保生存向促發展轉變,構建整合型兒童健康服務體系,推進兒童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守正創新,持續發展。堅持保健與臨床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確保兒童健康事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結合全省社會經濟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兒童健康需求,有序推進全省兒童健康服務體系、危重新生兒救治網絡及兒童早期發展陣地建設等工作。
二、主要目標
(一)總目標
到2025年,覆蓋城鄉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兒童健康服務網絡進一步加強,兒童醫療服務保健能力明顯增強,母嬰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出生缺陷綜合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兒童營養狀況顯著改善,普及兒童健康生活方式,兒童健康水平逐步提升。
(二)具體目標
1.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3.0‰、4.0‰和5.2‰。
2.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5%以下。
3.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保持在90%以上。
4.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率和新生兒聽力障礙篩查率均達到98%以上。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覆蓋所有區縣,篩查率達到60%以上。
5.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 90%以上。
6.新生兒家庭訪視率90%以上,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和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分別保持在85%以上和90%以上。
7.兒童肥胖、心理行為發育異常等健康問題得到積極干預。
8.兒童常見疾病和惡性腫瘤等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防治。
9.兒童健康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兒童及其照護人健康素養提升。
三、實施重點行動
(一)實施新生兒安全提升行動。
1.加強危重新生兒救治網絡建設。完善省、市、縣三級危重新生兒救治網絡,建立健全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轉高效的危重新生兒救治、會診、轉診網絡。出臺《河北省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與管理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河北省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評估標準》,推動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強化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規范化管理,實行退出機制和動態管理,提升各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能力。到2025年,全省每市至少建成1個市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所有縣域內均要建成至少1個縣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全省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體系建設全面完成。
2.提升新生兒醫療救治服務能力。加強新生兒科醫師培訓,每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新生兒科醫師均經過系統培訓。加強危重新生兒救治能力建設,開展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技術培訓,每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每季度開展至少1次專項技能培訓和快速反應團隊急救演練,提升新生兒救治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全面推廣新生兒復蘇技術,每個分娩現場均有1名經過培訓的新生兒復蘇專業人員。組織開展全省新生兒復蘇技能大賽,以河北省新生兒復蘇培訓基地為載體強化縣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服務能力,提升助產機構危重新生兒救治能力,強化產科與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產前、產時及產后密切合作。規范開展新生兒死亡評審,抓好問題整改落實,減少新生兒死亡。探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家庭參與式看護運行模式。
3.強化新生兒生命早期基本保健。強化新生命圍孕期、產時和分娩后連續健康監測與保健服務,保障胎兒和新生兒健康。加強新生兒規范化訪視,指導家長做好新生兒喂養、保健護理和疾病預防,早期發現異常和疾病,及時處理和就診。嚴格按照《早產兒保健工作規范》要求,規范開展早產兒保健管理,強化早產兒專案管理和隨訪工作,推廣早產兒母乳喂養、袋鼠式護理和早期發展促進,重視早產兒視網膜病(ROP)篩查及眼病篩查,不斷提高早產兒專案管理率,改善早產兒生存質量。
(二)實施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動。
4.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網絡。加強省級出生缺陷防治機構能力建設和全省域業務指導作用發揮。修訂《河北省產前篩查管理辦法》《河北省產前診斷管理辦法》《河北省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規范婚前孕前保健門診、產前篩查機構、產前診斷機構設置和管理,健全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治療網絡和省、市、縣三級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和覆蓋面。加強臨床遺傳咨詢、產前超聲診斷、遺傳病診治等出生缺陷防治緊缺人才培養。針對唐氏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耳聾等重點出生缺陷疾病,建立健全縣級能篩查、地市能診斷、省級能指導、區域能輻射的出生缺陷防治網絡。
5.推進出生缺陷防治服務。一是強化一級預防。推廣婚姻登記、婚前醫學檢查、生育指導“一站式”服務,統籌推進婚育健康教育、婚前保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增補葉酸工作,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80%以上。二是完善二級預防。開展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補助試點,針對先天性心臟病、遺傳病等重點疾病推動圍孕期、產前產后一體化管理服務和多學科診療協作。積極推廣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新手段新方法,將基因篩查先進技術應用于出生缺陷防控領域,繼續實施孕婦無創基因和耳聾基因產前篩查項目,規范技術操作,完善服務流程,提高篩查質量和服務水平,產前篩查率達到83%以上。三是推進三級預防。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和范圍,建立新生兒疾病篩查、陽性病例召回、診斷、治療和隨訪一體化服務模式。繼續實施脫貧地區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項目和出生缺陷干預救助項目,為脫貧地區及困境患兒提供免費篩查和救治補助
(三)實施兒童保健服務提升行動。
6.加強兒童健康管理。以兒童體格生長監測、營養與喂養指導、心理和行為發育評估、眼保健和口腔保健、聽力障礙評估為重點,積極推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0-6歲兒童健康管理項目。將兒童健康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設立多種類服務包,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兒童保健服務。加強基層人員培訓和業務指導,定期開展督導質控,提升兒童健康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高危兒轉診服務網絡和機制,規范高危兒管理。加強重點疾病的特殊檢查和隨訪,開展高危兒生長發育監測評估,指導家長做好高危兒照護和早期干預。
7.強化兒童營養喂養與運動指導。貫徹落實《母乳喂養促進行動計劃(2021-2030年)》,建立多部門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推進母乳喂養促進工作。強化孕前、孕產期營養評價與膳食指導,提高母嬰營養水平。加強愛嬰醫院管理,倡導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大力宣傳《嬰幼兒喂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向父母、養育人和社會公眾傳播嬰幼兒科學喂養的重要意義,普及喂養知識和技能。開展兒童營養與喂養技術培訓,提高醫療機構營養喂養咨詢指導能力。在脫貧地區繼續實施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免費為6-24月齡嬰幼兒補充營養包,強化嬰幼兒輔食添加與指導,降低兒童貧血患病率和生長遲緩率。
8.加強兒童運動指導。普及學齡前兒童每日不同強度的運動時間不少于180 分鐘,中等強度及以上的運動時間不少于 60分鐘,減少久坐時間和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每天不超過60分鐘,促進吃動平衡,預防和減少兒童超重、肥胖和近視。推進婦幼保健機構運動醫學門診建設,2025年市級婦幼保健機構普遍開展運動醫學門診。加強兒童運動指導科學專業隊伍建設,提高運動指導能力。
9.促進兒童心理健康。規范開展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監測、評估以及干預指導,將心理行為發育偏離或心理行為發育障礙兒童納入高危兒管理。深入推進《健康河北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實施,積極開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落實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各項預防干預措施,建立健全有利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制定河北省兒童心理保健特色專科建設標準,開展兒童心理保健專科建設,促進兒童心理學科發展,2025年每市至少建立1家兒童心理保健特色專科。加強社會宣傳健康促進,營造心理健康從娃娃抓起的社會氛圍。針對孕產婦及家庭成員、兒童家長、幼兒園和托育機構工作人員、學校教師,普及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健康知識,開展生命教育和性教育,培養兒童珍愛生命意識和情緒管理與心理調適能力。
10.推進兒童眼保健服務。實施兒童眼健康“啟明行動”,加強科普知識宣傳教育。聚焦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和學齡前期,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先天性白內障等致盲性眼病以及屈光不正、斜視、弱視、上瞼下垂等兒童常見眼病的篩查、診斷和干預。普及兒童屈光篩查,監測遠視儲備量,防控近視發生。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醫適宜技術試點。扎實開展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持續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等學生常見病監測干預工作。繼續開展全省0-6歲兒童近視防控示范單位和示范幼兒園創建活動,以示范為引領統籌推進兒童近視防控工作。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與兒童醫院和綜合醫院眼科建立協同機制,實現兒童眼健康異常情況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干預。
11.加強兒童重點疾病防控。加強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技術培訓,以肺炎、腹瀉、手足口病等兒童常見疾病為重點,推廣兒童疾病防治適宜技術。提高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等重病診療和醫療保障能力。加強兒童預防接種規范管理,落實國家免疫規劃政策,為城鄉適齡兒童提供及時方便的預防接種服務,保持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高接種率水平。同時加強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工作,妥善處置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堅持常規和應急結合,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兒童醫療救治,保障兒童必要應急物資儲備。貫徹落實《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兒童管理指導意見》,通過網絡門診、家長課堂等線上活動進行兒童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指導兒童做好居家健康管理,同時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新發傳染病疫情防控中兒童健康評估與干預工作。加強兒童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防治工作,定期開展學齡兒童碘營養監測,消除碘缺乏及高碘危害,保障兒童碘營養處于適宜水平。做好飲水型氟中毒地區兒童氟斑牙及大骨節病病區兒童大骨節病病情監測。
(四)實施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提升行動。
12.加強嬰幼兒養育照護指導。聚焦0-3歲嬰幼兒期,在強化兒童保健服務基礎上,通過家長課堂、養育照護小組活動、入戶指導等方式,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和技能,增強家庭的科學育兒能力,促進兒童體格、認知、心理、情感、運動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發展。聯合省婦兒工委辦、省財政廳開展全省農村兒童早期發展試點工作,探索我省農村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建立試點地區農村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體系,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均等化,統籌推進兒童早期發展與兒童之家建設工作,組建涵蓋兒童生長發育、營養喂養、心理行為等領域的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隊伍,開展多維度兒童早期發展綜合服務。改善3歲以下兒童健康和發展狀況,逐步提升人口素質。
13.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陣地建設。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建立適應兒童早期發展需求的兒童保健、兒童營養與運動、心理、社會適應等多學科協作機制。規范和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提升兒童早期發展服務質量。制定完善河北省縣級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陣地建設標準,開展縣級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陣地創建工作,2025年力爭每個縣域內至少有1家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的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陣地。推動兒童早期發展服務進社區、進家庭、進農村。開展兒童早期發展適宜技術培訓,提高基層人員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五)實施兒童中醫藥保健提升行動。
14.加強兒童中醫藥服務。在縣級以上公立中醫院和市級婦幼保健機構普遍設立中醫兒科,有條件的地市級以上中醫院應當開設中醫兒科病房。兒童醫院能夠提供兒科中醫藥服務,三級兒童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兒童醫院應當設置中醫兒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要建立兒科中西醫協作診療制度,將中醫納入多學科協作診療會診體系。加強兒科中醫藥人才培養,通過師帶徒等形式,培訓兒科中醫藥業務骨干,鼓勵兒科西醫醫師積極參加省級“西學中”培訓。積極推廣應用小兒推拿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強化中醫藥在兒童醫療保健中的重要作用。落實《河北省推進婦幼健康領域中醫藥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制定完善《河北省婦幼健康中醫特色專科建設單位評估標準》,創建一批省級中醫兒科特色專科。
15.推進兒童中醫保健進社區進家庭。鼓勵中醫醫療機構或有條件的婦幼保健機構牽頭成立婦幼(兒科)中醫藥聯盟,通過項目合作、聯合病房、學科幫扶等形式加強合作,積極推進中醫優質資源下沉。結合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兒童健康管理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廣適宜家庭保健的中醫適宜技術,2025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開展婦幼健康中醫適宜技術。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兒科醫療保健業務的指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師兒童保健和兒科診療服務能力,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85%以上。鼓勵家庭醫生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各級婦幼保健機構要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普及兒童中醫藥保健知識,提升群眾中醫藥保健意識。
(六)實施兒童健康服務體系提升行動。
16.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以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和綜合醫院兒科 為 核心,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甚礎,以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支撐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兒科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支持省、市級兒童醫院牽頭組建專科聯盟,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省、市級兒童醫院,三級綜合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重點收治重大疾病和疑難復雜疾病患者;二級醫療機構主要提供兒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兒童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等。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專科醫療機構。
17.強化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加強以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設。制定婦幼保健機構兒童保健門診建設標準,大力推進兒童保健門診標準化建設與規范化管理工作,2025年所有縣(區)級婦幼保健院均應建立兒童保健門診。加強基層兒童保健人員隊伍建設,每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兒童基本醫療服務的全科醫生,開展兒童生長發育、兒童營養與喂養及營養性疾病防治等相關技能培訓。探索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兒童保健門診、預防接種門診有效銜接,優化功能布局,豐富內涵,推進兒童健康全過程管理和服務。
18.加強兒童保健服務質量管理。健全兒童保健服務質量管理制度,完善兒童保健服務工作規范、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醫療機構要強化兒童保健服務質量管理,落實主體責任,實行院、科兩級質量管理,推動兒童保健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加強對轄區兒童保健服務質量管理,成立轄區兒童保健服務質量管理小組和專家技術指導組,制定督導方案和質控標準,定期對轄區兒童保健服務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和督導質控。將兒童保健服務質量改進納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和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
19.開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開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以環境設施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安全需要、醫療保健服務優質高效為重點,以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院 、綜合醫院兒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開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促進兒童保健與兒科臨床高質量融合發展,加強兒童康復服務供給和兒童傷害監測干預,暢通兒童危急重癥搶救綠色通道。醫療機構構建符合兒童身心特點、呵護兒童健康全過程的溫馨服務環境和友善服務氛圍,努力為兒童提供有情感、有溫度、有人文的優質醫療保健服務。
(七)實施智慧兒童健康服務提升行動。
20.健全兒童健康服務信息化平臺。加快婦幼健康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我省婦幼健康服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出臺《河北省婦幼健康管理系統推廣應用工作方案》,完善兒童健康信息標準,推進兒童健康信息互聯共享,擴大信息系統使用覆蓋范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為基層醫務人員配備智能化移動服務終端設備,提高服務質量,減輕基層負擔。積極推進母子健康手冊信息化,加強實時動態兒童健康管理。
21.推廣“云上婦幼”遠程醫療服務。充分利用各種互聯網交流平臺,開展線上兒童健康評估和指導。推進預約診療、診間結算、移動支付、檢驗檢查結果線上推送與查詢等智慧服務、提高就醫體驗。建設完善“云上婦幼”遠程醫療平臺和手機APP,以省級新生兒救治中心為核心,連接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和助產機構。逐步開展遠程會診指導、遠程培訓、遠程會診指導、遠程影像診斷等遠程醫療活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有效提高基層助產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提高新生兒急危重癥救治水平,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推動利用5G技術、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展兒童健康監測與管理,創新兒童醫療保健服務模式
22.推進“出生一件事”多證聯辦。利用可信身份認證信息及人臉識別技術,推動出生醫學證明“刷臉識別、在線核驗、機構審核、預約取證”,規范出生醫學證明簽發,方便群眾辦事。配合省政務辦,利用省級政務服務平臺,會同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保等部門,優化完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促進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出生一件事”跨部門、跨地區辦理,逐步實現“網上辦”、“掌上辦”。
23.加強兒童健康科學研究和應用推廣。圍繞兒童肥胖和遺傳代謝性疾病防控,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異常篩查和干預、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兒童危急重癥綜合救治和重大疾病綜合防治等應點領域,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符合國情的兒童醫療保健技術。加強兒童保健適宜技術應用和推廣。鼓勵和支持兒童用藥品和適宜劑型、罕見病專用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大力推動高質量科技成果在兒童健康領域的轉換和應用。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的重要意義,加強組織領導,細化任務分工,列入督辦臺賬,夯實工作責任,按照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市級健康兒童行動提升工作計劃。積極開展“兒童健康綜合發展示范縣” 創建活動,提升兒童健康服務水平。加強督促指導和監測評估,深入查找分析問題,及時補短板強弱項。每年至少召開1次健康兒童行動協調推進會,總結部署兒童健康工作,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二)加大保障力度。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落實《中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河北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中,要加強統籌協調,積極與婦兒工委辦、財政等部門溝通,為健康兒童行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投入保障、組織管理保障和體系建設保障,不斷健全兒童健康服務網絡,加強兒童健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科發展,促進兒童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健康兒童行動宣傳力度,做好行業內和面向公眾的政策宣傳,總結各地經驗做法,及時通報進展成效,樹立標桿和示范,宣傳表揚典型機構、人員和事例,增強兒童健康戰線使命感、榮譽感,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為促進兒童健康事業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支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