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印發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以及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增長的實施方案》,全力服務打響上海“四大品牌”,加快形成國際一流的品質消費環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嚴守安全底線,確保安全消費
(一)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加大《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執行力度,確保9大類20個品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覆蓋率和上傳率100%;拓展追溯范圍,增加食品倉儲、運輸環節追溯。強化食品生產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全面推動乳制品、嬰幼兒輔助食品、食用植物油、酒類和大型肉制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
(二)推進食品生產管理水平提升。加快推進食品生產企業HACCP體系建設和供應商審核制度,到2020年實現食品生產企業實施HACCP體系和供應商審核制度比例不低于90%,其中乳制品、嬰幼兒輔助食品和肉制品生產企業達到100%。督促和指導企業落實自查制度,主動報告食品安全風險,確保企業年度自查率達到100%。加強食品生產從業人員考核,落實食品安全嚴重違法企業與責任人重點監管“黑名單”制度。
(三)抓好重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乳制品和嬰幼兒輔助食品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規范蜂蜜和蜂產品標識標簽,著力解決蜂蜜和蜂產品中獸藥與抗生素殘留超標問題。加強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開展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綜合治理。規范桶裝水生產加工過程管理,提高桶裝水質量安全。
(四)提升老年助餐服務機構食品安全水平。制定老年助餐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指引,推進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硬件設施、食品加工供應過程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老年助餐服務機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老年助餐送餐到居(村)到戶的助餐配送體系。加強老年助餐食品安全監管,實現養老機構食堂監督檢查100%覆蓋。
(五)實施保健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開展保健食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專項檢查,推進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專項治理,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領域違法行為。實施本市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全面推行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健全監督檢查常態化機制。
二、凈化市場環境,保障放心消費
(六)持續優化消費市場信用環境。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公示,督促市場主體履行信息公示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公開透明的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促進市場主體誠信守法經營。推進違法失信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加大跨部門、跨區域失信聯合懲戒力度,營造守信激勵、失信受懲的信用環境。
(七)加大打擊假冒侵權違法力度。集中開展農資及農產品專項執法行動。大力加強農村“山寨”食品治理。嚴厲查處虛假違法廣告。開展兒童玩具、學生文具料等產品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加大打擊假冒侵權工作力度,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對接協作機制。充分調動各單位積極性,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治理假冒侵權工作格局。
(八)維護良好網絡市場交易秩序。集中開展電商平臺專項治理,持續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加強對網絡交易平臺的監管,嚴厲打擊電商領域假冒侵權違法行為。加強網絡市場監管部門聯動,共同維護公平有序的網絡市場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
(九)加大價格誠信示范和監督檢查力度。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價格內部管理機制,推動價格誠信體系建設。加強重點領域、重點時段、重點對象和重點行為的市場價格監管,圍繞醫療服務、涉企收費、轉供電、旅游服務等領域,組織開展價格檢查。加大價格違法典型單位監管力度,公開曝光價格違法典型市場主體。
(十)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全面組織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清理整治限制競爭行為。推動反壟斷大案要案查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經濟活動中虛假宣傳、市場混淆、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集中查處一批典型案件、系列案件和重大案件。開展打擊網絡傳銷專項行動,加大打擊傳銷和規范直銷工作力度。
(十一)持續完善誠信計量運行機制。持續完善誠信計量運行機制。持續推進誠信計量示范社(街)區創建,強化重點商圈計量監管和誠信計量自我承諾;持續推進重點民生行業領域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創建。推動長三角水產行業協會制定“大閘蟹”誠信計量及管理團體標準,全力消減大閘蟹市場“短斤缺兩”現象。圍繞醫院、加油站、眼鏡店、超市賣場、集貿市場、餐飲店等行業,建立完善政府推動、企業自律、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誠信計量運行機制,加快形成計量監管社會共治格局。
三、創新維權機制,促進滿意消費
(十二)推進實施長三角跨區域執法行動。積極推動長三角各省市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長三角打擊假冒侵權跨區域合作機制。試點長三角跨地域聯動監督抽查和風險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監管模式。建立長三角跨地區老字號商標品牌保護協作機制,強化老字號品牌保護“兩法銜接”機制。
(十三)推進實施“滿意消費長三角”聯合行動。會同江蘇、浙江、安徽市場監管部門,制定實施“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方案。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重點品種,統籌加快推進放心消費建設,努力把長三角打造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放心消費目的地和品質消費首選地。
(十四)推進實施線下消費無理由退貨行動。聯合制定線下零售企業“七日無理由退貨”服務承諾工作指引,鼓勵重點商圈經營者建立“線下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推進實體門店開展“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承諾。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引導大型商超、跨省連鎖、廠方直營店建立實體店退貨聯盟,大力推進異地異店退貨換貨,全面提升實體門店消費體驗。
(十五)推進實施“滿意消費電商平臺”行動。推動攜程、拼多多、小紅書等本市電商龍頭企業創建“滿意消費電商平臺”,優化網購無理由退換貨制度,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保證金制度。建立健全網購爭議在線解決機制,引導電商平臺建立完善首問負責和先行賠付機制。攜手跨境消費網絡企業,建立健全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十六)健全完善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進一步發揮基層消費維權聯絡點的作用,努力為消費者維權提供方便。積極推動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相結合,暢通12315投訴通道,努力將消費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充分發揮公眾訴求熱線平臺作用,注重完善訴求處理工作機制和規范,促進消費糾紛解決率和調解滿意率雙提升。
四、優化質量供給,推動品質消費
(十七)持續推進產品質量提升。有效發揮政府質量獎激勵引導作用,引導企業重視質量建設,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促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全力打響“上海制造”“上海服務”品牌。全面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現全市監督抽查數據共享。探索建立消費品缺陷召回制度,強化消費品缺陷召回。
(十八)加強老字號商標品牌保護。推出老字號重點商標保護名錄,鼓勵各區制定老字號保護發展政策措施,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嚴厲打擊“傍名牌”“搭便車”等侵犯老字號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引導老字號參與“上海品牌”認證,提升老字號原創品牌優勢。
(十九)支持優質連鎖品牌發展。試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總部型機構中的連鎖企業“一照多址”改革,促進優質企業布局和發展。探索食品經營許可“一證多址”,推進食品經營證照聯辦,壓縮食品經營許可辦理時限。探索在食品安全風險較低的業態,試行免于現場核查或告知承諾審批制度。試點“一證評審,多址承諾”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直營連鎖食品經營企業審批流程。
(二十)推進重點產品和服務認證。拓展“上海品牌”認證范圍,修訂上海品牌評價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推進“上海品牌”認證地方立法,加大對戰略性產業和新興產業品牌支持力度。強化綠色產品認證,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試點,促進建材企業轉型升級。組織開展養老服務認證試點,鼓勵基礎條件好、社會信譽高的認證機構參與養老服務認證工作,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二十一)加快品質消費標準化建設。推動東方電視購物加快完成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建設,創新發展智慧購物品牌。推進吳江路休閑街管理、黃浦“兩街”商業零售服務、寶玉石企業信用評估和應用、化妝品網絡零售服務、汽車交易線上線下服務標準化試點。加快商務誠信指數和商務信用評價地方標準制定,加快婚慶服務、餐飲企業、商業零售、商業街(城)地方標準更新完善。
五、推進社會共治,引導科學消費
(二十二)引入保險機制提振消費信心。推動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爭取到2020年底,實現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責任險投保率達到90%以上。鼓勵開展示范街區、示范路段、示范樓宇、示范店等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活動。
(二十三)推進社會共治提高消費質量。開展放心消費評價體系研究,探索形成政府引導、行業指導、消費者參與的放心消費評價體系。強化行業組織自律約束和規范引導作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行業誠信建設。鼓勵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加強產品質量數據分析,探索開展產品質量分級工作,倡導優質優價品質消費。
(二十四)加大消費宣傳教育力度引導理性消費。依托消費維權聯絡點廣泛開展宣傳咨詢活動,不斷提高消費者依法維權意識。擴大食品安全科普站建設覆蓋面,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把握傳統消費旺季和重大活動時點,強化價格政策法規宣傳。深入宣傳打擊假冒侵權政策措施,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宣傳力度,披露網絡傳銷等典型案例。創新傳播方式,積極向廣大消費者普及消費知識,促進消費理念更新,倡導科學、理性、綠色消費,引導形成科學理性消費習慣。
一、嚴守安全底線,確保安全消費
(一)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加大《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執行力度,確保9大類20個品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覆蓋率和上傳率100%;拓展追溯范圍,增加食品倉儲、運輸環節追溯。強化食品生產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全面推動乳制品、嬰幼兒輔助食品、食用植物油、酒類和大型肉制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
(二)推進食品生產管理水平提升。加快推進食品生產企業HACCP體系建設和供應商審核制度,到2020年實現食品生產企業實施HACCP體系和供應商審核制度比例不低于90%,其中乳制品、嬰幼兒輔助食品和肉制品生產企業達到100%。督促和指導企業落實自查制度,主動報告食品安全風險,確保企業年度自查率達到100%。加強食品生產從業人員考核,落實食品安全嚴重違法企業與責任人重點監管“黑名單”制度。
(三)抓好重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乳制品和嬰幼兒輔助食品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規范蜂蜜和蜂產品標識標簽,著力解決蜂蜜和蜂產品中獸藥與抗生素殘留超標問題。加強食用植物油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開展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綜合治理。規范桶裝水生產加工過程管理,提高桶裝水質量安全。
(四)提升老年助餐服務機構食品安全水平。制定老年助餐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指引,推進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硬件設施、食品加工供應過程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老年助餐服務機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老年助餐送餐到居(村)到戶的助餐配送體系。加強老年助餐食品安全監管,實現養老機構食堂監督檢查100%覆蓋。
(五)實施保健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開展保健食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專項檢查,推進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專項治理,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領域違法行為。實施本市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全面推行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健全監督檢查常態化機制。
二、凈化市場環境,保障放心消費
(六)持續優化消費市場信用環境。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公示,督促市場主體履行信息公示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公開透明的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服務。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促進市場主體誠信守法經營。推進違法失信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加大跨部門、跨區域失信聯合懲戒力度,營造守信激勵、失信受懲的信用環境。
(七)加大打擊假冒侵權違法力度。集中開展農資及農產品專項執法行動。大力加強農村“山寨”食品治理。嚴厲查處虛假違法廣告。開展兒童玩具、學生文具料等產品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加大打擊假冒侵權工作力度,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對接協作機制。充分調動各單位積極性,推動形成齊抓共管的治理假冒侵權工作格局。
(八)維護良好網絡市場交易秩序。集中開展電商平臺專項治理,持續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加強對網絡交易平臺的監管,嚴厲打擊電商領域假冒侵權違法行為。加強網絡市場監管部門聯動,共同維護公平有序的網絡市場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
(九)加大價格誠信示范和監督檢查力度。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價格內部管理機制,推動價格誠信體系建設。加強重點領域、重點時段、重點對象和重點行為的市場價格監管,圍繞醫療服務、涉企收費、轉供電、旅游服務等領域,組織開展價格檢查。加大價格違法典型單位監管力度,公開曝光價格違法典型市場主體。
(十)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全面組織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清理整治限制競爭行為。推動反壟斷大案要案查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經濟活動中虛假宣傳、市場混淆、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集中查處一批典型案件、系列案件和重大案件。開展打擊網絡傳銷專項行動,加大打擊傳銷和規范直銷工作力度。
(十一)持續完善誠信計量運行機制。持續完善誠信計量運行機制。持續推進誠信計量示范社(街)區創建,強化重點商圈計量監管和誠信計量自我承諾;持續推進重點民生行業領域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創建。推動長三角水產行業協會制定“大閘蟹”誠信計量及管理團體標準,全力消減大閘蟹市場“短斤缺兩”現象。圍繞醫院、加油站、眼鏡店、超市賣場、集貿市場、餐飲店等行業,建立完善政府推動、企業自律、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誠信計量運行機制,加快形成計量監管社會共治格局。
三、創新維權機制,促進滿意消費
(十二)推進實施長三角跨區域執法行動。積極推動長三角各省市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長三角打擊假冒侵權跨區域合作機制。試點長三角跨地域聯動監督抽查和風險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區域聯動監管模式。建立長三角跨地區老字號商標品牌保護協作機制,強化老字號品牌保護“兩法銜接”機制。
(十三)推進實施“滿意消費長三角”聯合行動。會同江蘇、浙江、安徽市場監管部門,制定實施“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方案。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重點品種,統籌加快推進放心消費建設,努力把長三角打造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放心消費目的地和品質消費首選地。
(十四)推進實施線下消費無理由退貨行動。聯合制定線下零售企業“七日無理由退貨”服務承諾工作指引,鼓勵重點商圈經營者建立“線下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推進實體門店開展“七天無理由退貨”服務承諾。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引導大型商超、跨省連鎖、廠方直營店建立實體店退貨聯盟,大力推進異地異店退貨換貨,全面提升實體門店消費體驗。
(十五)推進實施“滿意消費電商平臺”行動。推動攜程、拼多多、小紅書等本市電商龍頭企業創建“滿意消費電商平臺”,優化網購無理由退換貨制度,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保證金制度。建立健全網購爭議在線解決機制,引導電商平臺建立完善首問負責和先行賠付機制。攜手跨境消費網絡企業,建立健全跨境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十六)健全完善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進一步發揮基層消費維權聯絡點的作用,努力為消費者維權提供方便。積極推動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相結合,暢通12315投訴通道,努力將消費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充分發揮公眾訴求熱線平臺作用,注重完善訴求處理工作機制和規范,促進消費糾紛解決率和調解滿意率雙提升。
四、優化質量供給,推動品質消費
(十七)持續推進產品質量提升。有效發揮政府質量獎激勵引導作用,引導企業重視質量建設,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促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全力打響“上海制造”“上海服務”品牌。全面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現全市監督抽查數據共享。探索建立消費品缺陷召回制度,強化消費品缺陷召回。
(十八)加強老字號商標品牌保護。推出老字號重點商標保護名錄,鼓勵各區制定老字號保護發展政策措施,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嚴厲打擊“傍名牌”“搭便車”等侵犯老字號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引導老字號參與“上海品牌”認證,提升老字號原創品牌優勢。
(十九)支持優質連鎖品牌發展。試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總部型機構中的連鎖企業“一照多址”改革,促進優質企業布局和發展。探索食品經營許可“一證多址”,推進食品經營證照聯辦,壓縮食品經營許可辦理時限。探索在食品安全風險較低的業態,試行免于現場核查或告知承諾審批制度。試點“一證評審,多址承諾”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直營連鎖食品經營企業審批流程。
(二十)推進重點產品和服務認證。拓展“上海品牌”認證范圍,修訂上海品牌評價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推進“上海品牌”認證地方立法,加大對戰略性產業和新興產業品牌支持力度。強化綠色產品認證,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試點,促進建材企業轉型升級。組織開展養老服務認證試點,鼓勵基礎條件好、社會信譽高的認證機構參與養老服務認證工作,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二十一)加快品質消費標準化建設。推動東方電視購物加快完成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建設,創新發展智慧購物品牌。推進吳江路休閑街管理、黃浦“兩街”商業零售服務、寶玉石企業信用評估和應用、化妝品網絡零售服務、汽車交易線上線下服務標準化試點。加快商務誠信指數和商務信用評價地方標準制定,加快婚慶服務、餐飲企業、商業零售、商業街(城)地方標準更新完善。
五、推進社會共治,引導科學消費
(二十二)引入保險機制提振消費信心。推動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爭取到2020年底,實現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安全責任險投保率達到90%以上。鼓勵開展示范街區、示范路段、示范樓宇、示范店等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活動。
(二十三)推進社會共治提高消費質量。開展放心消費評價體系研究,探索形成政府引導、行業指導、消費者參與的放心消費評價體系。強化行業組織自律約束和規范引導作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行業誠信建設。鼓勵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加強產品質量數據分析,探索開展產品質量分級工作,倡導優質優價品質消費。
(二十四)加大消費宣傳教育力度引導理性消費。依托消費維權聯絡點廣泛開展宣傳咨詢活動,不斷提高消費者依法維權意識。擴大食品安全科普站建設覆蓋面,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把握傳統消費旺季和重大活動時點,強化價格政策法規宣傳。深入宣傳打擊假冒侵權政策措施,加大反不正當競爭宣傳力度,披露網絡傳銷等典型案例。創新傳播方式,積極向廣大消費者普及消費知識,促進消費理念更新,倡導科學、理性、綠色消費,引導形成科學理性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