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北京市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涉氨單位)》(試行)的通知 (京環辦〔2017〕226號)

   2019-06-05 936
核心提示:各區環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為加強本市環保部門對涉氨單位的監督檢查,提升企業事業單位自行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
各區環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
 
    為加強本市環保部門對涉氨單位的監督檢查,提升企業事業單位自行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水平,我局組織編制了《北京市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涉氨單位)》(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下發至本區各涉氨單位,指導企業開展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針對試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至應急中心。
 
    特此通知。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辦公室
 
    2017年12月22日
 
    北京市突發環境事件
 
    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涉氨單位)
 
    (試行)
 
    1 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涉氨單位自行組織的突發環境事件隱患(以下簡稱隱患)排查和治理。
 
    2 依據
 
    2.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2號);
 
    《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
 
    2.2標準、技術規范、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指南(試行)》(環辦〔2014〕34號);
 
    《關于發布<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的公告》(環辦〔2016〕74號);
 
    《北京市液氨事故狀態下環境污染防控技術導則(試行)》(京環發〔2009〕40號);
 
    《冷庫設計規范》(GB50072-2010);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石油化工企業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GB50493-2009)。
 
    本指南內容未涉及的其他法律法規及標準,按相應規定執行。
 
    3 術語
 
    3.1環境風險
 
    指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3.2環境風險單元
 
    指長期或臨時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環境風險物質的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企業且邊緣距離小于500米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3.3環境風險受體
 
    指在突發環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業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會價值或生態環境功能的單位或區域等。
 
    4 隱患排查內容
 
    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兩大方面排查可能直接導致或次生突發環境事件的隱患。
 
    4.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
 
    4.1.1 是否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驗收文件。
 
    4.1.2 企業與周邊重要環境風險受體的防護距離是否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驗收文件及相關標準的要求。
 
    4.1.3 企業要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進行應急資源調查,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每三年對預案進行一次修訂并備案。如果在氨儲存量、儲存地點、儲存方式、使用工序、控制參數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時應及時修訂,修訂完成后要及時備案。
 
    4.1.4 是否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4.1.5 建立涉氨單元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包括涉氨設備操作規程、設備檢修維護記錄、相關人員崗位職責、人員培訓計劃等。
 
    4.1.6 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培訓,組織應急演練,如實記錄培訓和演練情況。
 
    4.1.7 公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演練信息。
 
    4.1.8 建立突發環境事件信息通報機制。掌握企業周邊5公里范圍內人口集中區(如居住區、學校、醫院等)的方位、距離、管理部門及聯系方式,并定期對名單進行更新(不低于每年一次)。
 
    4.2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
 
    4.2.1 根據實際配備相應數量和種類的應急物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人員防護類,如過濾式防毒面具、氨氣專用濾毒罐、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化學安全防護眼鏡、防毒衣、橡膠手套、膠靴、緊急沖淋、洗眼設施;
 
    檢測器材類,如氨氣體泄漏檢測報警儀;
 
    應急物資類,如救援繩索(用于救援中毒傷員和拖曳氣瓶)、堵漏器材和工具、沙袋、酸性飲料、硼酸或食醋、檸檬酸等;
 
    輔助器材類,如警戒線、風向標等;
 
    通信照明類,如對講機、防爆手電等。
 
    4.2.2 定期對氨設備設施、應急防護器材、應急設備及物資等進行維護、檢修和更新,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
 
    4.2.3在本單位不受高大物體氣流的干擾且便于清晰觀測的位置設置風向標(夜間可見)。
 
    4.2.4 在氨儲罐區、氨壓縮機房和設備間、液氨鋼瓶儲存區、液氨鋼瓶使用區、使用液氨的廠房、氨快速凍結裝置出口處的上方及設置氨制冷輔助設備的房間等場所,應設置氨氣氣體檢測報警儀。
 
    4.2.5 氨儲罐應采用移動式水槍和固定式設備進行冷卻噴淋。當采用移動式水槍進行冷卻噴淋時,供水量是否大于15L/s;當采用固定式設備進行冷卻噴淋時,冷卻水的供給強度是否大于0.10L/s·m2。
 
    移動式水槍的水壓力能否滿足水噴淋范圍覆蓋所有可能漏氨的部位,特別是管道法蘭、閥門、法蘭連接密封部位,以及儲罐氣相進出口、液相進出口、排污口、液面計接口、安全閥接口、壓力表接口等接管、閥門、法蘭連接密封部位等。
 
    水噴淋延續時間應保證不小于4h。
 
    4.2.6生產過程中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氨氣的廠房,應設置事故排風裝置,保證換氣次數不小于每小時12次,排風機應選用防爆型。
 
    4.2.7 定期檢查圍堰、噴淋退水收集、儲存設施,確保能夠滿足氨最大泄漏量的應急需要。
 
    4.2.8 廠區雨水排口是否設置監視裝置和關閉閘(閥),由專人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關閉閘(閥),或可通過采取封堵措施,防止受污染的雨水和消防退水排出廠外。
 
    5 隱患分級
 
    5.1分級原則
 
    根據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治理難度及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隱患分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隱患(以下簡稱重大隱患)和一般突發環境事件隱患(以下簡稱一般隱患)。
 
    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可認定為重大隱患,除此之外的隱患可認定為一般隱患:
 
    (1)情況復雜,短期內難以完成治理并可能造成環境危害的隱患;
 
    (2)氨泄漏進入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介質次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隱患。
 
    5.2 企業自行制定分級標準
 
    企業應根據前述關于重大隱患和一般隱患的分級原則、自身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等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的隱患分級標準。可以立即完成治理的隱患一般可不判定為重大隱患。
 
    6 涉氨單位隱患排查治理的要求
 
    6.1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管理機構、確定崗位職責
 
    企業應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和技術人員,明確人員分工和崗位職責。
 
    6.2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6.2.1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明確每個風險單元的責任人、檢查內容、檢查周期,記錄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并存檔備查。
 
    6.2.2 制定風險防控設施的操作規程和檢查、維修與維護規定,確保各設施處于正常完好狀態。
 
    6.2.3 定期對員工進行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并做好記錄備查。
 
    6.2.4 及時修訂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完善相關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
 
    6.3隱患排查時機
 
    6.3.1根據隱患排查制度的規定,開展隱患排查工作。
 
    6.3.2根據自身環境風險等級適時開展專項排查,對氨儲存區、輸送管線、使用區、涉氨設備、風險防范措施進行排查,其頻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一月應不少于一次。
 
    6.3.3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當及時組織隱患排查:
 
    (1)出現不符合新頒布、修訂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產業政策等情況;
 
    (2)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
 
    (3)涉氨單元發生重大變化,導致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發生變化;
 
    (4)應急指揮體系機構、人員與職責發生重大變化;
 
    (5)風險防范措施發生變化;
 
    (6)敏感時期、重大節假日或重大活動前;
 
    (7)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或本地區其他同類企業發生突發環境事件;
 
    (8)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自然災害;
 
    (9)企業停產后恢復生產前。
 
    6.4氨隱患排查治理的組織實施
 
    6.4.1 自查。企業根據隱患排查制度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氨隱患排查表,包括所有風險防控設施及其具體位置、排查時間、現場排查負責人(簽字)、排查項目現狀、是否為隱患、可能導致的危害、整改完成時間等內容。
 
    6.4.2 自報。企業的非管理人員發現隱患應當立即向現場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管理人員在檢查中發現氨隱患應當向本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
 
    6.4.3 自改。發現隱患要如實記錄并及時予以處理。對隱患整改必須明確責任人,立即組織治理并確定完成時限,治理完成情況要由企業相關負責人簽字確認。
 
    重大隱患,單位負責人要牽頭制定治理方案并負責落實治理,治理方案應包括:治理目標、完成時間和達標要求、治理方法和措施、資金和物資、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責任、治理過程中的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或應急預案。
 
    6.4.4 自驗。重大隱患治理結束后,企業應組織技術人員和專家對治理效果進行評估和驗收,編制隱患治理驗收報告,由企業相關負責人簽字確認。
 
    6.5組織培訓和演練
 
    企業應當定期就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制度、氨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的操作要求、氨隱患排查治理案例等開展培訓和應急演練。如實記錄培訓、演練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并將培訓情況備案存檔。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實際,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
 
    6.6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
 
    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應包括:企業隱患分級標準、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年度隱患排查治理計劃、隱患排查表、隱患報告單、重大隱患治理方案、重大隱患治理驗收報告、培訓和演練記錄以及相關會議紀要、書面報告等隱患排查治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書面材料。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應至少留存五年,以備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抽查。
 
       附件:

    附表1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隱患排查表
 
    附表2 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設施運行與維護情況排查表
 
    附表3 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應急物資狀況排查表


 
地區: 北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