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2018年2月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分析情況的通告(2018年 第9號)

   2018-03-02 陜西省食藥監局807
核心提示:2018年2月( 1月 21日 - 2 月20 日 )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889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812批次,不合格樣品77批次,樣
2018年2月( 1月 21日 - 2 月20 日 )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889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812批次,不合格樣品77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1.34%。
 
  抽檢的889批次食品樣品共涉及糧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等17大類,其中7大類114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分別是糧食加工品14批次,乳制品51批次,冷凍飲品2批次,速凍食品19批次,豆制品5批次,蜂產品3批次,食用農產品20批次。
 
  抽檢的10大類涉及不合格,分別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07批次,不合格3批次;調味品67批次,不合格3批次;肉制品125批次,不合格2批次;飲料118批次,不合格9批次;酒類24批次,不合格2批次;水果制品21批次,不合格3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21批次,不合格1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56批次,不合格2批次;糕點48,不合格2批次;餐飲食品188批次,不合格50批次。
 
  在抽檢發現問題的77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一是檢出其他微生物超標56批次。包括飲用水、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液體乳中大腸菌群超標,液體乳、蜜餞中菌落總數超標。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均是最常見的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造成污染,也可能是運輸貯藏過程中二次污染。二是檢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8批次。包括月餅中脫氫乙酸、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標,醋中苯甲酸超標,白酒中檢出甜蜜素,雞肉中檢出胭脂紅,鹵肉中亞硝酸鹽超標,粉絲中鋁超標。脫氫乙酸、苯甲酸是常見的食品防腐劑,甜蜜素是被廣泛使用的甜味劑,胭脂紅屬于合成著色劑,國家對其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范圍或者超限量添加使用。亞硝酸鹽在醬鹵肉中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為了起到護色防腐等作用,過量添加所致。粉絲中鋁殘留量超標,可能原因是過量添加使用了含鋁食品添加劑(如明礬)。三是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8批次。包括散裝的液體乳中脂肪、非脂乳固體不達標,瓜子中過氧化值超標,食用油中酸價超標,醋中總酸不達標。液體乳中脂肪、非脂乳固體等含量直接反映原乳品質,不達標可能原因是原料乳品質不過關或者生產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當。過氧化值指示含油脂類食物中油脂氧化程度,間接反映油脂類食物新鮮度,超標可能是生產加工或儲存運輸過程溫度控制不當所致。酸價反映油脂類氧化程度,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質控不到位,或者運輸貯藏不當等。總酸指示食醋品質優劣,不達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到位,也可能存在以勾兌醋冒充釀造醋的可能性。四是檢出致病性微生物6批次。為飲用水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國標將其列入包裝飲用水必檢項目以來,時有檢出。其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水體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不當所致。五是檢出其他污染物2批次。為食用油中苯并[α]芘超標。苯并[α]芘是食用油中常見的污染物,反映食用油生產加工過程工藝品控水平,也存在原料代入污染的可能。六是檢出重金屬等元素污染1批次。為肉皮凍中鉻超標。肉皮凍中鉻超標可能原因是原料本底代入,同時存在添加使用工業明膠的可能。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化解風險。加強對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跟蹤抽檢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特此通告。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 年3 月2 日



日期:2018-03-02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