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漁業生產標準化實施意見(濰政發〔2002〕42號)

   2011-01-10 655
核心提示:  漁業是我市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提高我市漁業經濟運行質量,增強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我市漁業生產與國際市
   漁業是我市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提高我市漁業經濟運行質量,增強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我市漁業生產與國際市場接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漁業生產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我市漁業生產標準化的總體思路是:圍繞全面提高漁業產品質量,建立健全漁業質量標準體系、示范推廣體系、檢測監控體系、質量認證體系、市場管理體系,特別是HACCP認證體系以及全面質量管理(TQM)體系,加強對漁業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的控制與管理,做到生產有規程,質量有標準,產品有標志,市場有監測。任務目標是:在繼續鞏固漁機、漁具等方面已實行標準化生產的同時,重點在養殖、加工環節制定和推行標準化,力爭“十五”末漁業產品標準覆蓋率達到95%以上,使漁業產品藥殘、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在標準規定范圍內,有效控制疫病害發生,使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水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二、強化水產苗種規范化管理
 
  漁業產品質量高低取決于苗種的種質。因此,各級政府漁業部門要加強對水產苗種的規范化管理。根據《漁業法》以及農業部《水產種苗管理辦法》和《山東省水產苗種生產管理辦法》,市、縣兩級漁業主管部門要組織人員對水產苗種生產場點進行資格審查和清理,具備條件的方可辦理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新建、改建、擴建和撤并水產良種以及水產苗種場,由生產建設單位提出申請,按照管理權限逐級報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選育、引進的水產苗種,應符合國家或行業種質標準,沒有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應當符合我省的地方標準。市內生產的水產苗種必須按規定檢疫防疫,未經檢疫不準進入市場。對經漁業主管部門科學評估后引進的苗種、親體,根據農業部《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實施意見》,要加大檢疫力度,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檢疫防疫并作好防病害處理,對未經檢疫或有疫情的苗種、親體,一律不準進入我市境內,避免造成我市苗種種質混亂、疫情發生和生物侵害。引進后的水產苗種,要在搞好養殖試驗的基礎上,推廣應用,并建立登記保留制度。
 
  三、加強對漁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監督管理
 
  漁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是影響漁業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漁用藥管理工作的通知》、《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等規章要求,畜牧、漁業、質監、工商管理等部門要依法加強對漁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監督管理,維護合法的生產、經營秩序,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生產過程,切實提高漁產品質量。魚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必須按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組織生產,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要制定企業標準,嚴禁無標準生產。同時,應對生產企業執行的標準依法進行登記管理。
 
  漁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必須到縣以上漁業、畜牧、工商部門辦理有關證照,方可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漁藥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漁藥質量標準和工藝規程進行生產;從事養殖、加工生產的單位和業戶,應按規定使用預防、消毒和治療病蟲害的藥物,并做好用藥記錄。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劇毒、高殘留等違禁藥物,杜絕不按規定程序使用抗生素、激素類等藥物。
 
  漁業主管部門要依法對本轄區內魚粉、漁飼料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管理。根據國家農業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以及《魚粉生產管理暫行規定》,飼料、魚粉(飼料用)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必須到漁業、畜牧、工商部門辦理有關證照,方可生產經營;飼料、魚粉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質量標準進行生產,嚴禁摻雜使假,欺騙用戶,確保產品質量。飼料產品中禁止添加違禁藥物和農業部105號公告規定之外的飼料添加劑。藥品不得直接加入飼料中使用,必須將藥物制成預混劑。
 
  四、加快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
 
  為盡快解決漁業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產品采標率低,檢驗檢測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快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一要認真宣傳貫徹執行漁業標準化,引導企業按照已頒標準來進行生產。對國家頒布的強制標準,特別是國家最近公布的無公害水產品2項國家標準和16項行業標準,漁業生產、經營者要嚴格執行。二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參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根據標準制定規范要求和本地實際,盡快制定有關產品的地方標準和漁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等標準體系,做到有標可依。三要以市、縣、鄉漁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依托,建立健全漁業標準化檢驗檢測體系和保障體系。市級要按照有關規定,于2002年建立健全市級漁業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漁業水環境監測中心和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監測中心;縣級要盡快建立適應漁業生產的檢測站或者市級在縣(市、區)設立工作室,在全市形成完善的防疫檢疫、監測網絡體系。同時,選派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檢測水平和能力,盡快形成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人員相對穩定的質量檢測監督隊伍,為實施有效檢測奠定基礎。
 
  五、實施名牌戰略,加快漁業國際化進程
 
  產品認證是企業走向市場的通行證,漁業產品在搞好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要積極組織各類名牌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爭取更多的產品成為國家和省級認證的名牌。有出口潛力的名、特、新品種要積極爭取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的質量體系認證,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對已達到無公害水產品標準要求的企業,要鼓勵他們積極申報無公害產品標志,以擴大漁業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各水產加工出口企業,要積極推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對產品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增強企業出口創匯能力。
 
  已認定名牌水產品要充分發揮其名牌效應和帶動作用,抓緊形成一批以名牌產品為主的水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此帶動我市漁業產品的加工和生產。根據農業部《關于創名牌農產品的若干意見》,要加強對名牌產品的保護和監督管理。按照國家最新頒布的國家水產品無公害標準,對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要使用統一的防偽標識,并積極注冊商標和申請專利,以防假冒。對未經認可擅自使用和假冒名牌產品及其標志的,漁業主管部門要會同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依法查處,以維護生產、經營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已獲得名牌認證的產品,要將其生產基地、生產過程、原料來源等全部建檔管理,并對產品跟蹤檢測,確保質量和信譽。
 
  六、加快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搞好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有利于加快漁業生產標準化進程,也是實現漁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縣市區、重點漁業鄉鎮,要根據自己的漁業特點和優勢,規劃建設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標準化示范基地,按照不同品種和不同產品層次的標準要求,結合實際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探索和制定出符合地方特點的生產管理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通過基地的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周圍漁業的標準化生產。在現有1處國家級漁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基礎上要積極爭創更多的國家級、省級漁業生產標準化示范基地,提高我市漁業標準化建設水平。
 
  七、搞好宣傳培訓,提高標準化意識
 
  要利用多種手段做好標準化的宣傳工作,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生產單位對實施漁業標準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按標準化生產的自覺性。同時,聘請有關專家、學者,對市、縣、鄉三級養殖生產單位、加工企業的員工進行標準化知識培訓。通過培訓,使廣大干部群眾盡快掌握標準化操作規程,提高運用標準化的能力。此外,要以市級為重點加快市縣鄉三級漁業標準化信息網絡建設,利用網絡開展標準化信息交流。
 
  八、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
 
  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漁業標準化工作的領導,協調指導和監督企業按標準要求組織生產。市海洋與漁業部門要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經常組織有關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對地方性漁業標準進行審查把關,以保證各項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合理性。質量技術監督、出入境檢疫、工商、外經貿等部門要積極配合,各負其責,共同抓好此項工作。各級財政部門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資金,專門用于漁業標準化工作。特別是對地方性漁業標準的制定、修訂,水生動物檢疫防疫的隊伍、設施建設,漁業水域環境監測,水產品質量檢驗等機構建設,要有必要的扶持資金,確保我市漁業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地區: 山東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