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健康浙江浙江行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全力推進健康杭州建設,努力打造“健康浙江新標桿”和“健康中國示范區”。結合杭州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打造健康杭州建設新格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健康基礎保障。
二、行動目標
到2022年,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大健康現代化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健康影響評價制度和健康杭州考核制度等政策體系更加成熟,數字健康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健康文化氛圍更趨濃厚,人居環境更加健康,康服務更加完善,健康保障更加均衡,健康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三、主要任務
(一)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1、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建立健康科普資源庫和專家庫,建立健康教育發布和傳播機制,健全覆蓋全市健康素養監測體系。加強各級各類健康教育服務基地建設,向市民宣傳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力量設置健康生活體驗館等設施,并將健康教育知識庫納入到市區兩級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紅十字會、市科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文廣集團、市杭報集團)
2、合理膳食行動。制定實施市民營養計劃,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重點解決果蔬攝入不足、油脂食鹽攝入過多等問題。加強營養指導員隊伍建設,開展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的營養工作指導。倡導餐飲行業在烹飪過程中主動開展減鹽、減油、減糖活動,鼓勵消費者主動選擇低油、低鹽、低糖菜品。到2022年,兒童和成人肥增長率持續減緩。(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3、全民科學健身行動。積極穩妥推進體育社團社會化、實體化改革,提升體育社會組織的自我運轉能力。大力發展體育社會組織,引導鼓勵體育類社會組織參加社會組織評估。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大力發展具有民族和杭州地方特色的體育活動,推動開展適合各類人群的體育活動。到2022年,每千人擁有體育指導員達到2.6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到45%,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 94%。(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
4、公共場所控煙行動。實施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鼓勵引導各類無煙單位和無煙環境創建工作,將控制吸煙工作作為文明單位評價考核的內容之一。加強公共場所控煙執法檢查力度,運用信息化監控手段加強控制吸煙監督管理。到2022年,公共場二手煙暴露率控制在50%以下。(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杭州市控煙聯席會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5、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組織平臺建設,暢通群眾心理訴求反映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心理需求,依托健康碼平臺優勢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特殊人群社會心態監測預警試點。建立健全多部門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和基層“多位一體”關愛幫扶小組或個案管理團隊。加強各類學校及幼兒園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建設,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鼓勵各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通過多種形式,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到2022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2%。(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委政法委、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廣旅游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市科協、市紅十字會、市計生協會)
(二)改善健康環境
6、健康支持性環境提升行動。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城鄉水環境整治,以及重點污染地塊修復治理工作。加強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多維度推動促進呼吸健康和運動健康的相關元素融入各級各類空間規劃。新建或提升改造一批健康教育氛圍顯著的健康步道、公園和場所。推動在大型交通場所、健身或運動中心、旅游風景區、商業中心、居民小區等人員密集場所新建一批智慧健康小屋。到2022年,每個地區建成10公里以上健康步道、1個以上健康公園,10個以上智慧健康小屋。(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建委,責任部門:各級政府、市紅十字會、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局、市園文局、市城投集團)
7、社區人居環境改善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營造衛生宜居的生活環境。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以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為契機,推動老舊小區規范廚房油煙排放、病媒生物控制、飲用水管網維護以及住房安全等問題。從嚴監管居民區及附近夜間違規噪聲來源,為市民營造良好睡眠環境。(牽頭部門:市衛健委、市城管局,責任部門:市建委、市住保房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水局、市商務局、市城投集團)
(三)營造健康社會
8、全民亞運健康促進行動。做好比賽和觀賽相關區域的健康文化氛圍營造。倡導全市中小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定期舉辦亞運主題的健身活動,積極開展全民低碳出行活動。以籌備亞運會為契機,統籌全市體育場地設施規劃建設。落實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政策配套建設群眾體育設施。大力發展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加快推進公辦體育場館業余時間面向社會開放進度。到2022年,“15分鐘健身圈”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的建成率分別為100%和60%。(牽頭部門:市體育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責任部門:亞組委、市建委、市衛健委、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園文局、市城投集團)
9、健康細胞建設行動。探索創新“健康細胞”工程培育模式,以區縣、鎮街、社區、鄉村、學校、醫院、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家庭等類型為重點,編制相應的健康單位建設標準,探索建立企業健康指導員制度,倡導單位全方位開展工作場所健康促進工作。(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各級政府,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總工會、市經信局、市國資委、市婦聯)
10食用品藥品安全行動。加強線上線下食品行業監管,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持續推進放心農貿市場、放心消費餐飲示范單位和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創建工作,并推動將健康元素融入上述創建單位日常工作。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設,構建藥品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防范區域性重大藥品安全事件。強化醫療機構的規范使用抗菌藥物和中藥的監控體系,有效控制“過度醫療”現象。到2022年,主要藥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控制在20DDDs以下。(牽頭部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愛衛辦、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醫保局、市林水局)
11、預防和減少傷害行動?;谌丝诖髷祿⒁馔鈧C合監測體系,開發重點意外傷害干預技術指南和標準。倡導在人員密集場所的門口及內部交叉路口安裝減速帶,減少兒童交通傷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加大兒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檢測力度。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建立產品傷害監測體系,強化重點領域質量安全監管,減少消費品安全傷害。到2022年,意外傷害發生率下降到50/10萬以下。(牽頭部門:市公安局,責任部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
(四)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
12、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定期開展城鄉婦女疾病普查,全面提高全市婦幼保健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多途徑加強出生缺陷干預,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體系。健全和落實托育機構各項衛生保健和食品安全制度,加強對嬰幼兒膳食、體格鍛煉、健康檢查、衛生消毒、疾病預防等的健康指導,保障嬰幼兒的身心健康。到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維持在7/10萬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教育局、市紅十字會、市計生協會、市婦聯、市殘聯)
13、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加大學校衛生監督管理力度,營造安全健康的教學環境。根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編制全市中小學健康教育課教案,研究并推薦適合中小學生的營養套餐。加強中小學校近視防治工作,落實學生在校期間體育活動時間。強化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干預,預防校園欺凌事件。至2022年,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城區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率控制在10%以下。(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團市委、市紅十字會、市計生協會、杭州文廣集團,杭報集團)
14、職業健康促進行動。以大健康理念為引領,落實企業健康管理主體責任,控制包括久坐、作息不規律、職業焦慮等在內的新職業危害因素和傳統職業危害因素,源頭治理職業相關疾病和亞健康危害,加大健康事件多發易發領域的隱患排查,防范重大衛生事件發生。充分發揮中醫適宜技術、心理干預技術和健康管理技術的作用,重點加強針對職業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應急管理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
15、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強老年醫學??颇芰ㄔO。探索建立安寧療護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加快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形成完善的城市社區步行15分鐘、農村社區步行20分鐘的居家養老服務圈。健全家庭養老服務支持和養老評估補貼制度。探索設立家庭照護床位,推動開展上門護理服務。到2022年,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達到9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社會養老床位數65張。(牽頭部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責任部門: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體育局、市醫保局)
(五)重大疾病防控
16、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普及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從中小學生階段開展群眾性急救培訓,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測設備覆蓋率。完善心腦血管急性事件報告制度,繪制相關疾病“急救地圖”。所有區、縣(市)參與急性胸痛協同救治網絡,實現互聯互通和有效銜接。到2022年,全市應急救護年度普及率達到2.5%以上,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大于70%。(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廣旅游局、市紅十字會、市文廣集團、市財政局、市醫保局)
17、癌癥防治行動。提升居民對預防癌癥核心知識的掌握率,對常見癌癥普遍開展機會性篩查。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城鄉婦女癌癥篩查。完善死因監測和腫瘤登記報告系統。推廣常見癌癥診療規范和臨床路徑,發揮中醫藥在癌癥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完善癌癥患者的生命質量管理以及醫療保障和救助體系,加強健康保險的補充作用。2022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高于43.3%,常見惡性腫瘤早期診斷比例高于35%。(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市文廣集團、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
18、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深入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健康宣教。逐步將肺功能監測納入40歲及以上人群的常規體檢,落實高危人群年度首診測量肺功能。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肺功能檢查和診治設備、藥品。提升基層專業人員服務能力,建立慢阻肺患者全程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到2022年,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維持在9/10萬及以下。(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紅十字會、市文廣集團)
19、糖尿病防治行動。大力開展全人群糖尿病防治及高危人群針對性健康宣教。落實基層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建設,提高早發現、規范化干預與治療能力。推進糖尿病醫防融合服務,為糖尿病患者開具治療和健康指導“雙處方”。加強基層糖尿病管理團隊建設,為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規范的健康管理服務。建立社區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小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到2022年,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大于70%。(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醫保局)
(六)優化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
20、深化醫改打造智慧健康行動。結合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建立具有杭州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依托城市大腦建設,以全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兩卡融合、一網通辦”、“舒心就醫”為重點,加快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醫療數據監管,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網上診療服務。(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經信局)
21、完善公共衛生應急和服務體系行動。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把生物安全納入城市安全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以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健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重大傳染病及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強化人畜共患病源頭治理,探索面向重點人群免費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可行性。(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編委辦、市建委、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水局)
22、健康保障惠民行動。加大城鄉居民慢性病醫療保障,拓展城鄉居民門診規定病種或慢性病保障范圍,鼓勵醫療機構提供外配處方服務。打造醫保經辦“30分鐘服務圈”,推行部分醫保經辦窗口功能前移,落實醫療救助費用報銷“一件事”。加大健康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服務創新,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保險服務需求。到2020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年增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年增速均低于10%。(牽頭部門:市醫保局,責任部門: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推進大健康治理體系現代化
23、大健康治理體系構建行動。進一步優化大健康統籌協調機構,提升專項組統籌協調能力,完善大健康工作機制。探索社會化合作模式,暢通民間組織等第三方結構參與健康杭州建設渠道,積極開展將健康理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研究。依托城市大腦系統,建設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整合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數據,構建基于區域健康大數據的智慧健康治理平臺,實施科學化健康管理和精準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數據資源局、市公安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水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統計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氣象局、市社科院、杭州市委黨校)
24、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行動。落實《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實施意見(試行)》,開展市直部門和區、縣(市)健康審查試運行。探索在制定規范性文件、重大公共政策和實施重大工程前進行公共健康影響因素審查,統籌協調生態、規劃、農村、林水、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健康資源,對可能影響健康的土壤、空氣、水質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進行綜合評價治理。(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水局、市建委、市市場監管局)
(八)發展健康產業
25、健康產業發展促進行動。優化健康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完善準入、審核等配套政策。健全政府引導、行業自管的發展機制。制定和完善健康產業新型業態標準和規范。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促進醫療相關的康復、養老、保健、療休養等第三方服務發展。到2022年,全市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左右。(牽頭部門:市發改委,責任部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文廣旅游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投資促進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行動職責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健康杭州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黨委政府班子學習內容,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確保健康杭州建設的各項措施有效落實。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健康杭州年度考核任務。
(二)健全支撐體系,強化監督考核
建立健康杭州考核獎懲制度,把健康杭州建設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健全日常督查評估制度,每年選出健康杭州工作先進典型,調動不同主體開展建設健康杭州活動的積極性。各級政府要完善政府健康投入機制,以及政府主導的多元化健康籌資機制。
(三)加強宣傳引導,動員各方參與
各級政府要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推進健康杭州建設的標任務和工作舉措,增強社會對健康事業的普遍認知。暢通公眾參與渠道,進一步發揮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和群團組織以及志愿者的作用,參與組織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探索建立公開聽證制度,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注重兼顧不同群體的健康權益,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參與健康杭州建設的良好格局。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面打造健康杭州建設新格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健康基礎保障。
二、行動目標
到2022年,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大健康現代化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健康影響評價制度和健康杭州考核制度等政策體系更加成熟,數字健康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健康文化氛圍更趨濃厚,人居環境更加健康,康服務更加完善,健康保障更加均衡,健康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三、主要任務
(一)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1、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建立健康科普資源庫和專家庫,建立健康教育發布和傳播機制,健全覆蓋全市健康素養監測體系。加強各級各類健康教育服務基地建設,向市民宣傳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力量設置健康生活體驗館等設施,并將健康教育知識庫納入到市區兩級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紅十字會、市科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文廣集團、市杭報集團)
2、合理膳食行動。制定實施市民營養計劃,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重點解決果蔬攝入不足、油脂食鹽攝入過多等問題。加強營養指導員隊伍建設,開展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的營養工作指導。倡導餐飲行業在烹飪過程中主動開展減鹽、減油、減糖活動,鼓勵消費者主動選擇低油、低鹽、低糖菜品。到2022年,兒童和成人肥增長率持續減緩。(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3、全民科學健身行動。積極穩妥推進體育社團社會化、實體化改革,提升體育社會組織的自我運轉能力。大力發展體育社會組織,引導鼓勵體育類社會組織參加社會組織評估。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大力發展具有民族和杭州地方特色的體育活動,推動開展適合各類人群的體育活動。到2022年,每千人擁有體育指導員達到2.6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到45%,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到 94%。(牽頭部門: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
4、公共場所控煙行動。實施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鼓勵引導各類無煙單位和無煙環境創建工作,將控制吸煙工作作為文明單位評價考核的內容之一。加強公共場所控煙執法檢查力度,運用信息化監控手段加強控制吸煙監督管理。到2022年,公共場二手煙暴露率控制在50%以下。(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杭州市控煙聯席會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5、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組織平臺建設,暢通群眾心理訴求反映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心理需求,依托健康碼平臺優勢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開展特殊人群社會心態監測預警試點。建立健全多部門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和基層“多位一體”關愛幫扶小組或個案管理團隊。加強各類學校及幼兒園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建設,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鼓勵各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通過多種形式,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到2022年,全市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2%。(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委政法委、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廣旅游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市科協、市紅十字會、市計生協會)
(二)改善健康環境
6、健康支持性環境提升行動。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城鄉水環境整治,以及重點污染地塊修復治理工作。加強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多維度推動促進呼吸健康和運動健康的相關元素融入各級各類空間規劃。新建或提升改造一批健康教育氛圍顯著的健康步道、公園和場所。推動在大型交通場所、健身或運動中心、旅游風景區、商業中心、居民小區等人員密集場所新建一批智慧健康小屋。到2022年,每個地區建成10公里以上健康步道、1個以上健康公園,10個以上智慧健康小屋。(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市建委,責任部門:各級政府、市紅十字會、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局、市園文局、市城投集團)
7、社區人居環境改善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營造衛生宜居的生活環境。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以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為契機,推動老舊小區規范廚房油煙排放、病媒生物控制、飲用水管網維護以及住房安全等問題。從嚴監管居民區及附近夜間違規噪聲來源,為市民營造良好睡眠環境。(牽頭部門:市衛健委、市城管局,責任部門:市建委、市住保房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林水局、市商務局、市城投集團)
(三)營造健康社會
8、全民亞運健康促進行動。做好比賽和觀賽相關區域的健康文化氛圍營造。倡導全市中小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定期舉辦亞運主題的健身活動,積極開展全民低碳出行活動。以籌備亞運會為契機,統籌全市體育場地設施規劃建設。落實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政策配套建設群眾體育設施。大力發展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加快推進公辦體育場館業余時間面向社會開放進度。到2022年,“15分鐘健身圈”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的建成率分別為100%和60%。(牽頭部門:市體育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責任部門:亞組委、市建委、市衛健委、市城管局、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園文局、市城投集團)
9、健康細胞建設行動。探索創新“健康細胞”工程培育模式,以區縣、鎮街、社區、鄉村、學校、醫院、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家庭等類型為重點,編制相應的健康單位建設標準,探索建立企業健康指導員制度,倡導單位全方位開展工作場所健康促進工作。(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各級政府,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總工會、市經信局、市國資委、市婦聯)
10食用品藥品安全行動。加強線上線下食品行業監管,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持續推進放心農貿市場、放心消費餐飲示范單位和農村家宴放心廚房創建工作,并推動將健康元素融入上述創建單位日常工作。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設,構建藥品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防范區域性重大藥品安全事件。強化醫療機構的規范使用抗菌藥物和中藥的監控體系,有效控制“過度醫療”現象。到2022年,主要藥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控制在20DDDs以下。(牽頭部門:市市場監管局,責任部門:市農業農村局、市愛衛辦、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醫保局、市林水局)
11、預防和減少傷害行動?;谌丝诖髷祿⒁馔鈧C合監測體系,開發重點意外傷害干預技術指南和標準。倡導在人員密集場所的門口及內部交叉路口安裝減速帶,減少兒童交通傷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加大兒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檢測力度。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建立產品傷害監測體系,強化重點領域質量安全監管,減少消費品安全傷害。到2022年,意外傷害發生率下降到50/10萬以下。(牽頭部門:市公安局,責任部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
(四)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
12、婦幼健康促進行動。定期開展城鄉婦女疾病普查,全面提高全市婦幼保健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多途徑加強出生缺陷干預,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體系。健全和落實托育機構各項衛生保健和食品安全制度,加強對嬰幼兒膳食、體格鍛煉、健康檢查、衛生消毒、疾病預防等的健康指導,保障嬰幼兒的身心健康。到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維持在7/10萬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到95%以上。(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人社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教育局、市紅十字會、市計生協會、市婦聯、市殘聯)
13、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加大學校衛生監督管理力度,營造安全健康的教學環境。根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編制全市中小學健康教育課教案,研究并推薦適合中小學生的營養套餐。加強中小學校近視防治工作,落實學生在校期間體育活動時間。強化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干預,預防校園欺凌事件。至2022年,全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城區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率控制在10%以下。(牽頭部門;市教育局,責任部門: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團市委、市紅十字會、市計生協會、杭州文廣集團,杭報集團)
14、職業健康促進行動。以大健康理念為引領,落實企業健康管理主體責任,控制包括久坐、作息不規律、職業焦慮等在內的新職業危害因素和傳統職業危害因素,源頭治理職業相關疾病和亞健康危害,加大健康事件多發易發領域的隱患排查,防范重大衛生事件發生。充分發揮中醫適宜技術、心理干預技術和健康管理技術的作用,重點加強針對職業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應急管理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
15、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強老年醫學??颇芰ㄔO。探索建立安寧療護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加快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形成完善的城市社區步行15分鐘、農村社區步行20分鐘的居家養老服務圈。健全家庭養老服務支持和養老評估補貼制度。探索設立家庭照護床位,推動開展上門護理服務。到2022年,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達到90%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社會養老床位數65張。(牽頭部門:市衛健委、市民政局,責任部門: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體育局、市醫保局)
(五)重大疾病防控
16、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普及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從中小學生階段開展群眾性急救培訓,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測設備覆蓋率。完善心腦血管急性事件報告制度,繪制相關疾病“急救地圖”。所有區、縣(市)參與急性胸痛協同救治網絡,實現互聯互通和有效銜接。到2022年,全市應急救護年度普及率達到2.5%以上,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大于70%。(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廣旅游局、市紅十字會、市文廣集團、市財政局、市醫保局)
17、癌癥防治行動。提升居民對預防癌癥核心知識的掌握率,對常見癌癥普遍開展機會性篩查。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城鄉婦女癌癥篩查。完善死因監測和腫瘤登記報告系統。推廣常見癌癥診療規范和臨床路徑,發揮中醫藥在癌癥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完善癌癥患者的生命質量管理以及醫療保障和救助體系,加強健康保險的補充作用。2022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高于43.3%,常見惡性腫瘤早期診斷比例高于35%。(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財政局、市文廣集團、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紅十字會)
18、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深入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健康宣教。逐步將肺功能監測納入40歲及以上人群的常規體檢,落實高危人群年度首診測量肺功能。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肺功能檢查和診治設備、藥品。提升基層專業人員服務能力,建立慢阻肺患者全程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到2022年,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維持在9/10萬及以下。(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紅十字會、市文廣集團)
19、糖尿病防治行動。大力開展全人群糖尿病防治及高危人群針對性健康宣教。落實基層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建設,提高早發現、規范化干預與治療能力。推進糖尿病醫防融合服務,為糖尿病患者開具治療和健康指導“雙處方”。加強基層糖尿病管理團隊建設,為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規范的健康管理服務。建立社區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小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到2022年,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大于70%。(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醫保局)
(六)優化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
20、深化醫改打造智慧健康行動。結合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建立具有杭州特色的分級診療制度。依托城市大腦建設,以全市健康醫療大數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兩卡融合、一網通辦”、“舒心就醫”為重點,加快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的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醫療數據監管,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網上診療服務。(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經信局)
21、完善公共衛生應急和服務體系行動。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把生物安全納入城市安全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以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健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重大傳染病及急性傳染病防治工作,強化人畜共患病源頭治理,探索面向重點人群免費接種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可行性。(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編委辦、市建委、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醫保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水局)
22、健康保障惠民行動。加大城鄉居民慢性病醫療保障,拓展城鄉居民門診規定病種或慢性病保障范圍,鼓勵醫療機構提供外配處方服務。打造醫保經辦“30分鐘服務圈”,推行部分醫保經辦窗口功能前移,落實醫療救助費用報銷“一件事”。加大健康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服務創新,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保險服務需求。到2020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年增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年增速均低于10%。(牽頭部門:市醫保局,責任部門: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推進大健康治理體系現代化
23、大健康治理體系構建行動。進一步優化大健康統籌協調機構,提升專項組統籌協調能力,完善大健康工作機制。探索社會化合作模式,暢通民間組織等第三方結構參與健康杭州建設渠道,積極開展將健康理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研究。依托城市大腦系統,建設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整合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數據,構建基于區域健康大數據的智慧健康治理平臺,實施科學化健康管理和精準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數據資源局、市公安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水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統計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氣象局、市社科院、杭州市委黨校)
24、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行動。落實《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試點實施意見(試行)》,開展市直部門和區、縣(市)健康審查試運行。探索在制定規范性文件、重大公共政策和實施重大工程前進行公共健康影響因素審查,統籌協調生態、規劃、農村、林水、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健康資源,對可能影響健康的土壤、空氣、水質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進行綜合評價治理。(牽頭部門:市衛健委,責任部門: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水局、市建委、市市場監管局)
(八)發展健康產業
25、健康產業發展促進行動。優化健康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完善準入、審核等配套政策。健全政府引導、行業自管的發展機制。制定和完善健康產業新型業態標準和規范。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促進醫療相關的康復、養老、保健、療休養等第三方服務發展。到2022年,全市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左右。(牽頭部門:市發改委,責任部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文廣旅游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投資促進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行動職責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健康杭州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黨委政府班子學習內容,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確保健康杭州建設的各項措施有效落實。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健康杭州年度考核任務。
(二)健全支撐體系,強化監督考核
建立健康杭州考核獎懲制度,把健康杭州建設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健全日常督查評估制度,每年選出健康杭州工作先進典型,調動不同主體開展建設健康杭州活動的積極性。各級政府要完善政府健康投入機制,以及政府主導的多元化健康籌資機制。
(三)加強宣傳引導,動員各方參與
各級政府要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推進健康杭州建設的標任務和工作舉措,增強社會對健康事業的普遍認知。暢通公眾參與渠道,進一步發揮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和群團組織以及志愿者的作用,參與組織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探索建立公開聽證制度,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注重兼顧不同群體的健康權益,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參與健康杭州建設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