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設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廳應急指揮中心:
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我省重點水產養殖區水域長效管理工作的意見》(閩政〔2011〕108號)要求,在2013年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期間,為確保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的環境安全,及時掌握重要養殖區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輕突發事故引起的漁業經濟損失,促進我省平安漁業建設,省廳制定了《2013年福建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工作方案》?,F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2013年福建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工作方案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
2013年1月5日
2013年福建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工作方案
依據《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規范》、《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及《2013年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網常規監測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全省漁業經濟發展及漁業生產活動實際,編制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在我省江河、水庫等重點漁業水域開展漁業環境監測,及時掌握重要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科學、客觀地評價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和處理突發事故,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輕突發事故引起的漁業經濟損失。編制發布《福建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漁業生產的管理和事故的應急調查處理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向公眾通報重要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發布漁業環境災害預警。
二、工作內容
㈠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與預警
?、娼又攸c增殖放流水域水環境趨勢性監測
?、鐑汝懰a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環境趨勢性監測
三、預期成果
㈠編寫《2013年福建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福建省重點水產養殖水域水環境質量通報》(月報12期)和《漁業環境災害預警信息》(不定期)。
㈡設區市分別編寫《市漁業環境質量通報》(季報4期),在當地報刊或政府網上發布,宣傳漁業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突出漁業環境監測的基礎地位。針對存在的區域性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為轄區漁業經濟發展服務。
四、項目實施的具體技術要求
?、鍍汝懼攸c水產養殖水域水環境監測與預警
1.監測區域與站位布設
在水口水庫、棉花灘水庫、街面水庫、安砂水庫、水東水庫、萬安水庫和白沙水庫等布設51個水質監測站,分布見附件1,其中16個站位同時為浮游生物、沉積物和生物殘毒站位。
2.監測方式及監測指標
由于在線監測系統尚未開始建設,2013年仍以人工監測為主。
監測項目與監測頻率:
現場監測:水溫、透明度、溶解氧和pH值;每月5、15和25日,各1次,計36次。
常規水質監測:氨氮、亞硝酸氮、總氮、總磷、硫化物、葉綠色a、高錳酸鹽指數,監測12次,每月15日開展。
水質特征污染物監測:石油類、揮發酚、總大腸菌群、懸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銅、鉛、鎘、鋅、汞、砷;監測2次,4~5月和8~9月開展。
浮游生物監測: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浮游動物(定性定量);監測2次 ,4~5月和8~9月開展。
沉積物監測:硫化物、有機碳、總汞、鎘、銅、鋅、鉛和砷,監測1次,7~9月開展。
生物殘毒:鎘、銅、鉛、汞和無機砷,監測1次,7~9月開展。
3、評價方法:《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部分指標參考《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沉積物評價按照《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Ⅱ類標準。
?、娼又攸c增殖放流水域環境質量趨勢性監測
1.監測站位布設:在閩江下流、建溪、富屯溪、沙溪、金溪、古田溪、九龍江北溪、九龍江西溪、汀江、晉江、木蘭溪、敖江和交溪等水域,布設60個水質站位,其中20個同時為沉積物和生物殘毒站位(詳細見附件3)。
2.監測項目
?。?)水質監測:水色、臭味、水溫、透明度、pH值、溶解氧、懸浮物、氨氮、非離子氨、亞硝酸鹽氮、總氮、總磷、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硫化物、揮發酚、葉綠素a、總大腸菌群、鎘、銅、鉛、鋅、砷、總汞和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
?。?)沉積物監測:硫化物、有機碳、總汞、鎘、銅、鉛和砷
?。?)生物殘毒:鎘、銅、鉛、汞和無機砷。
3.監測頻率和時間安排
?。?)水質監測: 監測2次,在4~5月和8~9月,出現異常(如批量死魚、水變)時要開展應急監測。
(2)沉積物監測:7~9月測定1次。
?。?)生物殘毒:7~9月測定1次。
4.評價方法:《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部分指標參考《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沉積物評價按照《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Ⅱ類標準。
㈢內陸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環境趨勢性監測
1.監測站位布設:光澤西溪中華鱉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武夷山九曲溪光倒刺鲃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汀汀江大刺鰍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湖洋溪黑脊倒刺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每個保護區布設3個水質監測站位,共計12個;4個核心區站位開展代表性生物的生物殘毒監測。
2.監測項目
?。?)水質監測:水色、臭味、水溫、透明度、pH值、溶解氧、懸浮物、氨氮、非離子氨、亞硝酸鹽氮、總氮、總磷、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硫化物、揮發酚、葉綠素a、總大腸菌群、鎘、銅、鉛、鋅、砷、總汞和浮游生物(定性和定量)。
(2)生物殘毒監測:鎘、銅、鉛、汞和無機砷。
3.監測頻率和時間安排
?。?)水質監測: 在4~5月和8~9月各1次。
?。?)生物殘毒:7~9月測定1次。
4.評價方法:《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部分指標參考《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
五、組織與分工
?、鍫款^支撐單位: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必撠熣疚豢倍?,負責組織漁業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編寫《2013年福建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福建省內陸重點水產養殖水域水環境質量通報(月報)》和《漁業環境預警信息》。
?、藏撠熑汝憞壹壦a種質資源保護區監測和全省36個沉積物和生物殘毒監測。
?、池撠熕谒畮?0個水質站位水質和浮游生物監測。
⒋負責30個江河重點增殖放流水域水質監測站位監測。
㈡設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根據本方案,結合所在地區實際情況,制訂轄區內重點漁業水域水環境監測工作方案,負責協調并指導有關縣(市、區)開展監測,同時,負責轄區內監測數據收集匯總,編寫轄區漁業環境質量狀況通報(季報),及時發布;積極爭取在當地報紙、政府網頁或電視媒體公開發布。
㈢各縣(市、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技術機構
負責組織轄區內的江河重要漁業水域、重點增養殖庫區的巡查監測工作;承擔轄區內重點水產養殖水域5日和25日的現場監測和在線監測儀器管護工作。
㈣具體承擔監測單位(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各設區市漁業環境監測機構):承擔增殖放流水域水質監測、重點水產養殖水域水質(含常規水質、特征污染物和浮游生物)監測和15日的現場監測等任務。(詳細見附件2和附件3)
六、項目進度安排
㈠2012年12月:編制《福建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工作方案》。
?、?013年1月:召開2013年福建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工作會議,布置2013年工作任務,落實監測具體內容。
㈢2013年1~12月:開展監測測定。
?、?014年1~3月:漁業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整理、分析評價,編寫、發布《2013年福建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七、監測數據報送與匯總
?、鍧O業環境監測數據報送:各監測單位將現場監測部分數據(水溫、透明度、pH值、溶解氧)在監測當日18點前以電子郵件直接報送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資環室(電子郵箱:FJDSJCZ@163.COM)。實驗室檢測數據在監測當月25日前以電子版(EXCEL表格)形式報送設區市漁業環境監測機構和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資環室(電子郵箱:FJDSJCZ@163.COM),正式檢測報告(紙質版)于2014年1月10日前由設區市漁業主管部門匯總報送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資環室。
?、娓=ㄊ〉a研究所在當月28日前編寫《福建省重點水產養殖水域水環境質量通報》,根據現場監測情況不定期編制《漁業環境預警信息》。2014年1月編制《2013年福建省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附件:⒈ 福建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站位分布.doc
?、?nbsp; 附件省內陸重點漁業水域環境監測預警分工.doc
⒊ 2013年福建省江河重點增值放流水域水質趨勢性監測站位及分工.doc
⒋ 工作任務分工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