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農業農村局(農委):
為貫徹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落實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完成全年“三品一標”農產品培育任務,現就抓好“三品一標”農產品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
2019年,全省新增認證農產品生產基地300萬畝以上,新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300個以上,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總量達到6200個以上,認證覆蓋率48%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8%以上。
到2021年,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達到7000個以上,認證覆蓋率55%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8%以上,全面實現“三品一標”農產品可追溯,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品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二、推進重點工作
(一)搶抓機遇,實施農產品認證登記發展計劃
1.保持綠色食品領先位置。綠色食品總量要有增長,續展率穩定在65%以上。穩定糧油、蔬菜等大宗農產品認證規模,加大“百千萬”工程種植產品、水產品和專用糧食、茶葉、水果等農產品認證力度,優先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地發展綠色食品。嚴格申報程序,發揮工作系統與專家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發展質量,防范風險隱患。
2.提升有機農產品發展質量。積極推進有機農業發展,加快有機農產品認證,實現認證總量持續增長,再認證率保持在85%以上。創建一批國家級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力爭有機農產品爭先進位。
3.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立足獨特產地環境和人文歷史,著力保持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獨特品質,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程序把關和質量管理。依托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知名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培育80個以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力爭年內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數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4.穩妥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穩妥改革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推動無公害農產品轉化和提升。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申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和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做好無公害農產品和良好農業規范等農產品認證銜接工作。
5.良好農業規范農產品有突破。探索將認證農產品生產基地適時轉化為良好農業規范(GAP)示范基地。選擇10個縣(市、區),開展全程控制體系標準化示范生產經營單位創建,扶持4個縣(市、區)13家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工作開展。開展全程控制體系標準化技術指導和培訓。
(二)精準發力,推動“三品一標”平衡充分發展
6.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平衡發展。引導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三品一標”,提高大中型企業、名牌企業和加工企業占比,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建立優質種植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生豬、家禽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實施稻漁、稻蝦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強化蝦稻米、稻田蝦農產品認證,推動區域間、產業間綠色優質農產品平衡發展。
7.推動地理標志、有機農產品充分發展。充分發揮品牌在質量提升中的作用,逐步提高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堅持主導產業、鏈條延伸,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綠色食品產業鏈。立足生態環境、資源稟賦,打造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有機農產品產業圈。瞄準特定區域、人文歷史,保護獨具特色、優良品質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充分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逐步形成與需求相適應的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結構,推動產業間綠色優質農產品充分發展。
8.推動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提升。強化認證系統功能作用,嚴格審核認定,嚴控申報范圍,提升發展質量,防范風險隱患。嚴格落實“稍有不合,堅決不批;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的工作原則,嚴格控制申報范圍,嚴謹審批程序,不斷提升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質量。
(三)嚴格標準,推動綠色發展落地生根
9.完善和落實綠色標準體系。制修訂一批農業綠色標準,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綠色投入品標準體系,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體系。持續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登記、GAP認證,繼續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大力發展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按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和國際通行的農業操作規范,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達48個以上,“三品一標”環境監控面積達4200萬畝以上。
10.切實保障綠色農業投入品供給。繼續推行設立綠色農業投入品專供點,創造條件引入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投入品供應和使用托管服務。年末,綠色農業投入品專供點數量增長10%。“三品一標”基地嚴格按照標準生產,有機農產品嚴禁使用化學投入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同標準化生產基地相比化肥使用量減半,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70%。同時輻射帶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落實有機肥替代化肥扶持政策,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
(四)提升效益,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可持續發展
11.積極組織綠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組織參加在鄭州市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南昌市舉辦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地標專展,組織參加在駐馬店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洽談會暨中部六省綠色食品博覽會。組織50強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參加在上海、合肥舉辦的農交會,著力提升“三品一標”品牌影響力、號召力和競爭力。
12.積極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線上以農村電商帶動產業升級,更加注重品牌認證,更加注重質量安全可追溯,促進生產、經營、消費無縫鏈接,架設生產經營主體到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橋梁;線下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支持建設一批集商品展示、貿易洽談、商品交易、商務會展、電子結算、倉儲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特色專業市場。支持50強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聯合在大中城市和社區建立專賣店,專柜專銷、直供直銷,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
13.繼續組織綠色優質農產品對接高端消費市場。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大力開拓市場,開展大中城市批發、社區到點零配等業務,讓安徽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南闖北”,提升市場營銷效益。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模式,大力發展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和個性化定制配送等新型營銷模式。
(五)嚴格監管,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全程控制
14.加強生產基地管理。強化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管理。充分發揮“金山時雨”農產品地理標志國家示范樣板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對符合良好農業規范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生產基地,加強管理,鼓勵申請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
15.強化證后監管。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專項監測,監測樣品不低于180個。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組織開展“三品一標”質量管理工作檢查,督促獲證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做好生產經營單位年檢、產品抽檢、綠色食品標志市場監察工作。嚴厲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凈化市場環境,提升“三品一標”產品市場占有率,保障帶標上市產品優質優價,確保消費者購買到名副其實的綠色優質農產品。
16.加快獲證農產品智慧監管。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推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應用,加快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實施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對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追溯主體責任,有效管理獲證“三品一標”農產品“三帶三上”。強力推進“三品一標”產品全部納入國家或省級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管理,實現生產經營主體監管、業務管理系統、消費者電商平臺有效對接。實現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進入國家平臺管理,無公害農產品進入省級平臺管理。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把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產業興旺要求的突出位置,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細化方案,狠抓落實。充分調動和發揮基層在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產業扶貧等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強化政策扶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重點支持“三品一標”產品發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充分發揮“三品一標”制度規范、標準生產、全程控制、質量保障的優勢和輻射功能,在省級名優農產品品牌評選中優先考慮“三品一標”,將“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納入省政府質量考核范圍。
(三)強化隊伍建設。省農業農村廳開展認證登記農產品管理隊伍檢查員、監管員、核查員培訓,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隊伍能力水平。各市農業農村局要加快開展生產經營單位內檢員培訓,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內部管理、內部檢查工作目標。
(四)強化宣傳服務。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大力度,做好“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統和現代傳媒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宣傳報道推進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成效、新典型、新經驗,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3月12日
為貫徹省委一號文件精神,落實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完成全年“三品一標”農產品培育任務,現就抓好“三品一標”農產品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
2019年,全省新增認證農產品生產基地300萬畝以上,新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300個以上,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總量達到6200個以上,認證覆蓋率48%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8%以上。
到2021年,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達到7000個以上,認證覆蓋率55%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8%以上,全面實現“三品一標”農產品可追溯,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品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二、推進重點工作
(一)搶抓機遇,實施農產品認證登記發展計劃
1.保持綠色食品領先位置。綠色食品總量要有增長,續展率穩定在65%以上。穩定糧油、蔬菜等大宗農產品認證規模,加大“百千萬”工程種植產品、水產品和專用糧食、茶葉、水果等農產品認證力度,優先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地發展綠色食品。嚴格申報程序,發揮工作系統與專家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發展質量,防范風險隱患。
2.提升有機農產品發展質量。積極推進有機農業發展,加快有機農產品認證,實現認證總量持續增長,再認證率保持在85%以上。創建一批國家級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力爭有機農產品爭先進位。
3.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立足獨特產地環境和人文歷史,著力保持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獨特品質,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程序把關和質量管理。依托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知名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培育80個以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力爭年內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數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4.穩妥推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穩妥改革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推動無公害農產品轉化和提升。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申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和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做好無公害農產品和良好農業規范等農產品認證銜接工作。
5.良好農業規范農產品有突破。探索將認證農產品生產基地適時轉化為良好農業規范(GAP)示范基地。選擇10個縣(市、區),開展全程控制體系標準化示范生產經營單位創建,扶持4個縣(市、區)13家全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工作開展。開展全程控制體系標準化技術指導和培訓。
(二)精準發力,推動“三品一標”平衡充分發展
6.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平衡發展。引導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三品一標”,提高大中型企業、名牌企業和加工企業占比,做大做強農產品品牌。建立優質種植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生豬、家禽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實施稻漁、稻蝦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強化蝦稻米、稻田蝦農產品認證,推動區域間、產業間綠色優質農產品平衡發展。
7.推動地理標志、有機農產品充分發展。充分發揮品牌在質量提升中的作用,逐步提高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堅持主導產業、鏈條延伸,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綠色食品產業鏈。立足生態環境、資源稟賦,打造良性循環、持續發展的有機農產品產業圈。瞄準特定區域、人文歷史,保護獨具特色、優良品質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充分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逐步形成與需求相適應的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結構,推動產業間綠色優質農產品充分發展。
8.推動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提升。強化認證系統功能作用,嚴格審核認定,嚴控申報范圍,提升發展質量,防范風險隱患。嚴格落實“稍有不合,堅決不批;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的工作原則,嚴格控制申報范圍,嚴謹審批程序,不斷提升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質量。
(三)嚴格標準,推動綠色發展落地生根
9.完善和落實綠色標準體系。制修訂一批農業綠色標準,完善農業綠色發展標準體系、綠色投入品標準體系,綠色優質農產品標準體系。持續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登記、GAP認證,繼續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大力發展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按照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和國際通行的農業操作規范,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達48個以上,“三品一標”環境監控面積達4200萬畝以上。
10.切實保障綠色農業投入品供給。繼續推行設立綠色農業投入品專供點,創造條件引入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投入品供應和使用托管服務。年末,綠色農業投入品專供點數量增長10%。“三品一標”基地嚴格按照標準生產,有機農產品嚴禁使用化學投入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同標準化生產基地相比化肥使用量減半,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70%。同時輻射帶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落實有機肥替代化肥扶持政策,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
(四)提升效益,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可持續發展
11.積極組織綠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組織參加在鄭州市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在南昌市舉辦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地標專展,組織參加在駐馬店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洽談會暨中部六省綠色食品博覽會。組織50強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參加在上海、合肥舉辦的農交會,著力提升“三品一標”品牌影響力、號召力和競爭力。
12.積極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線上以農村電商帶動產業升級,更加注重品牌認證,更加注重質量安全可追溯,促進生產、經營、消費無縫鏈接,架設生產經營主體到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橋梁;線下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支持建設一批集商品展示、貿易洽談、商品交易、商務會展、電子結算、倉儲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特色專業市場。支持50強綠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聯合在大中城市和社區建立專賣店,專柜專銷、直供直銷,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
13.繼續組織綠色優質農產品對接高端消費市場。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大力開拓市場,開展大中城市批發、社區到點零配等業務,讓安徽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南闖北”,提升市場營銷效益。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模式,大力發展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和個性化定制配送等新型營銷模式。
(五)嚴格監管,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全程控制
14.加強生產基地管理。強化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管理。充分發揮“金山時雨”農產品地理標志國家示范樣板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對符合良好農業規范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和生產基地,加強管理,鼓勵申請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
15.強化證后監管。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專項監測,監測樣品不低于180個。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組織開展“三品一標”質量管理工作檢查,督促獲證生產經營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做好生產經營單位年檢、產品抽檢、綠色食品標志市場監察工作。嚴厲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凈化市場環境,提升“三品一標”產品市場占有率,保障帶標上市產品優質優價,確保消費者購買到名副其實的綠色優質農產品。
16.加快獲證農產品智慧監管。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推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應用,加快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實施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對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追溯主體責任,有效管理獲證“三品一標”農產品“三帶三上”。強力推進“三品一標”產品全部納入國家或省級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管理,實現生產經營主體監管、業務管理系統、消費者電商平臺有效對接。實現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進入國家平臺管理,無公害農產品進入省級平臺管理。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把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產業興旺要求的突出位置,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細化方案,狠抓落實。充分調動和發揮基層在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產業扶貧等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強化政策扶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重點支持“三品一標”產品發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充分發揮“三品一標”制度規范、標準生產、全程控制、質量保障的優勢和輻射功能,在省級名優農產品品牌評選中優先考慮“三品一標”,將“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納入省政府質量考核范圍。
(三)強化隊伍建設。省農業農村廳開展認證登記農產品管理隊伍檢查員、監管員、核查員培訓,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隊伍能力水平。各市農業農村局要加快開展生產經營單位內檢員培訓,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內部管理、內部檢查工作目標。
(四)強化宣傳服務。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大力度,做好“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統和現代傳媒工具,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宣傳報道推進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成效、新典型、新經驗,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