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21日至2017年02月20日,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年度計劃,對全省范圍內生產經營的2大類736批次食品進行了抽檢監測,現將分析情況公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2017年01月21日至2017年02月20日共抽檢監測736批次樣品,其中合格715批次,不合格20批次,樣品不合格率2.72%。
二、監督抽檢結果分析
(一)各類食品監測情況(詳見下表)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二)各環節抽檢情況。生產環節共抽樣7批次,全部合格;流通環節共抽檢樣品667批次,其中不合格20批次,不合格率3.00%;餐飲環節共抽檢樣品62批次,全部合格
三、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危害分析
(一)2017年2份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項目(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監測不合格項目分布表
(二)主要不合格項目危害分析:
1、苯甲酸:苯甲酸及其鹽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防腐工藝階段超范圍、超量使用,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引起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癥狀,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腎臟的慢性損害。
2、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以及焦亞硫酸鉀、亞硫酸鈉等添加劑)對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使用后均可能二氧化硫的殘留。不合規定使用二氧化硫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經口攝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此外,也會影響鈣吸收,造成機體鈣丟失。二氧化硫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長期低濃度接觸,可有頭痛、頭昏、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炎、嗅覺及味覺減退等。二氧化硫可被吸收進入血液,對全身產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壞酶的活力,從而明顯地影響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代謝,對肝臟有一定的損害。動物試驗證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機體的免疫受到明顯抑制。
3、鉻:鉻是一種重金屬污染物。食品中六價鉻的污染主要是由于鉻礦石加工、金屬表面處理、皮革鞣制、印染等排放的污水造成。鉻是動物和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素之一,鉻的毒性與其存在的價態有關,六價鉻比三價鉻毒性高100倍。六價鉻會對皮膚黏膜造成刺激和腐蝕作用,導致皮炎、潰瘍、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增色劑(檸檬黃)、甜味劑(甜蜜素)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顯示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對法規、標準認知度不夠或者存在主觀故意,為延長保質期或提升產品感官品相口感,違反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
(二)農藥殘留超標。一是我國現有農藥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不高;二是施藥技術不到位,藥械落后,施藥中跑、冒、滴、漏問題突出,污染作物和環境;三是農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農藥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任意加大或減少用藥量,長期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四是不按照安全間隔期收獲農作物。
日期:2017-03-08
一、總體情況
2017年01月21日至2017年02月20日共抽檢監測736批次樣品,其中合格715批次,不合格20批次,樣品不合格率2.72%。
二、監督抽檢結果分析
(一)各類食品監測情況(詳見下表)
各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
序號 | 食品類別1 | 監督抽檢樣品 總量2(批次) | 不合格樣品 數量3(批次) | 不合格率4 | 備注 |
1 | 糧食加工品 | 0 | 0 | / | ? |
2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0 | 0 | / | ? |
3 | 調味品 | 0 | 0 | / | ? |
4 | 肉制品 | 0 | 0 | / | ? |
5 | 乳制品 | 0 | 0 | / | ? |
6 | 飲料 | 0 | 0 | / | ? |
7 | 方便食品 | 0 | 0 | / | ? |
8 | 餅干 | 0 | 0 | / | ? |
9 | 罐頭 | 0 | 0 | / | ? |
10 | 冷凍飲品 | 0 | 0 | / | ? |
11 | 速凍食品 | 0 | 0 | / | ? |
12 | 薯類和膨化食品 | 0 | 0 | / | ? |
13 | 糖果制品 | 0 | 0 | / | ? |
14 | 茶葉及相關制品 | 0 | 0 | / | ? |
15 | 酒類 | 0 | 0 | / | ? |
16 | 蔬菜制品 | 0 | 0 | / | ? |
17 | 水果制品 | 0 | 0 | / | ? |
18 | 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 | 0 | 0 | / | ? |
19 | 蛋制品 | 0 | 0 | / | ? |
20 | 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 | 0 | 0 | / | ? |
21 | 食糖 | 0 | 0 | / | ? |
22 | 水產制品 | 0 | 0 | / | ? |
23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0 | 0 | / | ? |
24 | 糕點 | 0 | 0 | / | ? |
25 | 豆制品 | 0 | 0 | / | ? |
26 | 蜂產品 | 0 | 0 | / | ? |
27 | 保健食品 | 0 | 0 | / | ? |
28 |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 0 | 0 | / | ? |
29 | 嬰幼兒配方食品 | 0 | 0 | / | ? |
30 | 特殊膳食食品 | 0 | 0 | / | ? |
31 | 餐飲食品 | 112 | 2 | 1.79% | ? |
32 | 食用農產品 | 624 | 18 | 2.88% | ? |
33 | 食品添加劑 | 0 | 0 | / | ? |
34 | 其他5(請在備注標注類別) | 0 | 0 | / | ? |
合 計 | 736 | 20 | 2.72% | ? |
(二)各環節抽檢情況。生產環節共抽樣7批次,全部合格;流通環節共抽檢樣品667批次,其中不合格20批次,不合格率3.00%;餐飲環節共抽檢樣品62批次,全部合格
三、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及問題項目危害分析
(一)2017年2份抽檢食品主要不合格項目(詳見下表)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監測不合格項目分布表
食品品種 | 不合格項 | 問題項 |
食用農產品 | 克百威(4),氧樂果(1),甲胺磷(2),毒死蜱(5),腐霉利(5),甲拌磷(2),亞硫酸鹽(以SO2計)(2),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1) | ? |
現制現售食品 | 鉻(1),苯甲酸及其鈉鹽(1) | ? |
(二)主要不合格項目危害分析:
1、苯甲酸:苯甲酸及其鹽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防腐工藝階段超范圍、超量使用,一般情況下,苯甲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引起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癥狀,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腎臟的慢性損害。
2、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以及焦亞硫酸鉀、亞硫酸鈉等添加劑)對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使用后均可能二氧化硫的殘留。不合規定使用二氧化硫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經口攝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此外,也會影響鈣吸收,造成機體鈣丟失。二氧化硫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長期低濃度接觸,可有頭痛、頭昏、乏力等全身癥狀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氣管炎、嗅覺及味覺減退等。二氧化硫可被吸收進入血液,對全身產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壞酶的活力,從而明顯地影響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代謝,對肝臟有一定的損害。動物試驗證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機體的免疫受到明顯抑制。
3、鉻:鉻是一種重金屬污染物。食品中六價鉻的污染主要是由于鉻礦石加工、金屬表面處理、皮革鞣制、印染等排放的污水造成。鉻是動物和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素之一,鉻的毒性與其存在的價態有關,六價鉻比三價鉻毒性高100倍。六價鉻會對皮膚黏膜造成刺激和腐蝕作用,導致皮炎、潰瘍、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
四、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苯甲酸)、增色劑(檸檬黃)、甜味劑(甜蜜素)為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顯示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對法規、標準認知度不夠或者存在主觀故意,為延長保質期或提升產品感官品相口感,違反規定濫用食品添加劑。
(二)農藥殘留超標。一是我國現有農藥結構不合理,產品質量不高;二是施藥技術不到位,藥械落后,施藥中跑、冒、滴、漏問題突出,污染作物和環境;三是農民缺乏安排合理使用農藥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任意加大或減少用藥量,長期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四是不按照安全間隔期收獲農作物。
日期:2017-03-08