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浙江省農業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浙農專發〔2017〕73號)

   2017-08-23 239
核心提示: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林、農經)局,廳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綠色農業強省建設,根據《
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林、農經)局,廳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綠色農業強省建設,根據《農業部 財政部關于做好2017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財發〔2017〕11號)、《農業部關于印發<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的通知》(農農發〔2017〕2號)、《浙江省財政廳 浙江省農業廳關于下達2017年第一批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浙財農〔2017〕59號)和省下達的任務清單(另行下達)等有關要求,特制訂本方案,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浙江省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施方案
 
  浙江省農業廳
 
  2017年8月18日
 
  附件
 
  浙江省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農業強省建設,深入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實現農業綠色增產增效增收,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部門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緊緊圍繞“一控二減四基本”總目標,全面實施《農業“兩區”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和《浙江省綠色農業行動計劃》,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為我省綠色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長期以來,為促增產、保供給,我省農業資源超強利用,尤其是水果、蔬菜、茶葉等主導產業,化肥投入量過大,加之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不足,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和耕地地力下降,直接影響了產品品質和綜合效益的提升。當前,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必須改變過去高投入、高消耗的傳統生產方式,主攻農業供給質量,注重可持續發展。全面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既是改善農業環境質量、提升土壤地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更是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建設綠色農業強省的必然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準確把握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內涵和要求,以綠色農業行動計劃實施為契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聚焦重點、加力推進,確保全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取得實效。
 
  二、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促進果菜茶質量效益提升為目標,突出果菜茶優勢產區、核心產區、知名品牌生產基地等建設,強化政策引導,落實有效措施,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政策引導。要落實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戶等使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產生的有機肥,鼓勵采取秸稈還田、種植綠肥、施用農家肥等措施,減少化肥用量,改善生態環境。
 
  二是堅持分類指導。立足當地產業發展和有機肥資源情況,
 
  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推廣符合生產實際的有機肥利用方式,配套相應的有機肥施用設施,力求做到省工省時、簡便易行。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積極探索適宜的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重點建立有機肥資源化利用體系和機制,集成組裝有機肥綜合配套技術模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形成社會多方參與的格局,大力培育新型服務主體,引導開展肥料統供統施等社會化服務。
 
  四是堅持示范帶動。聚焦果菜茶優勢產區、核心產區,加強示范引導。采取試點示范、輻射帶動、全面推進的方式,培育一批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實施主體,打造一批有機肥替代、綠色優質農產品示范基地,發揮示范效應。
 
  (三)總體目標
 
  扎實推進黃巖、安吉、龍游、武義等4個國家級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創建,創造條件著力打造一批省級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片和示范基地,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種植模式,創建一批果菜茶產品知名品牌。力爭用3-5年時間,初步建立起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組織方式和政策體系,集成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生產技術模式,構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長效機制。
 
  具體目標是“一減兩提”:一是化肥用量明顯減少。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 以上,果菜茶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 以上。二是農產品品質明顯提高。到 2020年,在果菜茶優勢產區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創建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品質指標大幅提高,100% 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三是土壤質量明顯提升。到 2020年,優勢產區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5% 或提高0.3個百分點以上,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5% 或提高0.2個百分點以上,菜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穩定在2.0% 以上。果園、茶園、菜地土壤貧瘠化、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種養結合水平。綜合考慮土地和環境承載能力,推進果菜茶種植與畜禽養殖在布局上相匹配,在生產上相銜接,引導農民利用畜禽糞便等畜禽養殖廢棄物積造施用有機肥、加工施用商品有機肥,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促進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二)提升有機肥施用技術與配套設施水平。集成推廣堆肥還田、商品有機肥施用、沼渣沼液還田、生豬糞便生物轉化、種植綠肥或自然生草覆蓋等技術模式,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在果菜茶產地及周邊,建設畜禽養殖廢棄物堆漚和沼渣沼液無害化處理、輸送及施用等設施,配套果菜茶生產的機械施肥、水肥一體化等設施,應用設施環境調控及物聯網設備,提高有機肥施用和作物生產管理機械化、智能化水平。
 
  (三)提升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創建水平。加快制定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技術規范和產品標準,推進設施、生產過程、投入品管理的標準化,確保生產規范化。并以此為基礎,創響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精準脫貧。
 
  (四)提升主體培育與綠色產品供給水平。引導和鼓勵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有機肥、施用有機肥,成為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實施主體,打造一批綠色優質果菜茶生產基地(園區),增加中高端供給,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四、技術模式
 
  (一)果園。我省大部分果園從山坡地開發而成,土層淺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相對較弱,土壤養分不均衡,有機質、速效鉀、鈣、硼和鋅缺乏,且種植栽培結構單一,有機肥投入不足,導致部分果品產量和品質下降。科學施肥原則是: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采用有機無機相結合;有機肥深施,化肥淺施;適量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推廣果園間作綠肥。重點推廣4種技術模式:
 
  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在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豐富的區域,鼓勵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集中積造利用堆肥,減少化
 
  肥用量。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在城市近郊果園應用商品有機肥。
 
  二是“果--沼--畜”模式。在果園集中產區,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與規模養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渣、沼液施于果園。
 
  三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果園,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是“自然生草+綠肥”模式。在水熱條件適宜區域,通過自然生草或種植綠肥覆蓋土壤,減少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
 
  (二)菜地 。近年來蔬菜生產呈規模化、集約化趨勢,連作復茬現象普遍存在,長期單一施用無機肥或過量施用有機肥均會加重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影響蔬菜的生長、降低蔬菜的品質。同時,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傳統蔬菜基地逐漸外移,新增菜地土壤肥力也較弱。科學施肥原則是:多施基肥(腐熟的有機肥),適當配施改良土壤酸化的環保型土壤調理劑或生物技術改酸土產品。重點推廣3種技術模式:
 
  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整地時,深耕劃鋤,施用以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針對不同蔬菜種類,適時適量推廣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用量。
 
  二是“畜--沼--菜”模式。在蔬菜集中產區,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與規模養殖對接,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液、
 
  沼渣作為優質有機肥料施于蔬菜,培肥土壤,提升地力。
 
  三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是推廣滴灌、微噴等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三)茶園。我省大部分茶園處于丘陵山地,土壤相對貧瘠,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偏低,地表徑流現象比較突出。科學施肥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新植茶園可采用種植綠肥或秸稈覆蓋還田。重點推廣4種技術模式:
 
  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增施有機肥為主,可施用禽畜糞便、菜籽餅等有機肥,配合推廣配方肥使,減少化肥用量。
 
  二是“茶--沼--畜”模式。在茶葉集中產區,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與規模養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渣、沼液施于茶園。
 
  三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是“有機肥+機械深施”模式。在水肥流失較嚴重茶園,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因地制宜推廣有機肥機械深施等技術,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廳成立由分管副廳長為組長、廳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全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的領導小組,各示范縣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指導、強化督導、推動落實,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各示范縣要明確工作目標、工作措施、部門分工、時間節點等要求,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
 
  (二)強化政策扶持。落實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重點支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創建工作。結合實施商品有機肥補貼、沼氣工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等項目,支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同向推進,發揮集合效應,形成政策合力。
 
  (三)強化技術支撐。充分發揮省內外科研院校技術優勢,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易操作的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各地要加強技術培訓指導,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提高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掌握好有機肥替代化肥的關鍵技術。
 
  (四)創新服務機制。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有效模式,采取向有機肥生產企業、規模化養殖場、專業合作組織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有機肥推廣。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發揮其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示范作用。通過補貼、貸款貼息,以及鼓勵設立引導性基金等方式,撬動各類資本支持有機肥生產應用。
 
  (五)突出監督檢查。各地要建立項目進展定期報告制度,對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進落實情況實行全過程跟蹤。各示范縣(市、區)要跟蹤監測耕地質量等級、土壤肥力、產品質量變化及投入品使用情況。建立目標考核機制,開展第三方評估,科學評價行動實施效果。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安全。
 
  (六)加大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廣泛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大力宣傳施用有機肥的重要意義,以及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好技術、好典型、好經驗,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參與行動的自覺性,努力營造種養循環、有機肥替代化肥的良好社會氛圍。


 
地區: 浙江
標簽: 資金 農業 有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