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陜西省食藥監局關于2017年10月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分析情況的通告(2017年 第47號)

   2017-11-03 陜西省食藥監局216
核心提示:2017年10月( 9月 21日 - 10 月20日)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841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784批次,不合格樣品57批次,
      2017年10月( 9月 21日 - 10 月20日)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841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784批次,不合格樣品57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6.90%。
 
  抽檢的1841批次食品樣品共涉及糧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2大類,其中13大類270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分別是調味品12批次,乳制品55批次,方便食品17批次,餅干4批次,罐頭2批次,速凍食品41批次,薯類及膨化食品32批次,蔬菜制品59批次,食糖3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1批次,豆制品31批次,蜂產品10批次,特殊膳食食品3批次。
 
  抽檢的9大類涉及不合格,分別是糧食加工品59批次,不合格2批次;肉制品17批次,不合格1批次;飲料149批次,不合格6批次;茶葉及相關制品39批次,不合格1批次;酒類25批次,不合格1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45批次,不合格2批次;糕點320批次,不合格2批次;餐飲食品619批次,不合格32批次;食用農產品298批次,不合格10批次。
 
  在抽檢發現問題的57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一是檢出其他微生物超標31批次。包括餐飲具、純凈水中檢出大腸菌群,饅頭、果汁中霉菌超標,面包中菌落總數超標。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是最常見的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食品的衛生狀況,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不達標造成污染,也可能是運輸貯藏過程中二次污染。霉菌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有些霉菌能夠合成有毒代謝產物,比如真菌毒素。二是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11批次。包括蘇打水、黃酒中檢出甜蜜素,固體飲料、醬腌菜中檢出苯甲酸,辣醬中苯甲酸超標,醬鹵肉中檢出亞硝酸鹽,包子中檢出鋁,粉帶中鋁超標。苯甲酸是最常見的食品防腐劑,甜蜜素則屬于甜味劑,二者均是常見的食品添加劑,但國家對其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范圍或者超限量添加使用。亞硝酸鹽在醬鹵肉中檢出,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為了起到護色防腐等作用,違法添加。包子中檢出鋁,可能原因是添加使用了含鋁食品添加劑(如明礬),而國家對于含鋁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限量也有嚴格的規定,超標可能是過量添加所致。三是檢出禁用獸藥9批次。包括雞蛋中檢出恩諾沙星、氟苯尼考,魚中檢出呋喃唑酮代謝物。恩諾沙星、氟苯尼考均可作為獸藥用于部分動物的養殖過程,但國家標準規定恩諾沙星、氟苯尼考在雞蛋中均不得檢出。呋喃唑酮代謝物位列衛生部公布的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名單,不得在任何食品中添加使用。四是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4批次。包括面包、蘭花豆中酸價超標,礦泉水中界限指標不達標。酸價反映油脂類氧化程度,超標可能原因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質控不到位,或者運輸貯藏不當等。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經人工揭露、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和微量元素,國家標準中規定的界限指標包括鋰、鍶、鋅、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離二氧化碳和溶解性總固體,礦泉水中必須有一項或一項以上達到界限指標的要求,礦泉水界限指標不達標可能原因是水源礦物質或微量元素含量未達到國標要求。五是檢出獸藥殘留1批次。為魚中恩諾沙星超標,國標規定魚類養殖過程可以使用適量恩諾沙星,但對其使用量有嚴格的限量規定。六是檢出農藥殘留1批次。為茶葉中草甘膦超標。草甘膦是廣泛使用的許多除草劑中的有效活性化學成分,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歐盟成員國已完成對除草劑草甘膦的重新評估,指出草甘膦不大可能對人類有致癌風險。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化解風險。加強對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跟蹤抽檢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特此通告。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7 年11月3日



日期:2017-11-03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