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240號(科學技術類207號)提案答復的函|關于標準化體系創新轉型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國市監提(2019)107號)

   2019-12-06 626
核心提示:孫太利委員:您提出的《關于標準化體系創新轉型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孫太利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標準化體系創新轉型升級,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標準要滿足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需要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和標準管理體制。早在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國發〔2015〕13號),明確提出了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等改革措施。2018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正式施行,我們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切實提升標準供給水平,不斷優化標準體系結構,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
 
    一、深化標準化改革,優化政府標準結構。統籌推進改革第二階段重點任務分工,繼續落實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結論,2018年共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63項,其中,新制定強制性國家標準24項,整合修訂強制性國家標準39項。已批準立項強制性國家標準計劃項目44項,其中新制定項目7項,整合修訂項目37項。整合修訂項目不僅著力修訂現有強制性標準的技術指標,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并通過制定通用強制性標準,實施全文強制,不斷提升強制性標準的覆蓋面和適用性。繼續推動落實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結論,把推薦性標準范圍嚴格限定在政府職責范圍內的公益類標準,通過強化審查評估嚴把立項關。2018年共立項推薦性國家標準1978項,批準發布1927項,增加了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藝等方面標準的供給,推薦性標準體系更加協調配套。批準發布國家標準樣品91項,包括了化學成分、物理性能、分子生物、環境檢測和消費品等5類的標準樣品。
 
    二、結合創新驅動發展,加強重點領域標準化。在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方面,指導成立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統籌推進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工作。在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下成立《國家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編制組、人工智能標準化與開源研究專題組、人工智能與社會倫理道德標準化研究專題組,并征集標準需求,開展相關標準化工作。開展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工智能分技術委員會(SAC/TC28/SC 42)籌建工作,全面推進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系統平臺等標準研制工作。建立涵蓋基礎共性、支撐技術、關鍵技術、智能系統、產品和行業應用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指導發布《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等標準化研究成果。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已發布詞匯標準4項,在研標準2項,3項國家標準正在立項過程中,并開展了13項標準的預研工作。同時,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制定相關團體標準,截至2018年4月,已有65家人工智能相關社會團體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進行了注冊,發布了175項團體標準,主要涉及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系統等領域。在工業互聯網標準化工作方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籌建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印發《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并在工業互聯網總體、邊緣計算、時間敏感網絡、標識解析、平臺、安全等領域開展了30余項標準的研制工作。
 
    三、圍繞百姓民生,提升國際國內標準一致性。開展消費品標準一致性程度評估工作,對消費品領域對應的2011項國際標準進行逐一梳理,并下達《紡織品 短鏈氯化石蠟的測定》等182項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和制修訂專項計劃。目前,我國紡織品、家具、制鞋等主要消費品領域的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已超過95%,輕工領域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從2016年的平均79%提高到86%。組織食品領域技術委員會比對290余項國際先進標準,編制形成《食品及相關產品標準一致性程度分析報告》。實施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工作計劃,在數控機床、農業機械裝備、工業基礎等領域,安排國際標準轉化項目200余項。
 
    四、完善標準制修訂機制,提升標準參與廣度。修改完善標準制修訂系統,將征求公眾意見環節納入其中,建立統一的公開征求意見平臺,形成“提出意見、反饋意見、按意見修改完善”的閉循環和全鏈條公開,拓寬公眾參與標準制修訂的渠道,使公眾更加便捷地參與到每一項標準制修訂過程中,既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又確保了各方面所提意見得到有效的采納和處理,讓標準的適用性、科學性進一步提升。科學公正開展各專業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提高標準制定質量,技術委員會管理工作均通過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籌建)公開征集委員、調整征集意見、委員查詢、聘書核驗等工作。以保證技術委員會信息的及時、公開、透明。同時,賦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提報國家標準項目的權力,對于獲五名或五名以上委員支持的國家標準項目,技術委員會必須進行審議和處理,暢通了國家標準項目申報渠道,標準立項變得更加公正,更有效率。
 
    標準體系建立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將以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為主線,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方向,以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為抓手,突出重點,持續用力,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和措施,著力保障國家標準制修訂的公開公平公正,切實提高國家標準的質量和水平。下一步,我們將抓好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繼續優化政府標準體系。大力推進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推動仍需強制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整合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按照“優化結構、嚴控增量,減少存量”的原則,加大推薦性國家標準整合修訂力度,在技術成熟度高、市場競爭充分、行業自律較好的領域,探索推動一般性產品標準退出國家標準序列。
 
    二是加快重點領域標準制修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強工業互聯網、機器人、智能制造、兩化融合管理等標準體系建設和應用,完善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物聯網、大數據、網絡安全、智慧城市、網聯汽車燈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體系。
 
    三是加快國際國內標準一體化進程。統籌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引導有條件、有需求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盡快與國際接軌,加快推進國際國內標準化技術組織、支撐機構和專家隊伍的同步建設,促進國際國內標準立項、研制、應用等同步推進。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能源環境、新型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先進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協同推進國際國內標準研制。
 
    四是推動標準實施信息反饋與其他監管機制協調聯動。實現標準提案征集、立項公示、征求意見、實施信息反饋等“一站式”辦理,形成便捷的溝通反饋渠道。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平臺,推進標準與認證、監督、執法、網監、信用等市場監管機構互動的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機制,各部門定期交換標準需求、實施應用等相關信息,加強標準實施信息收集,共享反饋信息,構建涵蓋標準實施全過程的監管鏈條,讓標準更好地服務市場監管。


 
標簽: 體系 標準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