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月21日- 8月20日)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6002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5859批次,不合格樣品143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7.62%。
抽檢的6002批次食品樣品共涉及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9大類,其中13大類411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分別是乳制品137批次,餅干21批次,罐頭28批次,冷凍飲品23批次,速凍食品8批次,糖果制品52批次,茶葉及相關制品89批次,蛋制品12批次,食糖11批次,水產制品10批次,蜂產品16批次,特殊膳食食品2批次,嬰幼兒配方食品2批次。
抽檢的16大類涉及不合格,分別是糧食加工品367批次,不合格2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80批次,不合格2批次;調味品391批次,不合格3批次;肉制品174批次,不合格2批次;飲料226批次,不合格4批次;方便食品137批次,不合格2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37批次,不合格2批次;酒類91批次,不合格1批次;蔬菜制品152批次,不合格12批次;水果制品38批次,不合格2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101批次,不合格4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105批次,不合格1批次;糕點281批次,不合格14批次;豆制品117批次,不合格1批次;餐飲食品537批次,不合格35批次;食用農產品2757批次,不合格56批次。
在抽檢發現問題的143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一是檢出禁用獸藥6批次。雞蛋中檢出氟苯尼考,氟苯尼考為動物專用抗菌藥,2002年農業部發布235號公告,明確規定產蛋家禽禁用氟苯尼考。雞蛋中檢出氟苯尼考可能是企業違規使用了獸藥氟苯尼考或飼料帶入,導致殘留積累在雞蛋中。二是檢出農藥殘留29批次。包括豇豆中檢出滅蠅胺超標,芹菜中檢出毒死蜱、克百威超標。滅蠅胺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檢出超標可能是種植過程中存在濫用現象。毒死蜱、克百威均是葉菜類蔬菜種植過程中比較容易濫用的農藥,檢出超標可能是種植過程中存在濫用現象。三是檢出非食用物質4批次。包括黃辣丁、金鯧魚中檢出孔雀石綠,杏鮑菇中檢出熒光增白劑。孔雀石綠具有一定的抗菌殺蟲作用,我國《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四批)通知》均明確規定所有可食用動物禁止使用孔雀石綠。檢出孔雀石綠的原因可能是養殖環節、運輸環節或者經營環節為了防治魚類疾病、降低魚類發病率、改善魚體顏色而違規使用。熒光增白劑是一類精細化工產品,嚴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杏鮑菇中檢出可能是加工、流通環節被人為染色所致。四是檢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30批次。包括糖醋蒜中檢出甜蜜素、糖精鈉超標,紅薯粉條、油條、海綿蛋糕中檢出鋁的殘留量超標,黃花菜、銀耳中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榨菜中檢出苯甲酸及其鈉鹽超標,綠豆糕中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超標,山楂片中檢出山梨酸及其鉀鹽超標,豬頭肉、牛肉、豬蹄、熟豬肉中檢出亞硝酸鹽超標。甜蜜素、糖精鈉則屬于甜味劑,國家對其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范圍或者超限量添加使用。鋁的殘留量超標,系生產者違法或者過量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明礬)所致,明礬可用于部分食品作為膨化劑,國家對其添加有嚴格的限量控制。二氧化硫、苯甲酸及其鈉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均是常見的防腐劑,二氧化硫同時還具有漂白作用,在不允許添加的食品中檢出或者在允許添加的食品中超標均系生產者為了延長產品保質期超范圍、超限量添加所致。亞硝酸鹽在肉中超標,過量使用是為了增強護色防腐等作用。五是檢出重金屬元素污染物2批次。包括水產品中檢出鎘超標,東北精制大米中檢出鉛超標。鎘是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鎘及其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在人體內代謝緩慢,水產品中鎘超標可能是水產品養殖過程中對環境中鎘元素的富集。食品中鉛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土地污染以及工藝流程中的金屬器具、原材料都有可能含鉛。六是檢出其他污染物13批次。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國家規定餐飲具中不得檢出。植物油中檢出苯并[a]芘超標,苯并[a]芘是一種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風險。原料晾曬、烘干、炒籽是溫度過高、接觸污染物等原因都有可能產生苯并[a]芘。七是檢出其他微生物30批次。包括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甘草杏中檢出菌落總數超標,純凈水中檢出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五仁油茶中檢出霉菌超標,紅棗味粽子檢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超標,綠豆糕中檢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超標。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是最常見的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造成污染,也可能是運輸貯藏過程中二次污染。霉菌超標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裝材料受到霉菌污染,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生產工器具等設備設施清洗消毒不到位或產品儲運條件不當而導致。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妒称钒踩珖覙藴?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定銅綠假單胞菌不得檢出。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水體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不當所致。八是檢出生物毒素3批次。包括玉米面中檢出玉米赤霉烯酮、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黃曲霉毒素B1超標,生花生中檢出黃曲霉毒素B1超標。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是谷物霉變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污染糧食和動物飼料最為廣泛的天然毒素之一,在潮濕的環境下,被霉菌污染的大麥、小麥、玉米、燕麥中可能會產生較多的DON。黃曲霉毒素B1檢出超標原因可能是原料在采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濕,導致霉變、腐爛,企業采購時沒有嚴格挑揀原料并進行相關檢測或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當所致。玉米赤霉烯酮又名 F-2 毒 素,是一類結構相似的二羥基苯酸內酯化合物,主要由 禾谷鐮刀菌、黃色鐮刀菌、木賊鐮刀菌等鐮刀菌屬真菌 產生,玉米面中檢出超標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霉變的玉米所致。九是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14批次。包括桂花釀中檢出酒精度不符合標準值,蘭花豆、魚皮花生、醬花生、膨化食品、生干籽類中檢出酸價不符合標準值,生豬肉中檢出揮發性氨基酸態氮不符合標準值。質量不達標系生產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當或者貯存運輸過程未按規定進行所致,也有可能是原材料以次充好、摻雜使假所致。十是檢出標簽標識不達標6批次。包括粽子、晨翠蒙麥餅、運堯饃丁、小麻花標簽不合格。標簽標識不符合要求,發生的原因一是企業未掌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條款要求;二是配方、配料管理不規范;三是企業為銷售利益在標簽標識上采取虛假宣傳。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化解風險。加強對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跟蹤抽檢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特此通告。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8月31日
日期:2018-09-01
抽檢的6002批次食品樣品共涉及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9大類,其中13大類411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分別是乳制品137批次,餅干21批次,罐頭28批次,冷凍飲品23批次,速凍食品8批次,糖果制品52批次,茶葉及相關制品89批次,蛋制品12批次,食糖11批次,水產制品10批次,蜂產品16批次,特殊膳食食品2批次,嬰幼兒配方食品2批次。
抽檢的16大類涉及不合格,分別是糧食加工品367批次,不合格2批次;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80批次,不合格2批次;調味品391批次,不合格3批次;肉制品174批次,不合格2批次;飲料226批次,不合格4批次;方便食品137批次,不合格2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37批次,不合格2批次;酒類91批次,不合格1批次;蔬菜制品152批次,不合格12批次;水果制品38批次,不合格2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101批次,不合格4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105批次,不合格1批次;糕點281批次,不合格14批次;豆制品117批次,不合格1批次;餐飲食品537批次,不合格35批次;食用農產品2757批次,不合格56批次。
在抽檢發現問題的143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一是檢出禁用獸藥6批次。雞蛋中檢出氟苯尼考,氟苯尼考為動物專用抗菌藥,2002年農業部發布235號公告,明確規定產蛋家禽禁用氟苯尼考。雞蛋中檢出氟苯尼考可能是企業違規使用了獸藥氟苯尼考或飼料帶入,導致殘留積累在雞蛋中。二是檢出農藥殘留29批次。包括豇豆中檢出滅蠅胺超標,芹菜中檢出毒死蜱、克百威超標。滅蠅胺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檢出超標可能是種植過程中存在濫用現象。毒死蜱、克百威均是葉菜類蔬菜種植過程中比較容易濫用的農藥,檢出超標可能是種植過程中存在濫用現象。三是檢出非食用物質4批次。包括黃辣丁、金鯧魚中檢出孔雀石綠,杏鮑菇中檢出熒光增白劑。孔雀石綠具有一定的抗菌殺蟲作用,我國《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四批)通知》均明確規定所有可食用動物禁止使用孔雀石綠。檢出孔雀石綠的原因可能是養殖環節、運輸環節或者經營環節為了防治魚類疾病、降低魚類發病率、改善魚體顏色而違規使用。熒光增白劑是一類精細化工產品,嚴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杏鮑菇中檢出可能是加工、流通環節被人為染色所致。四是檢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30批次。包括糖醋蒜中檢出甜蜜素、糖精鈉超標,紅薯粉條、油條、海綿蛋糕中檢出鋁的殘留量超標,黃花菜、銀耳中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榨菜中檢出苯甲酸及其鈉鹽超標,綠豆糕中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超標,山楂片中檢出山梨酸及其鉀鹽超標,豬頭肉、牛肉、豬蹄、熟豬肉中檢出亞硝酸鹽超標。甜蜜素、糖精鈉則屬于甜味劑,國家對其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范圍或者超限量添加使用。鋁的殘留量超標,系生產者違法或者過量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明礬)所致,明礬可用于部分食品作為膨化劑,國家對其添加有嚴格的限量控制。二氧化硫、苯甲酸及其鈉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山梨酸及其鉀鹽均是常見的防腐劑,二氧化硫同時還具有漂白作用,在不允許添加的食品中檢出或者在允許添加的食品中超標均系生產者為了延長產品保質期超范圍、超限量添加所致。亞硝酸鹽在肉中超標,過量使用是為了增強護色防腐等作用。五是檢出重金屬元素污染物2批次。包括水產品中檢出鎘超標,東北精制大米中檢出鉛超標。鎘是常見的重金屬元素污染物之一,鎘及其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在人體內代謝緩慢,水產品中鎘超標可能是水產品養殖過程中對環境中鎘元素的富集。食品中鉛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土地污染以及工藝流程中的金屬器具、原材料都有可能含鉛。六是檢出其他污染物13批次。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國家規定餐飲具中不得檢出。植物油中檢出苯并[a]芘超標,苯并[a]芘是一種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風險。原料晾曬、烘干、炒籽是溫度過高、接觸污染物等原因都有可能產生苯并[a]芘。七是檢出其他微生物30批次。包括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甘草杏中檢出菌落總數超標,純凈水中檢出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五仁油茶中檢出霉菌超標,紅棗味粽子檢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超標,綠豆糕中檢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超標。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是最常見的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造成污染,也可能是運輸貯藏過程中二次污染。霉菌超標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裝材料受到霉菌污染,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生產工器具等設備設施清洗消毒不到位或產品儲運條件不當而導致。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妒称钒踩珖覙藴?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定銅綠假單胞菌不得檢出。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水體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不當所致。八是檢出生物毒素3批次。包括玉米面中檢出玉米赤霉烯酮、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黃曲霉毒素B1超標,生花生中檢出黃曲霉毒素B1超標。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是谷物霉變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污染糧食和動物飼料最為廣泛的天然毒素之一,在潮濕的環境下,被霉菌污染的大麥、小麥、玉米、燕麥中可能會產生較多的DON。黃曲霉毒素B1檢出超標原因可能是原料在采收和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高溫潮濕,導致霉變、腐爛,企業采購時沒有嚴格挑揀原料并進行相關檢測或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當所致。玉米赤霉烯酮又名 F-2 毒 素,是一類結構相似的二羥基苯酸內酯化合物,主要由 禾谷鐮刀菌、黃色鐮刀菌、木賊鐮刀菌等鐮刀菌屬真菌 產生,玉米面中檢出超標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霉變的玉米所致。九是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14批次。包括桂花釀中檢出酒精度不符合標準值,蘭花豆、魚皮花生、醬花生、膨化食品、生干籽類中檢出酸價不符合標準值,生豬肉中檢出揮發性氨基酸態氮不符合標準值。質量不達標系生產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當或者貯存運輸過程未按規定進行所致,也有可能是原材料以次充好、摻雜使假所致。十是檢出標簽標識不達標6批次。包括粽子、晨翠蒙麥餅、運堯饃丁、小麻花標簽不合格。標簽標識不符合要求,發生的原因一是企業未掌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條款要求;二是配方、配料管理不規范;三是企業為銷售利益在標簽標識上采取虛假宣傳。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化解風險。加強對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跟蹤抽檢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特此通告。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8月31日
日期: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