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意見 (贛府廳發〔2025〕6號)

   2025-04-11 717
核心提示:為全面實施健康優先戰略,深入推進健康江西建設,認真落實《“健康江西2030”規劃綱要》《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衛生健康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建立健全健康優先的規劃、投入、治理體系,經省政府同意,制定本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實施健康優先戰略,深入推進健康江西建設,認真落實《“健康江西2030”規劃綱要》《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衛生健康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建立健全健康優先的規劃、投入、治理體系,經省政府同意,制定本意見。

一、將健康融入政治建設,完善健康治理體系

(一)健全健康優先發展機制。將落實健康優先戰略納入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將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建立穩定的健康治理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民參與,充分發揮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議事協調作用,縱深推進健康江西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大健康理念,在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各類干部學院增加健康中國戰略相關培訓課程,推動全社會整體聯動維護人民健康。(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直機關工委、省財政廳、省委黨校、省衛生健康委及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責任單位均包括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贛江新區管委會,不再列出)

(二)強化健康優先法治保障。研究制定健康環境、健康服務、健康產業、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制度,健全醫療數據交易使用等新業態新應用領域相關制度,形成系統完備、協同高效的健康治理法規規章體系。加強跨部門監督執法聯動,建立衛生健康、市場監管、藥監、醫保、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公共衛生安全等領域侵害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筑牢健康優先法治屏障。(省衛生健康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公安廳、省政務服務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健康優先評價體系。制定《健康江西行動發展指數評價指南》,每年發布市、縣(區)健康發展指數。建立健康江西行動監測預警體系,對重要健康指標和健康影響因素的發展趨勢進行常態化監測研判。各級政府針對轄區內居民主要健康問題,制定相關措施和干預策略,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險因素,加強健康指標改善情況監測評價。機關事業單位帶頭落實職工健康體檢、年休假等健康工作制度。(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將健康融入經濟建設,培育健康新質生產力

(四)培育壯大健康產業。聚焦健康產業前沿方向,加強核醫療、異種器官移植、功能食品研發、腫瘤防治、多模態虛擬醫學技能仿真教學系統等領域研究與開發應用,推動合成生物、免疫治療、基因編輯、腦機融合等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快發展衛生健康新質生產力。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廣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型藥物和生物材料設計合成等領域研究,深化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醫療服務創新及臨床科研應用創新。充分利用隱私計算等技術,挖掘醫療數據價值,打造健康數據資產,逐步實現電子健康碼、醫保結算碼、金融支付碼等多碼融合、業務通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市場監管局、省數據局、省政務服務辦、省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打造健康消費新場景。鼓勵發展“互聯網+健康”,推進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建設。培育高端醫療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推動醫療機構提供特需醫療服務,建設多層次醫療服務體系。推動符合條件的醫療服務項目,在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按規定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持續推進醫院病房適老化、便利化改造,逐步提高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單人間、2人間病房比例。實施“中醫藥+”行動,積極開發藥食同源等大健康衍生產品。探索在金融消費者權益體系中嵌入健康體檢、咨詢等服務,打造金融服務與醫療健康融合發展新模式。(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市場監管局、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動醫教研產融合。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產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物醫藥企業等創新主體組建聯合體,開展醫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探索開展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將科技成果和專利質量等指標作為醫務人員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等重要依據。強化轉化平臺建設,推出一批臨床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產品。(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將健康融入文化建設,樹牢健康生活理念

(七)加強健康科普宣傳活動。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將健康教育納入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和醫療衛生人員執業培訓內容,構建科學的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人員依法履行健康教育工作職責,普及健康知識。教育部門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體育健康科普進校園,并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學校評價體系。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每年有計劃開展健康科普公益宣傳。公共場所通過其設置或者管理的宣傳欄、公共視聽載體等設施,開展健康科普公益宣傳。(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臺、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普及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發布《江西省居民健康積分管理指南》,推行健康積分激勵制度,強化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深入實施“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適量運動、控煙限酒和心理健康等4個專項行動,引導群眾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心理門診或睡眠門診建設。開展體重管理年活動,廣泛建立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推動全民體重管理意識提升,有效降低居民超重肥胖率。(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省廣播電視臺、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省計生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入挖掘“樟幫”“建昌幫”傳統炮制工藝和杏林文化、旴江醫學等江西傳統中醫藥文化內涵,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與作用。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活動,推進中醫藥科普工作站等傳播平臺建設。推動實施“新時代神農嘗百草”工程。加強國際中醫藥合作交流,辦好上海合作組織傳統醫學論壇,并結合援外醫療推動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打造中醫藥對外交流傳播“江西窗口”。(省中醫藥局、省藥監局、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將健康融入社會建設,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十)構建整合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和編制動態調整機制。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建設,強化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夯實健康管理網格化基礎。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推進縣級公立中醫院全覆蓋,提升基層中醫館服務能力。落實醫療機構疾病防控責任清單,全面推廣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制度,構建預防、治療、管理一體化防治服務模式。(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開展健康城鎮創建。持續推進健康城鎮和健康鄉村建設,全面開展健康城市數據評價。推進無煙機關、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等無煙場所和健康社區、健康機關等健康細胞建設。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法規、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到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司法廳、省教育廳、省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體育局、省市場監管局、省紅十字會、省計生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實施普惠托育專項行動,支持新建、改擴建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設施,鼓勵支持面向0-3歲嬰幼兒家庭發放托育服務消費券。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和生育假期制度,健全政府、用人單位、家庭三方生育假期成本合理共擔機制。做好適齡女生HPV疫苗接種工作。開展醫育結合專項行動,加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等生殖健康促進工作,推動醫療服務和托育服務融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能力建設,支持縣(市、區)新建、改擴建一批縣域醫養結合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照護等“一站式”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總工會、省計生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筑牢公共衛生安全防線。健全疾病防控體系,強化省級疾控機構科研技術支撐,推進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健全傳染病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發揮疾病防治議事協調機構作用,建立以疾控、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委員會為基礎、全社會共治的傳染病群防群控格局。加強公共衛生干預,深入實施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和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地方病綜合防控。(省衛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將健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綠色和諧人居環境

(十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聚焦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農貿市場、垃圾中轉站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清臟治亂行動,完善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糞污治理,分類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制定鄉村健康公約和健康守則等行為規范,大力開展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活動。(省衛生健康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委宣傳部、省計生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系統推進環境健康管理。研究開展群眾健康密切的環境健康風險監測與評價,開展環境污染與疾病關系、健康風險預警以及防護干預研究,加強傷害監測網絡建設,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控制環境污染相關疾病。依法加強對環境監管重點單位監督執法,跟蹤危害健康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強化企業環境健康風險信息公開。組織全社會開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推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建立日常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病媒生物孳生條件,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省生態環境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管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城市。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行動,將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社區合作,開展嵌入式醫療服務。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進健康步道、健康主題公園、配套體育設施建設,滿足群眾經常性體育鍛煉需求。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完善“15分鐘生活服務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民政廳、省體育局、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各部門要將推進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作為提升社會健康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管理機制,在施政決策時充分考量對群眾健康影響,加快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群眾健康相得益彰。要完善省、市、縣三級健康影響評估技術保障體系,建立定期監測評估、年度通報進展、典型示范引領工作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25年4月3日

(此件主動公開)




 
地區: 江西
標簽: 規劃 綱要 體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