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政法委、教育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紅十字會、計生協,省衛生健康委屬(管)各單位,山東大學各醫院:
為深入貫徹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切實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單位聯合制定了《深入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
政法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商務廳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體育局
山東省機關事務管理局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局
山東省紅十字會 山東省計劃生育協會
2025年4月16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深入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持續深化健康山東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進一步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經研究,確定在全省深入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探索優化全民健康管理機制,實施全生命周期綜合干預。至2030年,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支持性環境廣泛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逐漸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到48%以上,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下降到11%以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81歲以上。
一、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機制
(一)實施孕產婦健康管理提升行動。開展早孕關愛行動和生育友好醫院建設,到2025年底,設有婦產科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普遍開展早孕關愛服務,20%的助產機構建成生育友好醫院,到2030年,生育友好醫院建設要求在助產機構得到全面落實。普及免費婚檢、孕前風險評估及葉酸補服服務,規范開展產前篩查與診斷。做好妊娠風險篩查評估,強化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暢通“綠色通道”,提升救治能力。(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二)實施兒童健康管理提升行動。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兒童眼保健、心理行為發育評估、營養喂養指導、體格生長監測為重點,扎實開展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做好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聽力障礙和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覆蓋面,推進陽性和可疑陽性病例干預,促進早篩早診早治。開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到2025年底,30%三級和15%二級醫療機構建成兒童友好醫院;到2030年,兒童友好醫院比例力爭達到90%以上。(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三)實施青少年健康管理提升行動。嚴格落實健康教育課時標準,中小學校每學期在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總課時中安排4個健康教育課時。實施學生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行動。加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定期開展學生體質監測,針對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和分析,針對近視、肥胖、齲齒、脊柱彎曲異常等常見健康問題實施有效干預。促進醫校協同,推動醫療機構與中小學建立聯系,鼓勵醫務人員擔任健康副校長。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近視率納入對市、縣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督促各級政府切實重視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到2025年底前,全省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達到47%以上,2030年達到60%以上。(省教育廳牽頭負責,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省紅十字會分工負責)
(四)實施職業人群健康管理提升行動。開展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和勞動者培訓,2025年,重點行業培訓率90%以上,到2030年,培訓率穩步提升。開展爭做“職業健康達人”、職業健康傳播作品征集和職業健康“六進”等系列活動,每年組織開展160場次以上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面向網約配送員開展160場次以上的健康知識講座。2025年,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5%,到2030年,知曉率持續提升。(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職業病防治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分工負責)
(五)實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升行動。持續實施老年心理關愛、老年口腔健康促進、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老年聽力健康促進、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等行動,不斷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支持部分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為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機構。支持具備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為醫養結合機構。到2025年底,全省新增醫養結合、康復護理等機構100家,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達到1050家以上。到2030年底,所有縣(市、區)建成1所以上康復醫院或護理院、設置1處以上安寧療護病區,90%的二級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規范化老年醫學科,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衛生機構全部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二、構建全方位健康管理陣地
(一)積極開展健康鄉村建設。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中醫藥服務供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衛生健康政策宣傳和居民健康教育,普及鄉村健康生活方式。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落實分類救治措施。到2030年,鄉村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居民能夠便捷獲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健康水平持續提升。(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二)大力拓展健康社區建設內涵。積極推廣體重管理和膳食干預等健康工具和AI自我健康管理技術,引導社區居民掌握正確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深入推進家庭健康促進行動,高質量開展健康家庭建設。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家庭健康指導員、營養指導員隊伍作用,開展有針對性地健康宣教和干預活動。開展HCH(醫療機構、社區、家庭)連續營養服務模式建設,到2030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5個HCH工作站。(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體育局、省計生協配合)
(三)持續深化健康學校建設。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要求,設立衛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中小學校應當設置衛生室;高等學校要設立校醫院、衛生所或衛生科。建設心理輔導室,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實現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全覆蓋。落實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有關規定,推動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至少掌握1-2項運動技能。強化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符合中小學生營養需求的帶量食譜和“三減”健康菜品。(省教育廳牽頭,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體育局分工負責)
(四)持續深化健康企業建設。堅持以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為重點,把大健康理念融入企業管理運行全過程,全面落實企業職業健康主體責任,積極開展職業病危害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企業環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造企業健康文化,滿足企業員工健康需求,嚴防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五)積極開展健康機關建設。推動將健康機關建設納入各級機關發展規劃,制訂促進干部職工健康的管理制度和具體措施,完善衛生管理、定期體檢、工間操、健康教育等制度。倡導干部職工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鞏固無煙機關建設成效,建設節約型機關,深入開展急救培訓進機關活動,鼓勵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履行社會責任。(省衛生健康委、省機關事務局、省紅十字會負責)
(六)大力推動營養健康食堂(餐廳)建設。積極倡導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餐飲單位開展營養健康食堂(餐廳)建設。配備有資質的專(兼)職營養指導人員,定期開展營養膳食知識技能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合理膳食、“三減”等科普知識,配備三減工具,食物烹飪方法應當符合營養健康要求,提供低鹽、低油、低糖菜品,減少高鹽、高油、高糖菜品供應。(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教育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分工負責)
(七)持續開展健康促進醫院建設。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外宣傳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要根據本機構特色設置健康科普專欄,定期舉辦健康教育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競賽,創造性地開展各具特色的健康宣教活動,不斷優化就診各環節健康教育服務。組建健康科普專家團隊,利用大眾媒體與新媒體面向全社會開展健康科普,舉辦衛生健康相關節日紀念日宣傳活動,開展健康教育進社區活動,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三、創新全鏈條健康管理模式
(一)全面推廣“兩處方一提示”健康管理服務。整合疾病預防、診療和康復等健康管理全鏈條服務,以重點慢病為切入口,逐步推開“兩處方一提示”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對就診患者,開具“常規處方+健康處方”,加強對患者的飲食、運動等健康指導,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在健康體檢人群和家庭醫生簽約人群,加快推廣“健康提示”,加強個性化健康教育和全流程診療指導。2025年底前,設置體檢科的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處方一提示”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30年底前,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覆蓋。(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二)扎實推進慢病一體化管理。統籌推進健康山東-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四大行動,完善重點慢性病綜合防控體系。持續推動“三減控三高”項目,鞏固“一二三四奔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品牌,實施慢性病綜合干預。完善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設標準,拓展一體化服務路徑,深化整合型服務體系建設。2025年底前,全省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2030年降至11%以下。(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三)大力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經驗,不斷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提質擴面,打造心理健康服務品牌。加強平臺建設,優化接聽流程,強化人員配備,推動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建設。組建省、市、縣巡講團專家庫和科普專家庫,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宣傳巡講,2025年全省開展不少于500場次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持續開展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調查,針對性做好心理健康宣傳引導,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30%以上。(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委政法委等分工負責)
(四)深入實施“體重管理年”活動。推廣“一秤一尺一日歷”(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歷),推動家庭、醫療衛生機構、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等配置體重秤。加強醫療機構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建設,提供體重管理服務。組織開展科普宣傳等系列活動,加強體重管理人才技能培訓,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2025年底前,二級及以上綜合醫療機構增加百家體重管理門診或肥胖防治中心;2030年底前,二級及以上綜合醫療機構提供體重管理及肥胖癥診療服務覆蓋率達到100%。(省衛生健康委牽頭,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省機關事務局配合)
(五)推動預防接種向全生命周期拓展。全面推廣個人全生命周期電子預防接種證應用,為群眾提供集接種單位搜索、地圖導航、接種預約、接種信息查詢、兒童入托入學查驗等為一體的“掌上辦”服務,2025年底前實現以縣(市、區)為單位全覆蓋,并持續優化服務功能。扎實做好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保持在92%以上。推廣成人預防接種健康處方,引導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兒童等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推動預防接種向全生命周期拓展。(省疾控局負責)
(六)持續加強健康科普能力建設。大力推動健康知識普及,實施全省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充分發揮各級健康科普專家庫作用,提高健康科普資源庫共建共享水平,進一步增加優質健康科普供給。組織“健康科普專家走基層”品牌活動,召開“魯醫健康說”系列健康知識發布會。持續舉辦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健康科普作品創新創意技能競賽等系列科普賽事。進一步拓展健康教育傳播渠道,借助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開設一批公益健康欄目。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健康教育陣地作用,推進健康知識進萬家,引導樹立“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七)大力推進“中醫生活化”。以中醫藥文化為引領,加大中醫養生理念宣傳力度。指導醫療機構和醫養結合、健康管理、養生保健等服務機構積極拓展服務項目和內容,加大中醫藥特色療法和適宜技術的推廣。推廣貼近生活的養生文化載體,開發茶飲、藥膳、文創等中醫特色健康產品。持續推出康養打卡地和打卡路線,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養生保健中的獨特作用。到2030年,全省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到38%以上。(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八)全力推進體衛融合高質量發展。大力健全體衛融合服務網絡,推動醫療機構開設運動促進健康特色門診,社區設立運動健康中心(站、點)。深化全民健身運動,大力推廣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養生運動,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動作編排和指導,幫助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增強體質、調節身心。到2030年,科學健身指導在各級體育機構中普遍實施,運動處方在各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廣泛應用,體衛融合多元化服務模式基本形成,運動成為促進健康的重要方式。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3%以上,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超過92%。(省體育局、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四、組織保障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長效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完善多渠道籌資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整合衛生健康資源,保障任務推進。強化技術支撐,依托疾控機構等制定技術指南,開展業務培訓與效果評價。加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應用,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對接醫院信息系統(HIS)、體檢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系統,實現患者健康信息的實時采集、風險評估和遠程管理,推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智能化與高效化。強化調研指導,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納入健康山東建設重點任務督查,及時總結推廣有關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