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新政發〔2013〕19號)

   2013-03-08 437
核心提示: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2011—2020年)》已經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政府第36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3年2月18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2011-2020年)

  標準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把標準化工作作為“質量興新”、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積極開展各項標準化工作,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標準化領域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我區已初步建立覆蓋優勢特色農產品的標準體系和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工業企業標準化從制訂單一產品標準向建立標準體系拓展和完善,服務業標準化工作逐步推進和完善。但總體而言,我區標準化工作水平還不高,公眾的標準化意識尚待加強,企業技術標準創新能力較弱,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缺乏有機結合,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標準體系不健全,我區標準化工作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

  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有利于促進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標準化的技術支撐作用;有利于企業通過對標準的有效利用,提高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提升全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科學合理有效利用優勢資源,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新疆科學跨越發展。

  為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標準化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本綱要。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主線,大力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不斷完善標準體系,促進知識產權和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緊密結合。推進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的標準創制和應用,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標準化工作體制和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化活動,提高標準化工作總體水平,促進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為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技術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各地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協調,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標準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有效推動標準化發展戰略實施。

  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在自治區一、二、三產業全面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夯實發展基礎;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惠及民生有關領域標準化工作;以技術標準創新為重點,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標準,不斷提升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堅持市場引導、企業為主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提高標準的適應性,切實發揮企業在標準研制、實施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對先進技術標準的有效利用和技術標準創新,提高全區產品質量水平和技術含量,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大力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一、二、三產業,滿足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標準體系;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標準化人才隊伍;培育一批研制先進標準、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全社會的生產效能和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明顯增強;標準化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升。力爭將我區建設成西部地區農業標準化的引領區、特色服務業標準化的示范區、中亞國際標準化活動的活躍區。

  (二)階段性目標(到2015年)。

  ——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地方標準數量達到1500項,基本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調配套,聯盟標準化有序發展。

  ——標準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結合更加緊密,標準科學性和有效性不斷增強。優勢產業主導產品技術標準達到國內先進、西部領先水平,部分產品技術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企業主導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比率達到85%以上。我區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數量達到150項以上、國際標準數量達到3項以上。

  ——標準實施效益明顯增強。各相關方協作的標準推廣應用機制進一步健全,標準化試點示范和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到40%,其中大宗農產品達到80%。新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15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0個、服務業標準化試點30個,在10個縣(市、區)開展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

  ——標準化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標準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不斷完善,標準化公共服務體系趨于完善,全社會標準化意識明顯增強。組建自治區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和工作組(WG)的數量增加至10個以上。培養10名以上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首席專家,建立由1000名以上專家組成的自治區標準化、WTO/TBT資詢專家庫。

  三、主要任務

  (一)提升工業標準化水平。

  1.大力提升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水平。發揮礦產和農牧產品資源優勢,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安全水平為目標,以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為重點,構建和完善特色優勢產業標準體系。強化科研創新,加快標準的更新和提高,研制產業急需、具有創新成果和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標準。促進產業技術改造和優化升級,助推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和儲備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出口基地、棉紡織產品加工基地建設。

  專欄1  特色優勢產業標準體系建設重點

  01 石油和化學工業

  開展石油天然氣下游產品、石化衍生產品和聚氯乙烯、離子膜燒堿、高效復合專用肥、無機鹽的先進生產技術標準研究。研制油砂、頁巖氣開發與保護標準。

  02煤炭、煤電和煤化工產業

  研制煤炭、煤層氣開發利用與保護標準和煤電、現代煤化工的先進生產技術及生產安全保障標準。

  03輕工業

  建立健全造紙、塑料、皮革、家具及人造板、日化、工藝美術等行業的技術標準體系,研制塑料制品防老化及回收技術和節水灌溉器材、植物化妝品、和田地毯、和田玉、民族特需產品、特色旅游紀念品等相關標準。

  04食品加工業

  建立健全食品加工技術、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研制特色林果產品、農產品和畜產品精深加工以及其他特色食品生產加工技術和質量安全標準。

  05紡織業

  完善以棉紡織為主的紡織深加工標準體系,加快研制緊密紡、渦流紡、高檔氣流紡等新型紡紗、高性能粘膠纖維、特種合成纖維、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相關技術標準。開展新疆各民族服飾標準研究。

  06有色金屬業

  建立和完善銅、鎳、黃金、鉛、鋅等重要有色金屬的采、選、冶、加工等技術標準體系,研制有色金屬的采、選、冶、加工等生產技術標準,開展無害無尾礦選礦和冶煉技術標準研究。

  07鋼鐵業

  研制高附加值的板帶材、長材、管材等產品標準,開展鋼鐵業先進工藝技術標準研究。

  08建材業、建筑工程

  不斷完善水泥、玻璃、陶瓷、墻體材料等建材標準體系,研制建材工業清潔生產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開展新型生態建材、綠色建材技術標準研究。

  研制和完善工程建設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驗收和生態人居環境、抗震防災等領域標準。開展安居富民工程等相關標準研究。

  2.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工作。建立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以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化為切入點,研制可形成新的產業或增強產業競爭力的產品技術標準,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競爭力。

  專欄2 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重點

  01新能源產業

  結合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基地建設,建立和完善風能、太陽能產業標準體系,研制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太陽能光伏發電單晶硅和多晶硅片、太陽能電池組及配套產品等技術標準。  開展生物能源、干空氣能等相關技術標準研制。

  02新材料產業

  建立和完善鋁電子材料、新型儲能電極材料等標準體系,研制化工新材料、稀有金屬新材料、光電功能材料、高純度高性能合金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技術標準。

  03生物產業

  建立健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等領域標準體系。

  建立健全新疆中(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建立新疆地產中藥材(民族藥材)標本庫,建立中(維)藥材種植GAP示范基地,制修訂維藥藥材質量標準,開展飲片、提取物、中成藥生產技術規范和質量控制技術標準的研究。

  研制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飼料及飼料用酶等綠色農用生物產品技術標準。

  04先進裝備制造業

  在輸變電裝備、先進農牧機械、石油石化裝備、干空氣能應用設備、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設備、礦山設備及清潔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開展相關產品技術標準研制。

  05電子信息與軟件產業

  圍繞新能源、石油、電力、農業、多語種信息交換等領域特色電子產品開發,研制熱敏元器件、自主知識產權基礎軟件、嵌入式軟件生產和管理、物聯網應用等標準。

  3.夯實企業標準化基礎。引導企業自覺遵守標準化法律法規,增強企業標準化責任意識,推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和經營,不斷提高企業標準化水平。在規模以上企業和重點出口企業、產業園區重點骨干企業中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引導企業建立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在內的企業標準體系;扶持中小微企業建立技術標準體系,消化吸收先進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支持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強化企業產品標準備案制度,完善企業執行標準登記制度。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和管理,努力提高規模以上企業主導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比率。引導企業樹立“科研—標準—產業”同步理念,加快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的步伐,促進優勢技術和關鍵技術轉化為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增強我區企業在技術標準制定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二)強化農牧業標準化工作。

  圍繞糧、棉、果、畜、區域特色農業和現代設施農業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完善現代農牧業標準體系,研制高效節水、投入品安全控制、生產技術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環境、農產品流通等領域標準。各有關部門合力推進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標準化高效節水綜合示范區和出口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加大農業技術標準推廣應用力度,發揮農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作用,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加快標準糧田、高標準棉田、“菜籃子”工程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步伐。結合自治區名牌戰略實施,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農業良好規范(GA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標準化生產等工作,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綜合效益。

  專欄3  現代農牧業標準體系建設重點

  01設施農業、高效節水

  建立和完善高效優化栽培、多熟高效種植、人工飼草料地建設、節水灌溉等標準體系,研制設施栽培、灌溉節水等技術標準。

  02農業投入品安全控制

  完善農藥、飼料添加劑、獸藥殘留物限量標準,研制農(獸)藥、化學(生物)肥料、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風險評估標準。

  03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產技術規范

  建立和完善主要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和畜禽品種改良冷鏈技術標準體系、林果業良種苗木繁育技術標準體系。

  以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和“菜籃子”質量安全為重點,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范、產地環境安全評價、質量風險控制評價等技術標準,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特色畜產品標準體系:研制肉、毛絨、皮張、乳類(馬奶、駝奶等)、禽蛋等畜產品及飼料、冷凍精液質量安全標準,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生產和質量分級標準。

  特色水產品標準體系:研制新疆土著魚類(丁魚歲、白斑狗魚、河鱸、裸腹鱘、北極鮰、塔里木裂腹魚、歐鯰、梭鱸、哲羅鮭等)的品種選育、人工繁育技術、養殖技術和產品質量標準。

  特色林果及其制品標準體系:研制庫爾勒香梨、鮮食葡萄、釀酒葡萄、黑加侖、西梅、無花果、哈密瓜、蘋果、石榴、杏、棗、核桃、巴旦木、阿月渾子等特色林果的品種選育、種苗生產、產品質量、藥物殘留和有害元素、重金屬限量、保鮮、貯藏、加工等相關技術標準。

  04農產品流通

  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現代農產品物流等標準體系,研制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和農產品質量等級、包裝及標識、倉儲設施、運輸、配送等技術標準。

  05動植物疫病防控

  完善動植物疫病防控標準體系,研制動植物疫病有效防范、應對外來有害生物等關鍵技術標準。

  06農業社會化服務

  建立和完善糧、棉作物機械化種植采收標準體系,研制和完善農機產品生產、流通、維修、作業、管理等標準。

  07林業、草原生態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

  建立和完善以防沙治沙、草原生態保護為主的生態工程,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綠洲防護林建設,森林防護等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標準體系,研制森林、草原退化控制,森林、草原消防,林業、草原信息和裝備,綠洲人工生態,水土流失防治,小流域綜合治理,防治水資源污染,防沙治沙,退牧還草,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標準。

  (三)拓展服務業標準化領域。

  適應自治區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加快建立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擴大服務業標準化覆蓋范圍,研制物流、信息、金融、商貿、居民服務、文化產業、旅游、特色餐飲等領域標準。引導各類企業加大對服務業標準的執行力度,促進物流、信息、金融、商貿等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農業的融合。增強生活性服務業標準的實施效果,培育一批旅游景區(景點)、物業、特色餐飲等服務業標準化試點企業,促進服務業規范化、品牌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水平。

  專欄4    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重點

  01物流業

  建立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代理聯運等現代物流標準體系,研制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物流設施設備、物流管理、物流服務和現代大型物流中心或園區等公共物流技術標準。

  02信息和金融服務業

  制定和完善多語種信息服務、集成業務系統、網上銀行、電子商務網上結算等新型信息和金融服務標準,完善互聯網、物聯網、電子政務等相關服務標準,開展責任保險、信用保險、保險營銷、保險中介等保險服務標準研制。

  03商貿服務

  建立批發市場、零售市場、便利店、專業店等新型商貿服務標準體系,在商業領域推廣以條碼技術、商品分類編碼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數據流通標準;開展以電子收款機、前臺交易數據管理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信息系統為主要內容的商品銷售信息化管理標準研究;開展以電子訂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倉儲管理自動化為主要內容的商品通信和配送信息化技術標準研究。

  04居民服務

  研制物業管理、家政、養老托幼、病患陪護、婚慶婚介、殯葬服務等標準。

  05文化產業服務

  制定和完善區域特色影視傳媒、新聞出版、網絡文化、演藝、動漫、會展和娛樂業等相關服務標準。

  06旅游服務

  建立健全旅游服務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旅行社管理、旅游酒店、旅游設施設備、旅游安全等相關標準,開展旅游景區(景點)、鄉村休閑旅游等服務標準研究。

  07特色餐飲服務

  研制特色餐飲、清真食品生產加工等相關服務標準。

  (四)加強節能環保標準化工作。

  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在工業、建筑、交通運輸、農業和農村、商用和民用、公共機構等領域制定完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清潔生產、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標準。在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嚴格實施國家有關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終端用能產品能效、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控制、建筑節能、汽車燃料消耗量限值等強制性標準。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核心,在典型企業、產業園區和城市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以點帶面,促進循環經濟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倡導綠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設。

  專欄5   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重點

  01環境保護

  建立健全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補充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研制和完善地方大氣環境監測、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標準。

  02能源節約與管理

  研制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煤炭等重點行業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高效節能技術等標準。研制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標準。

  03水資源節約利用

  建立健全高耗水行業用水限定標準,研制節水、用水審計、工業廢水利用、生活污水利用、工程水利、水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的標準。

  04資源循環利用

  開展再生資源利用以及建筑廢物、餐廚廢棄物、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等標準的研究。

  (五)加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力度。

  圍繞改善民生、構建和諧新疆,建立和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開展公共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公共醫療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管理與服務、公共文化、公共體育、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標準研究,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加強標準實施與監督,加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重要基礎標準、強制性標準的宣貫力度。選擇有條件的縣(市)開展和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探索推進行政服務標準化工作,提高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和政府服務績效。

  專欄6   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重點

  01公共教育

  研制學校建設、運行、管理和安全保障標準。研制教育評價、公共教育資源開發利用、職業和社區教育培訓、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等領域的標準。

  02就業公共服務、社會保險

  研制人才服務、職業指導、就業援助、就業指導、人事勞動檔案管理、就業登記與失業登記管理、勞動定額和勞動保護等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和生育保險等領域的標準。

  03基本社會服務

  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優撫安置、社會救助、社區建設、社會福利、社會工作、地名管理、慈善與志愿服務等領域的標準;研制老年人、殘疾人、孤殘兒童、困難群體、災區群眾、優撫對象等亟需的標準。

  04公共醫療衛生

  開展環境衛生、學校衛生、消毒衛生、醫療服務、醫療機構管理、疾病預防控制、口岸衛生檢疫等領域標準的研制。

  05公共基礎設施管理與服務

  建立城市環境管理標準體系,研制城鎮給排水、燃氣、供熱、市容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城鎮市政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標準。開展村鎮規劃、環境綜合整治等標準研制。

  06公共文化、公共體育

  研制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展覽館、公共演出場所、社會藝術教育、社區文化設施、農村文化設施等領域的標準;開展自治區文化市場資格準入標準研制。

  研制體育活動組織與安全和體育場館、運動設施、體育器材和用品的管理與安全使用標準,開展特色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等服務標準的研究。

  07 公共交通

  研制道路交通客運服務、城市客運服務等領域的標準,研制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和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維護、管理等標準,開展公共交通線網優化、專用道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等方面的標準研究。

  08公共安全

  初步建立公共安全標準體系,研制公共安全基礎、安全防范、風險管理、公共安全應急裝備、公共安全教育等標準;制修訂安全生產、交通安全、公共設施與設備安全、消防安全、危化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領域的標準;研制突發事件應急、防災減災、應對恐怖襲擊等領域的標準;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風險評估等標準的研究。

  (六)擴大標準化交流與合作。

  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科研院校和優勢企業組建自治區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和工作組(WG)工作。主持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強標準研制與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銜接配套,開展重大標準化項目研究、重要標準研制,積極參與國內外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探索與中亞國家、區域標準化組織建立標準化科研合作新模式,加強資源與信息共享,提高國際交流合作水平。

  (七)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工作。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體系,搭建貿易技術壁壘、動物與植物衛生措施(WTO/TBT-SPS)預警服務平臺,對主要貿易國和地區、重點貿易產品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和市場準入等情況進行相關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通報發送和應對研究,建立和完善我區產品出口信息庫、標準文獻數據庫,指導和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增強應對貿易技術壁壘的能力。

  (八)完善標準化服務體系。

  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加強標準資源和信息共享,建立標準信息網絡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各類標準數據庫,為全社會特別是各類企業提供標準化政策、法規、信息、管理、技術咨詢和服務。培育和發展標準研究、咨詢服務、合格評定等標準化技術中介服務組織,為全社會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標準化技術咨詢服務。

  加強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科學規劃檢驗檢測機構布局,優化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加強對技術機構的分類指導和監管,規范檢驗檢測行為,提高檢驗檢測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社會公信力。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進國家級、自治區級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區域中心實驗室建設,不斷提高我區實施標準的驗證能力和水平。

  (九)強化標準實施的監督和信息反饋。

  認真貫徹落實標準化法律法規,加大對企業執行標準的監督檢查力度,建立和完善標準實施跟蹤制度,重點監督強制性標準執行情況,將監督檢查信息記錄用于企業誠信管理。對不執行強制性標準規定的,要依法查處。研究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機制,強化標準實施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暢通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渠道,促進標準制修訂與標準實施有效銜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將標準化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作為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組織領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推進標準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自治區成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展改革、經信、財政、科技、質監、國土資源、商務、農業、林業、畜牧、水利、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保、文化、教育、衛生、旅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質監局,負責日常工作。各地成立相應工作機構,負責做好相關工作。按照“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共同推進”的要求,質監部門主要負責標準化發展戰略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其他各部門做好本行業標準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工作。

  (二)建立標準化工作經費保障機制。

  自治區每年安排必要的專項經費并納入預算,用于地方標準制修訂、社會公益性標準化工作、重大標準化研究項目實施、標準化試點示范和基地建設等,重點保障現代農牧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等方面重要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并對承擔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項目單位予以資金補助。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標準化工作經費納入預算,鼓勵和支持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出資參與標準化活動。在企業發展及工程建設中確立一定比例經費用于標準化工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標準化經費保障機制。

  (三)完善地方標準化法規和政策。

  按照法定程序,加快制定和完善與標準化發展戰略實施相適應、符合我區標準化事業發展實際的配套地方性法規、規章。質監與有關部門要出臺標準化發展激勵政策,推進關鍵共性技術標準的研制和應用,將形成標準作為科研立項和驗收的考核指標,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技術標準研制成果申報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四)加強標準化宣傳和人才培養。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標準日”,開展標準化知識“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廣泛宣傳標準化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增強社會公眾的標準化意識,在全社會形成講標準、學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加強標準化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建立和推行標準化工程師資格認證制度,建設結構合理的自治區標準化人才隊伍。鼓勵標準化人才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建立專業齊全、滿足需求的自治區標準化專家庫和WTO/TBT通報咨詢研究專家庫。



 
地區: 新疆
標簽: 綱要 標準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