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德、宿松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保障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根據《食品安全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4〕20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國食藥監食〔2012〕146號)的精神,現就我省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準確把握加強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要求
按照《食品安全法》關于“地方政府對本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各有關部門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的要求,各級要將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進一步加強基層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建設,完善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大力推行農村宴席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落實農村自辦宴席申報備案、食品安全培訓、分類指導制度和廚師健康體檢制度,努力將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切實防止群體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二、切實做好農村自辦宴席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一)建立和實施農村自辦宴席申報備案制度。農村自辦宴席,是指本縣(市)農村家庭在非經營性場所舉辦各類宴席活動,且就餐人數在50 人以上。自辦宴席承辦者采取主動申報和信息員上門收集相結合的方式備案。農村自辦宴席主辦者,在舉辦宴席前3 天應將菜肴清單、舉辦地點、參加人數等內容提前向村(居)委會報告,并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食品安全信息員及時收集相關情況,填寫《農村自辦宴席申報表》(附件),到當地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備案。備案內容主要包括主辦者和廚師的基本情況、事由、辦宴時間、地點、就餐人數、菜肴清單等。備案后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安排協管員和信息員到宴席現場進行檢查、指導,并做好記錄。就餐人數在300 人以上時,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派員攜帶食品安全快檢設備進行檢測或現場指導。各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應在每月5日前將上月農村家庭自辦宴席的備案和現場檢查情況匯總后報送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和現場檢查情況作為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指標。
(二)建立農村自辦宴席廚師持證上崗制度。從事農村自辦宴席的廚師,必須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并主動向所在地鄉(鎮)進行備案登記,定期參加當地舉辦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建立農村自辦宴席用食品及原料檢查制度。對于申報備案舉辦農村自辦宴席的群眾,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要對其進行食品安全檢查指導,把好關口,嚴禁其采購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要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群眾掌握必要的鑒別方法、控制操作規程等,特別是在采購外賣熟食過程中,要嚴格查驗熟食制作時間及保質期限、保存條件等,途中包裝運輸要符合要求,食用裝盤前重新回爐加工燒熟燒透,拼制裝盤注意規范操作,防止污染。嚴禁野生菌、藥膳等不安全食品上桌。同時,菜肴實行48小時留樣備檢。
(四)落實加工場所和用具清潔消毒制度。要督促舉辦者做好農村自辦宴席場所衛生清潔工作,做好刀、砧板、桶、筐、抹布、鍋碗瓢盆等用具的消毒工作,加工用容器與工具做到生熟分開,原料與成品,生、熟食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廚房要有防蠅、防鼠、防塵和冷藏冷凍設施。宴席場所和加工場所不得有雞、鴨、豬、狗、貓等禽畜進入。
三、積極做好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
農村自辦宴席就餐人員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疑似食物中毒以及其它食品安全事故時,舉辦者、承辦廚師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就治,同時向事故發生地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保護好現場。接到報告后,各相關單位要迅速采取控制措施,積極開展病人救治,迅速開展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并要按照有關要求及時上報事故信息。
附件:《農村自辦宴席申報表》
點擊下載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12月19日
為保障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根據《食品安全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4〕20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國食藥監食〔2012〕146號)的精神,現就我省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準確把握加強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工作的總體要求
按照《食品安全法》關于“地方政府對本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各有關部門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的要求,各級要將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進一步加強基層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建設,完善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大力推行農村宴席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落實農村自辦宴席申報備案、食品安全培訓、分類指導制度和廚師健康體檢制度,努力將農村自辦宴席食品安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切實防止群體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二、切實做好農村自辦宴席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一)建立和實施農村自辦宴席申報備案制度。農村自辦宴席,是指本縣(市)農村家庭在非經營性場所舉辦各類宴席活動,且就餐人數在50 人以上。自辦宴席承辦者采取主動申報和信息員上門收集相結合的方式備案。農村自辦宴席主辦者,在舉辦宴席前3 天應將菜肴清單、舉辦地點、參加人數等內容提前向村(居)委會報告,并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食品安全信息員及時收集相關情況,填寫《農村自辦宴席申報表》(附件),到當地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備案。備案內容主要包括主辦者和廚師的基本情況、事由、辦宴時間、地點、就餐人數、菜肴清單等。備案后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安排協管員和信息員到宴席現場進行檢查、指導,并做好記錄。就餐人數在300 人以上時,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派員攜帶食品安全快檢設備進行檢測或現場指導。各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應在每月5日前將上月農村家庭自辦宴席的備案和現場檢查情況匯總后報送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和現場檢查情況作為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指標。
(二)建立農村自辦宴席廚師持證上崗制度。從事農村自辦宴席的廚師,必須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并主動向所在地鄉(鎮)進行備案登記,定期參加當地舉辦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建立農村自辦宴席用食品及原料檢查制度。對于申報備案舉辦農村自辦宴席的群眾,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要對其進行食品安全檢查指導,把好關口,嚴禁其采購過期變質和“三無”食品。要廣泛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群眾掌握必要的鑒別方法、控制操作規程等,特別是在采購外賣熟食過程中,要嚴格查驗熟食制作時間及保質期限、保存條件等,途中包裝運輸要符合要求,食用裝盤前重新回爐加工燒熟燒透,拼制裝盤注意規范操作,防止污染。嚴禁野生菌、藥膳等不安全食品上桌。同時,菜肴實行48小時留樣備檢。
(四)落實加工場所和用具清潔消毒制度。要督促舉辦者做好農村自辦宴席場所衛生清潔工作,做好刀、砧板、桶、筐、抹布、鍋碗瓢盆等用具的消毒工作,加工用容器與工具做到生熟分開,原料與成品,生、熟食品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廚房要有防蠅、防鼠、防塵和冷藏冷凍設施。宴席場所和加工場所不得有雞、鴨、豬、狗、貓等禽畜進入。
三、積極做好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
農村自辦宴席就餐人員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疑似食物中毒以及其它食品安全事故時,舉辦者、承辦廚師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就治,同時向事故發生地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保護好現場。接到報告后,各相關單位要迅速采取控制措施,積極開展病人救治,迅速開展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并要按照有關要求及時上報事故信息。
附件:《農村自辦宴席申報表》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