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農業部關于在全國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我省糧油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油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現就我省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高產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省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糧油作物產量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畜禽業、糧食加工業迅速發展,糧油供應問題日益突出,確保糧油有效供給、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已成為當務之急。在當前許多國家出現糧食危機的形勢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糧油高產創建,增強糧油綜合生產能力,對促進我省糧油持續穩定發展、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扎實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集成技術力量,提高單產水平,對確保我省糧油生產穩定發展和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化措施,加大力度,確保創建活動順利進行。
二、明確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創建活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糧油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集約項目、集中力量、集成技術、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通過典型示范,促進平衡增產,全面提高糧油作物綜合生產能力。
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建立國家級萬畝高產示范區,產量指標: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50—600公斤,馬鈴薯平均單產達到2000公斤,雜交油菜平均單產達到250公斤,白菜型油菜平均單產達到150公斤。建立省級萬畝糧油高產示范區,產量指標: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2000公斤,蠶豆平均畝產達到350公斤。
各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區按照100畝核心攻關、1000畝展示示范、10000畝高產創建的模式,突出創建層次,通過開展集中連片創建活動,全面實現各項目標任務。
三、認真落實糧油高產創建的配套技術措施
(一)科學選擇示范片。各示范縣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根據高產創建任務要求,建設糧油高產創建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培植典型,帶動高產創建整體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示范優良品種。組織專家確定并推介一批糧油作物高產主導品種,將高產創建活動與良種推廣補貼相結合,通過統一供種方式,使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三)集成高產技術。在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的同時,高度重視良種良法的配套,因地制宜集成和組裝與高產品種相適應的主推技術。按照高產優質、節本增效的原則,實現良田良制、良種良法的有機結合。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根據不同糧油作物生產發展特點,高產創建活動推廣的主要技術為:小麥生產重點推廣小麥氮肥后移技術、精量半精量條播技術等標準化栽培技術;馬鈴薯重點推廣脫毒馬鈴薯種薯、地膜馬鈴薯栽培技術、雙壟全膜覆蓋集雨技術等;油菜重點推廣優質油菜標準化栽培技術。
(四)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及時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準確預報發生趨勢,提前制定重大病蟲害防控預案;根據病蟲害發生趨勢,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開展統防統治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集中技術力量做好小麥銹病,冬小麥黃矮病,馬鈴薯晚疫病、環腐病,油菜莖象甲、露尾甲、油菜角螟等多種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科學制定防控方案,開展統防統治。
(五)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依托,制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內容,為示范區技術指導人員及農民選擇肥料品種、確定施肥數量、施肥時期和改進施肥方法等提供技術服務。
(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人員的作用,建立農業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糧油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普及率。利用開展高產創建活動的契機,在項目區對農民、農戶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層層舉辦糧油生產技術培訓班,特別是加大對糧油高產示范戶的直接培訓力度,確保各項高產技術進村入戶、落到實處。
四、切實加強對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
糧油高產創建活動是確保糧油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工作,是提高我省糧油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農業部門的重點工作。各州市)、縣政府要將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作為提升生產水平、全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納入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投入一定的資金,積極支持高產創建活動。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定期檢查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創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高產創建活動目標的順利完成。2009年具體實施計劃按照省農牧廳制定的《2009年青海省糧油高產創建工作方案》的要求進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農業部關于在全國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我省糧油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油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現就我省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高產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省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糧油作物產量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畜禽業、糧食加工業迅速發展,糧油供應問題日益突出,確保糧油有效供給、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已成為當務之急。在當前許多國家出現糧食危機的形勢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糧油高產創建,增強糧油綜合生產能力,對促進我省糧油持續穩定發展、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扎實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集成技術力量,提高單產水平,對確保我省糧油生產穩定發展和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化措施,加大力度,確保創建活動順利進行。
二、明確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創建活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糧油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集約項目、集中力量、集成技術、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通過典型示范,促進平衡增產,全面提高糧油作物綜合生產能力。
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建立國家級萬畝高產示范區,產量指標: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50—600公斤,馬鈴薯平均單產達到2000公斤,雜交油菜平均單產達到250公斤,白菜型油菜平均單產達到150公斤。建立省級萬畝糧油高產示范區,產量指標: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2000公斤,蠶豆平均畝產達到350公斤。
各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區按照100畝核心攻關、1000畝展示示范、10000畝高產創建的模式,突出創建層次,通過開展集中連片創建活動,全面實現各項目標任務。
三、認真落實糧油高產創建的配套技術措施
(一)科學選擇示范片。各示范縣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根據高產創建任務要求,建設糧油高產創建示范鄉(鎮)和示范村,培植典型,帶動高產創建整體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示范優良品種。組織專家確定并推介一批糧油作物高產主導品種,將高產創建活動與良種推廣補貼相結合,通過統一供種方式,使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三)集成高產技術。在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的同時,高度重視良種良法的配套,因地制宜集成和組裝與高產品種相適應的主推技術。按照高產優質、節本增效的原則,實現良田良制、良種良法的有機結合。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創新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根據不同糧油作物生產發展特點,高產創建活動推廣的主要技術為:小麥生產重點推廣小麥氮肥后移技術、精量半精量條播技術等標準化栽培技術;馬鈴薯重點推廣脫毒馬鈴薯種薯、地膜馬鈴薯栽培技術、雙壟全膜覆蓋集雨技術等;油菜重點推廣優質油菜標準化栽培技術。
(四)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及時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準確預報發生趨勢,提前制定重大病蟲害防控預案;根據病蟲害發生趨勢,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方案,開展統防統治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集中技術力量做好小麥銹病,冬小麥黃矮病,馬鈴薯晚疫病、環腐病,油菜莖象甲、露尾甲、油菜角螟等多種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科學制定防控方案,開展統防統治。
(五)開展測土配方施肥。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依托,制定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方案;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內容,為示范區技術指導人員及農民選擇肥料品種、確定施肥數量、施肥時期和改進施肥方法等提供技術服務。
(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人員的作用,建立農業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糧油科技成果轉化率和普及率。利用開展高產創建活動的契機,在項目區對農民、農戶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層層舉辦糧油生產技術培訓班,特別是加大對糧油高產示范戶的直接培訓力度,確保各項高產技術進村入戶、落到實處。
四、切實加強對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組織領導
糧油高產創建活動是確保糧油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工作,是提高我省糧油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農業部門的重點工作。各州市)、縣政府要將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作為提升生產水平、全面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納入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投入一定的資金,積極支持高產創建活動。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定期檢查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創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高產創建活動目標的順利完成。2009年具體實施計劃按照省農牧廳制定的《2009年青海省糧油高產創建工作方案》的要求進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