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農業經濟局:
為切實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特制訂《2014年嘉興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嘉興市農業經濟局
2014年3月24日
?。ù思_)
2014年嘉興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省有關廳局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為目標,堅持執法監管和標準化生產兩手抓,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以提升監管能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和檢打聯動為抓手,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活動,用最嚴謹的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農產品源頭上的污染,確保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主要目標
一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較高水平,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農產品平均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二是確保農業標準化實施面達到60%以上。
三是確保全年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5個、綠色食品14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面積8萬畝以上。
三、重點工作
?。ㄒ唬╅_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活動,強化重點環節監管
1、加強禁限用農藥及添加劑監管。加強農藥使用技術指導,加大安全用藥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嚴查種植業產品種植、收購、貯存、運輸等過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農藥等行為,嚴查雙孢蘑菇使用熒光增白物質等非法添加物,進一步規范葡萄植物生長調節劑、柑橘保鮮劑、著色劑、防腐劑等添加劑的使用。
2、加強畜產品質量監管。以生豬為重點,梳理查找養殖、收購販運、屠宰和飼料環節存在的畜產品安全隱患和漏洞,強化“瘦肉精”監督抽檢;繼續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對奶畜養殖與生鮮乳生產收購環節各項制度執行情況開展檢查,建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強化畜禽養殖環節規范、安全用藥的指導;嚴格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督促落實進場檢查登記、“瘦肉精”自檢、檢疫不合格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等制度,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動物、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違法行為。
3、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管。建立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相結合的管理機制,重點強化對質量安全隱患風險大的養殖品種、養殖區域的監管。引導督促生產者按標生產,規范“三項記錄”和病死水生動物無害化處理記錄,完善從苗種、投入品、基地環境和產品加工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水產疫病防控體系建設,開展轄區內苗種場產地檢疫。
4、加強可食性林產品質量監管。以食用筍為重點,全面開展可食林產品種植、販運環節中農藥、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檢查,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甲胺磷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配合做好野生動物養殖環節飼料專項檢查。
5、強化農業執法檢查。以“綠劍”執法行動為抓手,集中突擊行動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全年組織三次集中執法行動,中間穿插有針對性的專項執法行動,加大經常性執法巡查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做到重大案件查處率達到100%。
?。ǘ┩七M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監測
6、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加快縣級、鄉鎮農產品檢測室建設,縣級檢測室要加快項目驗收、考核,盡快開展日常監測,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室要充分發揮速測篩查作用。要按照省政府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的要求,確保在 3月底前所有縣(市、區)、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免費對社會公眾開放,確保此項實事工程按期完成。
7、加大農產品監測力度。切實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制定年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并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備案。要繼續以質量安全風險高、隱患大的農產品為重點,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三品一標”基地、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為主要對象,加大抽檢力度,爭取省、市、縣三級對生產主體抽檢實行全覆蓋。今年,市級安排監督抽檢665批次,例行抽檢702批次,縣級必須安排抽檢200批次以上。
?。ㄈ┲匾曓r業標準化推廣,推行全程質量管控
8、實施農業標準化促進工程。按照“清理一批、修訂一批、制訂一批”的要求,對現有的地方農業標準進行梳理和清理,進一步完善地方標準體系。編制完善標準化模式圖和生產技術手冊,推行“一張模式圖,一張光盤,一本小冊子,一個示范園區”的標準化模式,確保創建縣級以上標準示化示范項目20個,編制市級各類農產品標準生產模式圖30個,農業標準化實施覆蓋率達到60%以上。
9、推廣農藥減量防控技術。推進示范性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建設,實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50萬畝。開展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推廣綠色防控示范面積穩步增長。加強高毒農藥管理,試點高毒農藥定點經營。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125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推廣應用率達到80%以上,水稻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10、加強“三品一標”品牌發展。按照“產地安全化、生產程式化、產品標識化”要求,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因地制宜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工作。全年力爭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5個以上,綠色食品14個以上,無公害產地面積8萬畝以上。加強證后監管,以規范標志使用、規范生產主體內部管理為重點,加強對獲證生產主體的指導和監管;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專項檢查和綠色食品市場檢查活動,依法查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
11、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各縣(市、區)要結合當地主導產業發展,選擇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性家庭農場等生產主體以及“三品一標”生產基地作為試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逐步實現生產責任追溯,生產過程追溯和監管責任追溯。
?。ㄋ模┙∪O管工作機制,提升執法監管能力
12、完善落實責任機制。進一步強化生產主體負責人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加強產地環境管理、生產過程管控、包裝標識、產地準出管理,嚴格落實生產、經營及收購貯運主體的責任。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一級一級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進一步落實系統內各部門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一崗雙責”制度,確保監管到位,責任到位。
13、加強基層執法監管能力。加快推進監管機構建設,確保監管人員履職到位。建立村級協管員、企業質量安全內檢員隊伍,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市、縣兩級要分期分批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和檢測人員培訓,增強法律法規知識和業務技能,提高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和農產品檢測水平。
14、完善政策聯動機制。加快建立監管與政策扶持聯動、監管與執法打擊聯動、“一票否優”、責任追究等機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通報、查處、整改督辦制度,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嚴厲查辦各種農業違法案件,嚴懲違法犯罪行為。
15、加強協調配合機制。內部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農經部門各行業、各職能單位的作用,齊抓共管,密切配合,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機制和手段;外部,加強與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等有關部門聯系,建立會商制度,合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16、強化應急處置機制。及時關注、收集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主動做好各種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強化應急體系建設,做好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能力。建立應急事件“反應快速、處置依法、防范聯動、預警超前”的機制,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告和采取措施,把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把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ㄎ澹┘哟笮麄髁Χ?,營造良好氛圍
17、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直通車活動。開展“我宣傳,你傳遞”為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直通車活動,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周、實驗室開放日、果蔬體驗、知識培訓等活動,依托電臺、報紙、農業信息網、農業信息報等媒體,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送給廣大消費者,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氛圍。
為切實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特制訂《2014年嘉興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嘉興市農業經濟局
2014年3月24日
?。ù思_)
2014年嘉興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省有關廳局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為目標,堅持執法監管和標準化生產兩手抓,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以提升監管能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和檢打聯動為抓手,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活動,用最嚴謹的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農產品源頭上的污染,確保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主要目標
一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較高水平,蔬菜、畜產品、水產品等農產品平均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二是確保農業標準化實施面達到60%以上。
三是確保全年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5個、綠色食品14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面積8萬畝以上。
三、重點工作
?。ㄒ唬╅_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活動,強化重點環節監管
1、加強禁限用農藥及添加劑監管。加強農藥使用技術指導,加大安全用藥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嚴查種植業產品種植、收購、貯存、運輸等過程中使用禁限用高毒農藥等行為,嚴查雙孢蘑菇使用熒光增白物質等非法添加物,進一步規范葡萄植物生長調節劑、柑橘保鮮劑、著色劑、防腐劑等添加劑的使用。
2、加強畜產品質量監管。以生豬為重點,梳理查找養殖、收購販運、屠宰和飼料環節存在的畜產品安全隱患和漏洞,強化“瘦肉精”監督抽檢;繼續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對奶畜養殖與生鮮乳生產收購環節各項制度執行情況開展檢查,建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強化畜禽養殖環節規范、安全用藥的指導;嚴格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督促落實進場檢查登記、“瘦肉精”自檢、檢疫不合格動物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等制度,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動物、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違法行為。
3、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管。建立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相結合的管理機制,重點強化對質量安全隱患風險大的養殖品種、養殖區域的監管。引導督促生產者按標生產,規范“三項記錄”和病死水生動物無害化處理記錄,完善從苗種、投入品、基地環境和產品加工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水產疫病防控體系建設,開展轄區內苗種場產地檢疫。
4、加強可食性林產品質量監管。以食用筍為重點,全面開展可食林產品種植、販運環節中農藥、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檢查,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甲胺磷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配合做好野生動物養殖環節飼料專項檢查。
5、強化農業執法檢查。以“綠劍”執法行動為抓手,集中突擊行動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全年組織三次集中執法行動,中間穿插有針對性的專項執法行動,加大經常性執法巡查力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做到重大案件查處率達到100%。
?。ǘ┩七M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監測
6、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加快縣級、鄉鎮農產品檢測室建設,縣級檢測室要加快項目驗收、考核,盡快開展日常監測,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室要充分發揮速測篩查作用。要按照省政府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的要求,確保在 3月底前所有縣(市、區)、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免費對社會公眾開放,確保此項實事工程按期完成。
7、加大農產品監測力度。切實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制定年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并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公室備案。要繼續以質量安全風險高、隱患大的農產品為重點,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三品一標”基地、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為主要對象,加大抽檢力度,爭取省、市、縣三級對生產主體抽檢實行全覆蓋。今年,市級安排監督抽檢665批次,例行抽檢702批次,縣級必須安排抽檢200批次以上。
?。ㄈ┲匾曓r業標準化推廣,推行全程質量管控
8、實施農業標準化促進工程。按照“清理一批、修訂一批、制訂一批”的要求,對現有的地方農業標準進行梳理和清理,進一步完善地方標準體系。編制完善標準化模式圖和生產技術手冊,推行“一張模式圖,一張光盤,一本小冊子,一個示范園區”的標準化模式,確保創建縣級以上標準示化示范項目20個,編制市級各類農產品標準生產模式圖30個,農業標準化實施覆蓋率達到60%以上。
9、推廣農藥減量防控技術。推進示范性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建設,實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50萬畝。開展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推廣綠色防控示范面積穩步增長。加強高毒農藥管理,試點高毒農藥定點經營。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和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125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推廣應用率達到80%以上,水稻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10、加強“三品一標”品牌發展。按照“產地安全化、生產程式化、產品標識化”要求,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因地制宜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工作。全年力爭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5個以上,綠色食品14個以上,無公害產地面積8萬畝以上。加強證后監管,以規范標志使用、規范生產主體內部管理為重點,加強對獲證生產主體的指導和監管;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專項檢查和綠色食品市場檢查活動,依法查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
11、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各縣(市、區)要結合當地主導產業發展,選擇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性家庭農場等生產主體以及“三品一標”生產基地作為試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逐步實現生產責任追溯,生產過程追溯和監管責任追溯。
?。ㄋ模┙∪O管工作機制,提升執法監管能力
12、完善落實責任機制。進一步強化生產主體負責人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加強產地環境管理、生產過程管控、包裝標識、產地準出管理,嚴格落實生產、經營及收購貯運主體的責任。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一級一級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進一步落實系統內各部門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一崗雙責”制度,確保監管到位,責任到位。
13、加強基層執法監管能力。加快推進監管機構建設,確保監管人員履職到位。建立村級協管員、企業質量安全內檢員隊伍,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市、縣兩級要分期分批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和檢測人員培訓,增強法律法規知識和業務技能,提高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和農產品檢測水平。
14、完善政策聯動機制。加快建立監管與政策扶持聯動、監管與執法打擊聯動、“一票否優”、責任追究等機制,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通報、查處、整改督辦制度,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嚴厲查辦各種農業違法案件,嚴懲違法犯罪行為。
15、加強協調配合機制。內部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農經部門各行業、各職能單位的作用,齊抓共管,密切配合,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機制和手段;外部,加強與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等有關部門聯系,建立會商制度,合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16、強化應急處置機制。及時關注、收集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主動做好各種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強化應急體系建設,做好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能力。建立應急事件“反應快速、處置依法、防范聯動、預警超前”的機制,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告和采取措施,把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把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ㄎ澹┘哟笮麄髁Χ?,營造良好氛圍
17、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直通車活動。開展“我宣傳,你傳遞”為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直通車活動,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周、實驗室開放日、果蔬體驗、知識培訓等活動,依托電臺、報紙、農業信息網、農業信息報等媒體,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送給廣大消費者,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